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影侯 >

第88章

大明影侯-第88章

小说: 大明影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主意是他出的,人啊,要不要这么矛盾,看着他,就想起掩耳盗铃的故事,唉,可悲。

    “免礼,都坐吧。”朱棣淡淡的说了一句,王爷的威严立马显示,大家也没有什么表情,若是别人见了这幅模样,还真以为这里都是死人呢,大家都一个模样。

    说是都坐,但肯定还是要有人站着的,毕竟大帐再大,也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安排一个座位,大家都很有眼力劲,很自觉,哪些人够资格,哪些人该坐着,坐在什么位置,他们都很清楚,所以没有出现什么混乱,主官和资历高的坐在前面,副官和没有资历的要么坐着,要么就站在身后,排的是整整齐齐。

    “今天,孤王召见大家,是想跟大家说一件事情想听听大家的意思。”

    众人坐着的起身行礼,站着的直接行礼,“末将恭听殿下令旨。”

    “近日南军谍者在我靖难军的占领地中大肆宣扬咱们手下的军队强抢军粮,钱财,祸害百姓,引起了百姓的恐慌,这里面也还关系着投诚过来的卫所军队的家人,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燕王扫视全场,看着诸位将军的表情,并将他们一一记在心里,有人错愕,有人了然指掌,有人平静,总之都不一样。

    似乎也没有听大家回答的意思,朱棣朗声说道:“这件事情不是谣言,咱们手下的军队确实是做了这样的事情,这一点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是没做,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现在孤想把这件事情解决好了,出了这中军大帐,这件事就过去了。”

    这倒是出乎某些将军的意料,他们有的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有的就是听说的不全面,军队里的消息,只要没有明文出来的,传来传去的都不一样,因此,他们倒是没什么意外的神色。

    唯一让他们以外的是,王爷的态度,王爷什么意思,承认了这件事情,而且还打算解决,就算不是王爷下的令,这件事情一旦承认,不还是得算到王爷头上吗,所以他们有些没弄懂王爷的意思。

    不过还有一些人听懂了,当然只弄懂了一点,出了这个门,这件事情,王爷就不会承认了,这件事情恐怕有些困难。

    大将军丘福抬头看了看燕王一眼,思索了一会儿,又偏头示意了一下,他的帐下,一位小将会意。

    对于这件事情来说,他也是知情者之一,所以刚刚王爷说的说的时候,他就知道了,看见自己上官那阴沉的脸色,他也猜到了这件事情可能出了一些他们不了解的情况,脱离了他们的控制了,所以看见丘将军一示意,他就懂了。

    他站出队列,向王爷行了一礼:“王爷,此事末将知晓一些情况,不知王爷的意思是?”

    他猜到了王爷的意思,但还是想让王爷说得清楚些,所以才会这样问,而且,他还要替自己的将军试一下王爷真正的意图和一个解决的态度。

    燕王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说道:“孤王不追究这件事情是如何发生的,也不追究带来了什么后果,现在只是要解决这件事情,给百姓一个交代,给大军一个交代,帐下诸位,有谁愿意,出面解决这件事情?”

第0200章 水涨船高有人来() 
大帐内部,大家有些不安,王爷的话说的很是明白,却让手下的人有些惶恐,这是要动手了吗?

    看似在问所有的人,但朱棣的眼睛却瞅了一眼朱能和丘福,他知道,凭借这些年的交情与了解,他们应该懂他的意思,所以他在等着这二人带个头,让手下人出面揽下这次的活计,这样大家脸上都好看,不至于让大家都难受。

    大帐里很是安静,似乎没有出现朱棣预料的结果,手下诸将都保持了沉默,不管是知晓具体原因的将军,还是对此一无所知,并不关注的将军,大家都很默契的没有说话,似乎这些事情只有等他们思量后才可以做决定。

    张辅本以为会有很多人会在王爷说出来之后,抢着做这一件事,但现在看来,发现似乎没有多少愿意承担这件事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平常要是有事情的时候大家可都是积极抢着做的,今天怎么这么安静。

    朱棣似乎也发现了,帐内的安静,让他也渐渐恼怒起来,这些人,竟然在这个时候了,还在想着推卸责任,倒不是不信任手下这帮人,只是现在确实是一个坎,他们自己挖的坑,差点埋了他们自己,现在想要把所有人拉出来,竟然没人愿意出力,这让他很是不爽,几乎出于暴走的边缘。

