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201章

汉末之奇谋-第201章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姬溪,仍旧没有将史景之乱和眼前的刺杀与傅瑄等人联系到一起去,他只是将之归咎于自己的驭下不严,所以,面对这刺杀,姬溪又一种被冤枉的感觉,但更深的是悲哀。

    光天化日之下,特别是姬渊还在姬溪身边,想要刺杀姬溪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上百人也不例外,不片刻,他们的冲锋便被打散,死的死,逃的逃,少数几个没逃掉的,也在第一时间服毒自尽,一个活口都没留。

    见状,姬溪闷声坐回车架,下令继续前行,却没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两双仇恨的眼睛正在死死的盯着他,那是曹昂和傅瑄。

    曹昂:“只是做做样子,激起百姓们的同仇敌忾而已,一场戏,何必做的这么真?可怜了这些忠肝义胆的兄弟。”

    傅瑄:“我的心又何尝不痛,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与我肝胆相照的兄弟,我恨不得和他们一块去死,但是,大业不成,死不瞑目,相信死去的兄弟们也会理解我的。”

    曹昂默然,傅瑄随之默然,而后悄悄的退出人群,转角间不见了踪影。

    回到姬府,姬溪片刻不得闲的叫来了姬昀,两兄弟屏退了下人,相对坐在书房内。

    姬溪问:“史景之乱,长安动静如何?”

    姬昀:“大哥凌迟史景之事,得到了满堂臣工的赞同和敬佩,陛下也很是满意。但,变数不在于朝堂,而在于士子百姓。”

    姬溪眉头微皱,问:“何解?”

    姬昀:“两日前,数百士子聚集了数千百姓,不分昼夜的跪在白马门前,以军权独揽已至大祸为名,要求皇帝罢黜大哥军权。”

    闻言,姬溪深吸口气,握紧了拳头。军权,一直以来是姬溪的底线,是他绝对不能放手的东西,因为他深刻的知道,只有力量凝成一股,才是最有力的拳头,关中军之所以战力强悍,能凌驾于曹操三人之上,当然与姬溪的练兵之法有关,但这军权独揽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果军权旁落,或者是分化出去,姬溪可以预见,他日在战场上,必将面临层层掣肘,怕再难与曹操三人争锋,要知道,曹操,刘备,孙坚三人可都是军权独揽的。

    姬溪凝眉,问姬昀:“你认为该如何处置?”

    姬昀断然而阴狠的道:“军权决不能旁落,若有不从者,杀。”

    姬昀的杀气犹如实质,让姬溪觉得,此刻的姬昀已经抑制不住自身的杀机了,看来这两日老子方方面面的舆论令姬昀极为恼怒。

    姬溪沉吟片刻,后说:“不得已之下,只能如此了,但是,不到最后关头,不要冲动。”

    姬昀点点头,明白姬溪已经认可了自己的观点,只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冲动而已。而后,姬昀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姬溪犹疑的看着他,发现他还在欲言又止,便道:“吞吞吐吐的干什么?有屁就放。”

    姬昀咬咬牙,这才说道:“其实,余者皆不足虑,我所虑者,唯一人耳。”

    闻言,姬溪先是一头雾水,继而猛的恍然姬昀所说何人。郑重的看向姬昀,笃定的说:“我相信陛下。”

    姬昀:“小弟知道大哥和皇帝有师生之情,但,皇帝已经大了,人心,是最难以琢磨的东西,再者,大哥太过糊涂,焉能将田丰和杨修送给皇帝,我观田丰,其才不下于郭嘉,有他在皇帝身边,此乃大患啊。”

    闻言,姬溪无奈的苦笑,他当时只想着总有一天自己手里的一切都是要交还给刘协的,所以要趁早扶持皇帝自身的势力,当时的他对自己手上的军权有着一百二十分的把握,又如何能预料到今日这般两难。

    而诚如姬昀所言,人心隔肚皮,刘协已经成人,近年来因为身份的缘故也不再和姬溪那般亲热,又有田丰和杨修这两个阴谋家随侍左右,说真的,姬溪现在确实不能准确的把握刘协的心思。

    若刘协此番不再站在姬溪这一边,那么该如何办,这个疑问宛若一双有力的大手掐住两兄弟的脖颈,令二人呼吸困难。

    其实,二人都清楚,这并不是什么疑问,因为它的答案非常简单明了,无非是两条路,一条放开军权,第二条嘛便是彻底的将皇权架空,甚至直接取汉自立。

    真正的问题在于,第一条路姬溪不能选,第二条路姬溪不想选。而除了这两条路外,姬溪还真的无路可走,除非刘协一如既往的站在姬溪这一边,不留余力的支持他。

    且,姬昀还提醒姬溪,不管是选择第一条路,还是第二条路,关中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选第一条,关中军战力大损,自保且难,更遑论逐鹿天下。选择第二条路,则无疑落人口实,冒的是天下之大不韪,介时,曹操,孙坚,刘备三人并成结盟之势,挟大汉天道,成泰山压顶之势进攻关中。要知道,曹操三人虽然称王,但他们还是以汉臣自居的,而姬溪若是废了刘协,立刻便会沦为董卓之流的国贼,且永世再也没有辩解的机会,介时,曹操三人是替天行道,更得民心,姬溪如何能挡。

