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553章

大明影侯-第553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孩子嘛,毕竟心思想随便说几句就聊到了其他的地方,刚刚的不开心一下子就忘掉了,方中愈觉得自己还是挺不错的,至少心里现在有一种成功人士的感觉。

    之前他曾经告诉自己的父母,不会去娶那些完全没有感情基础的女子,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他的父母也一直都支持他,方孝孺虽然不太满意,可最后还是选择了听从他的意见毕竟儿子大了,有些事情他也做不了主,让儿子自己做主最好了。

    如今看着小郡主非常的开心,方中愈心里也还是挺敞亮的,这可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女人。

    当然现在还不是,但即将是,所以心思还是挺放的开的。

    中午的时候,方中愈在这里吃了饭。

    那只有她们两个人,其他人都没有参与,毕竟大家都很默契的把这个氛围留给了他们俩,当然旁边还是有服侍的人,毕竟她们俩现在也不会自己做。

    方中愈也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所以吃完饭之后就走了。

    小郡主倒是有些大方,还送了方中愈一程,当然不能做得太明显,毕竟大家还是要顾及名声的。

    有些事情方中愈看得很清楚。

    已经做到这一步了,自然要注意很多的事情,就好比他之前所做的那些事,不管对于谁来讲,都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可事实就是这样。

    朝廷要是太过软弱,下面的人就容易糊弄上方的人,所以还需要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大人的意思是让咱们的人都清查一番,看看个大人府上有没有那些仗着自家大人的权势为非作歹的人?”

    “是,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忽略了些什么,现在才想来,恐怕问题还是出现在咱们附近,有些人虽然说忙忙碌碌,但下面的人不一定管得住,对自己家里的人恐怕也根本就知道的不是很多。”

    汪雨辰被方中愈喊来说了这些事情之后,他也在思考方中愈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现在看来方中愈是想对那些大人们有过一些警醒,至少要提醒他们不要后院起火。

    “那大概要做到什么程度?”

    锦衣卫在各位大人府上多少还是有一些耳目的,只要看方仲要做到什么程度,所以他还是要在这件事情上把握一些,毕竟各位大人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做的太过了也不好得把事情搞清楚,这也是方中愈一直坚持的。

    “你自己看着办,如果真有那样的情况出现,至少要保证咱们手里有证据,也不要私自处理了选出一部分人来去她们府上,直接把这些证据摆在那些人面前,当然也不能让他们私自把这些人完全处理掉,应天府那边也要知会一声由官府来做这个主。”

    汪雨辰皱了皱眉头,他也不知道哪里有些问题,可多少觉得这样做是不太合适的。

    “大人,这样做恐怕会恶了那些大人?”

    不管是挑哪些大人把这些事情捅出去,最后都会对方中愈造成影响,毕竟如果让方中愈来做这些事情的话,不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那些不用管咱们,只要记住有些事情坏人还是得由咱们来做,如果最后引出了大麻烦,弄到皇帝那里,倒霉的还是咱们,所以你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度,就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甚至是惊醒那些大人们,自己动手把所有的事情处理掉。要等到真的咱们上门了,把事情放到陛下那里,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是。”

    人际关系的处理方中愈其实比之前要成熟了许多,之前他凭着一腔热血在朝堂上做了许多的事情,后来官越做越大,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多,自然也知道如今这种状态是不可能完全依照他的所思所想来做的,所以只能缓缓的去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样的事情大家又不是没做过,只不过就看谁把握的好了。

    还好这些人并不是太过的无礼,至少把这件事情处理的很好,建文皇帝朱允文对于这些事情还算是比较放心的,所以大家相处的很愉快,事情也做得不错。

    叮嘱了汪雨辰几句之后,方中愈才在脑子里仔细的回想接下来事情所要操作的重点。

    。

第0851章 方家人底气所在() 
事情还是那么个事情,道理也依然还是那么个道理,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讲,有些事情是他们没有办法去把控的。

    方晓西的宅子已经开建了不少,他现在正在工地上督促。

    他这样的人是闲不住的,就算是从大明本土来到这里,没有人监管他,也不会放松自己。

    这除了是他自己的原因之外,另一个就是他知道方中愈一定会得知他在这里的一切。

    方家老宅有不少的年轻人,之前跟着方中愈做事的有很多,后来接手了家族里的生意的人也不少,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平平安安或者说安于平淡的,谁都想往上爬一把,要不是因为他表现的好,也不会被方中愈看中,然后派到这里来。

