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132章

大明影侯-第132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陛下也不好拒绝,也不能拒绝。”

    “陛下,此事还是在考虑考虑吧,长生牌是百姓的想法,但是目前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依臣之见,还是暂时不用了。”

    “陛下,还是随着百姓吧,毕竟是百姓的事情,朝廷对此不管不问就可以了,此举也并非是冒犯皇上,所以还请陛下,给百姓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吧。”

    兵部尚书齐泰说道,他反正觉得此举无所谓,若是以前,他还会觉得可能会有些影响,但是跟中愈接触多了,他发现,在某些事情上积极反对和极力支持都不好,要看看政策影响的对象,他们的意见,也因此,他觉得,百姓愿意,就让百姓弄,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愿意对这件事情表示感谢的,毕竟这件事情本来就是朝廷的政策,朝廷不管怎样做,都需要将这件事情完美的结束下去,所以呢,还是将决定权还给他们为好。

    下面的大臣争论不休,都在积极发表着自己的言论,只不过他们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们的陛下,高高在上的建文皇帝,似乎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朝堂之上,也不知道他的思绪去了哪里。

第0303章 这是意思意思吗() 
诸位大臣正在奉天殿谈论是否允许百姓为朱允炆立长生牌之事,他们在抒发自己的意见,也就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当然每一个人说出这些话都是有目的的,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分析问题,并不是站在百姓的那一方在分析问题。

    人都是自私的,这一点在这一刻也深有体现,大臣们说的是口干舌燥,但是他们的听众建文帝却正在神游天外,跟他们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

    仔细看来,也确实是这样的,不管下面讨论的多么热闹,他都没有出声评论,也没有让他们详细解说,反正似乎就是很安静,和平常不太一样。

    因为在他心中此时最重要的似乎是中愈的题本,因为他此时的心里想的也是中愈,中愈曾将做过的事情,中愈说过的话,都在他的脑中回放。

    “陛下,臣也认为此时应道给予百姓自主的权力,毕竟这件事情,也就只有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陛下的威仪来,当然陛下本没有打算显示什么威仪的,陛下仁慈治世,切不可因为此事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所以肯请陛下三思,给百姓一次机会吧。”

    ……

    见上面一直没有声音,众位大臣有些奇怪,陛下在做些什么呢,怎么都不回话呢?

    他们抬头一看,陛下正在看着殿外,眼睛直勾勾的,反正就是没有看着他们,他们很是纳闷,陛下到底在做什么呢,居然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啊,这可不像平日里的他啊。

    苏公公也发现了台上台下的异样,扭头看过来,一下子就发现了,陛下居然心思全无,根本就不在朝堂之上,这个时候就该他出马了啊。

    “陛下,陛下,大臣们等您拿主意呢,陛下,陛下。”他喊了几声,又往前靠了几步,又喊了几声,又把现在的情况解释给他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咱们的皇爷,啥都不做,在这大殿上居然就那样的走神了,让他也有点替陛下抹不开面子,毕竟众位大臣这么忙碌,你在上面置之不理,多少是有些不尊重的意味啊。

    在几声喊叫之后,建文帝反应了过来,“啊,大伴,怎么了?”

    他回过神来,看见诸位大臣都伸长脖子看着他,又看见苏公公面对着他,瞬间想到了,原来自己是走神了,他有些尴尬,这个,似乎是有点不应该啊。

    “陛下,朝中众位大臣都在等您呢,希望您拿主意呢。”苏公公赶忙又说了一遍。

    建文帝一拍额头,看着堂下的众位大臣,“诸位先生,就按照诸位先生的意思办,朕没有意见,你们商量好了照办就行,照办就行。”

    这,众人面面相觑,因为大家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意见啊,所以才让你来决定啊,这让按照大家的意思办,是怎么办?

    可是又没有人张嘴问,这要怎么问,难道说,陛下,你刚刚没有认真听我们讲话,都不知道我们讲了些什么,现在您的话也是不清不楚的,那让咱们怎么办,要不咱们在重新讲一遍,您看怎么样。

    要是真这样做了,第一个本喷死的就是自己,拿自己可就出名了,某某大人在朝堂之上惹起众怒,千夫所指,最后吐血身亡,这就尴尬了。

    郑赐还想将自己的话说一遍,但是黄子澄突然向前一步,“臣明白了,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办。”

    这,大家一愣,陛下有意思了?