    姬溪实在没有料到,仅是一个蒲坂之乱,竟会捅出这么大的一个篓子,竟硬生生的将姬溪乃至整个关中逼进了死局,世事造化,确实难以捉摸。

    于是,时局的关键便落在了刘协的身上,姬溪和姬昀只能看刘协如何决断再行计较了。

第392章 杨修和田丰的论辩() 
既然关键在刘协身上,那么此时的刘协在干什么呢?

    长乐宫,临华殿中。刘协,杨修,田丰正在商讨着同一件事情。

    杨修:“陛下,陛下,太傅已于今日回到长安。”

    刘协:“可有异常?”

    杨修:“进入长安城后遭遇了刺杀,但太傅无恙。”

    刘协:“刺杀?何人如此大胆?”

    杨修抿嘴,咬牙道:“陛下,此次刺杀,正代表了天下民心所向,太傅不得民心,独掌军权,已至蒲坂生灵涂炭,此乃兵权独揽之一大弊端啊,请陛下顺应民心,罢黜太傅兵权,如此方为苍生所愿。”

    听了这话,若是往年的刘协,定然会毫不犹豫的怒声否决,然而现在的刘协,却陷入了沉思,如此可见,姬溪和姬昀的担心是正确的,如今的刘协已经成人,不再是往年的那个对姬溪极为依赖的少年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而自己的思想一旦出现,欲望和野心自然会随之而来,且因为地位的缘故,他的欲望和野心会无限的膨胀。

    见刘协犹疑,杨修看到了希望,继而道:“再者,姬溪大权独揽,便是姬溪没有野心,但谁能保证姬昀没有野心,臣观姬昀,天赐之资,绝不是屈居人下之人,若然姬溪出现意外,姬昀必反,介时,姬家文有姬昀,武有姬渊,朝中谁人可挡?”

    听,杨修连称呼都变了,直呼姬溪其名,而刘协却没有任何警示,由此,刘协的态度可见一斑。

    刘协神色阴沉,将杨修的话完完全全的听了进去,且颇为赞同,瞧,这人啊,总会为自己的欲望和野心,甚至是无情无义找到绝佳的借口,如杨修的话,完全可以说是防范于未然,但也可以说是宁杀错无放过,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人,总是习惯于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而为自己的利益找到绝对站得住脚的理由。

    此时的刘协,心中已经极为松动了,杨修察言观色,适时的接着说:“陛下,姬家的权势太大,久之必成滔天大祸,介时为时晚矣。而此时,乃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当然,此时不可激进。陛下可先下诏提点姬溪,若姬溪终于皇室,自会上表请罪,则陛下可顺势为之。而若姬溪毫不作为,那么便可证明其必有反心,介时,陛下便该做打算了。我等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不惜此身。”

    不得不说,杨修的建议非常的中肯,其宗旨在于先行试探,后依试探的结果再议,若然姬溪从了,则一切皆大欢喜,若然姬溪不从,那么自此后刘协便将站在姬溪的对立面,暗中谋划,将姬溪拉下马。

    而这,也是一些别有用心者所期望达到的效果,没人会奢望只凭这史景之乱便可以将姬溪拉下马,他们的目的便是分化,要么分化姬溪的兵权,要么分化姬溪和皇帝的关系,二者达其一,便是后患无穷。

    别有用心者的目的似乎很快便要达成了,因为刘协在听了杨修的这番话后,心中已经坚定的下了决心,决定按照杨修说的去做。

    然而,很多人却忘记了刘协的身边还有一个田丰。在这关键时刻,田丰挺身而出,开口便断言道:“德祖之言,察其病貌,未达病根,若依此论,汉室将倾,陛下命不久矣。”

    闻言,刘协大惊,杨修亦大惊,问道:“姬溪能有这么大的胆子,他敢弑君不成?”

    田丰:“非也,太傅不会弑君,但曹操,孙坚,刘备三人,每一个都有弑君的心思。”

    杨修:“与曹操,孙坚,刘备三人有何关系?”

    田丰:“臣想请问陛下,太傅与曹孙刘三者相比,谁为忠,谁为贼?”

    刘协:“曹孙刘妄为汉臣,竟自称王,当然为贼。”

    田丰:“那么,若以行军打仗论,四者高下几何?”

    刘协:“太傅经年累战必胜,当站鳌头,次者曹操,再次孙坚,最次刘备。”

    田丰:“若罢黜了太傅兵权,纵观朝中,何人是曹孙刘三者敌手?”

