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74章

大明影侯-第74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朝也有胡党蓝党一说,总之牵连甚广,改变了不知多少人的命运,他们是在怀疑自己,扶持朋党,祸害天下吗。

    建文帝在不断的问自己,怪不得之前的朝代,都有远见之人力图变法,却始终不能成功,那是因为皇家享国时长,积弊已久,可如今,大明立国三十五载,皇爷爷传位给自己,也才第二代,竟然已经隐隐有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的态势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群人还有救吗,大明,朕的大明,还有救吗?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建文帝开口问道,说不出语气有什么问题,只是熟悉他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不太满意的态度,但是今天似乎有些不对劲,除了之前没有明确表态的几人,还有出言支持的齐泰,其他人,跪倒在地,齐声说道:“臣等惶恐,此事牵扯甚广,不宜操之过急,还请陛下三思。”

    建文帝看着他们,端起旁边案几上的茶盏,还没有喂到嘴里,似乎想到了什么,摇了摇头,又放下去,起身走了,是的,走了,长袖一摆,头也不回地走了,苏公公带着小太监们赶快跟上去,似乎皇爷的心情不是很好,但是他们还是跟了上去。

    跪在地上的人仍然跪着,坐在凳上的人也还在坐着,屋子里透着风,过了一会儿,大家相视一眼,都在探索彼此的意思,只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有人说话。

    吏部尚书张大人看了看远去的皇帝,那个年轻人,到底在想些什么,连他也有些看不透了,今天这堂上似乎也有些不对头的地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都起来吧,皇上已经走远了,今日之事,大家都在思量思量吧,没事就回去歇着吧。”说完,他也带头走了,本来他是想问问方孝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到最后,他还是忍住了,有些事,不知道还是不知道吧,这位老大人,在刚刚的那一瞬间,思绪回到了洪武朝的时候,那时候,太祖高皇帝的话,哪会如此直白,又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对,见惯了风雨的老大人,也不由得叹息,唉,世道变了啊。

    每个人的心思都猜不透,刚刚有多少人说出了心里话,又有多少人在刚刚的那场奏对中,即兴表演,这,谁又能说的清楚,大家互相行礼告辞,各自回署衙。

    离去的建文皇帝没有明确去的地方,就在紫禁城里闲逛,苏公公在后面跟着,“大伴,朕,刚刚是不是做得不对?”

    苏公公看着建文皇帝,说道:“陛下没有做错什么,这件事情,老奴在一旁听着,也认为是对朝廷有好处呢,陛下天资聪颖,从谏如流,政治宽和,您的想法是正确的,诸位大人只是一时没有想通,想必过段时间,自会听从您的意见的,您是天子,他们应该听您的。”

    建文帝笑了笑,斜他一眼,戏谑道:“尽说些拍马屁的话,朕要是从谏如流,刚刚就该答应他们,放弃建立新式学堂,固守祖制,哪里还会起身离开,抛开他们,在这里散步。”

    “老奴并非拍马屁,只是说一些事实和老奴看见的东西。”苏公公摇了摇头,说道。

    “哦。”朱允炆来了兴趣,“既然自认说的是事实,那就说出来听听,要是没有个理由圆过去的话,朕可不会留一些尽会拍马屁的人在身边。”

    苏公公躬身行礼,“陛下,新式学堂培养的是军事人才,皇爷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能够打仗的人才,现在将士在外作战,自然是希望他们的主帅是一位能打胜仗的人,总不能让啥都不懂的人,带领他们去送死吧。齐先生是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他并没有反对,而是极力的支持,就说明此事大有可为,所以老奴认为陛下您听从小方大人和齐大人的意思不会有错。”

    “你啊你,怎么,大伴进来也开始关心朝政了吗?”建文帝指着他,呵呵了一声,似乎有些意味深长。

    苏公公一听,坏事了,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这嘴多的,“老奴不敢,看见皇爷近来烦心,老奴深感担忧,刚刚也只是说些自己的想法罢了,还请皇爷恕罪。”他赶忙跪下来认罪。

    他的声音也不由大了几分,“说吧,这些话是谁教你的,朕身边的人现在也成为了别人的传声筒了吗?”

    朱允炆收敛了笑容,淡淡的看着这个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老人了,难道自己真的看错了吗,这宫墙内还有人值得信赖吗?

    “皇爷,老奴句句属实,并没有谁教老奴说这些话,大明报和逊志报,老奴也在看,老奴手下的小太监只要是识字的也都在嘱咐他们学习,方先生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才是最好的,老奴刚刚说的话都是实事求是的,是老奴自己琢磨出来的。”

    苏公公到是一股脑吐了个干净,他也暗自恼恨,刚刚自己怎么那么嘴贱,什么话都在陛下面前说呢。

第0167章 徐州城外的炮声() 
远远地看见,一身龙袍的建文帝站在前方,看着跪在面前的苏公公,其他的小太监和小宫女们,也都跪倒了一大片,在这宫里待得久了,也知道什么时候该跪着,看看皇爷的脸色,苏公公还在为自己刚刚的行为解释,朱允炆听后说道:“你说的是真的?”

