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256章

大明影侯-第256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说让大家看看。

    虽然他们都是武夫,是武将,但有一点是懂的,当今陛下的东西,代表着皇室的威严,也代表着,朝廷的威严,要是这样随意的话,恐怕那些文官们又有话说了。

    今天大帐里,留下来的都是武将,之前那些跟随,朝廷大军出来的文官们,都没有在这里,不是,他们不相信,只是觉得,多了他们恐怕会有些麻烦。

    驸马爷梅殷确实想到了许多,中愈之前到底,做了哪些,准备,为什么连着封圣旨,都似乎是提前准备好的,那不就是说,当他离开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

    中愈真的太玄乎了,这让他有一些惴惴不安,生怕,中愈会把大明,带到毁灭的地步。

    不过这样的想法就是一瞬间。

    在那之后驸马爷梅殷,正了正脸。

    “写好了是吧,陛下的东西,当然还是希望,能证实一点,现在这里条件简陋,香案就不必了,但大家该行的礼节还是要行的,所以,你要是选择的话,就来一遍吧!”

    说完就转身,来到了大堂中央,率先跪下,“臣,淮安总兵官,朝廷兵马统帅,梅殷跪听圣旨。”

    其他人见状也立马跪了下来。

    大帐里倒是没什么散乱,不过一片片的声音响起。

    “魏国公,徐辉祖,左都督恭听圣旨。”

    “臣晋王朱济熺,恭听圣旨。”

    ,,,,,

    大将们都跪下来跪听圣旨,虽然他们也觉得有些不合适,毕竟,这封圣旨是在他们眼前写就得,而且,还是方中愈代笔的。

    在朝廷呢,是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圣旨的书写,表达的是,陛下的意思。

    用词华丽,说实话而又不失其实,彰显的是皇家威仪。

    中愈看着大家都这么客气,这么恭敬,心里还有一些紧张,忽然觉得大家有些小题大做,不就是一份圣旨吗?

    不过,场面话还是要说的,这场面也要做下去,大家都已经这样了,他要是在摆着面子,就不好了,所以,也,充当了传旨官。

    不过,一般传旨的都是太监吧!

    中愈一想起来,牙就疼。

    中愈润了润嗓子,将旨意宣布完了。

    大家听的也是一阵猛,这么简单的,看来,小方大人对甚至还是不太了解啊!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小方大人是更倾向于武将的,对于文臣来说,华丽的辞藻,可能会让他们,欢欣若喜,但是对于武将来说,听明白就行了,当年太祖高皇帝传下来的旨意,大多数,大白话,大家都能听得清楚,哪那么多弯弯绕。

    小方大人做的就挺好,直接说了,咱们编练新军就行了,燕王朱棣押走。

    几句话,这么简单,礼节也免了,这样大家都舒服。

    虽然之前没有跟,小方大人接触过,但是,大明幻夜骑,的名声是打出来了,他们自然也知晓小方大人的努力,之前,京师里的情况,有人知晓的也渐渐传开了,所以这些将军们,就更加的敬佩,这位小方大人了。

    现在看来小方大人做事一套一套的,而且,都能谋定而后动,事前就把事情搞清楚了,所以让他们心里也有一些放心,至少这件事情,他们更对的人,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多的麻烦,现在,他在,他们面前传下了圣旨,以后也跟他们没关系,毕竟,他们是因为,尊敬皇上,衷心陛下,才接下这个圣旨,他有高个子顶着,没看见驸马爷梅殷,魏国公徐辉祖,大将军盛庸,辽东总兵官杨文也都跪下了,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前面有人挡着,他们关系就不大,他们只要好好做事就行。

    不是一个将领这样想,是几乎所有的,将领都在这样想,他们之前跟着各位,统帅,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现在,能把,这场战争打到这个地步,相信他们,也付出了不少。

    朝廷也不会追究他们太多,既然如此,只要为以后的事情,朝廷怎么说,咱们怎么做就行,这是他们留着最大的想法,那些历史上的名将,在这一刻,反而显得有一些,拘束或者称之为简单,一下子头脑都变笨了,他们,就想听,看朝廷是怎么指挥的?或者说,是看小芳大人是怎么指挥的?

    “臣等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旨到手了,接下来就是要做事情了。

    之前他们一直推脱,没有甚至,朝廷那边的情况不明,而且,当今陛下,建文皇帝朱允文是怎么想的?

    也没个准信,他们也不敢妄自行动,但是现圣旨在面前写好。

    一切的阻碍,都已经被打破了,现在,都只能老老实实的做事了,对他们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

    “怎么样?作为统帅,居然事情已经解决了,还是商量商量怎么把这件事情做好吧?”

