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123章

汉末之奇谋-第123章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时候,姬溪再次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本应不断的聚集己方的军队,待成规模后再长驱直入,但是,他却偏偏选择了以身做饵,尽量多的牵制敌方的军队而后将他们引出主战场。

    或者,姬溪的理智还没有恢复吧,他走了这么一步烂棋,从而将自己推进了深渊。

    姬溪的目的实现的很顺利,短时间内,他竟吸引了上万的敌军来追击他,可随着离主战场越来越远,姬溪身边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便是沈熊都在混战中走散了。

    于是,姬溪的境地岌岌可危,当他在敌军之中看见了马超时候,姬溪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可此时,已经为时晚矣,再想回去已经来不及了。

    更悲催的是,姬溪在鬼使神差之下,竟是朝着西北方向逃的,也就是说,他在朝着敌方的势力范围内逃。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姬溪这就是在作死,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身边的将士们为了保护姬溪一个又一个慷慨赴死,姬溪悔意顿生,可此时已经是出弓之箭,除了继续往前逃再无他路。

    当姬溪的身边只剩下区区十来个将士后,姬溪已经有些绝望了,可天无绝人之路,姬溪竟发现了一条山路。

    姬溪毫不犹豫的带着仅存的十余人钻了进去。此路非常狭窄,仅能容纳一人一马通行,敌军的追杀立刻受阻,姬溪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机。

    山路行不到五里,前方已不可骑马,姬溪立刻下令弃马步行。

    此时,天已拂晓。一夜的鏖战,十余人具皆疲惫不堪,特别是姬溪,累得连退都快迈不开了,不得已之下,姬溪只能下令暂且休息一会。

    利用这休息的空当,姬溪强自按捺心神,终于用强大的意志力恢复了冷静。

    冷静下来的姬溪,没有时间去后悔,甚至没有时间去向张掖城的战局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他第一时间开始全面的评估自己眼下的处境,思考良久之后,姬溪无奈的发现,自己逃出生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眼下这局势,与当年逃出洛阳那一夜颇为相似,四面受敌,别无外援,是生是死,只能听天由命。

    明白了这一点后,姬溪的心头忽的放松起来,他将周围仅剩的十余人叫道了自己的跟前,让他们围成一圈,而后淡笑道:“兄弟们,我们走到绝境啦,真不好意思,你们要陪着我一起死喽。”

    没有人出声,众皆神情悲切的看着满身血污的姬溪,那神情,不是在怨恨,而是在自责。

    姬溪笑道:“行啦,大丈夫死则死矣,别娘们唧唧的眼泪打转,都给老子憋回去。”

    接着,姬溪和众人聊了会天,嬉笑怒骂间众人的神色缓和,随后,姬溪说:“我们都要死啦,都说说吧,还有什么遗言?其他人都仔细听着,万一你活着回去了,一定要把我们的儿一眼带到。”

    许是真的感觉到了死神的接近,众人没有了尊卑的观念,听姬溪说起遗言,便具皆打开了话匣子,姬溪静静的听着,听着他们一个个说完,听到一个小子诺诺的问他:“将军,你呢?”

    姬溪笑道:“瞧你们那小家子气,都是说什么家长里短的闲话,老子比你们大气多了,你们如果有谁能活着出去,不必去我家中报信,你们只需要找到吕春,告诉他,不要忘记我们的志向,让他替我完成我未尽之事。”

    姬溪说完,大家再次陷入了沉默,不多时,远方传来了呼喝之声,看来敌军已经如山搜索来了。

    姬溪深吸口气,断然道:“故作等死,那是懦夫所为,我姬溪的兵不能事孬种,现在,都给老子站起来,分开逃命去,你们给老子记住,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能放弃,你们要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

    说罢,姬溪当先站起,步履蹒跚的向远处走去,临隐去身形前,回头看了众人一看,动动嘴唇,似是再说:“别让老子失望。”

    而后,姬溪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剩下十一人面面相觑,他们的神情慢慢的变的坚毅,他们彼此间拱了拱手,一言不发的分散开开,转身隐如了山林。

    他们,在此之前彼此并不熟悉,可不过片刻的交谈之后,对方的名字和遗言便牢牢的刻在了他们每个人的脑海中,这就是同袍之间的感情。他们不怕死,但是怕自己辜负了同袍的希望,更怕辜负了姬溪的嘱咐。于是,他们的求生欲从未从此刻这般强大,他们坚信这自己能够走出这山林,逃出生天。

第212章 纷争天下化两仪() 
姬溪很顽强,他有着胜天半子的决心和毅力,然而,人力终有时尽,在逃亡了近四个时辰后,他终究被追兵堵在了一座山崖上。进,是百丈悬崖,退,是数百敌军,且领头者,是马超。

    姬溪倚剑坐在山崖旁,面上拂来深秋的晚风,舒服的想要呻吟。

    然而却有人偏要打扰姬溪这最后的清净,马超扬声道:“姬溪,你已山穷水尽,何不早降,我念你英雄一世,必全力保你性命。”

    姬溪微微睁开眼,看了马超一眼,顾左右而言他:“你挺不错,上一个把老子逼到这不田地的是吕布,你不比吕布差不多少,但老子却比当初强上很多。当初,老子跳进黄河,侥幸不死,你说,老子今日从这里跳下去,会死吗?”

