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30章

大明影侯-第430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段时间,他一直想起了方中愈之前跟他讲君权和臣权的问题。

    那个时候他不懂,他甚至有一种根本就搞不清楚的感觉,但是如今他知道了。

    这一切都来源于他,如果他做的不好的话,肯定会影响大家的。

    现在看着京师里的变化,她忽然觉得自己现在付出的努力,收到的回报,虽然以后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按照方中愈所做的事情,现在还差了很多,不过相比之前已经改变了许多许多。

    大明的兵制改革正在不断的进行之中,按照他们的打算,所有的卫所兵都将不断的被打散,甚至是解散,最后成为真正的大明子弟兵。

    当然,这并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做好的背景,全国各地这些士兵们的筛选,改编,甚至是让他们退役,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新型的军制还需要金钱的支持,毕竟对于朝廷来说,现如今要养活这些人,不仅仅需要他们去芜存菁,挑选出最优秀的人,还需要有完美的制度保障,那些离开军队的士兵们能够生活。

    建文皇帝朱允文听着他们的讨论从他们之中了解,对于朝廷最新政策的想法。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觉得朝廷现在是做对了,至少能够让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当然那些好吃懒做的被淘汰,你就被淘汰了。

    很多人有些不满朝廷,现如今对于那些犯错误的人,惩罚太过严重,但是又有很多人反对,毕竟能够做到这样的事情的还是他们自己?

    朝廷现在需要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要做的就是陪着朝廷做这样的事情。

    皇帝朱允文根本就不相信海盗还能大规模的进行海上劫掠,虽然那些地方上的人虽然私底下也在偷偷摸摸的做着走私的事情,按照大明海军的发展,他们充其量也就做着走私这样的事情。

    但是对于那些海江边上的百姓们来说,他们总是会记着过去的事情,因为那些事情是他们曾经最惨痛的记忆,人们对那些事情有着充分的警惕之心。

    大明建国初年,海军还没有对海域进行清扫的时候,那些沿海的海盗们其实给那些百姓门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就是说,百姓们似乎一下子就没有了安全感。

    而因为商路的开通,所以南北交流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百姓现如今是可以依靠朝廷的力量保护他们自己的。

    在经济活动,向北向西开展的同时,江南各地的茶叶,棉布,丝绸也渐渐的向北方而去,那些北方的人们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些,但有很浓郁的江南水乡的物品。

    虽然在北方某些地方的蒙古人依然用羊皮羊肉来换取江南各地的好东西,比如说茶叶和棉布,但现目前他们还处于敌对状态,只能私下里偷偷交易。

    不过这样确确实实让锦衣卫和安他们发现了底层的前元余孽,或者说蒙古人,他们还是希望能够活着的。

    所以这也是他们的突破点,至少对于很多百姓来讲,他们对于这个南方的敌人并没有那么的憎恨,甚至还隐隐有些喜欢,因为他们能够提供必需的生活物品,至少比他们做的要好,事情就已经变成了这样,这一份报告放在了方中愈的手里。

    方中愈看着那份的报告,心里一震难受,或者说他现在还没有想好怎么去处理这些事情,只能传下命令,让他们继续打探,事情就这样没有变化,反而停滞在那里。

    有一段时间,方中愈直都很犹豫,因为从各地传过来的信息来看,大明帝国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勃勃生机,但是暗地里的问题还是挺大的,但是现在又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最后他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内部矛盾强大到不能抵抗的时候可以出现一次外部矛盾,用外部矛盾来影响内部矛盾,最后大家一致对外。

    或许可以这样做,所以他想了一阵子,最后决定去找雨辰谈谈。

    “大人最近有心事?”

    “地方上出现了不少问题,很多地方对于朝廷的政策阳奉阴违,但他们的顾虑我也能知晓,毕竟有些东西,朝廷便破了之后,对他们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如今他们有所反抗也是正常的,只是我没有想到反抗会这么的剧烈。”

    “大人是说的地方土司和北方蒙古人吧?”