    这个时候的燕王,非常的希望有一个人能够站出来说,我愿意,可惜,等了这么久,还是没有人出来应答,这些人,怎么可以这个样子。

    他的脸色变换不定,就在他准备在问一遍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

    “王爷,末将愿往,处理这件事情。”

    这个声音出现的很是突兀,让头脑晕晕,怒火压抑的朱棣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做梦,这声音太好听了,这到底是谁,解了孤王的燃眉之急,朱棣努力的睁大眼睛,想要瞅瞅是谁。

    只见张辅出列,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行礼后,看着朱棣,其他的将军也都盯着他,似乎有些惊讶,又有些理所当然。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朱棣似乎不敢相信,又问了一遍,连声音都大了几分,帐内的其他人也都打起了精神,看着张辅。

    张辅似乎也发现了不对劲,但还是认真的字正腔圆的说道:“回王爷,末将愿意处理这件事情。”

    他想到了姚广孝对他说的话,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他说给父亲报仇,这是一个机会,因为这个机会,别人不敢要,而他,张玉的长子,就凭这一点,他获得了这个任务,也没有人会说什么的,就算说,也只会在背后,当面说,他们不会这样愚蠢的。

    朱棣的看着眼前的张辅,想起了那位战死的张玉,已经两年了啊,张玉已经故去两年了,他的儿子也已经在军队里成长到如此地步了,不错,不错。

    虽说朱棣因为张玉之事对张辅关爱有加,甚至是相关爱儿子一般爱护,但毕竟战场之事,也说不清楚,所以现在看到张辅出列,他还是很高兴的,心里直呼忠臣啊,这才是忠臣啊。

    张辅也并没有因为燕王的关爱,还有父亲袍泽的帮助而沾沾自喜,他要的是真正的建立功勋,不让张家没落下去,所以这两年,他发了疯的在前线杀敌,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没有父亲,他也一样可以在军队中活下去,当然父亲的威望不丢也是挺好的。

    没有人会放弃父辈的荫庇,就算是一点点也不会让人丢弃。

    “好好好,文弼敢挑大任,孤王深感欣慰,赏银一百两,若是事情做的好,孤另有重赏。”朱棣很是高兴,看见这个后辈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他心里也是很感激的,解了围,他也知道几位大将都不做声,是因为他们的人多有参与,这个时候处理,无非就是打他们的脸。

    再说,也没有必要把他们都拉上,还是要留一些好名声的,他能理解,作为王爷,很多事情还是要考虑到下面人的看法,所以他对此,也没有特别难受的地方,只是刚刚他们既不说帮忙,也不说不帮忙,让他有点尴尬。

    “末将,谢王爷赏赐,末将定会努力将这次事情做好,不辜负王爷厚望。”张辅又是一阵言辞恳切的表达,总之将一个忠臣,将门虎子表现的很是清楚。

    “好了,这件事情既然已经有人担下来了,诸将引以为戒,切不可再犯。”朱棣很是满意,这些人,也要松松筋骨了,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段时间,靖难军发展的太快,里面各样的人也有,所以就当是借这件事情,清洗一下也是挺不错的。

    “末将领命。”诸位将军站起来拱手听令,虽说各有心思,但是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了,那就听从命令吧。

    朱棣摆摆手道:“这件事情解决了,现在孤王要说另一件事情,咱们现在已经攻进了徐州附近的区域,各位还是要打起精神,提高警惕,相信在不久以后,咱们就能顺势南下,过淮安,渡长江,进军应天,以后大家共富贵,这天下终归是我们的。”

    众将听着有些兴奋,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豁出身家性命,跟着朱棣靖难,其实他们很清楚,这就是造反,造反是为了什么,还不就是金钱,女人,地位,现在有机会去实现这个简单的梦想,他们能不高兴吗?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了笑容,就算是朱能,丘福,也面露笑容,跟刚刚那个丧着脸的大将军判若两人,所以说呢,这些诱惑,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住的,封妻荫子,拿条命换来的也值。

    “末将谨遵王爷教诲。”大家齐声的回应着,蛋糕要分给众人吃,那才是好领导,好蛋糕,所以,没有谁不愿意,来早了有蛋糕吃,来晚了,可能就吃点面包屑。

    朱棣看着手下这些人,知道他们都不傻,今天过后,就该把目标放在南方了,那张椅子,迟早是孤王的,孤,要坐在那里,看看这天下。

第0201章 虚无中寻找自我() 
每个人都在按部就班的活着,这就是生活,生活给你的不仅是成长,还有停滞与残忍。

    但是,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除外,他们也许还要想方设法的改变,去找寻不一样的梦想天堂,这群人大都是十五六岁的年轻人。

