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265章

大明影侯-第265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太子的声音,还有些奶声奶气,但是他这个时候却显得很是从容,眼睛里也透露着聪慧的光芒。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后愣了一下,他还没有想到,自己儿子口中的老师是谁?

    突然他又想起来当初给了中愈在东宫一个挂职,东宫行走的职位。

    这个时候他笑了一笑,原来皇儿说的是这件事啊!

    “小方老师啊,他很快就会回来的。皇儿,是有什么事想跟他说吗?”

    建文皇帝朱允文,虽然不想预测自己的儿子,他心里想到的却是其他的,是不是有人在太子身边,说了些什么?

    让太子对方中愈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那倒是没有,只不过,之前小方大人写的,小猴子的故事,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还是很想念那个故事,也想听听老师把那个故事说完。所以就问问。”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的脸色立马就放松了啦,看着也比之前和蔼多了。

    他的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看来是没有其他人,把这个主意打到皇太子身上。

    太子年纪还很小,这个时候不能有任何的差错,要是有人真的在这个时候借着太子的时候,做一些事情的话,恐怕太子还很难意识到。

    建文皇帝朱允文,这个时候松了一口气,既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现在还是能跟他谈一谈中愈。

    “哦,原来是这样啊,皇儿不必担忧,小方老师很快就会回京师了,到那个时候你可以去找他,跟他多聊聊,让他教教你这些故事。小方大人的本事也挺了不起呢,你要是想学也可以跟他说,让他多教教你。”

    这倒是真话,现在京师里谁不认为,方中钰的本事很大,连他的父亲,方孝孺方先生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越来越多的人想和小方大人攀上关系,不仅仅是之前,他是锦衣卫的时候,而且现在他们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

    能跟他攀上关系,恐怕对以后的帮助会更大。

    连带着连廖氏兄弟,还有之前跟他交情还不错的,那些公子哥们都进来受到了热捧。

    有不少人的夸赞,他们眼光独特,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看到了,不一样的方中愈,而且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打好了关系,以至于现在在别人苦苦寻求关系的时候,他们已经率先踏入了那一方的阵营里。

    这场战争,收货的人很多,不仅仅是朝廷,而且还有那些跟着廖师兄弟的公子哥们。

    他们做的事情帮助朝廷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论功行赏肯定是少不了的。

    这一点,朝廷自然会讨论,也有人会把他们的功劳,画上等号,给出相应的利益,答复。

    没有人会忽略他们的功勋。

    “真的吗?父皇,小方老师,真的要回来了吗?还要真的能跟他一起学习吗?”

    朱文奎有些不太相信,毕竟有些事情。

    皇宫里管的还是挺严的,就算是方中愈,有着东宫行走,这个职位,也不是他能随便教些东西的,东宫,还有不少老师呢?

    “这是自然,朕何时说过假话,皇儿既然有这个兴趣,可以去问问小方老师,看他有没有时间,教你的你?只要你愿意学,想必他是愿意教的。”

    儿臣叩谢父皇。”

    朱文奎,立马从建文皇帝,朱允文的身上离开。

    向他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礼礼。

    恐怕在之前他从来没有如此正式恭敬的,向自己的父皇,行过这么大的大礼。

    两人又在一起聊了聊天之后,太子,朱文奎一变离开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的空间里,离开的时候,太子朱文奎的脸色就变了,刚刚的笑脸也收起来了了。

    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些什么,立马就转身离开了。

    跟在他身边服侍的太监和宫女们匆匆的看了彼此一眼。

    便又低下头跟着他去了了。

    留下了建文皇帝,朱允文一人在大厅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或许他刚刚刚感受到了什么,却总是抓不住。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方中愈,真的要回来了,还有燕王朱棣。

    对于燕王朱棣,他的四王叔,他有太多的话想要跟他说,也有很多的事情要弄清楚。

    当年太祖高皇帝留下的遗物,他一直都带在身边,时不时还会打开看一下,现在那些东西恐怕要有个交代了。

    别人不知道,但他自己心里清楚,也许真的如有些人所说太祖高皇帝当年真的是想把皇位传给燕王朱棣的,只不过因为种种的原因才选择了放弃,但是在那个时候,却没有办法,将建文皇帝朱允文,更加大力的的的,培养。

