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381章

大明影侯-第381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意思,建文五年开春之后,皇家军事学院就开始正式教学了。

    当然,这也是他们商量之后的结果,毕竟还要做一些准备。

    皇家军事学院建造的很快,因为有了水泥的支撑,当然房屋还不能建造的太高。

    土夯墙也是存在的。

    不过因为有着锦衣卫基地的衬托和经验,所以他们现在能够看着焕然一新的皇家军事学院,至少跟他们以往想象的建筑不一样,还有拍部分举不一样。

    不过皇家军事学院毕竟是以皇家冠名,而且对于后来其他的学院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上面还是花费了很大心思的。

    方方中愈拿出最初步的建筑方案,然后那些工匠的依据,锦衣卫大营的布置,还有整个朝廷的风格,再加上它是一所军事学院,很大意义上是为军事服务的,所以设计的很是粗犷。

    毕竟里面目前招收的都是一些从军队里摸爬滚打上来的,没有那么太高的要求,不要讲究太过文艺。

    当然各个功能区还是分不得很清楚,哪里是他们吃饭的,那也是操练的,哪里是学习的,那也是睡觉的。

    正因为这些东西都分布的特别分明,所以很多人都觉得皇家军事学院确确实实是办对了。

    其他打算要开办学院的,各个部门都派人去学习了一番。

    他们自然没有能力和银两建造这么大一所学院,但是先做一个初步的办学地址还是可以的。

    如果后面他们还想要建造更大的校舍,那只能向应天府申请去划拨一块更大的土地。

    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地区归属,但是既然是无主之地,那就是属于朝廷的。按照方中寓的意思,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把一切都集中在国家手里,可能更方便做事情,一个集中的体制,能让很多事情都能够,就是受不了太大的阻碍而执行下去。很多人都支持方中愈,这个想法当然是之后的,但是之前的,目前他们也没有办法追究,其实现目前社会上的潜规则,还是认为他们是保护私有财产的,也就是说那些地主们凭借房契地契就可以证明那个房子和那一块地就是他们的,他们租给那些佃户耕种并不代表更重的人就有自己的土地。

    所以内部人员很快的就知道了。只要是能够拿出房契和地契的土地和房屋之外,都可以证明是自己的,但是其他那些无主之地荒废的,全部收归了国有。

    应天府尹派人去登记丈量。

    所以如果说其他部门想要去开办一所学校的话,都必须向应天复议申请,然后划拨土地建造校舍。

    国子监反而有现成的校舍,只需要做一些改造就行了。

    因为国子监所承担的责任实在是太大,承担的任务也是最重的,所以他们的改造过程都是加班加点,迅速的干。

    对于他们来讲,所要承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所以不得不抓紧时间,而且在外面不断的引进一些学子。

    之前能够进入国子监的学生都是特别特别的优秀不仅要深思清白而且还要有人,举荐甚至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察。

    才能进入到国子监里面学习,当然住里面还有一大部分是通过科举,也就是各地的考试才能进来的。

    国子监,里的学生背景复杂,但是丝毫不会影响他们求学的态度。

    但是如今因为国子监急需用人,所以很多地方所学的学生都被提前征召进入国子监。

    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帮助国子监,完善各种各样的制度。

    当然,这也是其他部门都在做的事情。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很多人也许在某些方面没有什么特长,但在他擅长的领域可以说是专家了。

    因为放松一点,影响很多人现在对于那些持有记忆的人,并不是特别的瞧不起。

    当然还是有一些人阻止到他们认为我也朝廷现在的做法影响了一系列的自然进程。

    不过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朝廷的意志从来不会因为个人的想法而受到改变反而会更加坚定朝廷的心,这样做是对的。

    建文四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就我们四年也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这些都是让人记忆深刻的。

    这一年,有人收获了许多,有人失去了许多。

    但生活还要继续。

    今年的春节,方中愈是和父母一起过的,也许这是他来到这一个时代的第二个春节,但是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

    老家那边来了不少的人,跟着他们一起过节。

    放下如毕竟是鼎鼎大明,如今方中愈所做的事情一件,让很多人觉得很了不起。

    方孝孺在老家的辈分很高,所以来的人都是一些晚辈。

    其实他们来的意思也很简单,就是方孝孺何中愈都不是普通人,对于他们来说一句话就可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所以他们想来试试。

