667中文网 > 游戏动漫电子书 > 三国之坐断东南 >

第354章

三国之坐断东南-第354章

小说: 三国之坐断东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晋阳宫中的争执,在吕布到来之后再也没有了声息,顺利通过了刘风请求置郡的奏表——虽然只是一个。

    能在朝堂上立足,没有人是傻子,陈宫是文士,对他可以倚老卖老,可以与之争论,可以给其脸色看,但吕布,在这些人的眼里,还是董卓麾下的那个屠夫,尤其是他还掌控着所有的大军,没有人敢和他理论,更何况他还有迎立之功。

    就算是吕布对朝廷表现出极大的尊重,给了百官很大的自由,但包括杨彪等三公在内,没有人敢违逆吕布的意愿。

    “诸公都是前辈,都是朝廷栋梁,朝廷有如今的局面,诸公居功至伟。”今晚的吕布府邸,十分热闹,刘虞、杨彪等人齐聚一堂,“但诸公也应该知道,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当初天子东归,没有一路诸侯愿意迎立天子,使銮驾不得不幸驻安邑,长达数月之久。是我吕某人,冒着被人攻击的危险,将天子迎至晋阳。”

    “诸公应该明白,并州向来是贫瘠之地,人口匮乏,如今虽然占据了包括河东在内的三郡,但如今什么都缺。在外白波军屡屡无法剿灭,南匈奴局势混乱,鲜卑频频入侵。东面还有占据冀州的袁本初,等他夺下青州之后,肯定也是会西向来夺并州的,我们的处境并没有多好。”

    “所以,如今的朝廷,禁不起内斗,本将军需要集中全部力量,尽快将并州统一起来,增强实力,以保证能和其他强大的诸侯抗衡。诸公都是明白人,吕某恳请诸公,约束一下百官,不要再有任何对大局不利的事情发生。否则的话,吕某即便不希望看到流血漂橹,但也不得不为之。”

    “诸公,吕某没有太多的时间,三天之后,将重定朝廷格局。”

    晚宴之上,对着杨彪、刘虞这一干重臣,吕布如是说。

第六百二十七章 、晋阳之变() 
宴席散去,杨彪独自而行,直到刘虞赶上来。

    “文先兄,有何感想?”在一众护卫的警戒下,刘虞和杨彪并肩而行。

    “原来是伯安兄,”杨彪苦笑,“还能如何,只怕以后的朝廷,又将成为某个人的一言堂了。”

    “是啊,吕布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人,敢于连续两次弑父,其在董卓麾下时,可没少作恶,说是杀人盈野都不为过。”刘虞说道,“也就是他没有董贼的实力,否则早就把我们踢到一边了。也就是前两年战败退出长安,寄人篱下,饱尝了人间冷暖,这才变得沉稳一些,当初其趾高气昂,什么都不放在眼里,我在幽州都听得到传闻。”

    “是啊,这样的吕布才更不好对付。”杨彪说道,“尤其是在得到陈公台的辅佐后,更是抓住了最紧要的兵权。说来也怪,这个陈公台,明明是想为朝廷好,但却一直依附于吕布,不肯站到我们这边,否则的话……”

    “文先兄,你还没看出来吗,这是个乱世,像你我之辈,若是在治世,或可成一代名臣,但是居于乱世之中,是成就不了大业的,否则的话,老夫又岂会被一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汉室宗亲赶出幽州。”刘虞的声音有些感慨,“陈公台看的分明,吕布才有可能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大业,所以他拒绝了我们的好意。”

    “即便如此,那陈公台的眼光也不怎么样。”杨彪说道,“吕布此人,勇而无谋,性格暴躁,而又轻狡反复,粗中少亲,刚而无礼,不过是匹夫之雄。陈公台看到他作战勇猛,但却忘了以他这种性格,作为一方诸侯,是无法长久的,终将反受其害。”

    “若是吕布能保持现在的状态,有陈公台的辅佐,或者真能成就一番大业。”刘虞说道。

    “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吕布又能坚持多久呢?”杨彪对此不看好,“并州虽然贫瘠,但却关系到北疆的安危,又是大汉战马的产地之一,袁绍、孙坚、刘备,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等他们腾出手来,这晋阳还能有好日子吗!若是处于顺境,吕布可能还听得进去,若到了局势艰难需要做抉择的时候,就吕布那种极易受到亲近之人影响的性格,很难继续支持陈公台。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其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到那时,朝廷又将何去何从?”