    所以才引起了现在一系列的变化。

    有些消息是瞒不了的,也没有办法,忙。

    太子朱文奎,和建文皇帝的谈话,没有多久就传到了,锦衣卫这边。

    这样的消息,又飞快地向京外传递。

    他们要传去给方中愈知道。

    不管这里面到底牵扯什么,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

    让自家大人快速的知道也是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雨辰先生做的很好。

    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第0522章 外游豆腐回京师() 
    没有什么其他特殊的打算,也没有人会为这件事情负责任,更不会有太多的人知晓,但是偏偏这样的事情就发生了。

    有人将宫里的消息传递到了宫外,之前,锦衣卫杖毙了不少的,宫女和太监。

    所以在那段时间,宫里的消息基本上是传不出去的,至少没有在那些王公大臣们之间传递。

    除了朝廷有意公开的消息,其他的消息,基本上不会成功的从宫里面传出。

    但是这一次。

    建文皇帝朱允文和太子朱文奎的谈话却这样从宫里传了出去。

    没有人去追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些消息是传递给锦衣卫的。

    没有人敢去打探,也没有人将这些东西说出去。

    从外地回来的,中愈看着手里的那封密报久久不语。

    跟着一旁的其他人也没有打扰他,虽然他们也很好奇,那一封密报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什么?

    上面的火漆是大红色。

    那是锦衣卫内部用来传递非常重要的情报才用得到的记号。

    他们不清楚,但是却特别好奇,不过每一个人都没有去问。

    上面的内容,就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和朱文奎太子,两人谈论的内容。

    坐在马上的中愈笑了笑,把那封信贴身藏好。

    “走吧,回京。”

    一声回京,手下的人立马跟着一起走。

    这是他们,这么久以来最欢快的时刻,因为就要回京师了。

    在外面久了,总是会想家的。

    每个游子最牵挂的也是家里。

    中愈没有告诉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刚刚收到的东西是什么。

    其实要说这个世上,最了解建文皇帝,朱允文的人是谁?

    除了他自己,恐怕就只有钟雨了。

    来自后世的,中愈对这位皇帝特别的了解。

    虽然历史上有很多不尽之处,但是多少能看到一些端倪,再加上这段时间的了解,他非常的清楚。

    建文皇帝朱允文,没有历史书上写的那么不堪,但是也没有那么的聪明。

    毕竟对于他来说,太祖高皇帝选择他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是太子朱标的嫡子。

    而且意外发生的太快,所以太祖高皇帝选择他作为皇储继承人的时候,对他培养的时间太短太短,所以,虽然他从小生活在帝王之家,但是对这些阴谋诡计,帝王心术,做的并没有那么好,甚至可以说有些拙劣,所以,在文臣的,极力劝阻下他才做了那些的决定。

    这也是皇帝朱允文比较矛盾的地方,但是并不影响,现在他做的事情。

    中愈自认为比建文皇帝朱允文耀强,在某些方面。

    他并不是全才,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是,但是他们都有各自优点。

    现在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只不过是他内心的一种折射罢了。

    权臣的,功高震主,一直都存在,建文皇帝朱允文,是非常清楚,当年太祖高皇帝所做的事情,所以现在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奇怪。

    只是,太子朱文奎。

    他在这件事情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对于太子朱文奎。历史书上记载的太少,太少,就一句话的事情,所以,中愈对于他的判断完全没有除了之前的那几次见面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见面机会,也没有聊天的机会。

    纵然他有着东宫行走这个职位。

    在这件事情上也是没有助力的。

    思绪归思绪,却丝毫没有迟疑,中愈的脚步。

    他们一些人一直都在,忘记视感。

    之前,中愈还有一放松速度。

    在沿途的各个郡县查访。

    了解一下老百姓的具体生活,还有之前自己记忆中那些重要的地方。

    但是很可惜的是,很多地方偏差,还是有的,所以,作为一个不太了解这个时代的人,他的想法,目前还不能完全实现,有些地方还是有着很大的偏差的。

    新的战场即将到来,这是中愈早就预料到的。

    但是他已经准备好了,无非就是应战吧!