    方中愈演也按照他父亲的意思,对于老家人加以扶持,当然还是能力危险。

    有能力的他自然会安排的,好一些,没有能力的还得从底层一步一步干上来,这也征得他们的同意。

    对于他们来说,来到京师有一份事情做就已经很不错了,更何况还是跟着自家的本家的大人物,大家都很高兴。

    当然,目前肯定是不会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还要按照他们的能力慢慢做一针别。

    方良自然会对这些人调查清楚,并做安排的。

    大明朝廷的春节过得还是挺愉快的,与民同乐,普天同庆。

    很多老百姓们这一年过得非常踏实,因为朝廷不再处于战争之中,让他们很是开心,自己本来所求的就是稳定,能有机会向稳定靠近他们虽然是非常非常高兴的。

    如今皇宫里虽然规矩众多,但是建文皇帝朱允文带着自己的几个儿子,还有公主,过得很是愉快。

    以前宫里还有一些不安宁的事情发生,但是现在基本上都很稳定的,因为锦衣卫的严密把控,没有人在私自乱嚼舌根,也不能对外互通有无,当然休息不一定能够百分之百的防控,但是已经比以前好多了。

    建文建文皇帝朱允文虽然不太喜欢防控的太严密,但是如今他也知道,他的身份地位太过重要,有些事情还是不能疏忽的。

    对于建文朝廷来说,开年之后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这也算是给诸位官员放一次大假,让他们都好好休息,过年之后肯定要卯足力气使劲干的。

    欣欣向荣的感觉是让很多人都能够感觉到,对于他们来说,朝堂今年的变化是最大的,大明帝国35年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让他们感到愉快过。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诉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想要保护如今利益相关的己方,正式达成协议,让他们都能够团结起来向前看。

    文臣和武将向来是不对付的,大明的勋贵又处于另外一种状态,因为他们与国同庆。

    勋贵家里当然也是由文职和物质的偏文偏武的,但是他们既不属于文臣,也不属于武将。

    可偏偏是如今这些身份敏感的人,掌握了大部分的权力。

    皇家军事学院的选拔已经结束了。

    被选拔上的学子们非常的高兴,而那些没有被选上的,虽然有些失落,但也没有那么多难受,毕竟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次招生选的就是那些最强者,还要成为当今圣上的学生,这次没有机会,还有下次机会,而且各个部门的学院也将要开始招生了,所以他们还是有机会去其他部门的。

    这样的消息也通过大明报,广泛的宣传。

    对于他们来说,成为谁的学生很重要,但是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去获得更好的,退而求其次,能够让自己先进入这一个圈子,也是非常的重要。

第0648章 昨夜太平在京师() 
    一般当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大家都会装作不知道,然后会想方设法暗地里却把事情搞清楚。

    这是每一个人的特性,不管他们怎么做都会去把这件事情考虑清楚。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搞不清楚太多事情的差别,但是这样偏偏能够让他们努力的把事情做好。

    太祖高皇帝当年都努力了那么久都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做到了。

    恩科的事情,其实现在大家都已经忽略了,因为虽然那是让他们进入朝廷的机会,但是如今因为有着各种学院,还有皇家军事学院,国子监大学。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有机会进入朝廷。

    这个时候埋头苦干,似乎不太有用了,学习那些苦闷的八股文,也不再是许多学子追求的,虽然他们心里一心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是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把他们甩开的时候,他们突然心里迷茫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前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努力读书,读书,然后获取更多的东西。

    参加考试,只要考中举人,或者是更高一层进士,那么的话,他们家里人也会因此而减少一些赋税,甚至是可以得到朝廷的奖赏。

    但是因为僧多粥少的缘故,人越来越多,但是机遇的啊,录取名额却那么少,所以到最后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办法得到,也就是出现了很多人四五十岁还在考试,甚至是六七十岁还在考试。