    “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只能先管好眼下。”刘虞说道,“刚刚从一个牢笼中走出,就算有我们这些人从中安抚,又有多少人舍得放弃刚刚到手的权力。这晋阳,只怕是要血流成河了。”

    “唉……”杨彪也发出一声长叹。

    ……

    在识人方面,还是这些历经沉浮的老人眼光犀利。

    不出刘虞和杨彪所料,他们费劲心力,向朝廷百官分析利弊,要求他们在以后全力支持陈宫主导的政策,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同意了的,尽管其中缘由不同,尽管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对杨彪这些身居高位的朝廷重臣不满,但终究还是答应了。

    很快,他们就为自己的明智抉择庆幸不已。

    因为就算是这些老臣出马,还是有一部分人拒绝配合,觉得他们自己才是一心为朝廷的国之栋梁,甚至还有人大骂杨彪等人尸位素餐,一心窃据高位而不顾大汉安危,拒绝配合吕布。

    然后,吕布就下了狠手,短短几天之内,吕布直接在朝议大殿杀下令诛杀了数十人。这些被诛杀的人,年龄大小不一,有年过花甲之辈,也有刚刚及冠少年;官职也大小不一,有二千石的大员,也有六百石的掾吏……其罪名虽然名目繁多,但真实原因却是一意孤行和吕布作对。

    寒冬刚过,在晋阳的百官却觉得寒冬再次降临。

    吕布用滚滚人头告诉这些人一个事实:这是个乱世,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君不见,就算是吕布一直保持着尊敬的杨彪等人,此次也没敢出言劝谏。因为他们知道,吕布对自己的尊重是流于表面的,若是他们真的不自觉,倚老卖老,只怕也会步了前尘。

    ……

    晋阳的惨剧瞒不了世人,尤其是还有大量的玩家见证,所以很快就传遍天下,吕布立即就成为士人口中的董卓第二,甚至已经有人叫嚷着要再次会盟,共伐晋阳。

    此等嘴炮,吕布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关键的,还是要看各地实力派诸侯的动作。所以,刚刚整合完朝野上下,吕布就就派出使者,前往各地安抚,给周边路诸侯加官进爵,尤其是袁绍,直接被加封为大将军,邺侯。

    消息传到邺城,袁绍也很高兴,上次因为心有顾虑,袁绍没有出兵西迎天子,倒是让吕布捡了个便宜。本来他不在意,不想自己头上有那么多管束,若是銮驾到了邺城,他要保持世家子弟的风范,不好做的太过,只能束手束脚。但袁术称帝之后,袁绍忽然觉得自己吃亏了,要是自己也能掌控住朝廷,做什么事岂不是都更加方便。尤其是看吕布操控朝廷联结诸侯,心中的这个心法更甚。

    但他才刚刚承认了晋阳朝廷,若是立即翻脸发动战争,总归不太好看。为此,之前他还有些郁闷。

    但现在好了,吕布直接把借口送来,出兵的理由都不用多想了。只等解决了青州之事,回过头来就拿下并州。然后集三州之力,一举击败幽州的刘备,携河北大势,威压中原。

    吕布即便不知道袁绍是怎么想的,也明白袁绍对并州的野心。但现在,他管不了这么多,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尽早统一并州,壮大自身的实力。

    ……

    刘风在收到晋阳朝廷统一分置建安郡的时候,已经又过了半个月。

    晋阳的流血事件,刘风早就知道,而且对于吕布,他深表同情。但同时,他也十分羡慕。

    是的,羡慕,相较于其他各路诸侯,吕布有着其他诸侯都没有的优势。

    那就是人才储备。

第六百二十八章 、建安郡() 
不错的,就是人才储备。

    说起来有些讽刺,一向人才匮乏的吕布,相对其他诸侯来说,最大的优势不是他引以为傲的武力,而是人才汇集。

    但这却是存在的事实。

    因为吕布的统治下,有着大汉朝廷这曾经汇集了天下英才的所在。

    历史上献帝东归时,是得到李傕、郭汜等人的应允的,张济、杨定、杨奉等人还随行护驾,后来因为后悔,派人追击銮驾,造成不少官员身死。后来又因为杨定与段煨有怨隙,互相攻伐,又造成不少伤亡。再后来,张济也反悔,跟李傕郭汜合兵一处,共同追击銮驾,弘农东涧一战,王师败绩,据《三国志》所载,“傕等纵兵杀公卿百官”,而《后汉书》中记载的更加详细,“承、奉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皆弃其妇女辎重,御物符策典籍,略无所遗”、“李傕、郭汜等追乘舆,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泉、卫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俊”,有名有姓的二千石大员包括数位九卿,全部阵亡,更不用说其他大小官员,不用说,这些无法被史料记载的人更多。直到杨奉请来白波军胡才、李乐、韩暹和匈奴左贤王去卑,才最终战胜了李傕等人,逃出生天。

