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章

大明影侯-第4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啊,对啊,咱们人这么多,粮食又少,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总不能给你吃,不给他吃吧,还有这么远,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的情况都抱怨了一遍,却没有实际的解决办法,最后还是听了张大哥的话,接连往南方走了。

    也许这就是信息不通畅的后果,南方的百姓依然很坦然,大家沉浸在新春佳节中,没有人去关怀北方的那些逃难的人们。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时代,万万千千个小家,组成了如今大明天下的点点滴滴,每个家都有故事,每一个地方都在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可能改变着无数的人。

    方中愈的到来,或许就改变了许多人,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或许连自己的命运都改变不了。就比如现在正在家里歇着的大儒方孝孺,自从知晓朝廷大败,燕军挥师南下,再联想到儿子之前的话语,他越发的诧异自己的儿子是否知道些什么。

    之前他也暗地里找方良问过了,中愈除了受了伤那天之外,根本没有长时间的离开过方良的视线。如果不是家里人都能证明这是他儿子,他或许就担心自己的儿子是不是被掉了包,这是个冒牌货。

    他很想和自己的儿子谈一谈,自他来到京城,还未曾与家里的孩子们聊聊天,怕是跟他们的亲情都淡了许多。家里的人多了,现在他可是方家里的顶梁柱,老家那边由族长们管着,虽不至于事事操心,但自己子女的事情还得自己过问。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在这条路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如今,这也困扰着我啊,罢了罢了,再说吧。

    北上的魏国公徐辉祖,带着自己麾下的军队,终于赶到了山东德州,这座在官军与叛军手下几度易手的军事重镇,城里的老百姓已经被迁走了,没走的也就是老弱妇孺,这里被打造成了一座大军营,附近的村子已经没有什么人了,逃难的逃难,饿死的饿死,已经荒废了。

    看着眼前的军阵,看着身旁的这些兵,看着身后的破城废墟,徐辉祖的心里打着堵,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太祖高皇帝传下的这份基业,难道真要葬送在四哥手中吗?四哥四哥,那张椅子真的对你这么重要吗?徐辉祖心里在哭泣,为何同为一家人,却要兵戎相见,致使国之不国,民不聊生,他累了,是真的累了,却没办法改变,这场战争注定必须要分个你死我活,想必高皇帝和父王应该不会怪我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徐辉祖不能保证带来的人有多少能活着回去,但他不能不谨慎,也许这是他最后一次带兵了,也许,再也没没有也许。

第0008章 找找臭皮匠() 
冬日的朝阳,没有夏天那么热,却也能带来些许光明,在这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代,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那么安详静寂,对于老百姓来说,一日的生活,就这样踏踏实实就很好了。

    如今的方中愈每天都在庭院里锻炼身体,这也是前世遗留的习惯,没事的时候总在租住的小区里跑几圈或者去政府规划的绿道上邂逅些美女,想想那时候的生活,还是相当惬意的,现在条的件不行,人们也没有对健身有明确的认识,中愈不禁想到以后得在这里推行一下全民锻炼啊。

    自从上回出去被打晕醒来之后,他便建议父亲,让全家人都要加强锻炼,甚至在家里的院子里摆弄了些武馆耍把式的器材,告诫家人,人啊,还是要学些技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就算不能打赢为非作歹的坏人,至少能保证自己可以在敌人面前有体力逃跑不是。

    这套理论在方家大管家方福的宣传与督促下,锻炼运动在方府里浩浩荡荡的展开,导致府里的用度也大大增加,方郑氏也是一阵头疼。

    方家家丁的审核也更加严格了,不是一般的清白人家都已经不收了,对家生子也给予了极大地优待,在这个时代,家生子的地位还是比一般家丁地位高多了。

    方中愈头脑里有很多种方案,却也觉得千头万绪,事情很多也很杂,也越发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不行,不能把自己弄得太累太乱,否则心中不定,大的方向就把握不了,而这恰恰会影响后来的一切,毕竟自己是要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呢。

    因此越发觉得手底下缺人啊,得培养培养自己人了。他暗中嘱咐方良,在家生子里面挑选忠实可靠,机灵之辈,用做自己的班底,毕竟有些事还得有人帮忙,但人性经不起考验,人心隔肚皮,严格甄选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这些人以后是要担当大任的。

    在方良暗中执行着少爷的命令的同时,北方已有大量的百姓逃往南方的信息已经传递到了南方。京师里的百姓到是没有什么感受,宫里的大臣们却是忧心忡忡。

    “陛下,臣有本启奏,北境各省逃难百姓南下,据报人数已超过十万人,可见前线战事之惨烈,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这关乎数十万人的生计,还望陛下早作决断,救万千黎民于水火。”兵部尚书齐泰跪倒首先发言到,别看齐泰挂着兵部尚书衔,但他骨子里可还是个文人,心里还是挂念百姓的,也希望朝廷能赶快制定政策救百姓。

