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53章

大明影侯-第453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陪在太后娘娘身边建文皇帝朱允文离开了御花园。

    “查一下,看一下近期,有哪一位命妇,进了皇宫,见了太后娘娘,一有消息立马通知朕。”

    “是。”

    建文皇帝朱允文离开了御花园之后,立马就有身边的人,领了命令去查探了。

    太后娘娘肯定不是无缘无故提起这一部分话语的,当然是有人追她耳边吹了风,不过这些东西都不重要,建文皇帝朱允文也不会把这件事情弄的太多,他只是想知道这些人到底要做些什么?

    只不过是心里有个谱罢了,也不是想追究什么,有些东西追究了没有太多的意义,况且能够说动太后娘娘在他面前说这样话的人,能量肯定也很大。

    还有一件事,就是锦衣卫这边没有拿过来奏报,也就是说对于什么人来见太后,他们要么是认为不重要,要么是没有对这方面进行过监督。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锦衣卫并没有对皇宫作与窥探,或者说并没有将皇宫作为主要的窥探地点,这还是让她挺满意的。

    “皇后,是不是觉得刚刚哀家,对于皇帝太过严厉,有些干政的意思?”

    太后娘娘扭头看着皇后娘娘这样说的,其实她知道自己的想法,但儿媳在旁边,那样的眼神,他也清楚他们在想些什么。

    “儿媳不敢。”

    皇后就知道,太后娘娘一定会问自己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也没有显得那么急迫,只是淡淡的说着他不敢的话。

    “皇后你要记住,皇帝是天子,但是天子也是会犯错误的,平叛战争以后,皇帝走得太过顺利了,就让他难以看到一些事情,你作为皇后,母仪天下,不仅仅要关注后宫里的事情,还要关注一下外场的事情,当然哀家说这些不是让你去干涉这些事情,只让你心里有个谱,在合适的情况下,劝解一下皇帝。太祖高皇帝当年所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现在还可以借鉴,陛下不可能一蹴而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皇帝总要有一个皇帝的样子。哀家说的这些你懂吗?”

    “儿媳懂了。”

    他们的年龄都不大,自然知晓一些事情,但皇宫是有皇宫的,利益的规矩就是规矩,这个时候他有两想说这样的话,不仅仅是在劝诫皇后,也是在告诉他皇帝有些事情是做错了,但是并不代表不能用,错了就是错了,能改就好。

    宫里发生的只是一些小插曲,对于外界的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影响。

    应天府如今热闹极了,南南北往的客商们不仅将货物从南往北运过来,码头上也是热闹非凡,如今应天府里的地面更加干净了,房屋更加敞亮了,甚至是之前试制的那些砖头房屋,如今也在慢慢的建造,不过规划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应天府尹莫大耳朵,如今做事非常大,积极,很多事情都不用他去操心,手下人都帮他做好了。

    应天府近期的重案都比较少了,甚至是刑事案件都没有出现过几次。

    所以他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民生,只上了,对于应天府所管辖的各个府县,如今他都经常去视察,毕竟那里的官员考核有一大半取决于他。

    有的时候,当他解决不了事情的时候,还托人将自己的问题带到方府去问一下方忠愈,方中愈在有空的时候也会把那些东西送回来,他觉得这件事情做的非常有用,没有谁会责怪他这样做道理非常的简单,有些事情在他看起来非常的困难,但是在方中愈的几句话就可以帮他解决疑惑。

    能够执掌京师所在的府衙,自然是有一定的本事的,如今要应对的情况非常的多。

    好在他还是能够把这里的事情都处理得好,毕竟他的名声在外,不仅仅是那些商贾们,老百姓们也知道应天府尹,有能力做成的事情,是真正的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所以对于他还是挺尊敬的,之前他微服私访的时候,很多人都能认出他来,你能跟他聊上几句,帮助他了解如今京师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朝廷的御史门现在非常的忙碌,之前他们所做的事情非常的简单,但是如今因为朝廷的新政特别的多,牵扯到地方官员也非常的多,他们不得不加大精力在各地巡查和吏部的巡查组一起对官员们进行一系列的考核和检查。

    发现违法乱纪的事情,自然要上奏,弹劾处理封疆大吏的事情,他们还不能做主,但是只要朝廷有过一定讨论,自然是能够作出决定的,虽然朝廷不断的在追求稳定,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能拿下那些封疆大吏。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朝廷现在已经有只要足够的能力处理好一些突发事件,因为工部尚书,郑赐带领的工程队,在全国各地快速地修建马路。

