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609章

大明影侯-第609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中愈的作用无可替代,至少在目前为止没有人可以替代方中愈的作用,那么大家就得把所有的事情串起来考虑。

    这才是他们现在有好生活的保障。

    至少百姓们都不傻,谁好谁坏他们是看得清楚的,在这种状况下,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比如说拥护方中愈的决策,比如说向朝廷建言献策。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做,反而很平常,现在连乡里的那些在田地里刨食的老百姓都知道,有些事情是可以跟朝廷的部门所需探讨。

    他们只要通过一定合理的方式进行诉求,朝廷官员是会为他们指出解决办法的,甚至还会按很高的规格接待他们。

    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信任是应该的,毕竟他是皇帝,别人在为他的皇位,他的江山服务,他啥东西都不用付出,甚至可以说,给的都是虚名。

    建文皇帝朱允炆也非常的清楚这一点,甚至当初他从太祖高皇帝手里把大明江山接过来的时候,他就已经清楚了,这是他朱家的江山,必须由他来守护。

    只是可惜那个时候他犯了糊涂,所以有了那一次大错误,好在在关键时刻把这个错误扳正过来了,但如今这种状况不需要他去更改,也不需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康石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皇帝有皇帝的想法,如今他的想法占据上风,是因为皇帝对方中愈有着无比的信任。

    “您,是真正的肱股之臣,站在忠义的一面,看到的自然是忠义,对于陛下信任,对于百姓爱护。

    但是职下不是的,职下来自学院,学到的东西繁杂,身边的年轻人太多,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太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以能琢磨出一点不同的东西来。

    这点东西可以说是很多年轻人心里的想法,那些年轻的官员,他们都认可。”

    康石说了这么多,他已经确认,自己引起了齐泰的注意,甚至可以说现在这种情况下,齐泰齐大人或许还会更加的听他的。

    这是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种话术齐泰,现在所考虑的更多的是大明帝国,所以如果会引起大明帝国的反弹,那么这件事情一定非常重要,可是又牵扯到了方中愈,所以兵部尚书齐泰一定会更加的重视这件事情。

    “什么东西?具体说说。”

    齐泰知道,现在讨论这个似乎不太好,可是既然已经说道一个地步了,他要是不继续听着,似乎更加的不好。

    这就是一种大事,有的时候自己不愿意听的,但已经接触到了就必须要接着听下去,对于他们手下的这一批人来说,现在能够达到这个地步的,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

    官员们有自己的坚持,这一点没有人说他们错误,可是当朝廷在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带领下,做得越来越好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动摇,而这种动摇在加大宣传之后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坚信建文皇帝朱允炆现在所做的方式才是最佳正确的,对于他们本身而产生了怀疑。

    “大人,朝廷大势一直都存在,小方大人,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借住了大势,这一点只要你仔细想,基本上都能够发现。

    平叛战争之中,他在最关键的时刻做了最大的功臣,所以军方的力量他掌控了一大部分。

    这在后期大明幻夜骑的强势之下,变得愈加强烈。

    后期改革之中,文臣中一大部分支持他,这恐怕也是之前作为大人所没有预料到的,毕竟在他们看来,方中愈与文臣格格不入。

    与国子监交好,开始了文化和精神的传播。

    笼络了一大批学子,而这些人现在都学有所成,甚至是在边疆和府衙都有分布。

    与御史台和吏部交好,影响到了官员的升迁,进而掌控了一大部分官员,有利于推行新政。

    后来,打草原战争,开启战争改革,如今影响了全国各地,兵部也不得不让步。

    同时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各种贸易,也发生了今天腹地的变化,廖氏兄弟的货栈,因此,在里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是一跃成长为整个帝国最重要的货物运及团体。

    开始海上贸易,将整个大明的官僚和商人都聚集在一起,快速的收敛财富,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如今朝廷官员们个个都与方中愈有关,想让他们反对方中愈,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开发大明南洲,让国土快速延伸,甚至是一大部分人,都忘了自己到底为什么去了大明南洲。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还有更多更多的事情,无线不在说小方大人所做的事情,凭借大势,另有谋划。”

