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568章

大明影侯-第568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看来效果似乎还不错,皇后娘娘非常的满意,他们也从内心里感激皇后娘娘,毕竟如今大量的幼儿园还是接待官方子女的要多。

    当然是底层官员了,大部分高层官员都有辅学课上,甚至是族学里也有大量可以培养他们的。

    皇后娘娘回宫之后跟皇帝讲述了她在宫外的见闻,建文皇帝朱允炆,如今也能够耐心的听着御花园里两个人慢慢的走着,皇后娘娘讲着他今天所遇到的一切。

    “这不是挺喜欢幼儿园的?”

    “陛下,臣妾真的是多谢你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他们会把事情做成那个样子,直到我去看了之后才发现,真的很不错,那里面的设施听他们讲解起来特别的适合小孩子,臣妾想,如果大明所有的浮现都有很多所这样的幼儿园的话,大明的孩子一定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甚至是能够快速的成长为大明的人才。”

    “额,这是为何?”

    建文皇帝朱允炆倒是没有听出来,皇后娘娘怎么突然有了这一番感慨,毕竟以前她可没有这么大的见识,就算是在皇宫里,也顶多是看看书了解了解。

    “陛下,你想想,不管是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如今官宦人家的孩子,大多都没有这样统一的在一起学习过,既然统一的在一起学习,那么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会有竞争,有竞争的时候就意味着会刺激其他人,会更加努力的学习。

    以前严格恐怕只是一部分人能够得到的待遇,但是如今这种幼儿时的蒙学教育恐怕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

    皇后娘娘仔细的说出了她的想法,这也是他在看了幼儿园之后才得出来的结论,为什么当初那些办理蒙学和私塾的人那么多,虽然可能是为了那些学费,但不得不说他们教书育人还是能够用到那些的。

    “是不是心里也考虑过让年龄更大的孩子接受这种集体式的教育,想把那些私塾更加的正规化?”

    “陛下,其实臣妾去问过,虽然说如今国子监正在不断的规范全国的小学,甚至是府学县学,但里面并没有完全的像如今的蒙学一样,可以让他们更加快乐的学习这些知识,所以臣妾恳请陛下能够规范一些,让更多的人在接受那些传统教育的时候,也能接受一些新的事物。”

    “这个皇后就不用操心了,这件事情国子监其实已经在做了,只不过如今成效还不太好,毕竟财政支出实在是太大,再加上各地的情况也不一样,现在能够保证让更多的孩子读书识字,更多的百姓能够抽空去学学文化,就已经了不起了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耐心的给皇后娘娘解释了一下,这也是他所遇到的困难。

    国子监曾经不止一次的上奏者希望陛下能跟户部和财政部才不多聊一聊,让他们将教育情况和国之间合作做更多的推广,但最后得到的结论就是财政支出实在是太大,至少你目前的状况下,朝堂又要支持军队作战,又要养活大量的移民,还得让更多的海船从遥远的大明南洲拿回货物,总之各项事务的开支都远远的超过了他们现在所能够提供的。

    那么就只能减少其他方面的用途了。

    “既然如此,臣妾谢过陛下了,毕竟臣妾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有学上读好书,最后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皇后有心了。”

    虽说后宫不得干政,但皇后娘娘所提出来的这个建议,建文皇帝朱允炆也觉得非常的正确,说明国子监的那一部分人至少还在认真的考虑事情,不会像之前一样尸位素餐,只知道拿着俸禄不干事儿。

    正事办完了,两个人又能说一些几句话,聊聊儿子们最近做得怎么样,后宫有没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发生,虽然平常得保持威严,但毕竟在这个时候两个人是最亲密的关系,说说一些其他的体己话也不错。

    每当这个时候,跟在一旁服侍的宫女和小太监们就会离的远远的,毕竟皇帝和皇后娘娘两个人说的话,他们也没必要听,只要不出现一些什么意外就就可以了。

    宫里的人越是懂规矩,意味着皇权的力量越强大,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权威也就越大。

    其他人可能还要看皇帝的眼色行事,但是皇后娘娘却不一样,他毕竟是皇帝的结发妻子,也就是说是真正的妻子,其他人只能算作是侍妾。

    所以皇后娘娘所说出来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建文皇帝朱允文也都在认真的考虑着。

    在事情忙完了之后,方中愈也去国子监拜访了陈老大人。

    其他人也没有来打扰陈老大人,对于国子监里的众多师生来讲,他们对于方中愈可是非常的了解的,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一手推动了整个帝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将国子监直接升格成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教育方向,一个是教育管理方向。