    “老奴,句句属实,绝无虚言,确实是自己琢磨的,请皇爷恕罪。”苏公公的头和小鸡啄米似的,一直请朱允炆恕罪,“起来吧,以后这样的事情跟朕说就行了,就不要往外说了,皇爷爷留下的规矩,有些东西,朕还不想丢。”

    “是,老奴谢过皇爷。”苏公公见应对过去了,松了一口气,吓得一身冷汗,太祖高皇帝严令,内侍妄议朝政者,皆斩,刚刚自己怎么就忘了这一茬呢?

    《祖训录·箴戒》即云:凡内使监官有忠正者,察而用之,但任以末等之职,不可委以文武之权;奸狡者,斩之。但是事实上,太祖朱元璋对于宦官又用又防,朱元璋深知自古以来宦官、女宠等为祸之由,“女宠之祸常始于干政,外戚之权常始于怙恩,宦官之盛常始于柄兵,权臣之专窃常始于蒙蔽,至于藩镇跋扈则由于姑息,夷狄侵暴则由于国势不振”。然而他自信“制之有其道”,即:宦官“不假以兵柄,则无宦寺之祸”。

    其实,太监是不让识字的,但是后来发现多有不便,所以有些太监是可以识字的,还有专门的人教学。

    朱允炆今天受挫,但他并没有太过伤心,最开始他对于中愈的判断不太相信,现在他相信了,不过这些人虽然目光有些短浅,思维有些固化,也是正常的,只要是忠心的,这些人都还能用,他在思考,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有所变化呢。

    今天宫里发生的一切,中愈都收到了消息,就好像他本人就在那里一样,他知晓在场的每一位大人的话语,甚至他们的表情,动作,也知道的一清二楚,对于这些,他倒是没什么感觉,本就该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建文四年二月二十一日,燕军前哨流窜到了军事重镇徐州,主力部队也在后续行进之中,朱棣手下的大将都很着急,都想借着之前的大胜而出击,不想给徐州守军留机会。

    徐州守军也知晓现在情况比较艰难,燕军狡诈,而且骑兵人多势众,机动力量远远超过他们的骑兵,因此,最后决定,固守城池,不予理睬,无论燕军如何叫阵,就是不出城。

    这可把燕军给弄着急了,军事重镇徐州,墙高军利,若是进攻,打下它,要死多少人,后勤要备下多少攻城利器,谈何容易,所以攻城实为下策。

    那就放弃攻打,绕道而行,可是本就是战争,穿插就是为了节约时间,哪里能够这样,在绕道其他地方,况且徐州守军,又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绕道的机会,若是出来追赶,甚至是出兵埋伏,都有可能让前哨军队全军覆没,这是中策,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可取。

    正当燕军将士感到十分为难的时候,朱棣和姚广孝想到了一计,随即便向手下众军作了安排,嘱咐他们按计策行事。

    “王爷,此计只可用一次,根据之前的那份战备兵力图,徐州屯兵众多,各地卫所严谨对战,只可智取,不能力敌,况且,王爷不要忘了咱们的任务,是要快速南下,只要让他们害怕,甚至是有侥幸的心理,那就是王爷胜了。”一身袈裟的大和尚姚广孝像朱棣说道。

    “军师言之有理,孤已经传下军令,让他们谨慎对待,不要让徐州守军看出破绽,相信他们都能做好的,咱们燕军男儿,自然不差,应该可以完美的完成这个任务。”

    “那就好,那老衲就在这里恭喜王爷了。”

    “承军师吉言。”两人就在那里互相恭喜客套了一番,总之,他们为解决现状想出了办法。

    燕军在城外的九里山设下伏兵,又在不远处的演武厅隐匿了数百名骑兵,在做好一切的充分准备后,燕王朱棣下令,全军戒备,派出轻骑到徐州城下诱敌。

    城上的南军士兵,看着快马奔驰而来的燕军骑兵,谨慎戒备,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一对轻骑在徐州城下,卸下马鞍,装作十分悠闲的样子,打量着徐州城,这座千古军事重镇。

    守城的南军将士,看见他们如此,并不理睬他们,燕军将士见之前的手段并没有作用,于是便开始变换花样谩骂挑衅,逼守城将士出城迎战。

    守城将士在守城官的都令下,忍受着对方的辱骂,并不为之所动。起初的时候,大家还能接受,但是接下来几天,燕军骑兵越骂越难听,那脏话简直是不堪入耳,甚至辱人父母,羞辱着南军士兵。

