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14章

大明影侯-第14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我大明正统危在旦夕,燕逆南下,不知我大明将士能抵挡何时?北元残军,磨刀霍霍,虎视眈眈,谁能知晓他们何时会扑上来咬掉这大明皇朝身上的一块肉,西北有帖木儿大军,看上了大明这富庶之地,是否也要分一杯羹?

    诸位先生,不知多久未曾闻大明之外之信息,多久未曾下乡听民声,却在此大放厥词,以心中之陋见,妄图实现平天下之大业,可悲可叹,我太祖高皇帝之天下,必将败在尔等无知匹夫之手!”

    方中愈说完,低头向建文帝一拜,不在言语,任由他们反驳。

    “你大胆,竟敢在此大言不惭,巧舌如簧,污蔑我大明柱国,朝廷重臣。”

    “你放肆,朝廷自有法度,朝廷诸公也是按大明律例办事,怎在你口中便是一文不值,懒政坏政。”

    “中愈并非顶撞各位先生,但中愈身为陛下之子民,故直抒胸臆,望各位先生原谅。”中愈听完他们的怒骂,却也不生气,只是静静的说道。

    “或许你有你的道理,但是你做的这些事,有违祖制,太祖高皇帝钦定士农工商,你样样都不沾,意欲何为?”黄子澄黄大人接了一句,指出中愈最大的短板。

    “祖制?谈到祖制,草民有一言,不吐不快,望陛下恕草民无罪。”

    “准,但说无妨。”

    “其一,我大明立国三十四年,太祖高皇帝马上得天下后,思虑不能马上治天下,便带领群臣或循唐宋礼,或改创新制,无不想大明天下延绵万世,大明百姓安居乐业,然蒙元统治中原已近百年,中原诸多大礼大制或遭破坏,或已不知。孰能保证循唐宋之制皆为旧时之制,是否有助于我大明天下长治久安,是否有助于大明百姓安居乐业,谁能保证?

    其二,太祖高皇帝制定的祖制是保我大明天下的,如今太祖高皇帝传下的天下都要没了,还固守这祖制有何用处,尔等腐儒,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吗?”方中愈,伸手摆了摆衣袖,一幅我就看不起你,你奈我何的样子。

    “陛下,方家小儿,对太祖高皇帝不敬,言辞颇为激进,恕臣难以苟同,望陛下治他一个欺君之罪。”

    “方先生,你的儿子,在这奉天大殿上说这些大逆不道之语,妄谈朝政,非议祖制,言语中冲撞我大明天子,无视我朝堂群臣,这些话难道是你教给他的,难道你,要造反不成?”

    “茹大人,稍安勿躁,造反的大帽子也别扣得如此之快,吾儿之言,今日方听,细想也有道理,想必众位大人也有同感,小儿之言虽有离经叛道之嫌,却断无造反祸乱天下之意,我儿还小,不懂事,大人慎言,慎言。”

    方孝孺一幅与我无关,兄台慎言的态度,心里却有些矛盾,上一次群臣如此激愤,还是李景隆兵败之后,众臣争论是否对其处置的时候,今日愈儿如此激进,顶撞群臣,不知是好是坏,况且还有数位大臣并没有参与讨论,不知是何态度。

    天空很蓝,很蓝的那种,看得见少许的云彩,是这个时节少有的好天气,大明的老百姓们不知道在奉天大殿上有人为他们说了话,远在山东的四王爷朱棣也不知道已经有人盯上了他,正在努力从源头上掐灭他谋反成功的可能性,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意识到这个人对他的威胁,顶多一句黄口小儿,胡言乱语,狂妄自大,安能败孤?

    中愈看着他们争论,也不掺合,之前自己就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所以这些话也就做了思考,自己模糊的记忆中,还是有不少大臣对削藩和削藩的策略上是有不同意见的,只是黄子澄坚持先剪除小的,把燕王放在最后才形成了现在的局面,所以虽然他几乎骂了所有人,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骂的是知道策略是错的,却不指出来也不阻止的那帮人,还有就是不干实事,空拿俸禄的懒官。

第0031章 身份与猜测(求推荐)() 
上面坐在龙椅上的建文皇帝面无表情的看着下方的大臣们,愣了一会,发现这个方家长子方中愈有些出乎自己的意料,真是胆大妄为,什么都敢说啊,本以为他只是在自己面前讲大实话,没想到在这朝堂之上,九卿之前,依然我行我素,自己是不是有些看走眼了,这货就是个愣头青吧!你要玩,不要带着朕啊,带到坑里怎么办,亏朕还认为你是个奇才,想培养培养你。

    不过,转念一想,他说的还真的不错,倘若削藩之策能改,朕和皇叔也不会闹到如今的地步,众大臣是否忠诚,是否恪尽职守,也有待检验,中愈一下子点明了两个最大的问题,姑且再听听吧。