    中愈暂时在跟五位统帅商量事情,其他的奖励,反而是拿着圣旨一一传看,这个时候,虽然,圣旨不太正规,但毕竟也是圣旨,他们还是要多看几眼的,在心里为以后的事情做好准备,毕竟,每一位大臣都有着各自的想法,但是,真正的想。

    不管他们要做什么?做了什么都必须,把这一点搞清楚,那就是新军,是一定要练的,至于怎样练,在哪里念念多少人,都要继续讨论,但是因为,大明幻夜骑的存在,还有驸马爷梅殷,魏国公徐辉祖他们身边的人存在,所以对于这些事情并不是很困难,因为他们之前已经做过一部分了,大明王朝在这个时候,爆发力就出来了,执行力,也就是这样,来的。

    看中愈这样说话,他们在夜,推测,不过去了,毕竟,之前就这样,打算的,如果这样的事情都没有做好的话,以后也没有什么意义,更不能做出其他的事情。

    “知道了,看来你已经想的很清楚了,要是有什么具体的方案,拿过来,讨论讨论,如果可行的话就执行吧,对我们来说,你现在想做的事情确确实实对朝廷有帮助,但是还是希望能够慎重对待,就算是现在有了,甚至我们也不希望太过急躁。毕竟,朝廷在这四年的评判事件,失去了太多,也承受了太多,百姓们正式修养生息的时候,咱们现在做的太大变动,对她来说并不好。”

    这算是,苦口婆心了,驸马爷梅殷,知道中愈是个做大事的人,但是还是选择,希望它能多坚持一下,至少在这件事情上慎重对待。

    “叔父说的对,侄儿自当尽力,但也不会,停下这个脚步,朝庭庭需要更多的事情,也需要更大的实力,来对抗,外面的敌人。这只不过是第一步罢了。”

    中愈拱了拱手。

    中愈向五位统帅,正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这里面很多人,跟他没有太深的接触,但是,别人都了解他,他比他们,也更了解,对方。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史书上的记载,并没有那么的详尽,但是中愈自认为能从这些事情上,看出一些事情来。

    在中愈正在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朝廷那边也得到了消息,快马加鞭奔向朝廷。

    更何况现在还有,那些修复的道路,之前,锦衣卫的工匠们,一直都在修复往北来的道路,现在这些道路也更加的宽阔了,毕竟他们研制出来了,水泥,已经能够很快的,将朝庭的官道修复,所以,现在奔波在官道上的驿卒们,也更加喜欢,这样,传递消息了,至少比以前花的时间少,还更加舒服的。

    “好好。驸马爷,和大将军,做了一件好事啊!魏国公,和方中愈也立了大功。”

    建文皇帝朱允文在京师得到了,下面传来的消息。

    非常的高兴。

    他的四王叔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了,这四年来,让他,吃不好睡不好,这也是他执政期间来最大的败笔,但是现在,这个败笔已经,被抹除了。

    虽然史书上会记载上一笔,但是,该怎么写,却是他说了算。

    况且,他已经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保住京师,更保住了,当年太祖高皇帝,他的皇爷爷留给他的江山。

    这一份功绩,是要在史书上,大写,特写的。

    这些立了功的人,也都要讲上,甚至是,在史书上留下厚重的一笔,他,都想这么做,至于论功欣赏这件事情,已经交给了手下人去做,各个部门都在协调着。

    当这些,请功奏折上来的时候,方中愈的折子也到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拿起方中愈的折子,看了看,放下,看了看,又放下,眉头,一直都在紧缩。

    他自然只想着这些事情。

    包括,方中愈离开北平城去往边塞杀敌的事情,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方中愈们,遇到的情况,并不简单,虽然有些麻烦,虽然有些残酷,但还是让他心里颇有感触。

    虽然他并没有当年太祖高皇帝那样的魄力,也没有那样的武功。

    但是,他也能想象出,战士们在战场上拼搏的场景。

    之前,中愈建议让那些文官们离开京师,去前线看看,免得他们只会放嘴巴,就凭着想象去做决定,还一门心思的认为是为朝廷好,为天下百姓好。

    这样的套话说得多了,建文皇帝朱允文都有些烦,所以在中愈提出那样的,要求之后他立马就答应了,两个人一拍即合,就把,的大臣们都打发出去了,让他们去见识见识,危险,去见识见识,真正战争带来的伤害,而不是在,理想乡,去做一些决定,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总之,这件事情让他们很忙碌。

