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327章

大明影侯-第327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局观并不是每个将领都具有的,但是如果能做到高层,那么他的大局观一定很强。

    为了让众多的将领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让大明的将士不再死伤那么多。

    方中愈提出了很多合适的建议。

    只是这些建议在工部尚书和他手下人看来这些都似乎不太妥,因为完全颠覆了大家的认知。

    新规划的皇家军事学院占地很大,目前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

    兵部和大都督府,和国子监只告诉他们一个意思。

    “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以后会成为大明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那里将会是大明腾飞的地方,所以没有局限。”

    这就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黄明军事学院一定会是越扩越大的,就算是现在他们设计的一些东西,以后也依然会被打破。

    既然如此,那么他们就往大的方面想,只要先把轮廓做出来,以后按照这个区域划分。

    皇明军事学院除了之前的那些基本科目以外,现在还要研究地图学,指挥学,朝廷战略学,外交学,等等这些在很多学员眼中都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更是让很多的官员难以理解,毕竟在他们的生活中儒家是最强大的学科,他们只要通过考科考就能进入朝廷当官。

    现如今方中愈提出的建议,让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不过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方中愈仅仅根据科目设置,就让他们看到了一所前途无量的大学。

    怪不得建文皇帝朱允文愿意亲自担任这所皇家军事学院的院长。

    不仅仅是因为师出同门,能够最大的程度,保持他们的忠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成功了以后会不会有其他的大学呢?

    也就是说皇明军事学院就是一个模板板,以后会有更多的学校出现。

    方中愈虽然没有明确说,但是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皇明军事,学院除了军事,还有很多。

    大明总不可能只要军事人才吧,大明的百姓还要生活活。

    很多人都对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因为他们知晓大明从来没有抛弃过任何人,大明还要一步一步向前走。

    “都看清楚了吧?锦衣卫送过来的东西,大家都了解了,陛下给的意见已经审批过了。等着咱们拿最后的决定,本官只问你们一句,据现在能不能够做到?”

    在工部大堂里面,很多的官员都面面相觑,就算是如今工部尚书郑赐如此,斩钉截铁的说道。

    其他人也不好,首先开口。

    道理其实很简单,作为工部尚书来讲他们要负责的事情,很多所有跟工匠至是公式参与起来的事情都与他们有关。

    可是如今方中愈提供的那些理论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虽然有些人很同意,但整个工部的势头还是没有那么开放。

    就算工部尚书郑赐,因为之前的某些缘故选择了支持方中愈,但是其他人并不这样想。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还是有人懂的,所以大堂里保持着沉默,左左右右的官员们都不做声,他们在等待着第一个人回答。

    “大人,属下想问一句,是不是这件事必须这样做?”

    有人问出了这样的话语。

    其实很多人都想问,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废话嘛,如果不是要这样做,又何必在这里讨论浪费大家时间。

    功夫尚书郑赐感激的看了他一眼,因为他不想做这个开头的人。

    可是它知道现在没有办法拒绝。

    “本官知道你们在顾虑什么,锦衣卫的将作司只负责研发。以后所有的工程都有咱们工部自己做。如果你们还想要更大的话语权,还请诸位努力。本官想要告诉你们的事,如果有一天工部所做的事情,不能让陛下满意,那么工部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这话一出,其他人都有些睁大的眼睛,毕竟工部是六部之一,就算是有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也没必要揣测吧在他们眼中。

    工部还是很有用的。

    每年用在赈灾上黄河大堤上都是有功夫在做。

    没有工部做这些事情,其他的人也不会这样做吧!

    这个时候要是真要是裁撤了,工部这对天下并不是件好事。

    这次对现在的情况很是满意,其他人既然能够意识到危险性,那么自然会全身心的去做这些事情。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之前很多人不满意,认为锦衣卫将作司抢了他们的事情。

    “诸位同僚,陛下,英明神武,所做的事情必然是要做的,所以咱们还是耐心接受。本官已经与锦衣卫的小方大人商量好了,锦衣卫将作司那边出产的东西工部都有权优先知道,不过投资仍然要保持在他们那里发明权也归他们。同时如果咱们的人也能够拿出新技术,同样也可以要求他们来做这件事情。”

    话虽是这样说,但是工部尚书郑赐知道也许关于工艺的事情,他们永远比不上强将作司但是只要他们愿意做,也还是能够做出自己的成就的,就是时间长短罢了,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在做一些能够捡漏的机会。

    “大人,您不觉得小方大人送过来的图纸很是奇怪吗?如果真的用水泥来塑造,又怎么能够保证它坚固了?”