    来到这个时代越久,方中愈就知晓,每一个上得了台面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灯,别看总有人在前面叫,但谁又知道他代表了谁呢,他的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别看壬午殉难有一百多号忠臣,挂印扔摊子的有四百多号人,但谁知道这里面哪些是那些个摆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是帝王家事,无非是换个头头而已,不影响自己对皇室的忠贞的墙头草呢,所以还是得慎重啊。

    “陛下,方先生身为国之重臣,却对自己的儿子的大逆不道的行为不管不问,臣认为方先生有包庇之嫌,恳请陛下,下旨处置方中愈,以振朝纲。”

    “臣等附议。”还是刚刚那群人,那群议论的最凶的那批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这样的人,不管真假,不管好坏,只知附和,中愈认真的看了看那些附议的人,把他们记在心里,出来混,以后还是要还的。

    “中愈,对于众位大臣所说,你,可认罪?”

    “陛下明鉴,草民句句是肺腑之言,忠心日月可鉴,不曾有罪,何来认不认罪一说,恳请陛下罢免了这些尸位素餐之人,还我大明朝廷一个清净。”

    “诸位大人,中愈前些日子的所作所为,有所不妥,今日殿上所言,也有失偏颇,众位卿家是否兢兢业业,忠心为国朕与卿家们各自清楚,那这样吧,中愈年纪还小,又赤胆忠心,罚方先生三个月俸禄,罚方中愈禁足三日,由老师悉心管教,中愈可服气?”建文帝看着大殿上的诸位爱卿,突然发现他们离自己好远,好远。

    “草民遵旨,谢陛下隆恩。”中愈跪倒谢恩。

    “那你们呢?”

    “陛下圣明,处置公允,颇有仁君之风。”朝堂众人也行拜礼,至于是真是假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诸位同仁,我儿中愈不懂事,是我没有教好,今日受陛下严旨,一定在家里好好教训犬子,让各位同仁受苦了,请多多包涵,多多包涵,方某在这里谢过大家了,谢过大家了。”方孝孺一直对众位大臣道歉,拱手行礼。

    大家也都哈哈,算是接受了,就算不是真心的,装,也得装大度,不是吗。

    在太监的唱名中,年轻的建文帝离开了大殿,众臣退朝,三三两两的离开了大殿。

    “今日陛下是什么意思呢,对一个黄口小儿如此夸赞,处罚如此之轻?”

    “太祖高皇帝若在,这小子就得下诏狱啊,哪还会在大殿上如此蹦哒,骂的我们抬不起头来。”

    不,是你抬不起头来,不是我们抬不起头来,叫你不收着点,说的就是你,陛下也就是仁慈,不然你做的那点破事早就下了大狱了。有些大臣心里叨叨着。

    “他居然就是那个神秘的作家吴中醉,小小年纪,却能写出如此文章,文笔绚烂,构思奇异,想象丰富,确实不错,还有那种行文断句的标记方法,得去问问,方便教学啊。”这是国子监的一群学究的评论,好似已经忘记了之前他们也要求陛下严厉查处逊志报了。

    “茹大人,陛下此举,莫非想效仿太祖高皇帝,对朝臣……”

    “诸位大人,不要想太多,今上是什么性子,你们不知道吗,年轻人嘛,听听不一样的思想理论,见见不一样的花样,过了这阵风也就过去了,安心做事,不要自己出纰漏,撞刀口上了哈,到那时,别怪本官没有提醒你们。”茹大人捋着自己的长胡子,一幅我早就看透了的样子,开导着其他人,只是他哪里看的清楚,他本身就在局内,哪看的清局内之事。

    这处罚如此之轻确实出乎众多朝臣的预料,难道陛下有了啥不好的癖好。有些时候,真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有人看不懂,当然也就有人猜到了陛下此举的意图,那就是同为兵部尚书的齐泰齐大人。

    “大人,陛下这是要做什么?推迟早朝也就算了,居然让他在大殿上说出那番话。”兵部郎中谭翼问道。齐泰想了想,今日在大殿上就差没说逊志报是方中愈弄的了,陛下有意保护这个年轻人啊,看来大明要变天了,真的是要变天了,这个年轻人不得了啊,短短的二十天时间,他居然已经在陛下心中扎下根,不知陛下究竟跟他谈了些什么,竟对他如此。

    “南宿,有时间你去拜访一下希直先生吧,跟他讨论讨论他那篇文章,也去学习学习,别让我们的班子落在了后面。”

    “这,大人……是。”他知道大人从来就是说一不二的,这样安排了自然有他的用意,便不再问了,只是这语气咋听的像是以后朝廷要认可推广希直先生的理论一样啊。

    纸是包不住火的,秘密总有揭破的那一天,当然那一天是什么时候,谁也无法预料,也许是今天,也许是明天,也许那一天到来的会很晚很晚。天还没有黑,方中愈是吴中醉的消息便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师,包括他在三俊楼上写了咏竹石,还有今天白天在大殿上对朝廷众臣所说的话,在有心人的宣扬下,都一丝不差的成为了老百姓酒足饭饱后的谈资,不要小瞧这个时代,夜生活还是很丰富的,秦淮河边,玄武湖胖,乌衣巷旁,少不了亭台楼阁,莺莺燕燕,歌舞欣赏,酒后宣扬。

