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末之奇谋 >

第236章

汉末之奇谋-第236章

小说: 汉末之奇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状,诸葛亮心底里叹了口气,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了后悔的滋味,后悔自己错投庸主,此生绝不可能成就大业了。然而,他对忠臣不事二主这个事情,又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所以此时的诸葛,已经心灰意冷,萌生死志。

    关键时刻,还是庞统有邪才,其站出来说:“关羽其罪当诛,主公仁义,欲与关羽同罪,臣等只能感念,主公身负社稷重任,焉能轻生,不若削发代首,待功成之日再行论罪。请主公以天下苍生为念。”

    削发代首这种话,又是一句纯碎的狗屁话,可这句狗屁话却给了刘备和诸葛亮一个台阶。

    这个台阶,必须要诸葛亮先下,诸葛亮非常的不想下,他想死磕到底,关键时刻,法正在其身边低声说了一句:“孔明,欲速而不达啊。”

    一句话,点醒了诸葛亮,是啊,欲速而不达,诸葛亮认识到自己确实过于心急,于是乎,他先下了这个台阶,便将刘备的台阶瞬时扩大了无数倍,使得刘备可以从容不迫的从这个台阶上走下来。

    刘备采纳了庞统的意见,拔剑削发代首,慷慨的很,诸将目含热泪,看似感动的紧,可在诸葛亮的眼中,刘备此举对于士气的提升并没有甚多的作用。对于明日的阵战,此时的诸葛亮没有多少信心。

    再者,诸葛亮很快的便认识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失误。经过要杀关羽这么一闹,诸葛亮愕然发现账内诸将看向自己的目光具皆愤慨,不怀好意者甚多。如此一来,要诸葛亮如何领兵阵战,上令不达,下面诸将貌合神离,此乃必败之兆。

    看清了这一点后,诸葛亮的心沉到了谷底,对于明日的阵战彻底的丧失了信心。

    所以,当刘备再次问及明日的阵战当如何应对之时,诸葛亮再也不发一语,因为他知道,不论自己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照做,甚至会有人反向故意跟他作对,若真是那样,万事皆休。所以,诸葛亮明智的选择不参与,将主导权拱手让给了庞统。

    庞统知道自己的实力,与军阵之道,他不如诸葛亮,可此时诸葛亮的困境却实实在在的摆在了眼前,庞统知道,只能自己上,是胜是败,便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第473章 自己吓唬自己() 
第二日,对于庞统统筹四场阵战,姬溪和姬昀等人具皆非常的惊讶,本能认为其中有诈,又怎能想到昨夜刘备大帐中发生的蹊跷。

    不过,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想法,姬昀还是原计划不动的布下了两道阵法,阵法虽依易经八卦布成,却不见于经传,因为其是姬昀原创,今日首当面世。

    对面,庞统亦布下两道阵法,姬昀登高而看,更觉犹疑。庞统的阵法不可谓不妙,其变化万千,杀伐深隐,可谓当世顶尖。但于姬昀眼中,却少了一丝灵气,是为尽得其形,不得其神。若然其中没有其他暗藏的蹊跷,姬昀自问有必胜的信心。可对面有诸葛亮,会没有蹊跷吗?

    于是,姬昀久久驻足不动,目光灼灼的看着敌军的阵法,却久久不得要领。等的时间长了,姬溪来到姬昀的身边,犹疑的问:“怎么了?此阵破不了?”

    姬昀摇头,低声说:“不是破不了,只是我总觉得,这不像是诸葛亮布下的阵法,怕是其中暗藏着什么我没有发现的玄机。”

    闻言,姬溪更加慎重,但当此之际,不是踌躇的时候,眼下敌军已经叫嚣着己方前去闯阵了,拖延不得。于是,姬溪沉声说:“诸葛虽有大才,然终归不过一凡人,不要太过高看他。更不能因为猜测便踌躇不前,遣将闯阵吧。”

    缙云凝眉片刻,终究点了点头,将姬渊和赵云叫到近前,各有交代。

    而后,姬渊和赵云各领三千兵马呼啸而出,无所畏惧的冲进了敌军各用五千人布下的阵法。姬昀一直站在高台上观察着敌军阵法的变化,以防有变,结果却令姬昀大为诧异,所预防的变化一点都没有,敌军的阵法在姬渊和赵云的冲击下便像是纸糊的似的被撕开了,前后不到半个时辰。

    直至姬渊和赵云大胜回军,姬昀陷入了更深的沉思。客观的说,姬渊和赵云虽然得胜,但还是损失惨重。但姬昀还是觉得胜的太过容易了。然而不管怎么说,胜了就是胜了,全军欢腾,敌军一片沉寂。

    刘备虽怒气滔天,可两军当面不好公然反悔,是以便将高顺和芙儿送了回来。高顺和芙儿虽是一家人,但此二人在姬溪这里的重要性,敌我双方都非常的清楚,所以姬溪在一开始便表态,要用两阵来换取二人。

