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232章

大明影侯-第232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他也顾不得太多,只是想知道父王到底去了哪里,毕竟满城的士兵都看着他呢,都希望,燕王朱棣能够出面带领着他们打退朝廷的进攻。

    听到燕王世子朱高炽的问话,姚广孝眼中闪过一丝黯然。

    “殿下,王爷他也回了城,但是目前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和王艳爷商量好,我也在外面,想办法回王府,是想看看殿下您这边现在有没有别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本来已经猜测到了,父王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希望,军师道衍和尚,能给出一个让他宽心的说法,但是没想到,等来的还是一句这样的话。

    他的脸色有些暗淡,身体还是不适,咳嗽机制。

    “父王,真的不回来看一看嘛?”

    燕王世子朱高炽不甘心的又问了一句,毕竟燕王把这么大一个担子交给他,自己却不出面,让他的心里有一些寒心。

    难道父王真的以为自己有,现在就在贪图那个位置了吗?

    那样简单的离间计,居然在父王这里起了效果。

    他的心里一片暗淡。

    只能暗自叹息,想不到自己兢兢业业,一直在做着后方的事情,现在却得到了这样的猜忌。

    “殿下,王爷也是迫不得已的,您也知道现在外面有多乱。王爷,恐怕会希望,在最关键的时候带领着,手下人出来,为世子殿下解围,所以这段时间还是希望,世子殿下,能够站在前方,带领大家继续抵抗。”

    “军师,难道我做的还不够好吗?这段时间您看看大家都累成什么样了,朝廷的兵马,数倍于我们,现在军士们,阻挡了这么久,已经很了不起了!在父王兵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做着准备,连北平城里的百姓,我们都征召过来,一直在做着工事。就是希望能多撑到父王回来,但是现在父王回来了之后,居然不回王府一,他的名义号召军事,做最后的抵抗。这是要置大家也不顾了吗?”

    这话就一些诛心,身为燕王世子,他不应该这样啊,臆测他的父王燕王朱棣。

    或许是这段时间他感觉到自己的压力太大,而且让父王这样的猜忌,让他的心有些寒了,既然有些口不择言说出这样的话。

    似乎感觉到了燕王世子朱高炽的愤怒,在一旁服侍的侍女们立马就跪下了,他们可不想在这里受到无妄之灾

    自家世子爷的脾气,他们是知道的,这是一个很仁善的人,现在却这样说话,恐怕心里的怒火早已经积蓄了满腔,要是他们一不小心,恐怕会成为一个泄火桶,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请求宽恕吧!

    “世子殿下,您这话。”

    纵然是出家人,不打诳语,戒嗔戒怒。

    大和尚姚广孝,本来想骂他一句的,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毕竟这样的主意,他也有一部分,而且确确实实现在不妥当。

    “世子殿下,这场战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论实力,论战力,论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都不比朝廷差,但是现在我们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锦衣卫的方中愈,尽然训练主要那样一支军队,在最关键的时候打破了咱们的平衡,也就是这样。王爷才会大败,而且朝廷的军队,现在有不少新式的装备,都是咱们没有见过的,害怕恐慌也是正常的,现在能做的就是,守住北平城,如果王爷愿意回来啦,自然就会回来的。”

    燕王世子朱高炽,听了这样的话,沉默不语。

    两行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又过了一段时间,落在了脸庞,他伤心了,不是内疚,而是悲愤。

    他努力这么久不是为了听这一句话的。

    无声的悲凉和绝望,充斥着整个大殿。

    姚广孝的眼眶也泛了红,使劲忍住了眼泪。

    “世子殿下,咱们还没有办。现在固守的北平城的20万军队就是咱们的底气。王爷那边依然还有的力量,几位大将军统领的军队依然在外面,周旋,所以咱们不用害怕。只要咱们守住北平乃至自然可以做的更好。”

    “大师说的好。我朱家男儿,自然要有这样的底气,炽儿,你这样做岂不是让你的父王看轻吗?你记住,你是燕王世子。你以后是要当堂的燕王的。所以现在的挫折并不能阻挡你未来的脚步。打起精神来,把你的眼泪擦干,难道你要让其他人看笑话吗?”

    一个清脆的女声出现在了他们的耳中。

    原来是燕王妃。

    “孩儿,参见母妃。”

    “老衲见过王妃。”

    两人都行礼,那些跪在地上的丫鬟太监们,纷纷行礼。

    “军师您回来了,都免礼吧!”

