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483章

大明影侯-第483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的宠辱不惊,遇事不慌,所以多少表现的还是有些急促,整个大殿里的感觉就有些奇怪,毕竟一群小孩儿,有的人想憋着想笑,有的人却冷眼旁观,总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

    太子的身边需要各种各样的人,需要正直的大臣,需要那些能帮忙谋划的能手,也需要有着阴谋诡计做小动作的人,这一点,建文皇帝朱允文都可以理解,甚至是暗中还悄悄支持。

    毕竟他其实心里很清楚,当初自己能够做到那一步主要是因为自己性格的使然,因为太过仁慈,所以总是会出现一些不恰当的想法,那样的心里可以做一个太平王爷,但绝对不能做大明帝国的统治者,高高在上的皇帝,所以才会出现那样的错误,如今如果能够好好的培养一下自己的儿子,当今太子,他自然是希望能够用机器的力量来把所有的事情做好。

    “殿下,只要您去向陛下,建议让陛下准许咱们出工就可以了。”

    在大家的迫切目光之中,方中宪说出了他的想法,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毕竟皇宫之中谁都要听皇帝的,如果皇帝答应让他们出去的话,所以这一切都变得非常的容易,大家都可以立马离开,而不是在这个地方,现在等待着老师到来。

    太子还没有说话,其他人都纷纷不干了,个顶个的出声指责方中宪。

    “你这都出的什么主意呀,要是咱们能去求陛下的话,哪里还会在这里讨论,况且陛下日理万机,怎么会管我们?”

    “对呀对呀,你这是出的什么主意?还说我们刚刚说的不好,你这个主意更不靠谱,陛下是什么样的人?咱们心里都清楚,太子殿下如今必须要好好学习,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不然的话,老师也不会布置这么繁重的作业,你这个主意出的真不靠谱我。”

    “太子殿下,看来方中宪,根本就没有想过让您出宫,他只不过是在胡说,所以还请您治他一个欺君之罪之塔。”

    “对啊,治罪。”

    毕竟都是官宦子弟,很多事情都能够想到,而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去处置他皇帝有皇帝的做法,官宦子弟,有官宦的子弟的做法,他们都会在一个权限之中,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最大的事情,而不会去考虑其他方面所带来的影响。

    “都闭嘴。”

    太子看了看其他人,又看了看丝毫不为所动的方中宪,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有着不一样的想法,跟他的哥哥一样,也就是自己的老师,当初他也是尊称一下方先生的,但是方先生这几年除了不断的给自己布置任务以外,真的没有讲过太多的东西,但他心里很清楚,那些东西,如果自己能够学会的话,对自己的帮助将是非常非常大。

    “中宪,你确定,如果不去寻求父皇的同意,一定会成功吗?”

    虽然内心里已经将这次行动化为了不可能,但还是想问一下,毕竟现在他确确实实是想去主攻,而且想去动物园里看一看,不过要是陛下不答应的话,他也觉得没什么损失。

    “殿下,臣只知道,如果您去跟陛下说一说,还有机会离开皇宫,甚至是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但如果咱们不说的话,您偷偷出了宫之后,陛下治罪的时候还是影响了大家,既然如此,臣还是觉得您像陛下说一声,说不定陛下就放咱们出宫了。”

    方中宪只是简单的分析几句,这样的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没有一个人敢提出来,方中宪看了看其他人,他们都没有表现的太过惊讶,至少这一番道理说出来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或许他们早就等着自己让自己说出这一番话来这些人虽然年纪不大,但耳濡目染,总是会学到一些东西,不管是小聪明还是真正的有想法,总之没有一个人是简单的。

    道理也非常的简单啊,能够被家里送到皇宫里陪伴太子的人会是简单的吗?这是什么?就是从龙之城太子以后登基之后,这些人凭借各自的关系,肯定会在太子的身边担当一定的职位。

    如果再加上家族里的帮助,这些人身居高位是肯定的,纵然现在朝廷的政策改变了许多,但丝毫不影响这些能够在。

    “你这话说得也有道理,可是姑姑总是觉得如果现在去求见陛下的话,恐怕父皇会觉得我贪玩,根本就不会答应。”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方中宪又说了一句,他心里其实还是有些鄙视这些人的,纵然太子殿下在前面,他还是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总是把问题都抛给别人,而自己却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一点来说终究是不好的。