    接下来,便应该刘备遣将破阵了。然而刘备犹豫的时间比姬昀犹豫的时间还要久的多。

    刘备军中同样有坐高台,高台上,刘备,庞统,法正等人具在,却独独不见诸葛亮,原是诸葛亮自知此时军中诸将对他意见甚大,所以为防诸将因他的参与意气用事,所幸便没有随军前来,独自待在大营之中。

    在诸葛亮想来,庞统于阵法之道上比自己略逊一丝,但想来还是能和姬昀一较高下的,只因为姬昀至今为止并未于阵道上又太过明显的建树,在诸葛亮眼中,姬昀的出众之处和庞统一样,胜在谋略上。

    诸葛亮倒是没有高看庞统,但明显是轻视姬昀了。眼下姬昀所布下的两道阵法,从未现于世间,内中诸多乾坤藏而不露,杀机在哪里也不尽知。庞统自姬昀布阵之初便站在高台上沉思破解之道,然而直到己方大阵被破,该到己方遣将破阵之时,庞统还是不能看破姬昀所布大阵的虚实。这阵战不是将战,若然不能尽知虚实,那么便是全军覆没的结局,所以,庞统根本就不敢妄动。

    姬溪和姬昀久等不见刘备遣将破阵,更加的疑惑了,只觉得今日种种,越来越像是一场阴谋。姬溪踌躇半响,不确定的问姬昀:“刘备在搞什么鬼?难道,他是在示弱于我,实则在背后使坏,又或者,他已经调了川蜀兵马,准备拖延时间,截我后路?”

    姬溪的担心不无道理,他不知道的是,刘备也确实是这么想的,他还不知道的是,刘备的想法被诸葛亮三人果断的扼杀了。然而这些,姬昀都想到了,也早已做好了防范,是以果断的回答说:“不可能,我早已在川蜀和关中的必经之路上布下了大量的眼线,饶是诸葛亮通神,也绝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我军后方。”

    姬溪先是安了点心,后还是犹疑的问:“那么刘备为何拖延至此。”

    姬昀苦笑,也想不明白,这时,身边的高顺开口道:“将军,末将回时,特别关注了一下,并未发现诸葛亮的身影,那高台之上,似乎是由庞统领衔。”

    如此一来,倒是说的通,但又更说不通了,难不成当此关键时刻,诸葛亮生病了不成?谁人敢信?

    芙儿抿嘴一笑,说:“诸葛不过一村夫耳,诸位怕他?”

    此言一出,众人具皆一愣,接着,众人的脸相继红了起来,特别是姬溪和姬昀,那难堪的,要是有个地缝的话,二人早就钻进去了。想来也确实可笑,人家诸葛亮还没有露面了,自己等人便在这里胡思乱想,既疑且惧,若然诸葛亮露了面,岂不是要夹起尾巴便逃。

    还是姬溪脸皮厚,呵呵一笑便略过了此事,继而狂笑道:“谁去给我问问那大耳贼,这般畏畏缩缩的,想为哪般,若是不敢来闯,认输便是,或是回家再练两年兵,老子等他。”

    姬溪的话,瞬间缓和了众人的尴尬,大家哈哈大笑,更有几个小将立刻策马前去邀战,在刘备军前往来驰骋,污言碎语层出不穷。

    在看高台上的刘备,一张脸气的通红,有些埋怨的看向庞统,冷声问:“士元,可能遣将出战破阵了?”

    听出了刘备话语中的不满情绪,庞统却只能无奈的叹气,他当然可以佯作成竹在胸的先行遣将出战,即便败了也不会承受太多的罪责,但庞统是一个凡事力求完美的人,他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败,却不会明知失败还偏偏去做,为万千将士的生命计,庞统虽然有些难堪,可还是说:“臣不才,不明姬昀所布之阵个中深意,无破敌之法。当今之际,唯有一人可破姬昀此阵。请主公速传孔明。”

第474章 一步登天的隐患() 
孔明虽有腹诽,然终究对刘备忠心无二,又担心前线万千战士的性命,是以接到刘备的命令后,片刻不敢耽搁,火速赶往阵前。

    登上高台,时间紧急,孔明没有多礼,举目望去,顿时陷入了沉思,浑然不顾阵前胡霸郝芳等小将的辱骂秽语。而见孔明正在苦思破阵之法,诸人不管是和居心,具皆不敢有扰。良久之后,孔明终于长叹口气,开口道:“我小觑姬昀也,姬昀之才,确乃天赐,我不如也。”

    闻言,刘备的面色更加的阴沉,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张飞更是阴恻恻的说:“哼,这么说,你也没有办法,瞎耽误什么时间,滚开。大哥,与我三千强兵,弟必破此阵。”

    刘备却呵斥了张飞几句,而后闻言问孔明:“孔明,可有破阵之法?”

