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576章

大明影侯-第576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之前他们进奉大明为宗主国,可是那毕竟只是名义上的朝廷还要给予回礼。

    按照方中愈的意思为了一劳永逸,自然希望那里面汉人血脉越多越好,至少他们要想方设法加大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像现在这样,但大明强大了,他们就尊奉大明为宗主国,大明软弱了就欺负大明。

    至于他们到底要怎么操作,方中愈是不管的,该教的他已经教了,该说的他也说了,可一旦他们暴露了,这些话题都不会出现在方中愈的案头,因为方中愈是不会承认的。

    王师兄掌管的宣传部,如今姜大明帝国的各方各面都宣传的很好。

    当然更多的是注重实事求是,因为他们必须保证在有限的情况下将他们所掌握的情况告诉给百姓们,百姓们通过报纸来了解整个帝国发生的变化,整个政策的有效实施。

    高压政策下的百姓们自然希望听到真实的声音,毕竟虽然他们没有什么知情权的概念,可没有谁愿意被蒙在鼓里,他们也希望朝廷不管做什么都告诉他们一声,至少让他们有一个准备。

    这几年的日子已经让他们充分明白了,那就是他们也是可以过好日子的,不会像之前一样任意受别人的宰割和践踏。

    皇帝的大明梦还很遥远,可百姓们的大明梦却越来越近,因为他们只求温饱。

    当一个人的变得简单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也会变得非常的简单,这个时候他们所考虑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支持,皇帝没有想过他所做的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可有一点他非常的清楚,那就是现如今他所做的一切是非常正确的。

    鸿胪寺的官员跟方中愈有过一番交谈,方中愈告诉他们一个观点,那就是弱国是没有外交的,只有真正的大国才有外交,所以在面对其他藩国和其他国家的时候,他们一定要强势。

    最开始很多人不以为然,毕竟从他们的角度上来讲,朝廷不需要表现的那么强势,毕竟自诩礼仪之邦着他们用最高等的文明和礼仪,礼待其他国家。

    可是后来他们却发现方中愈是正确的,就比如如今那些愿意投靠的草原部落。

    之前某些大明官员还一直对他们客客气气的,谁知这样做之后反而让他们更加的跋扈,但是后来当大明的官员更加强势之后,却发现那些人一个个都老实了。

    没办法大明多坚持一天,那些人就担惊受怕一天,毕竟他们部落的子民还在等着他们回去,等着他们与大明交好交换货物,获得大明的庇护,免受草原那些强大部落的侵害。

    方中愈的政策开始在草原起了作用,当朝廷作为国家利器开始运转起来的时候,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低档的。

    那些位于大明边境又不愿意往北跑的草原部落,不得不向大明投降,甚至是请求迁往内地。

    这样的请罪书一封接一封的从边境传往朝廷中枢,那些官员们自己又做不了主,不得不赶忙把这些东西都转到京师来,因为只有这边才可以做出最后的决定。

    朝中的诸位大臣们各有各的想法,但是有一点他们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在这件事情上每个人都能想到的就是不可能放松自己的底线,因为真的把这些人放进来了,恐怕对于整个国民都是一场灾难。

    首先是态度上,如果让他们高人一等,那对原始的大明子民来说是一种伤害,如果让他们低人一等,那么对于朝廷收拢其他的草原部落人马就不太明朗了,那些人一看到自己会受到这样的待遇,恐怕早就离开了大明。

    可要是让他们受到平等的对待,这一点很多汉人百姓又不能接受,毕竟当年奴役的事情还在眼前。

    。

第0878章 没困难创造困难() 
对于不同部落的人前来投降,总是会引起朝廷的注意的,甚至会引起中枢的不同意见,毕竟不同的人眼中对于整个概念是不一样的。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在整个中原文化中都是流传非常广的,甚至是影响重大很多人对于这句话都挂在嘴边,这被他们用来判断怎样处理其他组内的重要准则。

    建文皇帝朱允炆在收到边境官员和鸿胪寺官员的奏报之后,也深深的思考了一番,甚至是让那些大臣们开始讨论这件事情。

    朝中重臣和京官们都有权参与现在的讨论,所以这一项议题并没有隐瞒。

    现如今的大明朝廷运转的非常快,每个人只需要根据朝廷所下发的工作做好自己的准备在等着作出决定就行,当然这都取决于一些重大的事情,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自然会立马去做,只要有众多的部门盖上印信即可。