    陛下什么时候有意思了?

    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意思意思?

    还是没有其他意思?

    怎么我不是太懂这意思呢?

    大家见到事情已经变成了这样,木已成舟,不可更改,况且帝师黄子澄已经开了口了,大家也就没有多说了,反正陛下的意思也不明,连齐泰和方孝孺都没有继续发言,毕竟在这上面确实是难以说清楚,陛下都已经说话了,大家在揪着不放,就有些不识抬举了。

    “既然这件事情已经说完了,那就说说朕的事情吧,其他的事情,你们商量着办就行了,前线的事情,你们也要多操操心,朕近来心绪不宁,还希望诸位尽心尽力,多做一些事情,帮助朕,帮助朝廷多分担分担,朕的江山,可都靠你们了。”

    建文帝对于刚才发生的一切已经忘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那并不重要,想必也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情,跟他接下来要说的比,真的是小儿科了,况且真要是大事,他们会再说一遍的。

    他看了一眼苏公公,苏公公会意,扭头看了一下,示意旁边的小公公将东西端上来。

    那小太监小心翼翼的端上来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份圣旨,上面绣有着云龙纹,这是一份很是郑重的圣旨,似乎也有了千斤重呢。

    “宣读吧。”建文帝手一挥,督促苏公公宣读圣旨。

    苏公公躬身行礼,“是,陛下。”

    他打开了卷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日昭昭,朕心功德,兹有方氏子弟中愈,德才兼备,心思活络,入天子亲军后,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于不久前遇刺,为表其功德,今,敕封其为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掌诏狱,侦缉天下。另有锦衣卫指挥佥事曹公文越,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力保锦衣卫之荣辱,后又发现英才方氏中愈,特晋升为锦衣卫指挥同知,秩从三品,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位大臣都赶忙跪了下来,山呼万岁,这是在大堂颁旨,既是给个人的,也是给朝臣的。

    方孝孺立马从一旁向中间道路上挪了一步,“全资不在,臣方孝孺,叩谢陛下隆恩,谢陛下。”

    锦衣卫指挥佥事,曹文越并不在大殿上,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在这里出现过了,它更多的时间是在锦衣卫衙门,或是在自己的府邸,没有出现过,所以呢这份圣旨算是公开了,他有没有接旨都不重要了,不过他也不会不接旨的,毕竟是升官了吗?

第0304章 一个不是局的局() 
中愈又升官了,短短的三个多月,已经从一名无名小卒成长为了朝廷的正五品官员,实权的,手下可以调用的人马粮草无数,现在他还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

    想想自己十七岁的时候,还是在苦命读书,只是为了一个名额,一个读书的名额,然后才能参加考试,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还有多少人,连踏进这个圈子都还需要门路,没想到他,这么容易就到达了这个位置啊。

    说不嫉妒是不可能的,毕竟走得太快了啊,没有人可以做到忽视他的年龄,因为,实在是太小了,也许读书,中愈并不比他们强,可是耐不住人家脑子活,而且人家有个牛逼的爹啊,虽然那个爹死板,固执,有些时候还有些不靠谱。

    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到过如此高度,那是很多人的梦想,就像很多自称**的人一样,那样的日子,遥不可及,他们甚至连五品官服都没有见过,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并不少,有人认为中愈能有这样的圣眷是因为方孝孺的原因,毕竟帝师的面子还是要给的,不然皇帝在官员心中多少会有一些刻薄的印象。

    人就是这样,见不得别人吃肉,只要是有点肉吃,就会被他们给意淫的面目全非,想着可能有什么东西是他们不知道的,胡乱揣测,也就是说,这些人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只是他们也不想想,现在方孝孺和方中愈都是正五品了,是五品大员了,虽说是大家心里,还是认为文官的品秩自然是要比武将的品秩要高一些。

    但是现在看来,他们父子二人并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了,那是普通官员的比喻,是最简单的规则,只是并不适用于他们。

    道理也很简单,中愈领导的毕竟是强权部门,论实力还是胜过了他的父亲,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比他的父亲年轻,这是无法反驳的优势,他们心里都清楚,方孝孺之所以之前没有做官,那是太祖高皇帝的有意压制,不让他过早过多的参与到朝政上来,不然现在在什么位置就不好说了,没有人会瞧不起一个两人皇帝都看重,只是程度不一样的人罢了。