    孔明虽因张飞的口出不逊而恼怒,却知事态紧急,是以没时间和张飞计较,听得刘备诚心请教,便不再藏掖,道如此如此方有破阵之可能,个中关键,须有猛将作为刀锋,而遍观诸将,眼下马超已死,关羽重伤,唯有张飞可肩此任。孔明极为不想用张飞,然当此之际,却只能忍气吞声的请张飞出战。

    殊不料,刘备却以张飞昨日大战伤势并未痊愈为由,坚定的不让张飞领兵出战,而是派遣了另一位将领。

    孔明何等聪明的人物,脑筋一转便知晓了刘备的意思,无非是有些担心自己的破阵之法有些靠不住,怕误了张飞的性命,甚至,刘备或许还会想着自己会不会因为张飞的口出不逊,想要将张飞推进虎口送死。

    天见可怜,孔明一心无二,没有一丝一毫这般的想法,刘备的不信任,令孔明的心彻底的沉入了谷底,张口欲言,却只是说了句:“主公,非张将军不可破姬昀之阵,请三思。”

    刘备好言相劝,说出的话尽显仁义,可就是不应孔明的请求,最后,孔明终是放弃,冷起了脸,一语不发。

    而后,刘备依照孔明的破阵之策,遣将领兵出站。

    见刘备终于遣将前来破阵,刘备和姬昀等人具皆聚精会神的看去。孔明的破阵之法确实巧妙,姬昀的两道阵法几度摇摇欲坠,却终究坚持了下来,且最终全歼了前来破阵之敌。

    然而,最让姬昀高兴的却不是自己的阵法取得了胜利,而是他想通了自己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其笑曰:“刘备一步登天,心已浮,气已躁,放任眼前如此大才而不能用,为一己之私,而弃万千将士于不顾,长此以往,其难成大器也。”

    姬溪有些不解,姬昀便对姬溪及众人深入浅出的分析了自己的猜测,虽没有任何的凭证,可逻辑是站的住的,于是乎,姬溪大喜,心中对刘备更加的鄙视。诚如姬昀所说,刘备走的实在是太顺了,他能走到这个权势地位,全赖他的仁义,他的仁义使他不费吹灰之力的得到了汉中,后得到了很多人的忠心依靠,再使得他没费什么力气便得到了川蜀之地,后,马超投诚,诸葛亮惊天的谋略将他的实力足足扩大了一倍有余,他这一生,确实是太顺了,他甚至没有打过什么艰苦卓绝的仗便取得了今日的成就,就想一个暴发户一半,他已经找不到他自己了,更找不到他的仁义了,而当他的仁义不再能令天下人心服口服之后,他还能走多远呢?

    当此时,虽然刘备的实力远在姬溪之上,但在姬溪的心中,已经不把刘备当作自己的对手了,姬溪开始发自内心的小觑刘备,并且鄙视刘备。

    再看刘备那边,已经是八阵连败了,刘备的脸终于崩不住了,发出了雷霆之怒,其被逼急了,惹毛了,而后,他不顾诸葛亮,贾诩,法正三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决然的下达了全军进攻的命令。

    孔明三人抵死相劝,愣是被盛怒状态下的刘备绑了起来压了下去,而后,毅然决然的,失心疯了似的率领着大军向姬溪逼来。至于还未送回的吕春,贾诩,郝昭,显然是不打算履行约定了。

    姬溪见状,先是一愣,再是破口大骂刘备的无耻,紧接着确实狂喜,其狂笑道:“哈哈,这大耳贼狗急跳墙了,他娘的这是来找死的。将士们,随我冲,给我杀,今日,老子要取了大耳贼的脑袋。”

    此战,姬溪胜的酣畅淋漓,却并没有如期望那般的取了刘备的脑袋。刘备兵败如山倒,不得已放弃了咸阳,退军八十里,在长安之前布下了最后一道防线。而也因为其退的仓促,根本就没时间理会吕春等人,是以姬溪如愿以偿的解救了吕春,贾诩和郝昭等人。

    至此,姬溪大获全胜。

    咸阳城内,姬溪召集文武议事,议的是进退。退,则放弃眼前的大好形势,退入西凉。进,则孤注一掷的去攻打长安,进而将刘备赶出关中,夺回失地。

    文武分成了两派,武将们自然是要去攻打长安的,而以姬昀,吕春,贾诩三人为首的文士们却众口一词的建议姬溪退军,且放弃已经攻打下来的秦州和咸阳,直接退回西凉去。

    姬溪知道姬昀等人担心的是什么,无非是怕刘备调动川蜀兵马入关堵截,而实际的情况是,己方的实力确实不如现今的刘备,若然刘备不管不顾,铁了心的要和姬溪同归于尽,诚然刘备会被曹操和孙坚两面夹攻,但姬溪也没了退路,生死在两可之间。

    姬溪当然也想率领大军去打长安,收回自己失去的所有东西,但姬溪还有理智,也很明智,所以,他同意了姬昀吕春等人的建议,开始有序的撤退。

    事实证明,姬溪确实是明智的,撤军不过三两日,便得到探报,说川蜀军队已经有了动作,看来刘备确实是想对姬溪前后堵截的。所以,姬溪撤退的非常的及时。令刘备只能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

    此一战,姬溪没有收服任何的领土,但却带回了自身所倚重的所有骨干,吕春贾诩这些人,在姬溪的眼里,远比几个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