    马超咬牙道:“你会粉身碎骨。”

    姬溪笑道:“敢赌吗?”

    马超:“赌什么?”

    姬溪:“赌老子从这里跳下去能不死,且还会卷土重来吞掉你河西四郡。若老子赢了,你降我,为我征战天下。可否?”

    马超道:“你疯了?”

    姬溪:“那你愿不愿意和老子打这个赌呢?”

    马超怒道:“你若敢跳,我就敢赌。”

    回应马超的,是姬溪勉力站起,向马超摆了摆手,而后,一跃而下,待马超赶到山崖边时,姬溪已垂入云海,不见了踪影。

    马超愣愣的站了好久,仰天叹道:“姬溪,真乃英雄也。可惜,可叹,可悲。”

    马超不相信姬溪还能活着,但他觉得此等英雄朴实荒野是对英雄极大的不尊重,于是,马超遣人即刻下山找到姬溪的尸体,将其带回去安葬,而他自己则心念张掖的战局选择抓紧回返,并随之传令各军停止搜捕,全速回师张掖城。

    如此一来,分散逃亡的十一人得到了机会,最终,有三个人顺利的走出了祁连山,到达了武威,找到了徐荣。

    于此同时,下山崖搜寻姬溪尸体的将士也回归了本队,不过,他们没有将姬溪的尸体带回来,只带回了姬溪的湛卢剑以及姬溪的一些碎裂衣衫。

    此时,已经是姬溪坠崖后的第五日。

    这五日来,徐荣彻底的占领了张掖城,虽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总归是把马腾韩遂赶到了酒泉,现如今只能凭借高台这最后一道天险固守。

    这对关中军来说,这是一场大胜,但全军自上而下却没有一个人高兴的起来,因为他们的主帅失踪了。

    徐荣详细的询问了那三个逃回来的士兵后发现,三人之所以能够逃出胜天,是以为敌军在追击的时候突然撤兵。这无疑代表着一个非常危险的讯号,敌军的主要目标是姬溪,他们突然撤兵,应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已经确定的姬溪的死亡。

    对这个猜测,徐荣不愿意相信,是以一方面依照姬溪所言,派人八百里加急通报长安吕春,另一方面,派出了足足三个旅,一万六千多人入山寻找姬溪的踪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连十余日,一点消息都没有,就在徐荣即将放弃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不仅己方派兵入山搜寻,敌军也派出了大量兵马入山,且看样子也是在搜寻者什么。

    这个发现,再次给了徐荣希望,他一方面派人将这个发现通知长安,一方面锲而不舍的继续搜寻。

    搜寻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姬溪便如石沉大海般不见踪影,双方不得不将搜寻的兵马撤回来,因为此时已经入冬,大雪封山,山中寸步难行。

    而此时,姬溪已经身死的消息早已经传遍天下。这个消息,对世人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

    姬溪一死,关中必然大乱,对有心人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有心人,自然是刘备。也不知刘备用了什么说辞,刘表和刘璋立刻撤回了进攻江东孙坚的兵马,直转矛头对准了关中和南阳。

    他们兵分三路。左路刘璋出祁山进军天水,与马腾韩遂合围徐荣;中路刘备兵出斜谷,剑指长安;右路刘表出兵南阳,誓要夺回南阳失地。

    于是乎,天下纷争再次转向,由诸侯混战分成了两个战圈。

    其一在中原地区,由袁绍,袁术,陶谦三者联合合围曹操。其二便发生在关中地区,由刘表,刘璋,刘备三者联合围攻关中,另有马腾在河西牵制住了关中的十万兵马。

    至于孙坚,选择了坐山观虎斗,置身事外。

    在这样的局势下,天下诸侯具皆认为关中只怕将会改天换地,他们绝难抵御三路大军的侵袭,他们最稳妥的方法是将南阳之兵撤回关中,收缩防线,如此方才能有一线生机。

    然而,关中军的反应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在这场战争中,一个名叫吕春的书生宛若一颗骄阳般横空出世,闪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吕春早就闻名天下,他将关中治理的井井有条,蒸蒸日上,这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战事上,他并没有发挥出什么出色的才能,以至于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滤除你只不过是个治世之能臣而已。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平日里温文尔雅的书生在临危受命之后,竟展现出了雄伟壮阔的战略眼光以及铁血无情的不朽意志。