    “陛下,臣恳请陛下下旨,请沿行各府衙收拢难民,给予合理安置,确保他们不会惹出乱子,陛下,纵观我朝之前之历史,流民之祸乱中原者数不胜数,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还望陛下,着户部发赈济银和救济粮,确保百姓能快速安定下来,让朝廷能安下心来对付燕逆。”方大人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年轻的建文帝听后,思索了一下,便问道:“方先生所提,诸公可有异议。若无异议,着户部积极准备吧。”

    “臣等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奉天殿,看着跪满在大殿里的这些大臣,建文帝朱允炆内心里是很纠结的,四叔叛乱,倘若打进京来,眼前的这些人又有多少忠臣,多少软骨头。

    退朝后,文学博士方孝孺,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户部尚书王钝留了下来,陪驾在建文帝身边。

    户部尚书王钝,乌黑的头发中添了不少白发,脸上的皱纹很深很多,原本就长长的脸,因为年纪大了,瘦削的显得更长了,这位老人在这个岗位刚刚干了一年多,凭借着多年基层的工作经验,却也没出什么纰漏,属于典型的盖章佬。

    “王大人,户部对此也拿出个条陈来吧,还要考虑到后续的情况,照此看,前线战争时间可能会拖得更久,恐怕后续难民会越来越多。”建文帝,这位改革官制,妄想以仁政管理这偌大国家的年轻皇帝,四年朝政的时间,让他也渐渐的成熟,他渐渐认识到自己执政的弊端,却难以直接改变现状,也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施,虽然在这些老油条面前还算不了什么。

    “是,陛下,臣立刻安排,会在近几天内呈交陛下预览。”老先生回答的很迅速,也很果断,显现出了一个大明官吏的素养。

    在王钝告退之后,建文帝与三位老师走在御花园里,园里的景色还是挺美的,虽是冬季,建文帝手上捧着小暖炉,也不是很冷。他们却无心看这景色,黄子澄眉头紧皱,似乎欲言又止。

    “陛下,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似乎做了很大的决心,黄子澄从后方走到建文帝面前,拱拱手到。

    “老师不必如此,可畅所欲言。”建文帝淡淡的应道。

    “如今战事有亏,百姓流离失所,臣请陛下思虑迁都事宜,完成太祖高皇帝未竟之事也。”

    “什么?黄大人,怎可如此?”齐泰直接出声反对,连告罪都忘了,直接盯着黄子澄不放,怪罪之意丝毫不隐瞒。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如今陛下依然掌握着这大好河山,手里握着精兵数十万,定然可以打退燕军,还这大明天下一个太平,给我们这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至于迁都之事,黄大人不必再提,陛下也不必在此事上上心了。而且,此事也不得在让其他人知道了,传出去怕会引起百姓恐慌的,望黄大人深思,请陛下三思。”方孝孺做了个总结,迁都之事之前他也想过,只是没有想在现在就提出,至少要等到局势不可挽回的时候了。

    “三位老师,皇爷爷却曾提过迁都,但那些事从未成行,况且父皇驾崩后,皇爷爷却再也没有动这个心思了,想必皇爷爷也有遗憾的吧,但是如今不是九年前了,此事不必再议。黄先生,倘若朕迁都离开应天,岂不是丢掉国本,又有何脸目去见皇爷爷呢。”建文帝说完,便已转身离去,留下臣子三人。

    齐泰和方孝孺赶快俯身恭送,黄子澄愣了愣神,脸色也变得潮红。“子澄,今日这是怎么了,怎会想起此议?”齐泰转头问向黄子澄。

    “是我孟浪了,自复官以来,我兢兢业业,深怕出一点纰漏,如今燕逆势头正旺,我深深地担心,担心……”黄子澄擦擦头上的汗,心里也是一阵紧张,刚刚自己虽是三思后才提起,但还是吓出了一身汗。

    “子澄,慎言慎言,陛下既已决断,我等还是不要在谈了,便去处理自己的事吧。”

    三人便离宫,各自去办自己的事了。

第0009章 我要当土豪(求推荐)() 
北方辽阔的大地上,放眼望去,流民逃窜,慌里慌张,只见行人杂乱纷纷,哭哭啼啼的,怀里抱着嗷嗷待哺的小儿,手里拉着刚会走路的女儿,不知这南下期间几人丢弃,几人了无踪影,背上的包裹散乱,缺衣少粮的他们,行尸走肉般跟着人流,晃晃悠悠走向南方。

