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672章

大明影侯-第672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伙子啊,你可知道你敲响的是登闻鼓?”

    该有的流程依然会走,王姓御史按照流程问话。

    “回大人,我知道。

    接下来大人应该带我去面见陛下了吧。”

    王御史皱了皱眉头,此刻的眉头已经皱得更深了,把他的脸都已经塞进去了,毕竟这个人表现的太过淡然了,越是这样平静,他就越是感到害怕,非常害怕这个人还有一些什么其他的目的。

    可是他还是说不清楚,毕竟有些事情是他没办法知晓的,就算是如今御史台和锦衣卫的关系非常的不错,他们也没有权限知道太多的东西。

    “搜身,例行程序,然后进宫。

    传递信息给锦衣卫,查此人的信息。”

    “是。”

    对于王御史这样的安排。

    其他人没有异议。

    本来就该按照程序来,毕竟这也是他们做事情的一部分。

    至于找锦衣卫查此人的来历,也是再正常不过的,那就是,锦衣卫如今掌控着整个帝国的情报输送,如果想要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人的来历,找他们肯定是没错的。

    加上如今锦衣卫的首领,方中愈也成为了伯爵,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也就更加的相信。

    在这种状态下,让手下人去找锦衣卫,也是再合适不过的。

    孔令生听到了锦衣卫三个字,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笑容看着有些诡异,但确确实实是,王玉石不知道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确确实实发生这样的事情,总之现在的他感觉到很是奇怪。

    孔令生被带走了,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之后,他将会被送进皇宫。

    在外面围观的百姓的议论纷纷,他们亲眼看到了王御史把人带进了官邸。

    “这下有好戏看了,就是不知道他要状告何人?”

    “不管是谁一定是大人物,不然也不会想到用这种方式,毕竟,一旦用这种方式就回不了头了。”

    “如今朝廷的宣传,口舌越来越强大,大明报和他一系列的附属报纸,在全国的范围内影响都非常的大。

    这人不死,也得出名了。

    就佩服这样有勇气的。”

    “是啊,这个人还是挺了不起的,至少能够老老实实的,站在这里被别人带走,要么是真的有冤屈,要么就是天不怕地不怕。”

    “就看这一次他们要怎么处理了,上一次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结果,朝廷不会雷声大,雨点小吧?”

    “这样的话就不要瞎说了,有些事情知道会知道,胡乱的猜测会影响的,拖累了大家,到时候倒霉的可不是一个人,这是大明帝国,朝廷不会允许咱们这样讨论的,以前,虽然允许大家说话,可没有让你们这样胡乱的猜测,别到时候,朝廷真的要处置啦,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聪明人也有,不清楚的人也有,他们虽然都有各自的诉求,但最终都是回到一二点,那就是只有大明帝国变好了,他们才会变好。

    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最终才会达到如今这个地步,就好像之前,也有无数的人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反馈大明帝国。

    “开始了。”

    “终于来了!”

    这样的声音在普通的地方都响起,有的人是凭借自己的猜测,有些人是得到了内幕消息,更多的人是因为他们要在这件事情中分一杯羹,所以有了关注。

    建文皇帝朱允炆很是高兴,当登闻鼓响起来的时候,他头脑里就已经浮现这样子。

    有些事情还是要开始做的,之前只不过是开胃菜,现在得加一把火,只不过这家伙的人来得有些晚了。当初,他只知道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至于怎样发生又有谁来点开,根本就不清楚,所以有了之前的事情,现在到达了这个地步也是非常正常的。

    连服侍在一旁的太监李易,都察觉到了,皇帝似乎变得非常高兴。

    连带着他都有一些不太紧张了,毕竟这段时间太过忙碌,又要盯着各处的事情,手底下的那些人有些人心浮动,不过没关系,现在看起来这一切又变得好了起来。

    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个时候还在想到,中愈,终于做得不错。

    登闻鼓响,从来都不会是小事,当然也不会允许它是小事,如果她是小事的话,也要把这件小事搞成大事,不然的话它存在的意义都没有了。

    也许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一次的事情发生之后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也许从头到尾这都是一个阴谋,当然也是阳谋,那就是大家都在规则内行事,而不会去影响到其他人。