    从京师出发,往北往西,往南,都在快速的扩张之中,连接各个重要的府县。

    虽然说里面牵扯的人多,地方多,但如今他们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帮助京师和地方共同来掌握这些邱建马路的各个方面,比如说钱财的划拨,比如说民夫的征调,再比如说后期公路的养护和如何收取维护费,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这里面朝廷肯定会负担一部分,地方自然也要负担一部分,那些参与的富商们也能分一杯红,如果谁做了坏事,中饱私囊或者说把这些东西都贪污到自己手里的话,那如今恐怕就是掉脑袋的事情,虽然朝廷不杀人了,可并不代表不会杀鸡敬猴。

    “大人今天并且托人来问近期有没有命妇向太后娘娘进言?”

    汪雨辰这样向方中愈说的。

    来自皇宫里的文化,自然是要第一时间向方中愈汇报的,这件事情也从来没有交给过其他人,都是他亲自处理的。

    “那咱们这边有什么具体的消息吗?有消息就报给陛下就行了?”

    汪雨辰有一些为难,在那里欲言又止。

    “怎么有什么为难的吗?”

    “虽然近期进宫的命妇有不少,但是咱们的人分析后认为的人选可能只有两位?”

    “哪两位?”

    “蜀王妃和肃王妃。”

    “什么时候过来的?他们的封地如此之远,居然还有时间到京师来,王爷们也来了吗?”

    方中愈有一些差异,对于这两位王妃,他心里真的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况且蜀王蜀秀才的名号,虽然他知道,可毕竟没有打过交道。

    “大人,您说笑了,虽然如今皇上对于各位王爷放松了不少,可并不代表诸位王爷能够随意的离开封地,除了陛下召见以外,他们也只能在封地里呆着,蜀王和肃王在封地已经很久了,如今两位王妃来到京师肯定是有什么事情的。”

    “不管他们有什么事情,先不用管了,别想,既然已经问到了,把消息送上去就行了,后面的判断,由陛下自己来做,咱们的人盯住他们就行。”

    中愈这个时候要忙的事情有很多,还不想节外生枝,况且两位王妃到今世来,到底有什么事情,他现在也不想过问。

    “是,大人。”

    对于大人如今这样的做法,汪雨辰是非常的理解的,毕竟有些事情参与的太多了,况且事情也非常多,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考虑的清楚。

    。

第0733章 成长的一丝烦恼() 
成长是艰难的,不管对于谁来说,成长这个话题总是比较困难,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快速长大,长大之后却发现烦恼重重,活着都是奢望,更别说,还想获得更好的东西。

    对于蜀王妃和肃王妃二人,朝廷自然会去接待,宗人府那边会出面安排他们的饮食起居和在京师的一切活动。

    藩王进京和家人进京都是要经过宗人府可定的,如今他们既然已经来到了京师,也就意味着之前宗人府对这件事情是知晓的。

    后面发生的事情方中愈没有去关注,至于建文皇帝朱允文知晓这些都不重要,只要他能够把后续发生的一切报告上去就行了。

    太多的时候,事情发展的,跟大家想的都不一样,毕竟每个人所接触到的,所参与的所关注的都不一样,他们必须要保证自己不受到影响的同时来获取最大的信息和利益。

    今天天气很好,方中愈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睡到自然醒了,其实在之前他的生活起居都是非常规律的,毕竟在军中呆了一段时间,身边的人也都是那么的积极,方家的仆役们,如今都非常的谨慎,而且能力超强。

    曾经方中愈给过他们机会,让他们离开方府,做一个自由的大明百姓,而不是在方府为奴为婢。

    但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放弃,不说别的方中愈如今的声势,还有以后可能担当的高位,就足以让他们在这个时候,不离开防腐,所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实想起来也非常的简单,毕竟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可是人活一世不就是想为自己活得更好吗?

