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501章

大明影侯-第501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的勋贵子弟,或许在官场上的相处之道要比方中宪要好的多,但是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是更加的喜欢他一些道理,非常的简单,他跟他的哥哥一样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至少不像其他的勋贵子弟一样,真正的毫不思考,只会看着表面上的事情,站在太子那边,不会做其他的想法。

    “谢陛下信任。”

    皇帝的信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得到皇帝的信任,可以是好事,但更多的是坏事,毕竟皇帝是高高在上的,就算她如何签名,就算他如何与手下人更加亲密的接触,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孤家寡人。

    高处不胜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方中愈能够用那样的方式与金融皇帝追文相处,是因为他本来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所以没有那么多的皇权至上的想法,也就是说他在这件事情上从来不做作,或者说心里没有其他想法,但是其他人都不一样,就算是装出一副不在乎皇权的想法,但生活的细节总是会透露一些的。

    方中愈只是因为他手中的权力来源于皇权,所以选择了一些方式,但如今他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东西,也能够帮助别人很多东西。

    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因素,外界事情的变化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说当突然出现的一些情况。

    “以后,你想做什么?”

    建文皇帝朱允炆不知道怎么的,反正就突然想起了这样一个问题,所以他想听听方中宪的回答。

    他也想听一听这一个由方中愈带出来的孩子,最终的想法会是怎么样的,毕竟他要在太子的身边很久很久当初方中愈要把她送进宫来让太子一起读书,她自然知道是什么想法,只是有些时候本人的想法才更重要。

    这个孩子与其他的孩子确实不一样。建文皇帝朱允炆从一开始就知道,所以他现在想办法要弄清楚这个孩子到底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毕竟越是年轻的孩子想法就越多,但如果能够在很小的时候就能看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那样的话,将会更多的成功。

    “臣,想走遍大明的大好河山,去更遥远的地方看看。”

    这确确实实是方中信的梦想,毕竟当年当他知道大明混一图的存在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如今能够一步步的向那个想法实现,自然是要抓住一切的机会,不管皇帝问这样的话到底有什么样更深层的含义,总之他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

    志向远大方中愈也许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弟弟会有这样的想法,建文皇帝朱允炆只觉得非常的感叹。

    要是大明的那些勋贵子弟都有这样的想法就好了,有些人一直都躺在祖宗的功劳玻璃在上面吸食大明的残血,而有的人却总以为自己祖上有功劳,就可以肆无忌惮。

    他们错了,大明朝廷需要的是真正能与大明朝廷共同向前进步的人,而不是只会在后面拖后腿的人,当然如今建文皇帝朱允炆能够清楚的判断出他们,也许有人隐藏了起来,可又有什么用呢?只要他还活着,那些事情都不会成为事实,所以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就成了建文皇帝朱允炆一直在做的事情,皇明军事学院的成立就是他其中的一个试点,他要知道自己能不能带领更多的年轻人支持他。

    “好好好,等你什么时候做好准备了,告诉真正会亲自为你送行,甚至可以说正可以让更多的人配合你。”

    不知道怎么的,建文皇帝朱允炆,老觉得以后大明还会有很多故事与这个孩子有关,与这个自己最信任的人的弟弟有关,也许方家就会成为大明帝国战车上的一员,就好像之前一样。

    方家就要飞黄腾达了,建文皇帝朱允文跟方中信聊天内容并没有传达出去,但是皇帝接见了方正县,这就足以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就算是方中愈不在京师皇宫里也有放假的人在皇帝面前。

    有些人甚至在偷偷打量要不要去方家的祖坟,看看方家祖坟是不是冒了青烟,毕竟什么样的好事都让他们弄到钱了,这总是会让人不服的,可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皇帝还在,那么方家的荣威权势都一直会存在。

    方中宪在离开建文皇帝朱允炆那里之后,一直都在思索,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沉默了许久,既没有向外传递消息,也没有把这些东西告诉自家哥哥,但他深刻的知道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会原原本本的传递到他哥哥那里去,皇帝跟他说的话也会最快的传到那里。