    当刘表,刘备,刘璋三人还未出兵的时候,这个书生便已经有所察觉,于是,他立刻采取了第一步行动,可这行动却不是对外,而是对内,他在五日之内诛杀了朝廷六部中的数十位大小官员,他的决绝和狠辣比姬溪尤甚,他的岳父蔡邕挺身而出阻止他的杀戮,可得到的,是锒铛入狱,戴罪候审。

    一时间,长安风声鹤唳,继而带动了整个官场具皆噤若寒蝉,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们被吓的肝胆俱颤,不敢有丝毫的动作,便是垂帘听政的何后,都不得已而选择暂避锋芒,多日不再临朝。

    在这个阶段,皇帝刘协再次表现出了一个帝王的魄力,他在朝堂上明言:当此存亡之秋,吕春之命既朕之令,有不从者,皆可先斩后奏。

    刘协和吕春配合无间,将铁血高压政策进行到极致,是以短短十余日,整个关中的大小官员具皆颤栗的明白了一个事实,在这个当口,你只需要听命做好你分内的事情便可,莫说多做一件事,便是多说一句话,便就是个死。

第213章 攘内安外骄阳起() 
攘外必先安内,吕春用铁血高压的政策暂时稳固了平息了朝内所有的分歧。

    而后,他以中将参谋的身份向全军下令:侵我关中者,不死不休。

    要知道,吕春虽不甚管军事,但因为跟随姬溪时间过久的缘故,军中几乎所有团级以上的将领都是他的老部下,他在军中的威望,几乎可以与姬渊持平。于是,他的命令被完美的执行着,而他的命令说白了,就是不计伤亡,将来敌阻在国门之外。

    在这样雄壮的誓言中,雍和五年冬日,关中军打了三场令各路诸侯心惊胆颤的大仗。

    第一仗发生在南阳。

    刘表亲率十万大军入侵,信誓旦旦,意气勃发,势要收服南阳郡。可他面对是姬渊和贾诩,贾诩在刘表立足未稳之际力谏姬渊大军压上,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刘表的信心,令其不敢妄动。

    因为姬溪身死不知的缘故,姬渊早就坐不住了,是以贾诩的建议直接说到了他的心里去。于是,姬渊当即点兵五万,星夜自南阳出兵,与刘表相会于枣阳。

    那一战,姬渊狂性大发,坐跨蹑影,手提白虎,只身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刀锋所指处,无一合之敌,竟硬生生的杀到中军,斩了刘表的帅旗,若不是刘表退的早,想必绝逃不过身首异处的下场。而刘表虽逃出生天,他手下的将士将士却逃不过,姬渊左冲右突,专斩大将,一战下来,竟斩了刘表十员大将,直接导致了刘表无将可用,不得已直接退兵。

    或许是因为被姬渊吓破了胆,刘表在归途中突然染病,且一病不起。如此一来,南阳之危顿时解除。

    而后,姬渊将贾诩留在了南阳,自己则亲率一旅之师赶赴咸阳,参加了第二仗。

    第二仗发生在扶风。

    其时,刘备已经打通了斜谷关,进入了兴平境内,正被张统率领第六师阻击。张统不是刘关张的对手,第六师也仅有两万多兵马,面对刘关张的七万大军,守的很是艰难。而姬渊到来了之后,局势立刻缓和。

    姬渊到后,阵前独战关羽和张飞二将,奋战百余合虽不分胜负,但己方却因为姬渊的勇力而使其大增,张统适时挥师压上,小胜了一仗,将刘备逼退五十余里。

    三日后,黄忠亲率四旅之师前来助战,会和姬渊和张统后,己方已有六万兵马。是以三将当时便决定,直接对刘备发起决战。

    刘备想暂避锋芒,可关羽张飞却不从,坚持要打,而徐庶也建议刘备此战必须要打,他给出的理由是:关中军因姬溪之故势若危卵,此时只不过是被吕春用高压政策强行黏合在一起,他们奉行的是一鼓作气的作战方针,所以,他们只能胜却不能败,一旦败了,其必定土崩瓦解,战力亦将大降,反之,己方若退或败于敌手,那么他们的势头将会更猛,己方的三路联军将是个笑话。

    徐庶说服了刘备,他的方略也是极为正确的,但是他低估了姬渊和黄忠的合力。决战之时,刘备被黄忠射中了一箭。关羽战姬渊,被姬渊砍中后背,重伤逃走。张飞和黄忠血战当场,不分胜负,后因忌惮黄忠箭术不得已败退。

    刘关张伤的伤,退的退,汉中军自然大乱而败,徐庶也无能为力。

    张统,姬渊,黄忠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