    从自己的卧室出来,沿途碰到的方家下人们都向中愈行礼,中愈也瞅瞅,他们,发现一个个精神状态都非常的不错,毕竟方中愈并没有强迫家里的人做些什么事,他们如今领的俸禄也非常的高,况且方中玉对于家里的人还是挺宽容的,所以他们对外的投资也是不影响的。

    所以放假的下人们如今在进市里也是富豪一般的人物。

    虽然不可能一掷千金,但相比其他地方的百姓们,他们过的日子实在是太好了,有的甚至是已置办了自己的宅院,虽然不能超越朝廷所给予的限制,但是有钱还是能做不少事的,至少买个宅子把家人接过来安度晚年也是可以的。

    “少爷,看起来越来越精神了。”

    “你这不是废话吗?看看咱们少爷如今掌握着多少力量,不说别的,如今陛下有时候都得依靠着少爷做事,你们不觉得吗?”

    “对呀对呀,少爷现在所做的事可以说是全国各地的瞩目者,越是了解的深刻的人都对少爷的所作所为有更多的好奇心。”

    方中愈经过的地方总是会有人在慢慢的讨论,他们悄悄的说着关于方中愈的话语,说出自己的猜测和证据,毕竟他们生活在方府之中,有些事情知道的比其他人要多,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确确实实从这里面获取了不少他们之前得不到的东西。

    方中愈从这些人的身边走过去之后,心里想的最多的是,如果当初他没有来这里,如果他没有在那一场战争中力挽狂澜,恐怕这一切都不将存在,甚至是整个朝廷的变化都难以像如今这样发展。

    他相信朱棣可能会成为一个好的帝王,甚至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情依然会再次发生,只是肯定做不到如今这样的地步,毕竟颜王朱棣和建文皇帝朱允文是两个人,他们也是两种不一样的人。

    有些事情可以是相似,但绝不会相同。

    所以这一切都只能是想象,风中雨,笑着和那些人打招呼,也能从他们心里感觉到真正的快乐,至少那些人如今是放松的,比他刚来的时候要放松的许多。

    这里面有很多人,早就不是他熟悉的人呢,那些方家的家丁,还有那些家生子们,现在如今都在方家里各种各样的力量里担任职务,比如说保护他们家的暗卫,又比如说锦衣卫的力量,再比如说还有方家如今参与的各个商业的会社组织。

    总之方家里没有养着闲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方家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虽然这个庞然大物还没有威胁到其他人的地步。

    对于那些奴仆的想法,方中愈并不在乎,或者说他并没有在那里面感受到一丝的不妥,反而觉得特别的有趣,这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毕竟他还没有说非要用奴隶,或者说把别人的自由剥夺,然后践踏别人的尊严,这样的习惯。

    方府如今也在慢慢的扩大,之前的小院子如今也变大了。

    这条街道上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官宦人家,毕竟当初方孝儒只是因为帝师的身份才能在这里居住,如今方中愈掌控着太多太多的力量,所以扩建宅子这一件事情朝廷并没有谁说,当然御史们还是上折子批判了一番。

    可是在建文皇帝朱允文眼里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没有人会在这件事情上过多的干涉方中愈也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妥,如今家里的人越来越多,他现在住一个好宅子,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况且对于周边把宅子划进来的时候,他也给了很大一笔赔偿金。

    离开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因为离开这里而伤心,反而拿着到手的银子去办更多的事情,不管他们是去远处置办宅第还是土地还是做生意,方中愈,觉得都是一件好事,毕竟他没有仗着自己的特权把这些事情完完全全改变。

    方中愈早早的去拜见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

    还陪着他们说了一会儿话,毕竟现在他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的母亲,如今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当然空闲的时间也越多。

    这个道理非常的简单,能够把控大局自然不需要事事亲为。

    从他的角度上来说,他希望自己能够掌控很多的事情,但绝不需要自己把每一件事情都要亲自去做一遍,手下的人有很多人愿意承担这样的事。

    这几年来方中愈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在官场上行事该亲近的时候亲近,该疏远的时候疏远,该表达自己直接的意思就表达这些意思,该应用权谋的时候也会运用权谋,这就是他这几年的成长。

    好几年的时候她还很是稚嫩,如今却能够在整个朝廷之中中如鱼得水。

    不知不觉之间方中愈的影响力已经观察了,大明所有的事情之中,只要是百姓们能够知道的事情,基本上都逃脱不了对方中意的讨论,他们深刻的知晓朝廷和陛下如今深受着方中愈的影响,只不过是程度深浅罢了。

    有些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的紧迫,或者是严肃或者说跟方忠宇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只要稍微清楚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房东与那些事情是不会变成那样的,所以最终还是会回到方中愈那里。

    朝廷想要做的事情还很远大,各个部门的配合还在不断的磨合之中,这几年他们不断的培养新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