    沿途的小村落中,听不见往日的鸡鸣之声,犬吠之音,村子荒废了,依稀可见,路上马蹄之迹繁乱,车轮之行路漫漫。夕阳惨淡,暗夜凄清,砂石飞卷城池,隐隐可见山东狼烟正起,这盛世,安宁尽毁,人心难在。

    远在京师的大明朝廷已经下发救济款项安置南下的流民了,虽然不知晓这批银子啥时候能到,分在他们手里有多少。同时也下旨督促沿线府衙可就近安排流民,尽量保证流民的生活,不要让他们在南下了,毕竟在这大明盛世里,这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正是宁为太平犬,果然莫作乱离人。这些流民来源于北方,主要是燕军和南军的交战地附近的村落,前两年燕军打过来的时候,对他们的影响还不是很大。那时的燕王还得注重自己的名声,毕竟是清君侧,保大明江山,保护大明的百姓,对军队的约束还是比较大的。

    可如今,燕逆是铁了心奔着奉天殿里的那张椅子去的,因此军粮为先,战士为重,破城之后先取军粮,百姓家虽留有口粮,却养不活一家老小。

    朝廷的威望受到了打压,或许连老百姓也感觉到了朝廷的失败,燕军近日的所作所为也传播开来,他们也害怕保护不了自己的家人,因此纷纷拖家带口,南下逃亡。

    或许有人会惊讶,沿途的官吏为何不救济流民,不是他们不救,而是没办法救,大明的户籍制度是很严的,他们没有路引,而且还要防备燕逆的奸细,朝廷没有旨意,官员也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安排给些食物,便打发他们继续往南走,沿途撑不住的就死在了路上,如今已经减员严重,好不容易得了旨意,救助他们,却也是杯水车薪。

    在家养伤的方中愈也听到了北方难民大举南下的消息,琢磨着也想要出一份力,来来回回把自己搜罗了一番,却发现现在的自己是不行的,啥都没有,空有一片善心,却使不出力来啊,说到底,重点还是没钱,方中愈深深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力。

    得挣钱了,得挣大钱了,看来不管什么时代,钱这个东西,都是个好东西,都是命里不可缺少的啊,要干大事,怎么能没有钱呢,白花花的银子才是最实在的啊,方中愈暗自下定决心。

    前世也曾看过不少的修仙小说,修仙啊,讲究个财侣法地,财可是排在第一位的,没有钱,灵石功法丹药啥都没有,想要提升那就难了,永远都是底层的小喽啰,处于最低的一层,备受欺凌,看别人眼色,啥事都干不成,更别提成为人上人了。

    真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这样的事历史上又不是没发生过,青面兽杨志还为了数两纹银想要卖掉祖传的宝刀呢,虽然最后没卖成,还伤了人命,背了官司,但决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方中愈在这段时间东跑跑,西逛逛,也打听了不少,像是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了。综合这段时间的了解,加以分析之后,方中愈打算在街上开个酒楼,衣食住行,每一样都有人需要,每一样都得有人干,但是每一样都管理的严,毕竟太祖高皇帝是个狠角色。

    在这个世上,是人就得吃饭,要吃就得花钱,有人吃就能挣钱,要挣大钱就得吸引更多的人来吃,说完就得干,方中愈可不是光说不做的人。

    时间是最强大的武器,它是能检验一切的,方中愈暗中培训自己人的计划一直在做,但是投资很大,得花钱,自己能从账房支的钱都投进去了,模式也还得变化,虽然时间还很短,他还在考虑。

    城西的那间铁匠铺又开业了,或者说他从来没有停过业,谁知道呢?铁匠依然在打铁,也不知道他在打些什么,屋子里一直有人交流沟通,是不是还有争吵的声音传出,铁匠却没有管他们。

    同样的地方,不一样的人,围着火炉的他们,时不时言语一声,冬天是很冷,很冷。

    院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家具,还有一些未成形的架子倒在一旁,散乱的木材一堆一堆,这是在城西的木匠铺,杂乱的院子里还有一个人正在敲敲打打,发出咚咚咚的声音,这人披头散发,手里的小锤子像变戏法似的,不一会就打出来一张小板凳来。

    “李哥,歇歇吧,看看,你都做了不少的小板凳了啊,来喝一口,新打的酒,香着呢。”说完扔给他一个大葫芦,这葫芦上拴着一根红绳,颜色也有些淡了。被称为李哥的汉子伸手抓住了大葫芦,看见了那根红绳,眼睛里光芒一闪而过,却也不言语,仰头就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