    像通政司那样的秘书,每个部门如今都尽量的配备,因为他们也需要更多的人为主官们来处理一些杂事,甚至是被称为庶务官。

    以前这样的岗位被那些穆鸟们所占据,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算是官僚的私人顾问,甚至说官僚们自己出钱来雇佣他们。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现在还是很普遍的,只不过有些部门为那些幕僚们设定了专门的机构,当然是通过批准的。

    朝廷也有朝廷的考虑,因为某些事情还是需要一定的定力,那就是后面的人可以按照前任管理所做的政策来执行,也就是说需要有一套完整的配备班子在做些事情。

    所以像如今讨论这些重要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有不少人来出主意,各位大臣也会跟他手下人做商量,最后由他们统一得出一个一致的结论之后,才会在朝廷上加以辩论,最后作出定夺。

    在如今议事长一职还没有决定的时候,建文皇帝,朱允炆暂时担任了平衡如何操作的人,不过他还是表明了要尽快决定议事长的职位,毕竟他不希望自己来做这件事情,因为那样会影响他的判断。

    皇宫大内一片祥和,工人们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太子依然在和他的侍读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开始学习,那些后妃们在宫里说笑着。

    皇后娘娘毕竟和其他人不一样,所以他也在积极主动的为妇女事业作出贡献,至少他如今还在研究怎样让更多的妇女解放出来。

    浙江开始雇佣那些妇人参与织布作访。

    当然这样的作坊是官办的,只不过里面有廖氏兄弟货栈的份子,里面只招收妇人做工人。

    朝廷大力支持,自然也会大力宣传,只不过引起了一阵骚乱,但皇后娘娘出面说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时候,很多生意都压了下来,虽然也有不满,但这个时候极力反驳的话,就等于把皇后娘娘置于险境,谁也不敢承担这样的责任。

    也只能暗地里发发牢骚,不断的上折子,让皇帝下令禁止这些行为,可有些事情他们又清楚,皇后娘娘没有说错。

    这就好比有些人瞧不起小妾,可偏偏他自己就是小妾生的,有些人瞧不起妇人,可偏偏他自己也是妇人生的。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在某些人的心里也时常有这样的想法,明明这种想法很是荒谬,可他们却能坦然的说出来,这也是一种教育的缺失,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大明报也在慢慢的引导。

    这种情况还是选择了支持的态度,他不希望太快的解决这些问题,只因为有争议才会有更多人去探索不同的模式,在保护原有的能力基础上去解决问题,光靠斗嘴吵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明朝廷的发展和所存在的问题,毕竟在如今这种模式下,光发展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更别说有方中愈这样的人存在。

    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暖阁里,诸位大臣都在等待着他们或是交谈,或是闭目不语,或是凝神沉思,总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态度。

    “诸位爱卿开始讨论吧,草原部落请只希望内迁,让朕给予他们更多的权力,你们的看法是怎么样的畅所欲言,朕想听听。”

    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偏偏等皇帝问起来的时候,每个人却不知道怎么说,总之感觉很奇怪,对于他们来讲每个人内心都是有情感的宣泄点的,在这个时候或许从情感上来讲,都不应该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可有些事既然已经到了那一步了,就不能单纯的依靠情感来判断,对于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讲,这些事情都不应该是这样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知道这件事情之所以这么麻烦,不仅仅有种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担心还有一个敌人没有解决,最后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麻烦,才需要有这些人来讨论,毕竟找他们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在这里推三阻四,一个个沉默不语。

    “怎么都不说话,平时你们一个个都挺能说的,甚至是在奏疏里说的都是条条是道,把朕骂个狗血喷头的也是你们,怎么现在到了朕面前一个个都不说话了。”

    建文皇帝朱允炆说这样的话其他人肯定不会接的,反正别人没骂过你,就算是骂你也不会在奏疏里骂的,那不是留下证据吗?

    还有狗血喷头这个字能是这样用的吗?

    这岂不是说大家都在咒骂皇帝吗?

    不管他们怎么想,至少这个时候不会这样,完全是想把自己的命搞丢吗?