    国子监如今依然还有不少的学生,那些学生不仅会学习一些新式的理论和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会成为各地宣扬新文化的大头兵。

    另外一部分人自然会成为各级教育机构的官员。

    当然更多的人早已经离开了国子监,当初听方中愈讲学的那一部分年轻人,现如今都成了各个部门的中坚力量,毕竟以他们各自的学识再加上国子监来强有力的指导,然后各个部及学院的统一培训,足以让他们快速的成长起来。

    “你最近可是很闲啊,到时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扔给我们这些老家伙。”

    陈老大人亲自给方中愈斟茶,这也是方中愈来了,要是换了其他人恐怕还没得这个道理。

    “哈哈,老大人说笑了,中愈怎么敢啊,您是专业的嘛,这些事儿自然也就归您做,我那也就是在里面打打酱油啊,吹吹牛罢了。”

    方中愈对于老大人是非常敬重的,所以这个时候表现的也有一些调皮,一些老大人之前都很严肃,但是每次方中愈来的时候都能够表现的和蔼一些,年纪大了总是会怀念一些过去的事情,所以对于方中愈也都是表现得非常和蔼可亲。

    “你呀你呀,就是会耍嘴皮子一张嘴呀,说的都是道理,不管怎么说呀,你这个道理都在你那儿是吧?欺负咱们老头子不懂其他的新东西。”

    换了其他人,谁敢这样跟陈老大人说话,成了大人一发火,可是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前途的。

    可是他们心里都清楚,方中愈的前途不在这里方中愈的前途,在建文皇帝朱允炆手下,当然也在他自己手下,现如今他掌握了力量,谁也比不上。

    当然谁也不敢比。

    “怎么今天有时间来看我这个老头子了?”

    老大人看了看方中愈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毕竟两个人寒暄也寒暄,过了方中愈也不会做太多什么虚假的事情。

    “你来了是来看看你,毕竟这么久也没见你了,想跟您再聊聊,二来嘛,也是确实有一些事想向您请教请教。”

    “我就知道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反正今天来了,中午的时候咱们在一起吃顿午饭,你也该给这些年轻人讲讲了,说吧,到底有什么事情还得劳烦你跑一趟。”

    老大人就知道方中愈肯定是有事情来的,不过方中一道以直接除了来看看他。

    自然也还有其他的事情。

    “国音一事,现在做的怎么样了?”

    “这个现在在做了,主要还是一些孩子们学得比较快,当初你提供的那些作为启蒙的书籍也确实很方便,现在已经是为中心向四周慢慢的扩散吧,不过那些穷地方实在是没办法,咱们的人过去在那里,百姓们都还吃不饱东西,想让他们把孩子直接送过来,读书确实有些困难,这个得花时间。”

    毕竟是在京师久了,当然也是听手下人说的,首先人觉得那些是贫困的老百姓们,不管怎么劝说,他们把劳动力贡献出来的话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凡手里宽裕点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多学点知识。

    老大人叹了一口气,将这边的情况跟他说了一下,方中一听发现还行,只要从津市这边有百姓有想法愿意让孩子来学,那么这迟早是会推广开来的,再加上南来北往说着不同的话,确实有一些麻烦,想必那些商人们也会想办法把这些事情做下去的。

    “老大人,当初也跟您说过了,这个事情毕竟是一个长久之计,短时间内恐怕没有什么太大的成效,毕竟一代人长成还需要时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太短了,咱们也知道是没效果的。”

    “果真果真,道理都在你这儿”

    “”

    。

第0869章 人生七十古来稀() 
    大明如今的疆域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

    除了最开始通过分化融合的方式得到的一部分土地,再加上后来北方边境的军马出击得到的新土地以外。

    如今大明国境内所有可能有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语音的百姓,现在都知道朝廷正在推广一个被称作大明国音的计划。

    那就是让更多的人说相同的话,了解相同的知识,这样有助于他们南来北往的交流。

    这件事情已经做了七年了。

    七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七年呢。

    七年足够改变很多事情了,老大人这些年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仍然没有得到合适的结果,但只要有一点结果的变化,就足够让他很开心了。