    从他离开大明本土的时候,他就知道,方中愈在这里肯定是要有一个点,那就是在这里的方家。

    所以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亲自监督的,甚至是所用的工人都是当初他从方家带过来的老人。

    至于外围的工地,也有不少是招募那些牛逼,不过方家的规矩还是挺严格的,一些身世不太清白的自然是不肯招的,不过真要是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也会给些报酬让他们去做。

    “西爷,您看,咱们现在的规划就是这样,这里的土地,适合建宅院的不多,咱们的人,思索在三,才走了现在的图纸。”

    包工头是方家的老人,叫做方老汉,当初手里就有些伙计,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么多专业,他也做不到这一季不只是后来方中愈发家之后,对方家的老家那边的人多有照顾,所以他还有幸去学了些技术,至少把他的技术活儿弄的更加的专业规范。

    后来方晓西离开大门的时候,就去把他的团队弄了过来。

    来这里的方家人都知道方晓西掌握着绝对的权力,所以他们对他还是毕恭毕敬的,虽然方晓西一直都强调不需要如此,可这些人都知道,如果在大明本土,他们自然是不会惰了方家的威名,该讲的你还要讲,到了这里就更要讲,毕竟在这里其他人都知道他们是方家的,如果他们不表现出一丝规矩的话,那就更加得不到其他人的尊重。

    没有谁敢瞎了眼睛去挑战方家的权威,虽然方家在这里一直都很低调,当然这一段时间还是比较高调的,毕竟他们要在这里建寨子,其他人也会盯着瞒不过其他人的眼睛了。

    “老叔,多余的话我也就不说了,你们是专业的,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少爷把这里看得很重,你们一定要把这里做好。”

    “是。”

    越是到这个时候,他们表现的就越谦卑。

    方家的人都知道方中愈在,即使你的力量有多大,如今来到这里他们的心思就更加的活跃了,要给方家创造一个大大的后路。

    方老汉一直都很重视,如今听到方晓西这样说之后,就更加的严谨了,脸上的神色也变得更加坚毅起来,衬着他那有些苍老的皮肤,多少是有一些庄重的意味在里面。

    方晓西看着面前忙忙碌碌的人群和那些在指挥的人心里还是非常的紧张,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少爷可能不方便做,但他必须要做,所以在这里他会把这里建设得非常的好,至少要非常的安全。

    表面上不一定要富丽堂皇,但是里面什么东西都要有。

    所有要维护方家利益的人心里都清楚,方中愈是不能出事儿,所以所有的事情只要牵扯到方中愈,他们都会考虑的多一些。

    这个时候远在大明本土的方中,你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当然知道了他也不会太在意,毕竟他不可能管住所有人的想法,他现在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至少要保证朝廷内部出现问题,大的改革做了突破之后总是会影响到更多人的。

    越是到了他这种地步,自然要考虑的事情就越多,而且更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弄好,而其他人自然是无关紧要的。

    方孝孺的心里也很清楚,如今别看自己的儿子特别的风光,但是那些文臣们可没有放松一点点,再加上他虽然是儒家领袖,但更多的是代表南方多数人的利益,至于北方那些人更多的是看重孔家。

    其实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方孝孺是不太愿意那样做的,可是她心里又很清楚,儿子所做的那些事情,恰恰给予了他太多的震撼,所以他也有一些矛盾,不过矛盾之余又想把自己的学说完善,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他很少在朝廷的事情上发生,一直在兢兢业业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那些学生们更加的完善自己的理论。

    也许他没有做到太大的突破,但是他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有一天当矛盾爆发的时候,他可以给自己的儿子提供一些助力,挡住一些中坚力量。

    这些话他没有跟自己的妻子收获,也没有跟自己的儿子说过,但是却表现出来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至少在这件事情上他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京师里发生的变化他都知道,所以他也去小心翼翼的观看学习,去了解更多老百姓们的想法。