    但是南军士兵还是保持了克制,没有出城迎战,最后,在得到长官的首肯后,燕军士兵开始驱赶城外的居民,甚至是放火烧掉了他们的房子,让他们都在外面,看着自己守护的百姓,遭受如此的折磨,南军士兵们暴怒了。

    “大人,让我们出去接战吧,这群人怎么可以这样,就算咱们不接战,他们也不应该肆意妄为,欺负老百姓啊。”

    “是啊,大人,咱们来这里不就是为了不让他们胡作非为吗,让我们出去吧。”众多士兵义愤填膺,苦苦的恳求着守城军官,随后,守城官也同意了他们出城,去会会这正在城外叫嚣的燕军骑兵。

    众将士出了城,燕军将士扭头就跑,虽说速度不快,但就是比南军将士跑的快,还故意哈哈大笑,嘴里喊着些懦夫,蠢货的话,出城的官军将士怒火中烧,拼命追赶着前方逃跑的燕军士兵,过了河以后,还没有追上,渐渐的,他们被引入了燕军事先设下的埋伏圈,只听得一声炮响,燕军伏兵四起,迅速冲杀,官军紧急后撤,没想到,后撤的大河上的木桥年久失修,大多数的官军不是被挤到河里淹死,就是被自己人踩死,跑的快的当然也就跑回了徐州城,南军大败。

第0168章 这就是你我的命() 
军中重镇徐州城守军日防夜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没想到到最后依然中了圈套,损失惨重,也因此,守城诸将,再也不愿意出城迎敌,凡是请战的都被压下来,只是对峙。

    他们也有观望的想法,事实如此,燕军锋盛,此时不要得罪太狠,若是真让燕王得了天下,论罪之时或许会小一些,甚至有可能自己还能在新皇之下混个大官当当。

    当然这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燕王可不会管那些东西,难道你敢说自己明面上是假的抵抗,暗地里放水,你就是故意放弃反抗,让敌人进来的,你的忠心在哪里呢,所以,自以为是终究是自以为是,永远摆不上正席。

    燕军上下如此戏弄徐州守军,还轻而易举的获得大胜,自然是乘胜南下,大摇大摆的从徐州城周围过去,南下,一路坦途,燕王朱棣和姚广孝甚是高兴,若是如此,天下唾手可得矣。

    应天府里,府尹莫大人正在准备挑选新的场地,作为方孝孺辩论讲演的场地,皇帝的圣旨已经下来了,他和自己的师爷也就是幕僚孙可一,孙先生正在讨论。

    “老爷,陛下既然如此看中这次讲演,说明定有咱们不知道的事情发生,若是老爷,能够很好地完成这次任务,想必皇上看在眼里,必将会给老爷一个很好的奖赏,说不定老爷也就就此高升了。”

    孙先生是一个儒生模样的人,当年也是考中了举人的,虽说三甲未中,但是还是有些本事的,与莫大耳朵也共事了多年,一直充当幕僚,每次提出的建议也都可行,深合莫大耳朵的心意,遂引为心腹,也一起做了不少的事情。

    “嗯,不错,不错,易元说的不错,这件事情还得细细操办,咱们再商量商量,一定要弄个万全之策来,皇上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一定不能辜负皇帝的期望,也要让他们看看,我办事,也还是有些能力的。”

    孙先生,字易元,相熟之人也是这样称呼他的,水涨船高,现在圈子内也是知道有这么个人,所以他还是很满意自己的府尊的,况且现在府尊和方中愈方公子搭上了线,看方公子的表现,日后事情肯定很多,自己以后肯定会有大的用处,说不定自己还可以光耀门楣,封妻荫子。

    今天天气似乎有了变化,傍晚时分,一道横亘天际的闪电在此刻垂落,将这座大城照耀得一片雪白,雨低落下来了,所有在外面行走的路人立马寻找地方避雨,热闹的街道上顿时就没有了慢慢行走的行人,大家都一窝蜂的挤在了可以避雨的地方,时不时还要抱怨一句,这雨下的也太不是时候了,还下的这么大,晾在外面的衣服又要打湿了,明天可怎么穿啊。

    “先生,是否按计划行事?”在某个不知名的小院子里,有人强忍着震骇问道,因为在屋子里的角落里,有一具尸体,躺在那里,嘴角的血还没有干掉,那双眼睛睁得大大的,死不瞑目,死的人他也认识,是和他共事多年的上司。

    “传令下去,按计划行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教书先生模样的中年人擦拭着手里的匕首,但在说话之间,灯光中,看不清这个中年人的面目,但是他的眼神分外深邃冷酷,散发出一股震慑人心的阴冷气息。

    “是,属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