    “陛下,臣认为这件事情能做,但并不是现在,理由有二,第一草原部落如今只是部分来投,其他部分仍然是大明帝国的敌人,朝廷屯兵北方边境数十万就是为了防备这些,如果现目前就答应这些投降,草原部落内迁的话,致那些军士与何地。

    他们在外面抛头颅撒热血,咱们现在去迎接昔日的敌人,前往大明内地与百姓们共处一地,实在不妥。

    这第二嘛道理很简单,这些人毕竟不是我汉家儿郎,如果让他们进入大明内地,安排在何地,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对待他们,这一点恐怕是诸位大人都担心的。”

    刑部尚书暴昭首先开始发言,从他的角度上来讲,他可以想出很多理由来拒绝这件事情,但是他依然点出了大家最想说的不只是他,其他人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朝廷如果真的开了这个头,接待的可不仅仅是那些愿意投降的草原部落,还有其他部落的人,甚至是边境之上的乌斯藏地区。

    “陛下,臣反对,虽然暴昭报大人所说的有道理,可有一点咱们还得清楚,有些事情毕竟是要开头的,如果大明想要更加的威服四海,必须要做这样的事情,至少要容纳那些不同于汉家儿郎的百姓进入大明生活,毕竟底层的百姓是无辜的,草原部落,有不少是受上层贵族盘剥的,如果咱们现在给予他们自由,让他们能够和汉家儿郎一样一起生活,最后他们依然会成就大明的子民。

    之前宁王爷麾下的朵颜三卫就是如此。”

    兵部尚书齐泰站出来说的,对于他来讲,说出这些话来也并不是他一人之言,毕竟兵部的诸位侍郎,郎中都有类似的看法,只不过由他来说罢了,毕竟并不这些年打仗打得太多了,还是希望能够用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齐大人,朵颜三卫后来不也跟着反叛了吗?所以他们不可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把这些人弄进来,咱们到底要怎样对待呢?如今咱们大明的百姓都没有对待好,在弄这一波的人进来,这不是让其他大明百姓心寒吗?”

    有大臣这样站出来说道,他的意思就是支持暴昭报大人的话,毕竟对于他们来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朝廷也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想法。

    “至于大人担心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太多担心的,他们要想在大明更好的生活就必须要和大明一样,之前朝廷不也实行了不少政策吗?让那些少数种族的百姓子女前来大明学习,甚至是大明这边也派出不少大夫,有学之士前去讲学,让他们更加的熟悉汉江文化,现在也变得和大家差不多了。

    其次,只要咱们允许他们和汉家儿郎通婚,不久之后自然会生出带有汉家血脉的孩子,等这些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也就会向往汉家文化亟待之后,他们也将会成为真正的汉家儿郎。”

    兵部尚书齐泰这样反驳,其他人一听就不知道说什么了,毕竟通婚仪是朝廷,如果真的强制进行的话,还是会有不少人愿意这样做的,再加上汉家儿郎娶草原部落的女子留的还是汉家血脉,再说了数代之后留下来的也确确实实只有汉家血脉啊。

    “当然你也说了要数代之后,可是如今咱们哪有那么多的财政去养活这些人,光是大明的百姓如今猛烈刺激,让更多的百姓多生孩子,已经花费了朝廷不少的力量,还要支持北伐,支持西洋开发,支持大明南洲探索,哪里都要花钱,朝廷又要表现自己的威风,又要让百姓们生活得更好,这实在是难以为继啊。”

    户部尚书说道。

    他们一个一个的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毕竟这个时候皇帝已经说了畅所欲言,他们也已经熟悉了这种方式,虽然说在某些情况下处理这样的事情,即使增加自己的威望,也是增加各自部门的行政力量,可不管怎么说,他们都需要付出自己想要付出的,最终才能拿到自己想得到的。

    一说到钱的问题,大家都不争论的,现在他们都非常的清楚朝廷缺钱,朝廷非常的缺钱,不是说朝廷收不起来税收,也不是说朝廷没有其他的法子挣钱,只是因为朝廷挣的钱快花的钱也多,所以多少有一些没钱的样子。

    到处都在用钱,这是非常现实的情况,比如说工部在各地所修建的桥梁道路,水泥厂的投产,钢铁厂的研发与试炼。

    铜矿的开发,金属的冶炼。

    大量船只的建造。

    武器研发。

    这些东西都需要用钱,可钱又不能白白的变出来,所以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就是如今朝廷最大的短板,那就是花钱。

    大家一下子就安静了,整个暖阁里面也变得非常安静起来,将皇帝朱允炆在上面听着听着,发现大家都不说话了,看了看他们。

    “怎么都不说了,一提到钱大家都没有信心了是吧?”

    “臣等惶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