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311章

大明影侯-第311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心里虽有不满,但是又却没有其他的想法,想说。

    “你问吧,孤王会听着的。”

    方孝孺心里想到,这样才对嘛,终于回到正轨了,不然的话,咱们的对话怎么进行下去呢。

    每天只有这样才能好好说,那确确实实不太好。

    慢慢的,太慢了。

    “王爷,陛下让我问您,您后悔吗?”

    方孝孺清了清嗓子说道。

    后不后悔?

    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心知肚明,后不后悔指的是哪件事。

    臣子起兵造反,自古以来都是大罪。

    藩王有了野心,就更是大罪。

    “后悔?孤王有什么好后悔的,你要说真后悔,孤王只后悔没有尽快地打入京师。天子之位,有德者居之,能者居之,孤王作为太祖高皇帝,四子。为国戍守边疆数十年,为大明朝廷出生入死。那个位置别人能坐,孤也能坐。有什么大不了的。况且孤王离成功只差了一步而已,如果没有你儿子,没有那场战争,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改变,所以孤王不后悔起兵靖难,孤王后悔的只是没有趁早打入京师,不然,哪里轮得到你来这里问话,像你这样的腐儒,只适合做些小事,哪里能在朝廷里担当大任。”

    燕王的语气里,透露着深深的不屑。

    方孝孺心里想着这倒是句实话。

    他虽然是文官,之前也没有出过京师,但是他从他的同僚们口中也知晓了那场战役的转折点,中愈带领着大明幻夜骑进入战阵,穿插战队,甚至是将整个战阵穿透,确确实实成为了那场战役,不可或缺的转折点。

    所以燕王说其他的不后悔,只后悔没有早点打入京师,到是让他觉得是一句实话或者说这才是燕王心中真正所想。

    “那个位置,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如今大明正统在于朱家,是太祖高皇帝的血脉。太祖高皇帝驾崩以前选择兴宗康皇帝的嫡子,当今圣上朱允文,也就是当时的太孙,继承了大统。

    也就是说大位已定,君臣名分已定,陛下为君,王爷为臣,王爷应当执臣子之礼,行臣子之事,怎可骤起野心,妄图篡夺大明江山。

    陛下为天子,是太祖高皇帝钦定,为大明正统,臣忠于大明王朝,更忠心于当今陛下。王爷,虽然在边境为朝廷守护边境数十年,但是如今起兵造反,陷国家与不义,陷黎民于水火,如此不忠不仁不义,就算是后世史书上,王爷所做的,也会成为后人谴责的事实。”

    方孝孺据理力争,并没有因为燕王朱棣是四王爷,而改变他的看法。

    这也跟历史中的一样,方孝孺在那一刻呈现了他应有的骨气,虽然牵扯到了不少的人,但是至少把他的忠义表决出来了。

    “孤王是不是骤起野心,是不是甘于叛乱,这些东西,难道还要孤王说吗?具体的缘由你不知道吗?湘王是怎么死的?难道还要孤王再给你讲一遍?那也是孤王的弟弟,是大明的王爷,也是你口中的陛下,我的子侄,也是他的叔叔。最后死了,被你们逼死了。

    你们难道不是凶手之一?

    我那侄儿可真的放心。

    他既然做不好这个皇帝,那个孤王来坐又有什么不可以?

    所以不要把这些大道理大帽子都挂在孤王身上。

    要是站在孤王的角度上,孤王怎么做都是对的,所以不要在这里乱讲这些,现在的都没有用了。”

    燕王朱棣有一些生气,要是搁在以前,有人骂他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话,他早就将那人杀了,但是如今他知道,胜者王侯败者寇,他现在已经失败了,说的再多也没有用处,所以他忍了下来。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要背上这些大帽子。

    也许方孝孺之前没有这样想过,但是刚刚燕王朱棣一直拿着方中愈说事,可能刺激到了他,所以燕王朱棣,现在也有些后悔刚刚说那一番话,不过没关系,时间总会证明一切的,他相信方中愈不管要做什么都会做的,他都还年轻,但是这些事情可不会等着他,所以看他如此急迫的样子,一定会做更多的事情的。

    也许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敌人。

    这句话从来都没有说错,也许除了那些眼光远见的人。

    也就是燕王朱棣看透了方中愈吧或者说他猜测了方中愈可能要做一件大事,但是他有没有办法确定,所以才来问一问方孝孺。

    不过似乎他想的大事与方孝孺想的大事并不一样,方孝孺是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是位大明朝廷处理的,一定是为了当今圣上皇帝朱允文。