    在路过徐州城的时候。

    中愈看了看那个在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的徐州城。

    在后世的,徐州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天朝没有放弃,那一个地方。

    那里一直是作为重点开发的对象。

    中愈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和他手下的人将徐州城附近的,人文地理都观看了一遍。

    没有人质疑,中愈的决定,不管他愿意到哪里去?那些人都跟着。

    之前跟着他一起去北方的,那些画师,甚至是一些做分析,计算的人,也都出现在了他的身旁,跟他会合了,徐州城附近做了考察。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有些人猜出了,方中愈的意思,而有些人,只是觉得这一群人有些奇怪,为什么老是在徐州府城的内外转悠着?是不是有什么非法的勾当要做?

    当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人会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无非是作为之后的一种笑谈罢了。

    在京师的一座酒楼里。

    徐四公子,徐增寿,现在有些郁闷。

    之前他本来以为自己的姐夫,燕王朱棣会打赢这场战争,所以他才做那些事情,暗中支持他。

    他也经常将,京师里的机密,偷偷的告诉燕王朱棣,而且作为大明,王朝的,左都督,却明目张胆的感情了,吃里爬外的事情来。

    也联系了不少的大臣,甚至已经做好了,在燕王朱棣打进京师的时候,暗中开门放他们进来。

    应天府毕竟是大明朝廷的首都,在太祖高皇帝时期就已经修理的十分的牢固,军事防御能力特别的强悍,决不能低估。

    所以徐增寿时候就考虑到了,一定要在最关键的时刻,帮助燕王朱棣打进,京师来。

    没有内贼肯定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他要做这样的,内贼,然后立下大功。

    不过可惜这一切都破灭了。

    现在的现实情况是,燕王朱棣已经完全被服了,他手下的军队大部也都降的降,杀的杀。

    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力量来东山再起了。

    徐增寿,特别的郁闷,想不到自己唯一的一次,押宝居然,压得如此之难。

    其实徐增寿,不知道的事,他还真压对了,只不过因为中愈的出现,将这一切都改变了。

    在真正的历史上,金川门之变之后,燕王朱棣迅速地派出自己手下的将士控制出来,应天府的局势。

    而且,他手下的人到处都在寻找建文皇帝朱允文,甚至以最快的速度接管大明帝国的中央政权。

    他的想法一点都没有错,毕竟他打进京师,就是为了那个位置。

    虽然,有些东西是借口,但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还是要堵住的,所以他是为了来清君侧的。

    不过可惜的是,整个建文朝廷投降的却只有20多人,这让他感觉到非常的郁闷,而且恼怒,想不到他堂堂的大明藩王。

    先帝太祖高皇帝的四皇子如今,最大的藩王。

    来投降的,居然只有20多人。

    徐增寿,只是有些可惜。

    监察御史魏冕发现了徐增寿的阴谋,立马上奏给建文皇帝朱允文,拿出证据,并要求立刻处斩徐增寿。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建文皇帝并不怎么相信,徐增寿,就是那个内贼。

    因为,他的哥哥魏国公徐辉祖,还是忠于建文朝廷的,一直都在前线打仗,光凭这一点,建文皇帝朱允文也没有怀疑到徐增寿身上来。

    于是见过皇帝就亲自去问徐增寿,他到底有没有做过那些,吃里爬外的事情。

    毕竟脚踏两只船,还这么明目张胆,真的让他有些伤心,还有气氛。

    在建文皇帝,朱允炆到来的时候,徐增寿,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坏事做多了,心里有鬼,也没有办法,所以最后他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这也就承认了自己,做过了那些事情。

    一向性格温柔。

    又善待大臣的建文皇帝,再也没有办法控制住内心的怒火。

    他知道大家都有,为自己前程打算。

    这些他都能够接受,但是他不能接受的事,作为大明勋贵。

    朝廷并没有亏待他们,却这样出卖朝廷。

    一怒之下,建文皇帝朱允文,手握利剑将徐增寿,刺死在打大殿之下。

    有人说这是文弱的书生,皇帝朱允文,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发过的唯一一次大火了,而且这一次大火的对象,是魏国公,徐辉祖的弟弟。

    徐四爷,徐增寿。

    但是那个时候又有什么用呢,徐增寿,就算被杀了,还有张增寿,其实建文皇帝心里很清楚,那个时候,吃里爬外的无耻小人,又岂止,徐增寿,一个人啊!

    肯定还有许多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