    听了她的话,燕王世子朱高炽干了自己的眼泪。

    他的母妃说的对,现在这样的事情不是打败他的理由,他必须要做的更好,他不能让他的弟弟,抢了他的风头,威胁到他的地位,所以现在他必须坚持下去,帮助父王,守好北平城。

    “刚刚在外面,你们说的话我都听见了,王爷是什么想法现在,我也不想追究?我只是希望不管王爷能有什么想法。你们都要保重北平城,保住这一大家子人,还有北平城里的那些士兵们。战争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大家也都厌了,既然能好好的打一仗,还是希望给咱们留一些种子吧!”

    打发了,其他人离开,他们三个人又在大殿里讨论了很多的事情。

    一直讨论到晚上。

    到底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这次以后燕王世子朱高炽的命令就在频繁的往外发布,一直督促着各地严加看守,不要将任何可疑的人物,放进北平城,而且前方战事要加紧。

    这一段时间朝廷收复那不少之前被燕军占领的城池,那些随军的文官也渐渐接手了,那里的管辖权。在朝廷派来新的县官来时,他们就在这里坐镇恢复名声。

    在这个时候,驸马爷梅殷,并没有放过宣传的时机。。 电子书里快骑,将他们这段时间的捷报,飞马传到京师。

    之前锦衣卫也传达,方中愈的意思,让所有报捷的军事,每到,一座城镇都要大声宣告,朝廷收复失地,叛军节节败退,朝廷兵马围困北平城,燕王朱棣不知所终的消息。

    就这样,报捷的军士们,一路往南飞驰,沿途路过的城镇都知道这个消息。

    那些有着大明报和逊志报驻扎的城镇就更是了不起啦,他们连夜紧急传递各种各样的真实消息,只要是经过验证的都立马快速的传递给各地的百姓。

    这可是扬名立万建功立业的好时侯,他们也不想将那些在前线战场上拼命的军士的荣光都压下去,所以尽可能的大力宣传。

    越来越多的百姓知道了朝廷官军的攻击,之前被燕王朱棣造反,就要打到京师来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的,老百姓在这不断的大捷之中,恢复往日的荣光。

    他们也不求什么,就是求一个安静的日子,之前他们也见过逃难的那些因为战争而背井离乡,老百姓大多数都死在了逃难的路上,如果不是后来朝廷采取了锦衣卫方中愈的建议以工代振,让那些老百姓有了一个住所,还能做一些事情,能为家里筹集口粮,恐怕那就是人间惨事。

    死的人会更多,现在朝廷终于将战局扭转回来,平叛的形势从守势再次转为攻势,现在已经到了围困,北平城的近况。

    说明他们真的用心了!

    这边的捷报传到了京师,不仅仅是京师的老百姓高兴,还有那些,在京师留守到文武大臣们。

    重要部门的岗位,那些大臣们都离开了京师前往了前线,有些,是之前参加募兵的,现在,留守的人们心里都很高兴,至少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很高兴,之前只是先简单的信息,现在他们,得到了具体的消息。

    当他们知道,那一系列的战争的情况都有锦衣卫的影子时。

    朱允文就更加高兴了,毕竟那是中愈带的人。

    他甚至有些想念齐泰齐大人了,当初要不是他推荐了方中愈作这件事,恐怕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这种变化。

    他想清楚啦,如果齐泰齐大人他人回来一定要给他大大的封赏。

    现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连下数道圣旨褒奖,前线的战士。

    现在还是一些言语声的褒奖,毕竟没有办法把那些东西,送到前线去,而且前线的物资目前也比较紧张,他也只能让各部门大家配合,只要事前先要用到的物质立马往前线波,就算大家辛苦点儿,那劲裤腰带都没有关系。

    不过对于方中愈的,官儿还是生了一些。

    之前他已经是,北镇抚司的千户了。

    现在也下了圣旨,北镇抚司镇扶使,还封了一个男爵,至于封地在哪里,目前也没定,朱允炆还想等中愈回来在商量,反正他不急。

第0484章 朵颜三卫的祸事() 
    北镇抚司,现在本来就是他一个人在做主,所以升他为北镇抚司镇抚使也不为过,而且是一个从四品的官。

    不到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他就已经从锦衣卫的总旗升到了锦衣卫镇抚使。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