    “王爷,不管怎么说,也许你以前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也许朝廷做的不对,但是如今您起兵造反已成事实,被朝廷击败,也是事实,平叛战争打了这么久也累了。百姓也发了,或者说在这场战争中受苦受难的仍然是百姓,所以如今陛下大修仁政,与百姓休养生息。不管是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说明陛下有心做一番大事。我的儿子方中愈,在中间起了什么作用,我自然知晓,虽然没有王爷您看的透彻,但是臣还是要说。臣的儿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天下,这一点我方氏一族,愿意性命担保。臣的家族忠义无双。”

    方孝孺也许没有上过战场,他只是个文官,他没有见过太多的生死,但是他明白那些道理。

    方中愈做的那些事情,到底牵扯了多少人的利益,他是知晓的。

    但是他依然支持自己的儿子去做,有些事情死个把人对于他们来说很正常。

    如今朝廷走到这一步了,就不能回头了。

    “你要是能这样看,也还不错。孤王也不想与你论长短。刚刚第一个问题,孤王已经回答了,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接着问吧。”

    燕王妃徐氏在一旁,一直都没有说话。

    是的,她静静地看着自家王爷与方孝孺两人在那里争论。

    也许是因为他曾经身为徐家大女,所以方孝孺和燕王朱棣的谈话,并没有回避她。

    燕王妃徐氏在燕地还是挺受爱戴的,就算是这一次,他们投降之后也没有人敢说燕王妃的不是。

    “王爷,刚刚您说的话我会一五一十的禀报陛下。现在臣想问你另一个问题。兴宗康皇帝之死与您到底有没有关系?”

    方孝孺问完了,这句话之后心里也黯然了。

    自古无情帝王家。

    那个位置让多少的手足相残,多少背后的人受到牵连?

    以前他没有体会到这些,但是建文皇帝让他进宫,谈了一番话,自己的儿子又给了他那些东西,让他不得不对,这个问题考虑。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许之前并没有想到过这些,也许没有想把这件事情说清楚。

    毕竟对于他来说,这都是痛。

    不管燕王朱棣参与的力度有多大,不管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都有让他们不高兴的地方。

    方孝孺这话一说之后,燕王朱棣的脸色立马就变了,额头青筋暴起,左手使劲的抓了抓椅子,捏住了椅子的头。

    他的情绪变化让方孝孺有一些害怕。

    也许这恰恰印证了那些证据,真的是真的。

    那件事情燕王朱棣脱不了干系。

    “孤王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大哥的死与姑娘无关。孤王当时镇守北方,手里大权在握完,全没有必要做这样的事情。

    大哥,他巡狩四方,不仅是朝堂之上,还有民间都对他呼声颇高,赞誉有加,是大明最完美的继承人。

    父皇所做之事,全让他去做,那个时候孤王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孤王没做过。”

    似乎平静了自己的心情,燕王朱棣回答道。

    这样的话语在方孝孺听来,似乎有一些强词夺理,或者说有一些暗自诡辩的意思。

    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去反驳。

第0575章 可叹天命不在孤() 
    不按套路出牌,或许是每一个大人物的通病。

    他们老是把自己表现的像是做戏一样。

    那个表演偏偏很拙劣,但是却让所有的人都认为就是那样的。

    也许这就是大人物所带来的影响。

    方孝儒明明把话说得很难听。

    这个时候燕王朱棣虽然生气,但是却没有办法反驳。

    这就是本事。

    可惜了,这样的本事不是人人都有。

    要是大明朝廷里面的人都是这样的人,那大明朝廷可就牛逼了。

    没有试探这样的情况,本来就应该存在。

    整个朝廷林要是没有几个能人,那才奇怪了,方孝孺有这样的功力也只能说是正好的。

    本来他之前要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好了,这个问题点到即止,只要他听到燕王的话就行了,他也是这样想的,把这句话汇报下就行了,牵扯太多。

    皇家密事知道的太多,对方家不是件好事,不仅仅是对他自己,还有他的儿子,他的儿子现在前途广大,深得圣宠,要是因为他的话受到了牵连,那可就不妙了。

    可是人一旦热血起来,脑门子充血就会不顾一切的做着事情就好比刚刚听到燕王朱棣,在否认这件事情,又想着之前他所得到的那些证据就更让他伤心了。

    京师里越来越热闹了,没有人知晓方孝孺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那个院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依然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事情,现在讨论的最多的就是皇家军事学院的招生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去京师去获得一份自己的前程。