    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那样的年轻人,不顾一切,奔向远方,只因为那里可能有一丝契机,能够实现梦想。

    在大明,在应天府,也有这么一群人,这群人基本就是中愈的粉丝,清一色的男粉丝。

    这也能够明白,也能解释清楚,年仅十七岁的中愈没有和其他的公子哥一样,年少就浪迹花丛,声名远播。

    中愈和那些莺莺燕燕的故事,几乎没有,因为这小子还没有逛过青楼,没有那些纨绔子弟的名声。

    当然帅帅的他,也是有着女粉丝的,比如徐家小郡主徐妙锦,还有他们家的小丫鬟,小英,她们可是经常念叨他的。

    还有那些家里稍微开明,还能够学习读书识字的大家小姐,小家碧玉,所以她们还是很欣赏中愈的,更何况他们的父兄都会提到中愈,在近段日子里,耳中时不时也能听见中愈的名字,让她们也好奇这到底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了解之后,才发现,这个人,是一个妙人,值得她们去探究。

    在这段时日,中愈现在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将作司,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是时间充裕,他都会去哪个地方转一转。

    那个现在承载了希望,以后还会承载更多东西的地方,当然也不能确定,能不能够成功,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中愈期待他们做出好东西,现在的速度还挺好的,他还比较满意,这些人的进步很快,技术不行可以慢慢练,慢慢研发嘛,况且以后会逐渐提高他们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一行,那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进来,那样的场面才壮观,那样才是盛世的来临。

    关于进宫给太子讲课的课程,中愈现在还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要讲些什么,哪些要注意,哪些要避讳,他都不知道,同时他也不打算现在就去,反正圣旨上也没有说,让他什么时候赴任,所以,他打算先耗着,多考虑考虑才行。

    那些之前的太子属官们也没有来函催他,似乎已经默认了中愈的做法,只要他自己不去,别人就不会干涉他,不过,确实是没有必要干涉,中愈的差事多着呢,在这个战乱时刻,明显的锦衣卫的工作要大于太子读书的工作,因为太子还有很多老师,不是缺了他就不行了,也说不定,有人巴之不得他不去呢。

    中愈这段时间内基本没有太多空闲的日子,一直在努力的做好手中的杂事,因为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不过没有太多具体事情的他,在这段时间他到是将之前的事情都好好的想了一遍,看看那些有疏漏,哪些要补上,这就是手下人多的好处,他只负责认真考虑,结合实际做出判断,发出命令就行了,要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出马,那不把自己累死了,况且养那么多人干啥,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团结在一起,好好做事情吗,不然白养着他们,既浪费钱又浪费粮食。

    而且他的《大唐西游传》还在继续写,逊志报上依然在继续刊登,目前为止还没有断更,《说岳全传》的故事,画版也在参与之中,所以他的时间还是安排的挺好的。

    对于其他的事情,他也在渐渐地看着它们步入正轨,至少是按照他的预期在慢慢前进,这个时代和后世不一样,没有那么便捷,什么都要靠人,所以他还是很理解的,只要是把事情办好,就行了。

    他有他的事情,别人有别人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忙,中愈手里的事情也很多,意思就是他在谋划,凡事谋定而后动,这是他一向的选择,当然这也是到这个时代后养成的毛病。

    他总有一种不安定感,所以什么事情都要考虑的清清楚楚,这在有些时候是好事,有些时候就是真正的坏事,所以听取合理的建议就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些建议都来自很是重要的幕僚团队,他的团队现在有几组人,属于私人幕僚,但还是挂在锦衣卫名下,做的都是高级参谋的事情。

    他手下的人,暗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情报都是自主汇报的,基本上不通过锦衣卫的暗探体系,王雨辰负责一组,现在他们正在讨论京师里这些案子的来龙去脉,并将讨论的结果告诉他。

    不得不说,书生的成长不低于长时间浸淫在这一块的人,王雨辰就是一个例子,现在的他,可是不得了的,思维敏捷,善于发现,已经折服了很大一批人。

    之前的兵部盗图案他们已经渐渐有了眉目,前线的军事调动也在徐徐展开,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总需要时间的,所以并没有适当的调整好,甚至因为着急反而显得有些杂乱,甚至还让燕军钻了空子。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兵部太急了,而且齐泰等人为了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