    康石所说的是方中愈大致崛起的过程,当然这只是名面上宣扬出来的。

    至于背地里方中愈到底还做了哪些事,他们根本就不清楚。

    当然也无从知晓,毕竟保密这件事情,锦衣卫那边做的可好了。

    齐泰听着他一步步慢慢的解释,一句句分析,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方中愈确实做了很多的事情。

    一件件的听下去,兵部尚书齐泰也不得不承认,方中也确实抓住了很多很好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有些机会就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这件事情上可以完全的看出来方中愈对大局的掌控远远超过了其他人。

    “你的大势这些都能理解,那现在的大势,对方中愈有什么影响?

    或者说,现在的你,认为的大势,会影响到朝廷?

    在或者现在你所说都是在夸耀方中愈,那么他的问题在哪里呢?”

    齐泰还是不太相信,会出现他不想看到的情况。

    这是非常不利的。

    不管是对谁,这件事情一定不能发生。

    朝廷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建文皇帝朱允文更不能承受。

    方中愈和他背后的方家,也不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

    大家都承认,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那么也就是说,现在百姓们个朝廷都是认可方中愈的功绩的。

    只要这件事情一直存在,那么就没有人会推翻这个结论,百姓们虽然是上网的,但是对于某些事情他们还是记得,不要指望,完全把这些事情磨灭掉。

    因为只要有一个人念的方中愈的好,那么就会有一群人来念着方中愈的好。

    “如今,大势在一个人!”

    康石卖了一下关子。

    对于他来说,说出这样的话,很正常。

    毕竟是年轻人嘛,如果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还是会骄傲一番的,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在这种状态下他说着的话倒也没有什么错误。

    兵部尚书齐泰其实也能够接受的,对于手下的这些人用这样的方式是再好不过的。

    “谁?”

    齐泰愣了一愣,他没想到,大势居然在一个人身上。

    至少,他从没有想过现在这种情况。

    虽然他能够接受康石这样的说话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但他还是觉得把一个朝廷大势,放在一个人的身上,多少不太可能。

    “太子。”

    康石吐出了两个字。

    然后就静静的等待着。

    他知道这两个字说出来之后,一定会改变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的想法了。

    至少在这个时候如果大人还没有想到其中的关键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大人真的是太过忠心了。

    太子?

    太子怎么了?

    这跟太子有什么关系?

    太子现在很好啊。

    每天和那些侍读们一起学习。

    吃的比别人好。

    喝的比别人好。

    学的比别人好。

    额,这个教他的比别人好,学的就不一定了。

    既然如此,那他有什么问题呢?

    “太子,是方中愈的学生,太子一旦登基,方中愈就是帝师。

    这个关系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这种关系会持续到方中愈死去,甚至还会传下去。”

    齐泰是不信的。

    他太知道这种事情了,甚至可以说方家成为一个更大的家族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方中愈不会有什么问题。

    他不相信,太子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

    否则的话,他们这些教导太子的人,岂不是要自杀谢罪,否则怎么对得起天下人,怎么对得起,那些在各行各业为大明富强的人。

    付出的牺牲那可就白白牺牲了。

    如果朝廷或者是皇室真的做出这样的事情,岂不是自绝于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对老师是这个样子的,以后谁还敢教他们,谁还敢教其他人。

    皇室本就是天下表率,百姓们肯定会学习他们的,如果他们真的做了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到时候,不管是谁都不会原谅他们的。

    “大人,黄子澄大人,也是帝师。”

    康石似乎猜到了齐泰的想法。

    所以呢,就这样一句话说了回去。

    黄子澄大人,也是帝师。

    也是帝师!

