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113章

大明影侯-第113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中愈也是理解的,并没有打算给他解释,对于他们的认知,这些东西解释不清楚的,所以还是留着悬念,留着敬畏最好了。

    “大人是想拿他们做诱饵?”之前他也是了解过的,七鹰是想用他们的命,引诱出来一批人,那一批背后的人,总要有点用处,不然养着还是浪费粮食。

    这一点六鹰也没什么不同意的,做了这件事,就得承担责任,付出代价,今天刺杀了锦衣卫百户方中愈,明天就能刺杀更多的人,这样的风气不能涨,该扼杀的还是要扼杀,就算是拿命玩,也不是这样玩的,所以他不会反对这样的事情,锦衣卫也有锦衣卫的威风。

    中愈也并没有客套,这一点无需隐瞒,“反正他们做都做了,总得还给他们点东西,咱们可还死了不少人呢,计划也做的差不多了,就看他们上不上钩了。”

    这才是真心话,要是自己被欺负了,还不找回场子,那根本没什么用,也不该这样,所以该做的还是要做,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也怪他们运气不好,非要撞到中愈的枪口,现在该用血来偿还了。

    “大人,戒严应该也撑不了多久了,皇上那边的压力也不小,咱们什么时候,提出解除戒严,京师里的情况已经很复杂了,现在那些大人和勋贵没有提出异议,是因为尚且在接受的范围,但是要是更加的耽误下去,恐怕就难以持续了?”六鹰的情报和中愈的是一样的,所以问一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说道这里,中愈,看了看外面的天,“先持续戒严吧,老百姓既然生活不方便了,他们就会憎恨那些藏起来的奸细,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会帮助咱们的,那些蛀虫,会一一的找出来,咱们的人还是在一些重点区域盘查吧,这么多人,吃的喝的都是一大笔,不可能没有消息的。”

    中愈似乎看见了那一天,那一天,百姓站在她这边,帮着他的忙,处理掉这些人。

    “大人,还有一件事情,之前被李哥的人扔在院子里的那个间谍,说了另两个消息,或许对于我们有用。”

    中愈扭过头来,看着他,说道:“哦,说说吧,连你都认为有用的东西,那就是大的突破了。”

    这一点他倒是没有说大话,中愈手里的人别的不说,对于京师里大部分地方的辐射力还是在的,不说分布在各处的在京卫所兵,还包括那些暗卫的潜伏,地痞的穿插,每天得来的消息太多了,经过分析小组得出来的结论,他们也都知晓,六鹰说的这么严肃,那就是真的有好消息了。

    他也很是期待,会有什么好消息传过来。

第0259章 借鸡生蛋的本事() 
六鹰组织了一下自己的语言,朗声说道:“第一,目前他们的最高首领来自北方,被称为刘先生,我猜就是燕王身边的人,或者说,要么是纪纲的人,要么就是大和尚的人,也只有他们两的人过来,才可能指挥得动这么多的暗探,其他人的影响力,毕竟不如燕王身边的人有影响。

    第二,他说曾经看到有不少的精气神特别出彩的武装人员进入他们的院子,一看就是练家子,据我猜测,那很可能是军士,还有可能保护着一个大人物,那也就说明,这个刘先生在京师的日子不短了,能这样的和大人物接上关系,这不仅是燕王的关系,更有可能是他自己的手腕,应该是个很有能力的人。”

    六鹰回忆着,尽量描述着那个人的说法,也详细的说出自己的猜测,毕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中愈尽可能真实的理解他的意思,然后根据这些东西再去推测更多的东西出来。

    “军士?战兵还是家将?”中愈听完后对于刘先生没有太大的感觉,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毕竟能拥数目众多的有这样的精气神的人不多,但是也绝对不少,光凭这个是判断不了多少东西的。

    六鹰也知道中愈的意思,如果是战兵的话,那就很严重了,不管是朝廷这边的,还是北方叛逆的,都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因为这样大批量的进入京师,但是他们还么有收到消息,那这里面透露出来的问题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说不定整个京师的守卫军队的主官都要遭到惩罚,穿梭辖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若是家将,那就更不好说了,现在有权培养大量家将的,除了当年开国勋贵的后人,当然是那些没有被灭族的勋贵,这样的人也少了,但并不是没有,大部分的强权勋贵都被灭门了,但还是有存活下来的,况且还有那么多中上层军官呢。