    “好吧,孤在想想。”

    太子殿下很是矛盾所以他还是想仔细想想,他确实是想出去,但又不想去打扰父皇,毕竟用这样的事情去讨扰的话,恐怕会引起父王的生气。

    其他的侍读也都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在那里等待着他们在等待太子做最后的决定。

    毕竟没有太子殿下的决定,其他人也不会擅自决定的,再说了太子都不出宫的话,他们也出宫的话,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这里发生的一切,其他人暂时都没有得到消息,毕竟太子这边也不可能一直都有人盯着,而太子身边的人也不会把这些消息都散布出去,能够留在太子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是经历过审查的,以前试图收买太子身边的人那些现在都在赵玉里面关着呢,锦衣卫北镇抚司可还是做的事情啊,这些东西不可能完完全全抛弃掉的而且既然敢把主意打在太子身上都要为这些主义付出代价。

    “这一段时间太子的功课怎么样?”

    建文皇帝朱允文在查阅奏折的同时,也在关心着自己儿子的功课。

    这段时间他都会把太子的老师东宫的詹事府的人都拿过来问一问。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这段时间用功了许多,虽然有一些”

    “有一些什么有话直说,朕还不会在这上面管住大家的嘴,况且太子如今年幼,正是依靠你们为他传递知识,教授做人道理的时候,所以有什么话直接说吧。”

    目前选择这些人作为太子老师的时候,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是认真挑选一番的,所以对于这些人他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些人有一些难言之隐,也就意味着他们认为有一些事情还是要告诉你,建文皇帝朱允文。

    站在台子上的几人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有打头的人干起来说。

    “,太子殿下如今年纪稍微大了一些,颇有一些玩闹,但在功课上还是有一些进步的,再加上小方大人也担任着太子东宫行走的职位,之前也提供了不少的功课,陈虽然不太懂那些东西,但那确确实实是如今朝廷内外都在学习的东西,太子殿下作为未来的储君,自然是要学习这些东西的。”

    “这么说他如今学习的还挺多,效果怎么样?”

    提到方中愈,建文皇帝,朱允文一下子就放心起来了,毕竟之前方中愈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事没做好的,这现在看来方中愈培养人才还是有一套的,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是挺放心的。

    “这一点陛下放心,太子殿下的功课一直都还不错,除了有些调皮以外,其他的方面进步都很大,况且小方大人一照,地方蒙学的模式给太子殿下安排的功课,他也做的很好,臣一直都监督着。”

    听到下面的大臣这样说,见皇帝朱允文就放心了不少,毕竟对于他来讲,能做这些事情已经很了不起了,朝廷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他也不可能把这些事情完完全全都不管不顾。

    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都不太简单,其他人都不可能在这上面做太多的的,偏偏建文皇帝朱允文都知道这些事情,所以这些人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好,朕知道了,太子能够有这样的进步,你们都居功甚伟,一会儿都去内务府领赏吧,下去吧,以后要更加尽心尽力的做事。”

    “臣等遵旨。”

    下面的人毕竟是太子身边的人,所以没有表现,特别欣喜,对于能够拿到一份奖赏,他们已经选择习惯了,毕竟皇帝经常上次他们东西。

    等他们走了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把手上的折子往桌上一扔,他刚刚其实已经听出来了,这些大臣们虽然知道太子如今非常的好学,可多少还是有些不太愿意的,毕竟方中以所提供的教育方案,占据了太多学习儒家经典文化的实践。

    按理说,建文皇帝朱允炆并不排斥儒家文化的教学,但他更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一个真正的能够体验百姓疾苦的好皇帝,也就是说他希望的继承人在某些事情上,甚至要比他做得更好,不仅仅是仁慈,更重要的是,真正的能当好一个皇帝,要心怀天下。

    保密委可能不一定要靠仁慈,还要靠手段,这种手段可能要沾染鲜血,甚至是人命,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在越来越发的明白这句话的道理,所以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只相信儒家文化一套可这些大臣们如今所做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子比他更加仁慈,像当年的他一样听从他们的话。

    嘴上说是教授,太子殿下,做人道理,可暗地里嘴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就是觉得方中愈管的太多了,东宫行走这个位置不算是什么具体的位置可至少挂着太子师傅的名号,也就是说未来的帝师一职肯定是实打实的。