    雨辰也能够接触到那些情报,所以想到这里,便知道中愈担心的是什么问题,毕竟朝廷现在的政策是优待那些地方,土司甚至是跟他们的头人关系都很好,不干涉他们的内政。

    但是与之接壤的地方,那些官员们致以起来,非常的困难,毕竟山高皇帝远,有些政策出来之后,他们不听也是很正常的。

    对于北方,北方从来都是大坏,再加上英文,朱棣带走了大量的北方精锐,在平叛战争中几乎丧失殆尽,就算是如今驸马爷带兵镇守北方,甚至是最精锐的新军,也没有办法改变现状,因为北方人抢了就跑。

    他们也没想占领一座城池他们他们只是想获取一份物资,然后在离开,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们如此的努力,却还没有达到目的。

    “确实是这样,事情你都知道了,现在你说怎么办?虽然咱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还不如那么早公开,但是我知道现在咱们俩还远远达不到消灭它们的地步。”

    方中愈居然说出了要消灭他们的话语,但是王雨辰居然没有特别的惊讶,也就是说之前他们讨论过这样的事情,甚至还得到了一致的统一意见。

    “其实按照之前咱们的讨论,如果朝廷的军队能够快速的进行改编正常话,那么咱们对于地方的弹压,实力就会越来越强,爱的时候,大明的一场胜仗就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所以对于这些人,现在机密的也还不错。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让公布不断的去修建道路,只要把道路修通,让那些百姓们愿意出来和邻近的府县进行交易,咱们自然有能力把他们吸引过来。”

    “这倒是一个方法,可是这一方法也治标不治本,况且耗时太久了。”

    方中愈自然知晓王雨辰的意思,可是这样做花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如果不抓紧时间做的话,根本是没有可能的。

    “大人,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可能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前,这也是大人您教给我的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就算咱们现在着急也没什么用,可是如果咱们不做的话,以后花费的时间会更久现在之前他们也告诉我一个方法,那就是如果咱们能让那些人来学习国语知识,甚至是来学习咱们的医学,恐怕很久之后,他们就会有更多的人倾向于咱们到那个时候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这倒是也让方中愈能够理解,因为那些地方土司们都非常的迷信,或者说他们都相信各自的部落的神秘,可是得病这一件事来说,对他们的压力还是挺大的,要是能够让他们部落里的孩子出来读书写字,甚至是学习医学知识,最后可能帮助他们的就不是一点半点。

    “既然如此,照做吧,尼玛去宣传,让他们送孩子过来读书,医学院咱们有的是,既然如此,不管是哪个地方,只要他没有条件,就算是送到京师来也没关系,到了京师,咱们想让他看什么样的大名都可以。”

    方中愈一下子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只要那些人愿意送孩子过来,这些事情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再加上他们能够在这里学习,只要超过一年,恐怕就会忘记他们之前所遭受的一切,唯一想做的就是能够成为和大明百姓一样的人。

    这是一种非常困难但如今却变得一种简单的事情。

    。

第0706章 达则自古以来矣() 
学会面对现实,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现实很残酷,现实却又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认清自己。

    帝国的事情现在变得非常的简单。

    那就是符合法律和不符合法律。

    大明律在修订之后,立马向外部快速的展开。

    忙碌的官员们正在将这一部新制定的大明律,向外部宣扬。

    大明报专门开辟了法制专栏,将这些律法一一作为解释。

    对于百姓来讲,他们现在已经非常的容易,能够判断自己是否犯法,当然同时也在鞭策着那些官员们,不会因为百姓们不懂法律而肆意的欺凌他们。

    事情看起来一下子都就比之前容易了许多。

    当然,这些东西消化起来还需要时间的,并不是说朝廷一般不下来,就能够很好的快速的解决。

    让更多的人按照法律做事,是现如今朝廷一贯宣扬的政策。

    这种政策不仅在保护朝廷的官员,同时也在保护大明帝国里的所有人。

    大明律作为帝国的基本法律。

    它的存在直接奠定了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而如今朝廷各个部门的法律也在不断的完善制定之中。

    按照他们之前的构想,现如今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在基本法律的基础上,完善各个部门,各种情况的法律制裁,让他们有法律来支撑。

    官员做事不再像之前那么肆无忌惮,也不会因为一个人或者是两个人的喜好而改变众多的情况。

    也就是说,对于百姓和官员们来讲,如今他们的背后都有一部法律在支撑。

    对于以后这个法律会起到什么的作用都依靠于他们自己。

    方中愈和他的幕僚团队在讨论之后,立马就将边地的羁縻部落的事情,向建文皇帝朱允文做一个统一的汇报。

    建文皇帝这段时间还是有些头痛的。

    羁縻政策一直存在,对于地方政府一直采取这样的政策,方中愈也是非常的知道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在太祖高皇帝定了那样的政策之后也没有也没有办法去改变。