    老大人心里也清楚,她也看不了太久的日子了,年纪越来越大,精力也就越来越力不从心。

    在这个位置上坐得越久就等于耽误了别人的前途,所以他也非常清楚,只希望自己能够在最后的时间里在为国家的教育做更多的事情。

    老大人就知道方中愈,不管怎么说道理都在他那,所以呀他也只能附和,因为仔细想来方中愈说的是正确,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方中愈在这些辩论的情况下总是能够找出自己的道理,反而说的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办法。

    “你也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家心里都清楚,可偏偏大家又有一些着急。

    毕竟时不我待想要更快的跟上国家的发展,帝国总是需要我们这些人付出一些努力的。

    之前我带的那些学生们,如今要么在各地当提学,要么就在各个学院里当老师,他们也将自己奉献了出去,虽然这也是各自事业上的成长。

    可我知道他们是最辛苦的,毕竟在如今这个时代,尊师重道,虽然依然很重要,可偏偏能够学的东西太多了之后,就让更多人没有了敬意。”

    老大人断断续续的讲述了不少的事情,方中一脸认真的听着,其实他也能够理解老大人的苦心,毕竟一个人趁着郭子健这么多年,后来好不容易能够让更多的人开始学习了,又发生了那样的事,再到后来方中愈出现之后,给予了他太多的想法,让他不得不想让自己多活几年,所以这几年一直都在忙忙碌碌,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至于他说的也都是事实,毕竟帝国发展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干涉太多了,就算是他们一直都在努力的做这件事情,也不能够完全的脱离帝国的现实情况呢,发展也是要发展的,但发展受到限制也是很正常的。

    “老大人后人会记住你们的付出的,就像您说的是事实,可我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记住您的关心,记住大家所做的一切。”

    方中愈没有办法给出承诺,自己也没有能力和权力承担这些,但他依然想告诉老大人,总有一天事情会往好的一面发展。

    “无妨无妨,老夫已经老了,都这把年纪了,对这些也看得比较淡了,再加上老夫在临死之前还能做好这么一件大事,已经觉得无愧于陛下,无愧于先皇了。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说说你想问的是吧,我知道你呢,虽然说现在闲起来了,可手里也不是没有事干,不要陪我,这个糟老头子浪费时间了,该问的事情赶快问吧。”

    老头子比方中愈还要着急,毕竟方中愈这个时候也不说其他的事情,也让他有一些着急。

    至于以后的人到底有什么评价,他也真的不关心了,毕竟他努力了一把,自己觉得做得很好,对于其他人来讲最后到底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他也不想管。

    “老大人,逸致叔父他?”

    逸致?

    听到这个名字,陈老大人一下子就愣了,哎。

    方中愈仔细观察着老大人的表情,发现他确确实实似乎是知道些什么。

    虽然是伤心事,可既然已经提到了,自然还是要多想一些的。

    “为何问起他?”

    听名字老大人似乎一下子就苍老了,眼睛里似乎就已经有了泪水。

    对呀,那个人是他的儿子,死了,可是当初到底是怎么死的却没人知道。

    “老大人,当初叔父似乎参与了南方的战争,可是后来却失踪了,等他再次被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过世了,但我查过锦衣卫和兵部的卷宗,对于甚至是很多消息都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总之里面记的东西都很怪。”

    “这,很重要?”

    老大人不清楚方中愈当初到底发现了什么,总之这个时候提起这件事情肯定是有原因的。

    “老大人,当初和叔父在一起的人还有一个11人的队伍,但是那些人也没有回来,现如今也不知道在哪里,除了叔父以外,其他人都没有被发现过,这本身就有问题。

    之前我们也派人去了,南方有以前年纪大的士兵说过,军营中会有人会去执行一些任务,但那些任务都是没多少人知道的,据他们所说,当初叔父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按照他们的推断,应该是去参与了一项任务,所以想问一下您清不清楚?”

    不知道为什么,方中愈总觉得这里面有一些事情不太对,所以在长时间的调查之后还是没有结果,他就不得不来问一问老大人,这一次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里面,老大人到底知不知道,只要一会老大人跟他讲解一下就清楚了。

    “这个确实没有印象,毕竟当初他本来就应该是个文人,却坚持要去南方,甚至是还参与了军队,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