    还有就是现在还在北伐军中领军的将领们,他们也是有这个权力的,这样排查起来的话,就难多了。

    “我觉得是家将的可能性更大。”六鹰回想了自己之前知晓的消息,还有这段时间审问得来的情况,详细的分析了之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中愈还在思考,听六鹰这样一说,“哦,说说你的理由。”

    他知道六鹰不会无的放矢,敢这样说,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我的想法也简单,大量的战兵过境,太过招摇,就算是乔装改扮,人数多了也会露出踪迹的,还有就是家将就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基本上在京师,有权力蓄养家将的,根本不会担心这么个问题,那他们在哪里出现都不会是问题,都可以解释的通。”

    “有些道理,那就是说京师里有勋贵参与了这件事情,而且位置可能还不低。”

    中愈有些头疼,之前他就是不太清楚那些没有参与战争的那些勋贵,到底在这一场战争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才会尽可能的结交他们,不然怎么会这样,如今看来,还是有人和北方勾结在了一起,至于做了哪些事情他还不知道,但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事,这就是锦衣卫现在的短板,权贵家里还塞不进去太多的人,得不到有用的信息。

    六鹰不想承认这样的事实,虽然是猜测,可是却又不得不承认,因为这是最接近事实的猜测,只有这样才说得通,为什么会有人阻挡他们的救援部队支援中愈,为什么可以在京师的地段中横行无阻。

    他们的心里也很难受,朝廷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还有这样的人,享受着朝廷给予的优待,却暗地里做出这样的事情,让他们愤愤不平的同时,又感叹自己的无能,至少现在这是个大问题。

    “还是让手下的兄弟们,多多散发奸细的消息,让老百姓来帮我们吧,别人靠不住,还得靠我们自己吧。”

    中愈的心太累了,现在事情又是这样的,他的心里就更难受了,似乎现在胜利的天平已经远远的偏向了燕逆,朝廷这边的优势已经没有了,现在就只能期待大人们募兵的情况了。

    “嗯,知道的,咱们的人已经开始做了,这一点大家还是很上心的,而且大明报和逊志报也在不断地宣传,现在几乎所有的版面都在告知百姓关于奸细和俘虏的事情,告知他们潜在的危险,总之将我们抓了俘虏的消息还有大量奸细入城的消息广泛的传出去了,就看他们上不上钩了,总之,咱们的努力一定会有结果的。”

    这不仅是在给自己打气,也是在给中愈打气。

    六鹰心里很清楚,中愈才是这些人的核心,只要他没事,损失一些也没什么大不了,总是会重新架构起来的,他现在已经不知道暗卫和锦衣卫到底有多大了。

    但愿吧,中愈心里也在默默的念着,他也希望自己和自己手下的人能好好的,在把这件事情做好之后,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这一点很是重要。

    “那就抓紧时间办吧,那些据点还要搜查,京师里偏僻的大院子,基本上也不多,多查查,人多就会露出马脚,叫咱们这边的人也小心一点,还有你,这几天也不要公开露面了,有什么消息让下面的人过来传话,不要两头跑了。咱们一定要在皇上承受不住之前讲事情搞定,然后取消戒严,这让咱们的事情给他们个交代。”

    中愈心里很是坦然,他现在担心那个神秘的人,会是个强权的人,那样的话就会对他们的计划很是影响。

    六鹰答应了一声,他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锦衣卫是强权部门不假,但是还没有强大到能跟整个帝国的中枢作对的地步,所以现在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随后,六鹰离开了中愈的房间,依然去了审讯室,他的事情多着呢,抓了这么多的人,总要有点收获吧,他也希望软骨头能出几个,这样他的事可是省心多了,不过可惜,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也许是白日做梦,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事。

第0260章 内宫里面的波澜() 
建文帝在自己的宫里批阅着近期呈上来的奏折,时不时看看外面的天空,心里也在思考着近来发生的一切,在和众位大臣聊过之后他去见了皇太后,也就是自己的母亲,那位久居深宫的中年妇女,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这也足够说明了建文皇帝对待自己的亲人还是挺好的,享福,在这个时代,她已经是最享福的人之一。

    母亲并没有问他太多问题,只是跟他聊了聊宫里的事情,聊到了自己的小孙子的功课,聊到了几位公主的成长,甚至还打趣了建文帝,问他什么时候在和皇后要个小公主,这可把朱允炆羞了满脸通红,都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在于这件事情上还是有些尴尬的,只是嗫嚅了几句,一切听从母后安排的话,便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上去了。

    对于自己的儿子,大明朝年轻的皇帝提出的重新赐封王爵这一道圣旨,皇太后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在其他的方面干涉。