    其实方中愈还是想借那种框架结构。

    但是很可惜,大明这里并没有钢筋,他现在也没有想过办法提高钢铁的产量,就算是大明,现在的技术能够生产出一些东西,但优没有后视那种能力大批量的生产,所以就算是他大概了解一下,那样的工艺却没有办法去做。

    这就是最尴尬的时候,毕竟他都是模模糊糊的,记得并不记得所有的东西,他只能依靠自己模糊的记忆来告诉大家,如果这样做了,可能会出现什么,如果那样做了,有可能会出现什么,但这一切都需要等待别人去验证,他只能告诉别人,那是他猜的。

    不过就算是猜的,有人愿意去尝试。

    朝廷,如今做的就很好,至少已经开始放权了。

    “上面不是已经说了吗?我们不需要做的太高,现在多做几栋楼就行了。多试验几次,根据咱们能够承受的最大的情况来都当然,这也并不是最终的图纸,只要咱们努力,一定可以做出更精美的图纸,你们都是行家,可以多讨论一些。我们都是要进步的,不要让别人把咱们甩的太多。”

    “”

    “”

第0595章 站在时代的风口() 
    一步差,步步差,没有人愿意这样,但这样的事情确实在不断的发生。

    之前跟方中愈交好了,那些公子哥们现在都事业有成,至少能做出一部分,让家长满意的事业,甚至给整个家族带来荣光。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之前中愈在国子监讲学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不满。

    如今这么久过去了,他们没有办法去接受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的成就实在是太低太低了。

    方中愈一所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去尝试过,但是却没有成功,也就是说现如今这样的事情,只有方中愈能做,或者说只有他知道。

    千金难买,早知道。

    千金难买,要是当初。

    这些人说不后悔是不可能的,但是,又落不下自己的面子,当然,一些官二代和富二代们没有这样的想法,方中愈,一能做的事情他们也能做甚至能够做得更好,这是他们自己一直的想法,富二代,就是这么自信,官二代就是自信,毕竟,方中愈还是很低的。

    有些事情不需要一个人去做,他需要很多的人付出努力。

    “本官知道有些事情你还不服气,但既然现在咱们输了,那就要去老老实实的做,如果有一天能不能做出更好的东西让本官和朝廷满意,那么咱们的地位自然就回来了。老百姓们或许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但是朝廷你还是有不少人明白这个情况的,你们要想不被觉得丢脸,还是老老实实做吧”

    工部尚书郑赐,他也不想这样,可是这些人如果不敲打一番的话,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能够做好这些事情,但是朝廷需要的是效率,总不能让他们花一年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做这件事情吧

    更何况方中愈等不起朝廷就更等不起。

    有人再去管下面的人怎么想,也没有人去跟他们解释,他们能懂就懂,不能等就算了。

    大明这两高速运转的战车只需要那些有用的人,如果他们赶不上那辆车,那只能在后面被落得更远。

    朝廷需要更有能力的人,而这些人都将会不断的出现。

    推动整个历史文明进程的不一定是那些百姓,也不一定是所有的狮子。

    但总会是这些人中的其中某些人。

    方中愈等不及了。

    也许他可以等大家慢慢的回过神来,慢慢的从里面蹦发出萌芽,然后一棵小树苗慢慢的生长。

    但是那样的过程又何其的漫长时间不会留给他们任何恩赐。

    他们需要不断地抢时间。

    在后世他很清楚很多大企业都会去bg那些小企业。

    他们是漫无目的吗不他们也许是为了整体的布局,但这往往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他们本身自己也可以做,不需要这一依靠,这样的公司。

    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要花费精力和金钱去做这些事情呢

    仔细想来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钱去换取时间,也许这个节约下来的时间是一年,也许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当然,也许是两年。