    但即便如此,活下来的官员依旧不少,等曹操迎驾于许都,通过各种手段,完全掌控了朝廷,将这些人才收归己用,加快了他崛起的速度,最终得以击败各路诸侯,一统北方。否则仅凭一纸招贤令,是招不来足够的人才的。也是有了这些人的表率,所以曹操在后来的战争中,才能快速得到当地士族的认可。

    游戏中,天子东归要顺利的多,百官也没有太大的损失,所以晋阳的人才很多。但显然,吕布没有曹操的政治才能,根本无法将这些人收归己用。即便是如今以铁血手段压服了这些人,但也只能保证这些人不再明目张胆跟他作对,想要他们真心辅助,根本不可能。就像袁术根本无法将身在徐州的一些名士收服一样,吕布也只能看着这些人出工不出力。

    全部杀掉,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

    刘风也只是心里羡慕一下,转头就和自己的部下讨论起建安郡的筹备情况来。因为心里明白,晋阳就算人才再多,也没有一个能到长江以南。

    置郡之风,始于战国,摒弃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国统一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到了汉朝,又陆续析置新郡,夹杂分国,至桓灵年间,大汉有郡国一百零三个,县、邑、道连带侯国计有上千。

    然大汉的郡,一部分是继承了秦制,还有一部分是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所置,除此之外,鲜有新置的郡。因为汉武帝以后,大汉已经逐步走向衰落,甚至后来被王莽篡权,虽然有世族中兴,延续了大汉江山,但终究是越来越衰弱。失去了开疆拓土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再添新郡。倒是游戏之中,因为刘风的原因,添了一个夷洲国,算是为大汉开疆拓土了,这就是赤裸裸的政绩工程啊!也难怪当时刘宏那么高兴,借机直接给刘风封侯也没有什么人反对。而为了皇子皇孙封国食邑,大汉天子陆陆续续将原有的郡国分割重置,增添了不少新的封国。

    至于新置郡,也就是顺帝时期,把吴郡从会稽郡中分出来,为大汉添了一个新郡,但那距离此时,已经有数十年。所以如今得到朝廷的同意,析置新郡,江东上下都很振奋。

    即便不是开疆拓土,好歹也是加强大汉对地方的控制不是,也是能名留青史的。

    对于新置郡,朝廷的诏书只给了个建安的名称,对于所在何地以及管辖区域,没有任何提及,这让刘风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但为此也伤透了脑筋。因为在现有的江东四郡中,除了吴郡,其余三郡任何一个拿出来,都能分置两三个郡。

    最终,经过商讨,刘风还是决定,在会稽南部主要是侯官地区,析置建安郡,这也是历史上建安郡的大致范围。不同于历史上置郡的时间,现在足足提早了一个甲子,虽然名称也是一样,然立郡的名目却大不相同。

    而所辖县就更不一样了。

    会稽南部原本只有侯官,后来刘风析置四县,全部被划归建安郡管辖,即侯官、安溪、南浦(即历史上的汉兴)、南平,还有刘风自己建立的归云。

    但仅仅五个县,对偌大的建安郡来说,无异是太过稀少,于是又经过一番商讨,又在建安郡各县内,析置出五个县来,让建安郡所辖县城达到十个,即将乐、建平、建瓯(历史上的建安县)、新罗、同安五县。这些县名,有的是历史上本就有的,被刘风提前拿来用的,还有的则是根据当地特点而命名。

    归云则成为建安郡的郡治,这是在刘风置郡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现在的归云城依旧是个中型城市,作为郡治略显不足。但草创的建安郡,暂时没有战事,也无需太宏伟的城市。所以,即便归云城已经达到升级条件,刘风也没有再继续升级。

    在自己的根基未曾雄厚之前,他不想太过推动游戏的进程。第一个总是最艰难的,若是他率先完成了领地升级,等其他领主有了大型城市,势力就会更加稳固,对他的威胁就更大。

    只有等他觉得自己的实力足够应对挑战的时候,他才会继续升级。到那个时候,归云城就将换成另外一个名字——建安,让这个历史上的名称重新现世,让建安郡名副其实。

    在吴县赋闲数年刚刚同意出仕的骆俊,被任命为建安太守,严畯为建安丞,糜竺的弟弟糜芳为建安都尉,已经达到5阶的燕文(原鳌山城幕僚)为归云令,共同治理建安。

    这一年,刘风除了新置一郡,在没有大的行动,完全进入休养期。

第六百二十九章 、建安三年的局势() 
建安三年,对刘风来说十分关键,前一年的战争让他的消耗很大,虽然不至于说是最虚弱的时候,但若再想动兵,就势必影响到领地的发展。

    幸运的是,他现在的两个近邻敌人,刘表和袁术,跟他一样,都进入了恢复期。袁术自不必说,作为战败者,若是不尽快恢复实力,就是别人眼中的弱者,随时都可能被咬上一口。而刘表,则是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