    怪不得皇帝不管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想到当初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态度,也许在那个时候皇帝就已经清楚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是不知道会以这种方式出现,所以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第0993章 帝国动乱的开始()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说不清楚的。

    正是因为说不清楚,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争端。

    如今这种争端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朝廷。

    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让人蒙蔽了双眼。

    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已经超越了太多太多的人,所以现在开始弄自己人了。

    建文皇帝朱允文自然是很高兴的。

    虽然他之前也希望手下人能够团结起来。

    但是作为帝王,他还是要多考虑一些。

    有些事情离开了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支撑的。

    皇帝和方中愈心里都很清楚,接下来的事情,不会太简单,但也不会太难。

    毕竟,这么久了,想要完全从皇帝手中和方中愈的谋划中逃出去,那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也是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底气所在。

    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讲。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不需要让更多的人知晓。

    大臣们的态度,使他们在表现出来的。

    至于是不是真的。

    这一点,谁也说不清楚。

    就算是,掌控了那些大臣们的起居的锦衣卫都无法判断。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其中之一。

    兵部尚书齐泰,在听到登闻鼓的响声之后,叹息了一声。

    谭翼也听见了大人的叹息。

    虽然大人有不少的事情没有和他说过。

    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自己的判断。

    这些年来,除了康石,兵部的其他人根本没有想过要和他争锋。

    所以呢,那些人都有各自的负责方面。

    齐泰如今也看出来了,以后,兵部还是会交到这两个人的手中。

    他们,一个是新生势力的代表,一个是老旧势力的不代表。

    当然,并不是说,谭翼就是固执的。

    毕竟,如果他是固执的。

    现在的他根本就没有资格站在这里。

    方中愈当年的清洗,早就落到他身上了。

    别人或许不清楚。

    兵部尚书齐泰客户知道的,那就是这些人在最简单的时候,获得了副作用的认可。

    所以当初兵部进行调整的时候才可以留下来。

    否则的话,早早地就打发到外地去了。

    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这些人都不是傻子。

    后期也能看出来一点。

    当然,从此之后,这些人也非常的清楚,有些事还是要谨慎一些,不然的话,带来的肯定是麻烦。

    “大人,怎么了?您为什么叹息?”

    谭翼看向了兵部尚书齐泰。

    兵部尚书齐泰看了看他,有些担忧,“多事之秋啊,之前以为会结束的,毕竟之前派遣了调查组前往了山东曲阜。

    可是现在看来似乎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登闻鼓又响了。”

    “大人,登闻鼓响了很正常啊。

    朝廷设立登闻鼓,就是为了给那些有冤屈的人一条可以伸冤的道路。

    如今有人敲响登闻鼓,这说明,有人伸冤啊。”

    兵部尚书齐泰看着谭翼,果然,大家现在看问题越来越简单了。

    当朝廷的行政命令开始占据主导之后。

    官员们已经习惯了花时间去做事。

    没有向以前一样,去琢磨了。

    兵部尚书齐泰不是说赞成大臣么都去瞎捉摸。

    但是至少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可是,年纪越大,官龄越长,似乎不再有当年的那种气魄了。

    “谭翼啊,如果实在平常,这些事本就没什么,可是在这个时候,登闻鼓又响了,那就不是一件小事了。

    接下来看来又有一场大的祸事发生了。”

    齐泰有些心惊胆战。

    之前方中愈和他商量的时候,曾经提到,要用议事长这个职位换他的支持。

    那个时候的他,也是没有经受住诱惑。

    看这个样子,现在问题来了。

    谭翼听了这一番话。

    再加上,大人如此严肃的表情。

    他也明白啦,事情大发了。

    “大人是说,这一次的登闻鼓响了,还是因为孔家的事情?”

    谭翼不敢相信,毕竟,之前可以说是意外。

    但是现在这些人又有些不太好的想法。

    “八九不离十啊。

    就是不知道这一次又是谁冒出来了?”