    朝廷的官员毕竟跟以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他们只要保持自己手下不出事儿就行,但是如今朝廷对他们的考核却是百姓们的生活和朝廷制度的发展与执行。

    所以他们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将朝廷的政策执行下去,和让百姓们过好生活这上面来。

    好名声还是要依靠自己来获得,依靠别人的话随时都会失去,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朝廷官员们更多的是年轻人,因为年老的人已经不在乎了,身后名也是以后的事,盖棺定论,无非就是名声差一点。

    年轻人嘛,大多数人都是支持方中,一所以对于方中的那一套都非常的喜欢,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朝廷的政策在很多地方都推行的很快。

    皇帝在乎的也就是这些。

    他并非喜怒无常的人,反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们有了更多的欣赏。

    工部尚书郑赐这一段时间也非常的忙碌,当他拿到金融皇帝朱允文给他的那一份报告之后,一直都在思索该怎样打开这个局面,毕竟想要组建一个国家性的最高指导性机构,还需要大量的时间与人员。

    基层的工作人员他并不担心,如今能够成为国家官吏的人很多,甚至是在开展了这么多的学院之后,能够通过考核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所以基层的人员他并不担心,他需要的是真正能够占据高位独当一面的人。

    这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调查去选拔了。

    所以他的时间就占据得很紧,除了在工部审核那些工部上掉下来的公文以外,其他时间他都在忙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拔。

    皇帝并没有说什么时候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但是他知道皇帝如今在各个领域都希望能有所突破,所以肯定是希望他越早越好,这也就给他增加了很多的压力。

    一天的忙碌总是让他有一些腰酸背痛,不过稍微休息之后就会好了。

    对于方中愈那个年轻人,他心里是非常的清楚的,至少方中与之前提供了很多帮助,如今想要让毕夏组建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机构,它也能够知道里面的重要性,毕竟整个帝国在很多情况下是只需要一个声音一个标准的。

    学术上的争议其实一直都存在,就好比如今南方的儒家思潮和北方的孔家所代表的儒家思潮是不一样的。

    在口头上打口水仗,而没有做什么其他过分的举动。

    本来就是有争议的东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大家各自做出功绩来。

    工部尚书郑赐自然是希望能够实实在在的做事儿了,这也是他一直坚持的思想,所以在工部如今的发展之上,他已经出了不少的力,现在皇帝把这个重任交给他,也是希望他能够带领国家走的更强。

    工部还是挑选了不少的人的。

    “大人,刑部那边现在都有些麻木了,如今新政实行,不少的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没有那个觉悟,所以御史台弹劾了不少的官员,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被拔了出来,所以刑部那边对那些官员们进行了一些处理,陛下也有意让他们都认识到自己代政的错误,所以判的都比较重。咱们工部那边也有不少的官员。”

    下属前来汇报的时候,也不得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

    “人多吗?”

    “多,有十二人。”

    工部尚书郑赐一听眉头就皱了皱,12个人工部现在被抓到把柄的有这么多吗?难真的有这么多,还是说他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工部了,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影响到工部的正常运作了吗?”

    “这个,,,”他有一些唯唯诺诺,这个时候也不敢大声说话,看着大人的表情似乎不太高兴,所以他越发的紧张了。

    “没有就不用管了,现在工部有这么多事情要做,他们还能被御史弹劾,甚至是证据确凿,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做事,所以不用多想了,咱们现在培养了这么多人,那些年轻人多招些进来让他们去下面多练练手,这些人终归是要成长的。”

    “是。”

    下属有一些尴尬,毕竟还有不少人托他来向尚书大人求个情。

    不过看这个样子求情也没有用,大人根本就没有心思管他们,因为这么久了大人还是看中很多东西的,再加上听说大人如今被陛下从前线紧急调回来,就是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大人忙忙碌碌一直都没有抬头看,说不定正在忙这件事,所以他也不好意思再多说了。

    “那属下告退。”

    “下去吧,这一段时间本宫特别的忙,所以你们要盯紧一点,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出现,恐怕陛下那你就说不过去了,到时候你们自己去陛下面前解释。”

    “是是。”

    下属擦了擦头上的汗,陛下如今微时政,他们可不愿意到陛下面前受,所以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好,不要把这件事情闹到陛下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