    不管是谁,都没有这样快的升过官,虽然有些着急了,但是还是很多人没有太多的意见,毕竟这个时候,话太多容易招人嫉恨。

    北平城燕军,大部分在城内驻扎。

    这一段时间燕军布防,还是挺严密的。

    附近的城墙上那些防守用的巨石,混油,还有一些木头,也都在城墙马道上摆的很多。

    燕王世子朱高炽在这些方面做的还是挺好的,不仅仅是这些守城的用具,还有那些粮食也都搬进了官仓。

    昨天跟军师姚广孝,谈了之后他就知道啦,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死守北平。

    如果当时他们在保定府据守的话,朝廷,还要费一番手脚。

    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被朝廷的军马打到老窝啦,基本上算是大势,已去,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既然已经做了,那这件事情就要一直做下去。

    跟在燕王世子朱高炽身边的文臣武将心里自然清楚,他们的形势并不乐观。

    现在他们已经上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除了被动的防守,动进攻主动进攻也只能靠他们,那时候量的骑兵了。

    之前朵颜三卫的人都被燕王朱棣带走了,在得到中愈的暗示之后,所有的军队,只要遇到朵颜三卫的人基本上全部是射杀,不接受投降,所以现在燕王这边也没有多少的骑兵呢。

    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方中愈对那些朵颜三卫的骑兵那样的讨厌,但是既然大人物有建议,他们听就是啦,况且朵颜三卫毕竟是外人,而且他们的骑兵,对朝廷这边也造成了很大伤害,就算是给自己这边的士兵报仇啦,就让他们去死吧,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人。

    要燕王世子朱高炽和他身边的人都很清楚,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本来这段时间他们应该是胜利者的,这场赌博,就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们本来就是要赢的,就跟大师姚广孝说的那样,偏偏在最关键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方中愈,那个年轻人阻挡了这一切的机会。

    造反这种事本来就是在赌博,不管是,大家要怎么做,现在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已经被燕王朱棣,戴在了一起放在了,大明这张图桌上,如果赢了,他们造反篡位的,一面就会被史官美化,这是真正的奉天靖难,他们是奉了太祖高皇帝的名义来反抗昏庸的朝廷,他们代表的是正义的。

    毕竟最开始燕王朱棣就是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起兵的,如果他们输了,那这就是造反,造反,是不容许的就是背叛,跟着他们的这些燕军士兵的身份,一定是乱臣贼子,可能会被唾骂。

    虽然他们是一个兵,只能听从上司的命令,但是没有自己的是非正义观,他们跟着燕王朱棣,跟朝廷作战那如果他们说了这场战争,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死亡。

    对于背叛者来说,失败者,似乎没有几个有好下场。

    既然不管怎么做,都会有这样的命运,那为什么不在赢一次呢?用尽心思说不定他们就获胜啦。

    并不是他们瞎想,是因为只要他们坚持,朝廷有那么多兵马,他们的粮草够不够用?

    这是很多人都想到的一个问题,朝廷有这么多人,每天的消耗都是巨量,他不相信,他们坚持个两个月,三个月朝廷,还能一直呆在前线。还能一直盯着他们不放,也困在这里。

    大军出征在外,粮草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要快速的解决,现在就算是有廖氏兄弟和他们手下的货栈,还有各家勋贵子弟提供的物资,也不能保证这么多人这么长时间的消耗,所以这可以说是一个短板,朝廷的军队。

    他们的想法就比较简单,一定要快速解决,这是所有高层,达成的共识必须要快速的将这件事情解决好。

    既然他们拖不起,那就快速断将战争结束,获取最终的胜利。

    想象的事情确确实实比较简单,但是,世上操作起来特别的困难。

    就算他们愿意一直拖着,但是朝廷的军队,不会愿意的,毕竟他们能看透的东西,别人也能看到,这并不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

    古来征战都是靠双方的实力说话,在战场上哪容不得半点取巧的意思,难道真的,仅凭那些,阴谋诡计就能获胜吗?

    自古以来有很多,特别巧的经典战例。

    就好比诸葛亮一直被人们怀疑传说他懂得奇门遁甲,但是那每一场战争,不过是他,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把控。

    哪一次不是深谋远虑才获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这些事情都是不可复制的。

    奇迹并不是每一次都有的,而且大多数是马下都不可能成功,战争还是要靠的是双方的实力啊!

    谁的拳头硬不一定能完完全全答应?但是谁的拳头硬,一定会让对方更疼。

    这是中愈来到这里,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他一直都建议一定要把人数,完完全全的占优势,这样才能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