    闻言,刘协和杨修有些色变,杨修接口:“此时或许没有,但日后必有。”

    田丰:“曹孙刘三者称王,其野心已然昭然若揭,关中若有变,必然倾巢来攻,没有任何侥幸,又哪来的日后?”

    杨修:“或可将军权剥离出一部分,交由陛下遣将执掌,一来可保关中无虞,二来可制衡姬溪。”

    田丰:“谬论,臣闻上下一心,方有全力。若行此举,岂不是自相离间,自断手脚,德祖,你的心乱了,且三思而后言。”

    闻言,杨修一滞,有些羞愧,想要反驳但定神一想,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且骤然发觉,原来问题的根源竟不是出在姬溪身上,而是因为遍观朝中,竟找不到第二个姬溪。

    这时,田丰给出了总结:“太傅乃国之柱石,不可动也。即便要动,也必须等到天下一统,万民归心。”

    杨修忍不住的说:“且不说姬溪能不能做到,若然真的做到了,只怕到时候为时晚矣。”

    田丰不语,似乎也颇为无奈。

    杨修在发完这句牢骚后,也沉默不语。

    良久,刘协叹道:“田先生直言,令朕醍醐灌顶,若非田先生之言,朕险些自掘坟墓,误了国之大事,请受朕一拜。”

    田丰自然不敢受,当即跪下连声谦让。刘协亲手扶起田丰,君臣不免唏嘘。

    刘协又问:“那依先生之谏,朕当如何处理此事?”

    田丰早有决断,是以当即回道:“臣认为,陛下当全力施恩于太傅,为太傅扫除所有障碍,踏平所有不平的声音。”

    刘协叹了口气,说:“朕明白了。你们回去休息吧,明日朕自有决断。”

    杨修和田丰拜辞离去,临华殿中,刘协独坐案台,为自己斟了杯酒,仰头喝下,久久回味,自言自语道:“大哥,你可能不知道,我当真希望当年你便取我而自立,倒省却了我现在许多烦恼,形势使然,天意使然,奈何,奈何……”

第393章 朝堂请辞() 
第二日的朝堂上。姬溪当先站出,详细的汇报了史景之乱已经自己是如何处理的,而后,为自己请罪,请刘协制自己不查之罪。

    姬溪的心里是忐忑的,刘协的态度对他乃至对整个关中来说至关重要,他不想做董卓之流,但若刘协果真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为大局着想,他便不得不挟天子令诸侯,说好听点是承伊尹霍光之志,说白了就是乱臣贼子。再者,姬溪极为珍重自己和刘协的感情,若刘协不再信任他,他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他自己也不知道。

    幸运的是,姬溪最担心的也是最不愿意接受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他请罪的话刚说出来,刘协便说:“智者千虑,尚有一失,何况太傅身兼国家大任,朕安能强求太傅面面俱到,蒲坂之乱,不过一小疾耳,望太傅不要自责,更遑论罪责,若当真治罪,当治朕的罪才是。”

    刘协的话,说的诚恳,最起码姬溪觉得诚恳,于是乎,姬溪立刻放下心来,只要有了刘协这句话,其他人的攻讦都不足为虑。

    这时,几个御史大夫站了出来,一人道:“蒲坂之乱,乃因太傅军权独揽,骄纵将士所致,陛下若不严惩,以何告慰蒲坂数万百姓的亡灵。”

    刘协:“首恶已除,尔等勿要以偏概全,退下。”

    而敢站出来指摘姬溪的,必是愚忠的,这等人,又怎会因刘协这么一句不痛不痒的训斥而退避,只见那御史大夫伏地痛苦曰:“史景乃小疾耳,姬溪才是国之大患,陛下若不早除,汉室之倾覆近在眼前啊,陛下圣明,切不可妇人之仁,听信小人谗言啊。”

    又一人道:“天意不可违,民心不可违,眼下白马门前尚有数千百姓请愿,陛下如此纵容,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啊。”

    再一人说:“姬溪自比管仲乐毅,但却暗藏伊尹霍光之心,陛下不可不查啊。”

    一连几人,接连发声,而后以头杵地,哭声不绝。

    气愤激扬,朝中不少臣工面有愤色,似乎颇为赞同。

    姬溪,姬昀,吕春三人面色阴寒,但此时三人都不宜说话,既不能揽罪,也不能辩解,他们只能等刘协的态度。

    昨夜田丰的谏言,令此刻的刘协极有果决,只见其一声大喝:“放肆,太傅为国为民,肝脑涂地,关中能有此时之富足,太傅功不可没,尔等以偏概全,妖言惑众,莫不是要朕坐那忠奸不辩的昏君吗?退下,再敢胡言,定斩不饶。”

    闻言,多数臣工面色大变,显然没有想到刘协的态度竟然这么坚决,而那些跪地的臣工更是觉得生无可恋,竟自骂起刘协昏庸,又骂姬溪蛊惑了君王,甚至有要以死明志者。

    闻言,刘协的心中既气愤又感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