第0915章 死了管洪水滔天() 
很多人做事的时候都会考虑后果,这个后果能否承担,能否自己承担。

    对于不同的人,这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提到帝师,总是会有更多的话要讲。

    齐泰想了想,也不得不承认,黄子澄所遭受的不一样待遇。

    不是皇帝有什么想法,只是方中愈做的越好。

    黄子澄黄大人,当初的那些做法就是错误的。

    既然如此,黄子澄大人的下场就很正常了。

    虽然依然在朝廷里,但是呢,不会有更高的权力。

    手下人也对他敬而远之。

    这不是什么不太道德的事情,只不过愿意跟他接触的,还是之前那一批真正与他关系好的人。

    其他依附于他的人,现在都在老老实实的做的事情,当然更多的人也被他牵连离开了京师。

    这件事情本来没什么两样,甚至是说在朝廷上,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举措,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他们都能够看透,只不过现在到了这种状态下,齐泰却有一些难受。

    他也是帝师。

    这种情况其实也显得非常的现实,黄子澄黄大人多年以前也不曾想到,当初他那样的针锋相对,换来如今这样的下场,朝廷算是奉养着他,但也没有让他有更大的发展。

    当然对于他的个人交往和关系,朝廷并没有阻止,也不会去干涉,只要他不造反与朝廷就可以了。

    兵部尚书齐泰摇了摇头,把自己头脑里那种杂乱的想法抛开。

    “方中愈不会成为黄大人,所以这一点也不会成立。

    至于为什么不会,你比我更加的清楚,希直先生现在还在。

    这也不会成为皇帝会处置方中愈,或者方中愈会背离朝廷的证据。

    这只是你个人的想法。

    做不了真,也说服不了其他人。”

    在某种程度上,齐泰同意他的说法,但仔细想来,这种说法处处都是漏洞。

    但同时他也知道,就算是这种说法,也不能承认。

    没人能够为承认这件事情担负责任。

    包括他自己。

    也就是说,就算是有人猜测到了这些东西或者用这些东西去做一些事情,但一定不能出自兵部。

    兵部的人要是掺合进来了,影响的可不仅仅是他,还有更多的人。

    与军权相关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危险品,甚至可以说谁碰谁死,在合适的规则呢,这些都没有问题,可如果超越了这个规则,那么基本上就是把自己往死路上逼。

    “大人,大势就是这样,不能因为咱们不承认,他就不存在。

    您在朝中多年,也很清楚自欺欺人并不是一件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这个时候您更应该看清楚这其中的利与弊。

    太子和皇帝陛下不一样,他和方中愈之间的关系可和陛下与方中愈的关系不一样。

    这是年龄,也是见识,更是机遇的体现。

    朝中还有不少的大臣,有其他的想法。

    这些人一直都存在着,小方大人并不是不能处置他们,只是搬着一个大义的名声,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甚至陛下都不会支持小方大人在这件事情上有过多的操作。

    也就是说,或许某一天,这些人就会成为支持太子殿下的重要力量,到那个时候,小方大人的处境可就不会好了。

    道理您清楚。

    陛下支持方中愈,不仅仅是因为,他信任方中愈,方中愈能在众多的事情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只是原因之一,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的清楚,甚至是那些朝中的老臣们也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会任由皇帝胡来,当然这个胡来对大明百姓是有益处的。

    更重要的是,陛下有过一次错误的决策,这个决策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那次决策,差点丢了太祖高皇帝的传下来的江山。

    祖业丢了,有多严重,想必您比职下更加的清楚。

    也就是说,陛下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不得不做出更大的功绩。

    这才是他愿意相信方中愈的最重要原因。

    这些道理很多大人都懂,但却不一定愿意说出来,所以百姓们和那些年轻人们都认为皇帝无条件的相信方中愈是因为小方大人真的是非常非常的有能力。

    再到后来,小方大人表现的更好,陛下也就愈发的信任,这才有了如今的盛世。

    这样说,您能接受吧。

    相比之下,太子殿下却没有这样的雄心去做这样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他不需要小方大人这样的人,来谋划,他只要守住现有的就可以了。

    太祖高皇帝也是开国之主,当今陛下为开拓之主,而太子殿下却只需要做一个守成之主就可以了。

    这一点当然您是非常的清楚的,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殿下根本就不需要一个威信比他高,权势比他大,甚至是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比他好的人存在。

    拦路石终究是拦路石,不会行为路偏了,他就不存在。”

    利益。

    名利。

    权势。

    齐泰明白了。

    他终于知道康石所说的这一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