    并不是书呆子就一定没有执政经验,齐泰也是书呆子,但是他却做得很好,因为他比方孝孺更懂得利用时势,揣摩揣摩,看的也比较远,还有就是他有过基层执政的经验。

    不过,人都是进步的,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是现在他们家,可以说是门楣大涨了啊。

    不过中愈现在并不知道,他已经升官了,昨天他认为自己能够得到陛下的圣旨就已经很高兴了,这是陛下对他得看重,也是陛下对于目前现状的不满,因为,时势没有给他太多的机会,也就是说,燕王的威胁远远大于中愈要权带来的威胁,所以,中愈的胁迫成功了,纵然,他本身的意思并不是胁迫。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锦衣卫千户,想必他会很高兴的吧,升官啊,一千个人啊,合法的编制,意味着,只要中愈不死,就会有一千个精英出现。

    众位大臣对于现在他们的情况很是了解,也有人担心北方的局势,但是唯独不了解皇帝现在的想法,他们突然发现不了解这个皇帝了,就是突然的不了解了,不是那种慢慢的理解,就是很是突兀,他们不曾想到,皇帝的想法和他们已经不在一条线上了。

    他们在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皇帝的想法开始和他们有了分歧,然后渐渐地飘离远去,事实上,不仅他们疑惑,皇帝自己疑惑,什么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没用,自己辜负了皇爷爷的期望,大明朝的江山,不该在自己手里断送,自己的想法与之前有了改变,看着满朝的文武,他觉得跟他们之间有了一道看不见的沟,阻挡了他们进一步的交流,所以现在的局面并不好。

    大臣觉得皇帝陛下奇怪。

    皇帝认为臣子无用,不懂他的心思。

    这是一个局。

    大臣与皇帝间没有博弈。

    可是,依然有了这样的局。

    有解吗?

    有,也没有。

    在不同的人眼中,这,只不过是个开始。

    朝堂在这件事情后,发生了诡异的一幕,大家似乎都保持了身体的静止,他们不再说话,不,是不在多说话,只说结论,不参与争论。

    他们又讨论了一些事情之后,这些事情就搁置了,建文帝以累了为借口,结束了早朝。

    大臣们三三两两的离去,平日里和黄先生关系比较好的几位大臣,走近了他。

    几人互相行礼后,工部尚书郑赐突然问道:“黄先生,这是怎么回事,您刚刚……?”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而且,这问话似乎是不懂,似乎是懂了,但还是要责怪的意思。

    他是说的刚刚黄子澄接了皇上的话,那很明显坐在龙椅上的建文皇帝都不在状态,心思也不在朝堂之上,所以皇帝都没有搞清楚的时候说的话,怎么可以信呢,就这样答应,似乎有些草率啊,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想法。

    “呵呵,你们很担心,那会对朝廷不利,对皇上不利。”

    黄子澄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其他几人相视一眼,没有回答,但是那个意思,就是这样的,他们想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

    “你们啊,平日里就是思索太多,一肚子坏水,都想的多了。不用担心那会怎么样,陛下不是说了按照咱们的意思办嘛,那就办呗,愿意让百姓立长生牌的就立,不愿意的就不立,哪里有那么多的担忧,应天府尹莫大人,他不傻,但是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你们想过吗?”

    黄子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笑着说道。

    众人想了一下还是没有头绪,户部尚书王钝说道:“大人的意思是?”

    他们都投来探寻的目光,似乎想让黄子澄一个人将这些都讲完。

第0305章 走在迷局中的人() 
也不知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黄子澄心里也有些无语,跟这些说话真的很累明明都能猜个通透,却偏偏话只说一半,等着他来把这些话说满,说完,一肚子坏水。

    “无非是民心罢了,南北交战,叛军势盛,官军受挫,不管朝廷怎么堵着这个消息,也依然会传到百姓耳中,所以呢,百姓的心里也有些担心,如今陛下强势镇杀奸细,自然给了他们希望,现在这样做也就是求个平安,求个安慰罢了。至于,为什么要在,这个点提出来,恐怕也是为了别人?”

    黄子澄笑呵呵的,说道,眼睛里一抹精光出现,这也是他在听到那段圣旨之后想出来的,他知道站在这里面的人绝对想得到的,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他也想通了,有些事情自己还是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自己还是不要这样那样了,得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

    “先生,是说方家父子,这?”有人点破了谜题,黄子澄的谜题,自然也是皇帝的谜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