    朝廷的消息她也能收到的,宫里发生的事情,只要是不太涉及机密的,她基本上都知道,但她很是明智,出了内宫的事情她都不会干涉。

    但是建文帝还是感觉到了,母亲心里有事,别看她有说有笑,看着自己的儿媳,目光是那么的慈祥,可是那时不时的眉头微皱,朱允炆还是看见了,他的心里咯噔一声,难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可是却想不起到底是为什么,本来打算问一下的,可是想了想,还是选择了沉默,就那样听着,聊聊家常,挺好的,毕竟前朝的烦心事是不应该牵扯到内宫的,还是给她们留一个安定的环境,就是不知道这个环境可以持续到什么时候了。

    在西厢房中,建文帝瞅着桌上的奏章,今天没有在之前的地方办公,而是将奏折都搬到了这里,批着批着,他的心里就有些乱,看来宫里也有些不平静了,母后明显有事,却没有说,皇后知道吗,要不要去问问,朱允炆问着自己,却没有办法给出确切的答案,难,太难。

    苏公公在一旁瞅着皇爷,看到他那时而皱眉,时而沉思的模样,就知道陛下的心慌了,似乎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也知道,陛下做这么大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重新封王,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况且还是在战争不利的情况下,对外,多少有些示弱的表现了,不过,这一点他并没有对陛下说,皇爷,自然有皇爷的道理,他们不会懂,也不愿懂,就算懂了,也得装作不懂。

    “大伴,去请钟叔过来。”建文帝突然抬头说了一句,就好像突然之间明悟了一样声音中透露着一丝难过。

    苏公公听见后,立马醒悟了过来,刚刚自己好像是走神了,“陛下,您说什么?老奴,没有听清楚,还请皇爷再说一遍。”

    建文帝并没有发现苏公公的异常,再次说了一遍,“大伴,去请钟叔过来,朕想和他说说话。”

    “是。”苏公公自然之道皇爷口中的钟叔是谁,洪武爷晚年身边的老太监,本来应该是祖父辈的,后来因为年龄不是太大,就改叫了叔叔,这人怎么说应该比自己的地位高,他也知道此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很高,所以,去请他也不是丢了份的事情。

    正在苏公公走出门的时候,“算了,还是朕去找他吧。”

    建文帝叫住了他,从龙椅上站起来,饶过龙案,径直的向外走去,苏公公赶忙招呼着准备仪仗和护卫,在宫里,这些礼仪上的东西还是要注意的,不能因为是皇帝,只是去见一个人就不做准备,要是传了出去,会被指责不守礼的。

    建文帝挥手制止了他,“不要准备仪仗了,咱们悄悄地去,就咱们俩,不要声张。”

    看见苏公公一脸为难的样子,建文帝笑了笑,“没事,朕就去看看,没有别的意思,低调。好了,赶快走吧,别耽误太长时间了。”

    他想了一下,“老奴遵旨。”说完跟着朱允炆走出了房门,悄悄地赶往老钟叔住的地方。

    “老奴,叩见陛下,陛下金安。”老钟叔对于皇帝来看自己,心里并没有太过惊奇,只是时间似乎早了些,他本以为陛下会等一段时间再来看他,没想到今天就来了,看来事情确实是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了。

    建文帝赶忙迎上去,亲自扶起他,赶忙说道:“老钟叔,不要这么客气,你年纪大了,这样不好,朕不想让你这么辛苦,况且您是皇爷爷身边的老人了,这样允炆会难受的。”

    刚刚他一路来的时候,一旁的小太监一看到,眼里都感到惊奇,连忙跪在一旁行礼,苏公公等皇帝走远以后,落在了后方,悄悄地交代了小太监几句,小太监点头称是后离开了,他才快速的跟上去了,有些事,还得他来做,不能什么都让皇帝来做吧。

    老钟叔住在了太监的集中居住区,但是是比较偏大的地方也是一个小独院子,小太监都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前朝的大太监,他们也不会冒犯,在宫里久了,很多规矩也是知道的,而且,他们也都多少听到了风声,这位大太监只识太祖皇帝,当然手上沾的血恐怕不少,所以还是很敬畏的,死人在宫里从来都不是大事。

    老钟叔身边只留了两个小太监照顾,这也是他的心腹,至于有多深,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外外人也不知道的啊。

    建文帝和老钟叔坐在了屋内,苏公公很是识趣的离开了房间,静静的守在门外,看着这大内,这宫闱,心里感叹。

    挺奇怪的,别的太监房里都会显得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