    我,燕王朱棣,没有,和方孝孺有太多枕边,但是两个人夜班来句话说完吗。

    燕王朱棣否认了他跟辛宗康皇帝的死有关。

    方孝孺听了之后立马就把这件事情过去了陛下只想要一个答案既然连王燕王朱棣说跟他没有关系那他就会把这些话原原本本的汇报上去,既然跟他没有关系,这样的事情就不要多说。

    “第三个问题,陛下想要问你如何处置,你和燕君的其他降临。”

    这是要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了朝廷伺候不会把这样的责任担

    这样的想法不是双方中愈提出来的,是健忘皇帝朱允文自己提出来的。

    或许在他的心中还是下不定决心吧有自己的皇叔自己决定,以后鄢凡的出路,或许是他们家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

    纵然有纠结,纵然心里不甘,但是毕竟他也是朱家的王爷。

    中愈,给建文皇帝你中愈玩惯说了很多的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总需要别人帮忙的。

    皇族里面能相信的就是诸位王爷也许他们有野心,也许他没有其他的想法。

    但是如果不想能给他们足够的信任,能给他们更多的东西,他们自然也不会有那些野心了。

    如今有别的地方可以安放他们的野心,现在这样正式解决事情的时候。

    中愈可不想到时候翻身翻王俊王奉国将军,甚至是更多的王爷。

    到那个时候朝廷还要养一大帮蛀虫。

    所以他希望在这个时候就把所有的情况都解决掉。

    燕王朱棣沉默了,他何尝不想离开京师,离开这里。

    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建文皇帝朱允文会把决定权交给他自己。

    所以听到这一番话之后,他愣了。

    燕王妃徐氏在一旁,却有一些期待,如果王爷能够说出自己利于燕藩的话,这样的话,他们可能就能带着家人离开了。

    虽然在近诗他们除了失去了自由,以外,其他的都很好,但是在天子脚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总是被别人掌控着,他们也不太好。

    担心的事情总会发生的。现在朝廷是因为建文皇帝朱允文,善待他们,但是如果换了下一任皇帝呢,以后可说不准。

    况且他们都知道这里面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中愈如果方中愈突然有一天不再想保护他们了,那又该怎么办呢锦衣卫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又该怎么办呢?总不能把自己的姓名一直都交给外人掌管。

    这是他们的想法,他们都很担心。

    如今朝廷给了这个,希望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燕王妃徐氏希望王爷立马答应就是提出自己的要求,离开京师就算是做一个太平王爷也行啊!

    “陛下真是这样说的?”

    沉默中愈被燕王朱棣打破。

    “君无戏言陛下既然说得出自然就做得到,况且我而中愈也会因为这件事情卫王爷苦命。”

    燕王一脉能够活下来自己的儿子当初在战场上到底出了多大的力。

    方孝孺虽然不清楚,但是也只想自己的儿子孤身一人,进了燕王府劝降。

    在那个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儿子一定是想抱下冤枉一卖的,不然就凭在前线的大军全军出击,自然能把燕王府他个粉身碎骨什么都留不下来。

    似乎是得到了方孝孺的承诺,将燕王朱棣校了

    “到时孤王心小了,想不到孤王的那个侄子居然有这样的魄力。事隔三日,当刮目相看,想不到他现在居然有如此的心胸,也许你们说的是正确的吧,但是孤王还是要说,如果孤王坐在那个位置上,肯定比他做的更好。这不是吹牛,至少孤王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过王子兄弟们。孤王的弟弟们,孤王还是了解的自信也可以把他们镇住,而不是像孤王的侄子那样担心他的叔叔们对他的江山有什么企图,后来把事情扩大到如此,不可控的地步。孤王的野心在源于他不能治理好大明天下。如今他能不能做好这件事过往还有待期盼?也许以后他会做得更好吧!你的儿子很不错。孤王相信在这件事情上,他出了很大的力,至少能够说服孤王的侄儿做这个决定。”

    燕王朱棣可不相信建文皇帝朱允文有这样的魄力,至少以前没有现在他能有这样的改变方中愈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样的人才属于对方的阵营,确实让他有些心痛,如果当初方中愈是属于他的阵营的话,恐怕现在坐在这里的不会是他了吧?

    换一个角度来说,也许天命真的不在他这里。

    以前他甚至都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