    可是现在这种情况,中愈又出了什么幺蛾子了,看着中愈地上的奏折,建文皇帝一阵烦闷,似的,他没有想到,中愈会这样做。

    不是他想的太多,这是身为帝王,有些事情不得不考虑。

    这是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思想。

    最是无情帝王家。

第0512章 燕王朱棣不能死() 
    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有些忐忑。

    中愈在奏折里说的话,他也知道,其实之前他也跟方中愈,谈论过这个事情,那就是,怎样处置,燕王朱棣和那些藩王。

    之前他答应了,方中与,也在中愈的劝说之下,饶恕了那些藩王,甚至恢复他们的爵位。

    但是,那些藩王至少没有犯过大的过错,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私心作祟,生怕各位叔叔,抢了他的皇位,所以才在,文臣的建议之下,削藩,在最后剥夺他们的王位。

    可是这些人跟燕王朱棣不一样,燕王朱棣可是实打实的起兵呢。

    起兵造反,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大逆不道的死罪,就算他是燕王朱棣,是太祖高皇帝的孙子,是他的,四王叔,也不能饶恕,起兵造反就是造反。

    所以中愈在奏折里祈祷,想要留,燕王朱棣一命,而且,帮助他,外藩,他在其他的地方建立封国,延绵子嗣。

    中愈在里面也分析了利弊,将各样事情讲的很清楚,建文皇帝朱允文,心里是很忐忑的,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他不想有什么退步。

    他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情,毕竟燕王朱棣当初可是已经达到了中都,凤阳府,如果不是有这场胜利,恐怕失败的就是他了,但是,如果,燕王朱棣,真的,获胜的话,他根本就不敢想象,他是不是会放过自己?

    建文皇帝朱允文在这件事情上没有太多的自信,他的叔父是一个怎样的人,他自认为还是了解的,所以他不敢冒险。

    这个时中愈建议,留他一条性命,还要给他封国,确确实实,让他难以接受,虽然道理他都懂,但是他始终过不了心中的那道坎。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大厅里走来走去,很是忙碌,也很是苦恼,这件事情让他更加难受,如果是别人提出这样的建议,恐怕他一句话就打发了,甚至是根本就不管不顾,直接告诉他不行,但是,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方中愈,是那个立了大功的方中愈

    其他五位统帅送上来的折子,他也看见了,那里面对锦衣卫的大明幻夜骑,大家追捧,甚至是羡慕的意味在里面。

    他的姑父,驸马爷梅殷,这个时候想的居然也是这样的事情,这就让他更加的不确定了。

    如果在其他的事情上,恐怕,建文皇帝朱允文,根本就不会,这样的担心,这样的,纠结,但是偏偏在这件事情上,他绕不开,自己,热不开,那些人。

    “陛下,太后娘娘有请。”

    在,建文皇帝朱允文苦恼的时候。

    有小太监来报,说是太后娘娘,找他。

    建文皇帝朱允文,这个时候,心里有些奇怪,母后一般是不会这样来找他的,基本上都是他去请安的时候,太后娘娘会跟他多聊几句,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去哪找他,他心里也在想,现在有什么事情值得母后挂念。

    “朕知道了,回去告诉母后,等朕处理好这些事情后,我就过去。”

    见完皇帝朱允文确实不太着急,所以,还是想把这件事情考虑清楚之后,再去更落后,见面,所以想让小太监,再带一份回去。

    但是小太监并没有离开。

    “怎么,有话说?难道朕说的不够清楚楚?”

    建文皇帝朱允文皱皱眉头,怎么宫里的太监,现在是不管事了吗?

    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似乎不太好,要是在之前的话,恐怕这个小太监早就被杖毙了,但是在中愈的引导下,中愈的劝解之下,建文皇帝,朱允文,现在对宫禁之事,已经看了,比较开朗。

    皇宫里的小太监和宫女们,现在过得比以前好,至少不必担心,随时随刻都可能丢掉性命,也就是因为这样,他们心里可感谢方中钰的,当然也感谢建文皇帝朱允文,毕竟没有他的首肯,其他人恐怕也不会相信,在这样对他们。

    “回回陛下,太后娘娘说,一定要让您现在就去,这是娘娘交代的,所以奴婢。”

    前来传递消息的小太监,立马跪在地上,身上都在颤抖,他也想起了当初,皇帝,是怎样对待那些泄密的人的,或者说怎样对待那些办事不利的人,所以她心里有些担心,生怕自己就不能那些人的后尘,他还小,还有好日子要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