第0032章 兵部遭贼了() 
在应天府里的酒楼里,茶馆内,青楼中,无数的人惊叹,帝师方先生有个好儿子啊,会写表明心迹,励志拳拳的诗作,会写天马行空,奇艺无穷的故事,还高瞻远瞩很有远见,当然有一部分人是不惊讶的,那就是廖家两兄弟和王稌,还有他们身边帮他们办事的亲随。

    三俊楼的伙计们是最高兴的了,他们之前也都喜欢讨论大唐西游传,挺喜欢那只猴子的,现在知道这个故事是自己的东家写的,一想到自己经常见到人们追捧的大作家,简直高兴坏了,连上菜端水倒茶时背都不由自主的高了几分。

    “也不知道方公子定亲了没有,不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啊?”

    “咋的啦,你还想自荐枕席,去做方家的媳妇啊?”

    “哈哈,说啥呢,我哪有那个福气,这不咱家不还有个外甥女嘛,介绍给方公子做个丫鬟啥的也行啊,说不定以后收了房,咱们也沾光不是,再不济也得送到三俊楼去,去学学人家的规矩和手艺,勤俭持家,看着舒坦啊。”

    同样的言论在大街小巷上演说,不是张家有个妹妹,李家有个侄女,还有大婶问要不要做饭的老妈子,反正都想蹭蹭光,这可是在朝堂上跟大佬也对着干的人啊,还这么有才,错过了可就在也没机会了。

    “小姐,小姐,有好消息啦!”丫鬟小英高高兴兴的跑进门来,脸红红的,喘着粗气,一只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扶着椅子。

    “怎么啦,歇歇,慢点说,大晚上的,瞎跑个啥。”只见这女子,一身紫衣锦袄,绣着银边,双手捧着个小火炉,就这样看着自己的丫鬟。

    “小姐,你还记得吗,上回给你写了首诗的方公子吗?”原来这就是徐兄,竟然是女儿身,还是一位贵小姐。

    “知道啊,那首诗现在不是传的大家都知道了吗,听说已经有学堂的老师,在用它在教导自己的学生呢,我还没有找他们收费呢,他们怎么敢用别人给我写的诗呢。”这位小姐有些奇怪,现在没谁知道徐兄就是自己,这算什么好消息啊。

    “小姐,你又没说你就是徐兄,谁知道啊。现在街上都在传,在逊志报上写小猴子的就是他啊,枉我们还一直在猜这个吴中醉到底是谁呢,想不到居然是他啊,方公子好有才啊,小姐小姐,我们明天去问问方公子是怎么想出来的,好不好,小英好想知道小猴子到底怎么样了哈。”小英双手托着自己的下巴

    “好啦。看你一脸冒星星的样子,你是我的丫鬟哎,不要这么花痴啦,丢死人了。”这小姑娘,原来是他,脑袋里浮现了那天他为自己写诗的画面,翩翩公子,挥笔一气呵成,徐小姐的脸一下就红了。

    “哎,小姐,你的脸怎么红了,你不是也在想方公子吧。”小英看着自家小姐脸红的,便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坏小英,不许瞎说,刚刚捂手捂得太热了。”像是被突然说中了心事,徐小姐赶忙遮掩了过去,不过怎么看都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啊。

    “哈哈,小姐,小姐,你说谎,就是在想方公子了,还不承认。”

    “你还说,坏小英,这么爱嚼舌根,我明天就让家里的婆子打你的嘴巴。”

    打嘴巴还用等明日,嘿嘿,两人在闺房里追追打打,吵吵闹闹。不过徐小姐心里也在问自己,真的在想方公子吗?

    在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除了秦淮河一带的风花雪月,热闹非凡外,普通民众的生活还是很规矩的,虽然今天的消息很是劲爆,抓住了眼球,但该休息还是要休息的,人们熄了灯,做着这世上自然而又美好的事。

    夜,静静的,冬天的风胡乱的吹,黑暗里最适合做一些黑暗里的事了,远远看见,一行人翻墙入户,不知是什么地方,高墙大院,也有部分房间亮着灯,一闪一闪的,静悄悄的,摸索着前进,似乎很是熟悉,直至摸进一间厢房。一行人轻拿轻放,翻箱查找,似在找什么东西。

    “头儿,找到了。”

    “好,走。”

    “什么人?”

    “呲”。利器刺入人身体的声音,只见一人倒了下去,有人接住了他慢慢放在地上,口里的鲜血不断地冒出。

    “你干什么,不是不让动刀吗?”貌似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