    方中愈回想着之前自己所了解到的关于羁縻州的政策。

    羁縻州是指中国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

    以情况特殊,因其俗以为治,有别于一般州县。

    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

    “羁縻政策”源自唐宋,元朝完善成土司制度,明朝时期达到鼎盛中后期开始崩溃,至清朝基本改土归流完毕。

    中央王朝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而实行的一种地方统治政策。

    通过这种政策,处理中央与地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关系,以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

    现如今建文皇帝,朱允文也非常清楚,这一项政策已经很长久了,在本朝之后更是严重,因为地方官的权利实在是没有办法兼顾到那些地方,土司和头人的势力。

    翻看着方中愈和他手下所呈上来的奏折,皇帝朱允文连续看了好几遍,没投也时而舒展,时而紧皱。

    这个原因也非常的清楚。

    在之前,他肯定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但是如今对于军事和经济上的各项改革,建文皇帝朱允文总觉得他现在已经做到了超越前人的地步,甚至是超越了太祖高皇帝,所以对于那些不服管的地方,土司们,现在他已经不想再容忍他们了。

    “怎么这就是你们的政策,想要朕接他们的学生过来,让他们的年轻人在咱们这边学习?”

    建文皇帝朱允文看了看手中的奏折,虽然他不太清楚方中愈与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他也没有第一时间反对,因为他心里非常的清楚,方中愈做什么事都是有条理的,现在能这样做,也是因为肯定有一些他不知道的原因。

    “陛下其实只不过是其中之一,但是现目前来说,咱们还有更多的力量牵扯到北方国内的这些地方,土司纵容的话,也肯定不是朝廷互相看见的,但是想要完全处理掉,他们现在也没有那个能力,因此陈和陈的属官们想到了先疑惑他们。”

    这样一说皇帝,朱允文就来了兴趣了,怎样疑惑那些头人?

    看着建文皇帝朱允文疑惑的面孔,方中愈笑着说道。

    “陛下其实也没有什么,虽然他们也咱们文化不一样,血统不一样,但是他们也要活着,也都是人,光凭这一点,他们就逃脱不了咱们所需要的那些东西,吃的喝的美女财富他们都需要。况且他们是身在边远之地,而且毒区慢递,甚至是那些头人们也非常的紧张,他们什么时候会死去,对于自己的生活是非常的害怕,那么不得病就成了他们追求的最简单的事情,陛下,民也知道,现如今大明的医术发展的很快,虽然现在还没有达到活死人的地步,但相对于以前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了。所以接他们的孩子们过来学习,然后派遣咱们的医生过去行医,甚至是让他们派人过来学习,医术都是可以的。”

    对于这一点,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非常的明白,毕竟那么多的医学院方中愈投了很多钱进去。

    各地的杏园高手们也在一起交流切磋,方中愈所提出的那些防疫病的理论也让他们颇为称其所以,再加上方中愈的地位,就更加让他们的相信方中愈所说的一切是没有错的。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想把自己的医术传承下去,所以医学院依旧应运而生,再加上方中愈和朝廷的大力支持,现如今各地方已经有不少医学院开办了。

    那么让那些地方头人的子女们过来学习和送人过去行医,这似乎也行得通。

    “陛下,其实语言不通也是之前朝廷统治地方的一大障碍,但是如今只要那些孩子们过来学习,他们就必定要学习咱们的国音,他们学成了,回去自然也要交那些人,不然的话是看不懂的,臣只要让那些学员们只教授,咱们国音所编撰的教材,用国语来行使医术,那些人就自然而然的要学习这些,如果他们不懂的话,恐怕会害怕咱们谋害他们。”

    方中愈说完之后,就静静的等待建文皇帝朱允文做决定。

    建文皇帝朱允文一直都在沉思,从方中愈提出这个观点以来,他就非常的相信方中愈一定能做到,比其他人要好,但是有些时候异国大事还不能这么草率的决定,况且要他这样简单的就把国家掌握的好的医术放出去,他心里还真有点不敢,毕竟他也是人,他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想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