    皇帝对于这一切自然是清楚的,但是他并没有觉得没什么不妥,不过他还是低估了锦衣卫传递信息的力量,在第二天晚上那个消息就已经快马送到了方中愈手里。

    方中愈看着京师里送来的奏报久久不语,或许他明白了,皇帝需要更多的时间与人来做这些事情,方家就是其中之一。

    看来计划要提前了。

    似乎很多事情都已经脱离了放纵你的掌控,甚至说现在大明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好,但暗地里的东西也说不清楚,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但也有众多的问题一直存在于各个地方。

    一个个安排从方中愈手里发出去。

    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更多的事情做好,毕竟朝廷现在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了。

    当初他告诉燕王朱棣的话,如今似乎正在成为一个事实,可中间的过程何等的艰难,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一条路开辟出来,更加的难,别说循着前人的脚步,现如今就算是一条影子也没有人给他们。

    

第0790章 皇帝新生活起点() 
现在有更多的事情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皇帝朱允文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整个国家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他离开过几次皇宫,去京师里去接触其他人,去看看那些百姓那些他治下的百姓,太祖高皇帝当年留下的旨意,如今都已经烟消云散,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皇帝要是做大事的。

    走在津市的金融皇帝心里百感交集,不久之前,或者说很久以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这样的光明正大的出现在金市里面,很多人都见过他的样子,大家在向他打招呼,虽然有人发现了他之后都没有靠近,反而在远远的向他行礼。

    除了因为除了因为对于皇权的畏惧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如果他们没有犯什么大错,根本就不需要去特别的注意。

    或许这么久以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存在,不管对于谁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努力的把这一切都做好,皇帝在之前存在的意义就是整个帝国的荣耀,而如今更是将帝国的荣耀集于一身。

    百姓们或许都是因为看中了这一点,也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才会既尊敬又畏惧,当然更重要的是今日皇帝朱允文的身边有着无数的人保卫他们是靠不进的,所以为了不引起什么不必要的误会,他们只要远远的看着就行。

    京师里的热闹,建文皇帝朱允文一直都是知道的。

    如今这样看起来,他似乎有更多其他的想法,毕竟这里才是他的人民,这里才是他统治下的大明百姓。

    六部尚书,在得到建文皇帝朱允文又在今世里微服私访的时候,他们心里其实想法是挺多的之前。

    他们总是担心皇帝会出现一些昏庸的状况,按理说作为臣子他们肯定是希望皇帝越混越好,可是后来他们却发现,还是希望皇帝至少能够懂事,在其他的方面不给他们撤走,但是如今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成长,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们之前所希望的。

    所以如今这样看起来事情还算是挺不错的,至少对于他们来讲一直都是这样皇帝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思就是,但又不干扰他们的想法,更多的是大家如今都在为这整个帝国的发展而谋福利,没有谁会对于这件事情做更多的情况。

    对于自己和方家小少爷的谈话,建文皇帝朱允文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想要跟他聊一聊,毕竟方终于离开京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一段时间以来,虽然有不断的消息传过来,可是他还是有一些担心,毕竟方终于掌控着国家最坚强的利器,这个时候无孔不入就显得有一些令人恐惧了。

    对于正守在山外的那些宗室宗亲们,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之前他已经说过,惟贤者不疯,他的叔叔们自己是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职业,他不好推翻,可是如今他的兄弟们想要继承祖辈留下来的王位,还需要经过朝廷的审核,甚至可以说如今朝廷不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王位继承权,反而想把他们外封到其他的地方。

    除了晋王,朱继喜明确的表现要离开之前的封地可以选择外翻以外,其他的王爷都在保持观望之中,现如今几位王叔已经离开了京师,这已经做出了最大的表率,但是很多事情不是简简单单的做就行了吧,还有许多要考虑的地方,他们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今晚的想法自然是之前其他人进网的想法自然是之前其他人没有预料到的,当初他出兵参与平叛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表明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与朝廷站在一起,与建文皇帝,朱允文站在一起,不管当中的另一因素到底有多少,他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就是朝廷的可怕这就是朝廷的可怕之处,因为只要利益牵扯就会有无数的人会参与进来,不仅是为了他们自己,也为了他们身后的家族,只要一个家族越来越庞大,里面牵扯到的人就越来越多,谁也不能保证那些人里面有哪些和其他人有关系,有哪些是真正的向着自己的家族,更何况如今朝廷正在不断的支持那些数字能获得自己家族的力量,毕竟他们也代表着一大部分的人,再加上之前受到剥削的那些孩子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他们自然想要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切。