    兵部尚书齐泰很是担心。

    自己这一次算是玩了火。

    演示真的出了什么事情的话,最倒霉的就是他们了。

    在这种角度上来看,他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大人,虽然属下也是读圣贤书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朝廷这些年的考试制度,已经远远地超越了恩科考试。

    所以儒家的衰落是必然的。

    朝廷虽然没有想过完全废除儒家文学,但是学子们会根据他们的想法自己来判断。

    如今,朝廷的各个部门招人,还有派遣外驻的官员,更多的是从各部属学院招人,也就是会说,他们更多的人,是会从这里面出来的。

    他们到底还有多少儒家文学的底子,现在可就说不清楚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得到的可是因为方伯爷,想要让他们继续支持儒家文学占据朝廷,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啊。”

    这是谭翼的想法。

    也是众多和他一样的人的想法。

    事情变得不再那么扑朔迷离。

    兵部尚书齐泰看着自己手下的这意味兵部郎中。

    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正是因为有了像你一样的的人,现在大明帝国的文坛和思想领域才会出现这么大的碰撞啊。

    “既然如此,你是认为孔家的覆灭是一定的了。”

    兵部尚书齐泰也张嘴问了一句。

    也算是考教的意思。

    谭翼又仔细地思索了一番。

    算是想了想把。

    当然以前肯定也想过。

    只不过没有像今天那样,把自己的话说出来罢了。

    “是的。”

    思索片刻,谭翼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不是一个选择题,自然也不需要,他去做选择。

    但是这个问题他必须给出答案,因为这才是决定并不接下来动作的大方向之一。

    大明帝国和以前不一样。

    大明帝国和以前一样。

    这句话看着有些绕口,但事实上,知道他的人不少。

    大明帝国变化了许多,这些年来可以说是推动巨大,让整个大明帝国成为了这座大陆上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但是啊,大明帝国依然没有改变,那就是皇权依然占据着整个权力的中心。

    至于他身边围绕的臣子,虽然在一定的范围内支持着整个帝国的发展,但是只要他们身处其中就会明白,这些人依然在掌控着更多的东西。

    “为何?”

    既然是考教,既然是有问题,那么肯定要11的问清楚,把前因后果都说好。

    “照目前所有的情况来看,孔家覆灭已经是既成事实。

    如果在整件事情发生之前,孔家就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是都这么久了,空间还没有做出丝毫的抵抗。

    也就是说他的对手非常的强大,强大到到目前为止,他们都还没有丝毫的变化,能够做出一些改变来。

    也就是说,除了现目前朝廷的这些人,还有一部分人出了手,至于是哪些人,大人想必比我更加的清楚。”

    这是实话含义,虽然不知道很多东西,可有些事情他是清楚的,那就是在某种情况下,兵部尚书齐泰其他人所支持的,和那些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兵部尚书齐泰为什么要支持?真的是为了覆灭孔家吗?

    齐泰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伤心,总之这一刻他的感觉非常不好。

    “不过,属下也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也许还会有变数?”

    兵部尚书齐泰也听到这句话立马来了兴趣,他也想知道含义到底有什么看法,毕竟对于这样,一个人他培养了许久,也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他们成长起来。

    “除非,除非这一次敲鼓的人是孔家南宗的人。”

    兵部尚书齐泰听到这样说,他的眼神亮了,谭翼的话,虽然只是猜测,但是一下子就打开了,他所有的想法。

    对了,就是如此,怪不得他一直觉得差了些什么,毕竟按照方中愈的意思,方孝孺还在做着,完善儒家理论的事情,那么他一定不会完全覆灭掉儒家的。

    也是啊,现在种种的情况又告诉他们,他们做的已经非常强大了。

    孔家现在有着这样的状况,一定与他们有关系,也就是说现在他们做到了这一步,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嗯,其实是不是只要等消息传递过来立马就会知道的。”

    “来人。”

    “大人。”

    “立马去看,登闻鼓那边是什么情况?

    问清楚敲鼓的人是谁?”

    “是。”

    兵部的吏员也不傻。

    很多事情与他们有关,很多事情与他们无关,但与他们有关的事情基本上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前途。

    诸位大人都非常的紧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