    不管是羡慕还是嫉妒,今天这一幕肯定是有目的的,虽然这种皇帝朱允文不太想追究,可既然做到这个份上了,还是要承受一些代价的,这些人竟然敢吧,手伸得这么远,该敲打还是要敲打一些的。

    不过这些教书的人却没有什么大错,毕竟他们确实是在教授皇帝和太子学问,所以建文皇帝朱允炆也没有想做过什么特殊的事情,或者说把这些大臣怎么样?最后还是给了上次,这已经代表他的态度。

    这些人目前都非常的谨慎,建文皇帝朱允文自己也是非常的谨慎的,所以对于这些人的表现他是知道的,不过这些人背后到底是哪些人在谈着他们,那可就说不定了,也就是说想要搞清楚这件事情,简直是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时间。。

    

第0769章 野心勃勃的麻烦() 
不管是什么时候,牵扯到皇家的事情,总是不会变得简单。

    没见过什么人在一起谋划什么,也没见过什么人,会因为某些事情联合起来做些什么事情,但朝堂之中总是有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发生,就算是很多人目前都在积极的为大明帝国的发展做事情,但总有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一直都在发生着。

    太子殿下最终也没有做好决定,不过今天是没有机会出去。

    之后在老师的安排下,他们又学了一节课程,今天的课程就这样结束了,不过虽然今天没有离开过皇宫,但是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一些不一样了。

    年纪小并不代表没有心机,虽然这种心机看起来还不太成熟,但她们依然会去做。

    建文皇帝朱允炆考虑的有很多,他还年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教好太子,所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对于太子身边的人,他心里很清楚,那些人背后有多少力量,如京师里的统治越来越顽固,但并不代表朝廷里就没有其他人的声音。

    毕竟在某些情况下,那些人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朝廷不能动荡如今风风火火的搞改革,只是其中之一,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谁也不能保证,虽然肉眼可见,确实是有一些进步,可不管怎么说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

    朝廷不养闲人,如今整个朝廷的力量正在向四面八方扩散。

    除了北方蒙古人的地盘以外,南方土司所掌管的地方,现在正在被朝廷的官员接管,因为文化的广泛流传,让他们不得不接受现在的现实,也就是说,汉家文化确实超越了很多的东西。

    帝国的发展对于很多人来讲就是一个利益的变化。

    天下很多东西都在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利益,不管他们做到什么样的位置,不管他们的背后有多少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彼此的利益最大化。

    朝廷没有想过要把整个帝国变成一个商业集团,也就是说,建文皇帝朱允炆成了这个集团的首脑,但事实上,它正在向着上面不断的进化发展。

    朝廷不断的在总结力量,把手里的力量集中起来,正是向外扩张。

    除了之前对于大明南洲的探索,朝廷内部的力量也在不断的向四处。

    比如说琉球王国,又比如说我国,又比如说北方的高丽国。

    之前他们对于大明的文化是非常的有兴趣,甚至是远远超越了自己祖国的文化,不过他们祖国的文化,如果真的要讲起来的话,还是当年的汉家文化。

    大明的鸿胪寺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的有帮助的,毕竟只要是他们的人员前来求学,大明这边都是给予最大的帮助。

    这些贵族们来到大明之后,很多都不愿意回去,但还是有不少人有着自己的野心,想要通过大明的手去国内某一些位置,所以与锦衣卫的秘密人员一拍即合。

    当初从大明海军都督府和锦衣卫的人里面有不少人是跟这些地方贵族有联系的先,如今他们在大明学诚之后,总是要在国内进行一番发展。

    道理是这样说,可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要这样做,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清楚,这样的事情是一定不能公开的,所以他心里知道归知道,但不会把这些东西完完全全记在明面上,所以说这一切都是影子,也就是说没有人会知道这样的事情到底是怎么了。

    朝廷在官面上是不会承认这些事情上的。

    大明国子监其实也派出去了不少的学生,去各个番国学习了解。

    他们有着自己的方式去看待这些东西,对于大明到底有没有用,皇家军事学院里面众多的学生,因为所修的科目不一样,所以对于外面的一切都比较感兴趣,现在叫我帮你祝融对他们教的地图学,已经让他们感觉到非常的有压力了,毕竟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有能力,对整个帝国和帝国之外的番国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