    朝廷不需要做一些什么,其他的事,只要明确的表示支持这些事情就可以了,让他们能够花费更多的时间做这样的事情,皇帝在之前也表现出来了这样的善意,所以朝廷里面的人也希望有明确的政策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在某些事情上获取一定的利益之后,支持朝廷的各项决策。

    书读得越多,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就越多,然后对于自身的认识就会感觉太过渺小所以读书更多的读书人,现目前都已经开始在建功立业了,不仅是在大漠里,在草原上,还有在海洋上,甚至是更远的大明兰州,都有无数的多数人在做着贡献从天文从地理学从海洋学,从各种各样的知识都有人在不断的往前探索,这是之前他们没有预料到的。

    儒家文化正在不断的广泛发展,以方孝孺为代表的。儒家代表人物正在不断的商讨磋商,他们要改变儒家至少要在最近的斗争之中完全不被抛下去,他们已经深刻的感觉到了危机,毕竟朝廷似乎现在用更多的工业技术在取代他们的地位,虽然方孝孺不会受到其他人的苛责,但是只要这样的事情越来越严重,终究会有一些人不满意的,毕竟方中玉是他的儿子,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如果没有他的支持,地方上不会有一些人不会有那些知识分子,完完全全的脱离儒家,反而在向公家或者是其他方面靠拢。

    越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越让人感觉到不容易,整个朝廷现在欣欣向荣,但这里面掺杂着很多的因素,毕竟大家都在努力着做着事情,也就意味着之前那些官员们想要偷懒的情况就不能出现了,庆皇帝朱允文在之前一直都在认可这样的事情,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都要把这件事情做得很好,朝廷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带来更多的麻烦,他们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来给予他们不同的道理。

    长着金狮的美食和别人谈着话,建文皇帝朱允文一直都感觉到不一样,毕竟在皇宫里她是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这也是因为他常常微服出宫的原因,对于很多人来讲皇帝不应该这样,可对于他来讲,这才是他应该要的生活,如果他是高高在上但没有自由的话,又能怎么样呢?孤家寡闻这样的事情在他这一代似乎已经终结了,毕竟建文皇帝朱允文还是很喜欢离开皇宫。

    很多人也希望和很多人也希望皇帝能离开皇宫去看看,这样的话才能在更多的事情上有着具体的了解,而不是只从奏折上看到天下。从奏折上看到天下,然后再用奏折来治理天下,这是不恰当的,毕竟什么样的政策都只能设身处地的真正的看到之后才有具体的发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都不知道,这对于整个皇族来说都是不正常的,整个朝廷都不应该用这样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谁都清楚,所以更多的人不会去反对皇帝离开皇宫。

    六部尚书如今都非常的忙碌,因为他们不得不为下一次的五年计划做进一步的规划,如今朝廷已经明明确确的有着扩张的趋势,他们虽然想反对,但是天下大事又由不得他们反对,毕竟大家都能看到利益的事情,难道就他们不想获得,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样的事情是不可取的,至少对于他们来讲这样做是不好的。皇帝不会因为一些事情来对他们作出任何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在之前他们依然可以按照所有的事情来做好手中的事,皇帝不会做这样事不代表他们不会做,这也是事情变化的开端之一。

    地方上的事务越来越多的向他们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这也是他们之前一直坚持要做的事情,没有人会去把这些事情当做更轻松的事,反而会认真对待,因为地方事务就显现着整个朝廷的政策的正确性,很多人都知道朝鲜最近采取的激进政策,是因为朝廷认为外界的威胁已经威胁到了朝廷的正常安全,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在浩劫之中活下来,所以为了对外能够统一的保护整个家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势的认为朝廷应该管范的发展军备,还要不断的向外扩张,甚至为了帝国的百姓的成长还要向外获取更多的东西。

    越来越多的民间探索队正在不断的成立,他们在沿着官方的探索队的道路在向前形式,当然更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