    这就要看这个公司的所作所为了,他认为换一年制的还是换更长的时间。

    这样的情况不断的出现,所以公司越做越大。

    方中愈知道,也许会有一些幼苗会慢慢的成长,但是这个时候他希望自己能够拔苗助长一次。

    他要宣传很多的新概念,他要带着这些人在这场战车上打造的越来越坚固的武器,让这辆战车越稳固,走得更远。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被发动起来,他们要做他们手中的事,要在他们领域中做出更多的事。

    吏部派出去的巡查队已经开始始全国的巡查,有人是公开的,有的是秘密的,有的是两三组。

    吏部官员也不一定都是清廉的对吗所以他们也想出了办法。

    派遣不同的,官员去,然后出的结果对比就可以知道,到底有没有出情况,被一个官员的评价也就是合理的了。

    如果一个官员可以将朝廷派出去的不同组的巡查员都贿赂上,那么也说明这个人有能力,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说明他贪的钱足够多,这里的百姓们还算比较富裕。

    如果是人才朝廷依然可以用,如果不是人才,当然要狠狠地打击。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朝廷依然在按部就班的走着方中愈提出的方案,让他们都很兴奋。

    建文皇帝朱允文也在开始准备他的祭祖大典。

    礼节很是繁琐,虽然他不用太操心,只要按照礼部和钦天监那边的消息开始做,但总还是觉得有些烦闷。

    但是这样的事情不做又不行,身为大明天子他必须要敬畏天地,上告天听。

    百姓黎明,闲的口述,让他们知道有些事情不是可以肆意妄为的,但有些事情他们必须要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没有人会停下来等候那些落后的人只能要么被碾压成骨灰,要么在那里摇摇的追逐。

    有人被赶下车,自然就有人爬上车。

    这是一个历史自然规律,这个规律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明白,有些事只可努力,不可强求。

    强求得来的果实,终究是不甜的。

    哦,不对这句话叫做强扭的瓜不甜。

    没有人去怀疑中愈的做法,到底有什么不对或许在他们心中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当然不能改变儒家的正统天为。

    儒家子弟们对于某些异端学说却又打击的厉害。

    虽然他们不愿意满足,虽然他们也有包容的心,但是有的东西是不可挑战的,就像他自己所说,那是他们的底线。

    年轻人总以为自己可以仗剑走天涯,总以为自己坐上那个位置就可以做的更好,但是上他们只要不做恐怕就根本永远不会体会到那种事情的残酷性。

    如果这些事情没有让自己遇到,那么根本就没有必要这样做,这才是他们所要做的事情。

    方中愈没有奢望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样,但是他希望能够团结大多数人。

    13道监察御史他已经去拜见了大部分人当然有些人他不愿意见。

    就算别人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他也懒得去解释,对于这些人愿意做事就做,不愿意做事那他也不管,以后朝廷自然会有对他们的认命。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闯出一番天下。

    郑长贵和罗长贵他们一起,正在为自己的行业,学院,做努力,烹饪学院,其实,对于方中愈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如果愿意真的学习,刨除,知识的话恐怕那些人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人家,不排除有一些富家子弟愿意在那一道上走的更长远,但是,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恐怕还是那些子弟。

    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办,但是传出去的消息已经让很多人兴奋了。

    连烹饪都可以出学院了,那恐怕要做的事情更多了很多人都蠢蠢欲动他们也想为自己办所学院,不过国子监那边已经除了章程,如果真要是满意索,那样的学院需要向朝廷报备国子监会派人进行审批,他们需要有详细的计划,招生人员,甚至是在哪里见效都有一些强制的要求

    这些是方中愈和老陈大人商量过,老陈大人也在整个国子监的会议上提到过,由他们做出具体的方案,中愈现在告诉他们的就是一个后世大学城的规范。

    不过这些东西肯定不能在皇家军事学院的附近。

    凡事跟军事沾边的都属于皇家禁区。

    大明的禁区管理的还是很严格的,不管你是什么人,没有接到通知,没有身份令牌是不能进去的。

    就算是误闯军事禁区,死了也是白死,你明知道那里不让进,为什么还要进呢所以方中愈在这一刻上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