    当然,如果他考不中的话,肯定会坚持不断的往下考的,对于很多人来说,那是挡住他们,可以向上更进一步的,好的途径。

    虽然这个途径并不简单,都有很多人来说还很困难,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家人的荣光,不得不埋头苦干,甚至是头悬梁锥刺股。

    方中愈并没有批判这种行为,只是他渐渐的引导那些人,不要太把科举看得太重,能为国家朝廷做事,不一定非要通过科举考试,现如今的其它各个学院的考核也正在进行之中,他们依然有机会。

    大明报的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也许真的不应该把自己的心思全部都放在那个上面,毕竟还有其他的渠道可以做事情。

    “看见了没有朝廷现在鼓励大家做其他的事情,如果实在是考不中的话,去考虑一下其他各个部门组建的学院。”

    “对呀,没看见吗?各个部门也将会优先在学院里面挑选进入他们部门的人员,如果能够现在通过考核考核进去的话,以后说不定真的能够做官了。”

    “这么多学院,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进去学习难道不好吗?非要一门心思扑在这上面,七老八十了,还啥都没有。”

    酒楼里到处都是这样谈论的声音。

    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只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却说服不了其他人。

    朝廷似乎乐于这样的言论,广泛的传播,所以丝毫没有阻止,但依然会在大明报和逊志报上面做引导,那些现在被监管的山寨报纸,说话也有些谨慎了,虽然他们有你在朝廷之外,但是只要不做太过出格的事情,宣传部门对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的,不过依然让他们领取了许可证。

    不过并不是每一家山寨报纸都是可以领取到许可证的,他们不仅要从自己的规模还有报纸的质量还有主事人的身份清白,加以考虑。

    总之,按照王师兄的意思,那就是所有的关于舆论和向社会宣告的途径宣传,不都要管,而且要严格的管。

    也就是说,这些人必须得到监控,当然如果改善的好的话,也可以颁发许可证的。

    其实在以前,其他的一些部门,对于一些重要的行业都是有监控的,甚至是如果是老百姓在经营的话也要去官方领取,徐克平镇。

    所以宣传部所做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让人不满。

    只不过他们把要求提得更高罢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行业。

    大明报和逊志报,因为有着印刷行业协会的支持,所以所做的东西当然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但是品类多了也有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质量不好把控,所以宣传部现在所有的力量都放在质量把控上,一定不能让舆论风向出现大的问题。

    再加上汪师兄陡然升上高位,成为新部门的掌舵人,自然是兢兢业业,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的他,不想辜负朝廷对他的期望,也不想因为这件事情来影响方中愈在朝廷中的印象。

    所以他会努力做好手中的事,不仅仅是帮助他自己,也是帮助方中愈,对于很多人来说,受到了风中愈的帮助,自然是要回报的。

    所以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没有影响到太多的人。

    就是说不在这个行业之中,根本就不知道宣传部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锦衣卫这边派出了一部分人去帮助宣传部。

    总还是有一些人不愿意服从朝廷的监管所以锦衣卫出手之后,性质就比较严重了,不说别的,一顿板子肯定是少不了的。

    当然,这还是仅因为极度克制的情况,如果真的把锦衣卫逼急了,可能他们都没有命活着从锦衣卫那里出来了。

    按照风中愈的意思,大明宣传不一定要成为皇家的利刃,而不是朝廷的女人,至少目前他们所做的事要直属皇家。

    建文皇帝朱允文之前还不知晓舆论的厉害,但是在平叛战争中,由于他们广泛的应用,舆论攻势几乎瓦解了阎王朱棣在民间的影响力,所以他深刻的意识到,这样的东西一定要掌控在自己手中,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支持方中愈的意见,让汪师兄担任大明宣传部的部长。

    王师兄也不负众望,至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考虑得非常清楚,帮助他们建立了很强大的关联体系,现在也不断的在向外扩张,所有有大明报的据点都征收为朝廷大明宣传部的驻地。

    当然住,记得权利有大有小,不可能所有的都划归锦衣卫的参与,也让这样的权力划分的清清楚楚,有人负责监管,有人负责采集。

    毕竟最开始的时候,大领导都是一坨锦衣卫来见你,外放站点的。

    正因为很多事情都说不清楚,所以越来越多人努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