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大滑头 >

第118章

乱世大滑头-第118章

小说: 乱世大滑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点,是关于金融战的历史地位。金融玩家在两三天之内的收益,要超过万古留名的拿破仑及其对手威灵顿几十年战争所获得的财富的总和。我们常说,战争是决定政治、经济的最高形式。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一种比战争形式更高的形式,那就是金融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当中,是否还可以采取金融战的方式来决定乾坤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的猜想,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我们的对手是否会向我们发动金融战呢?我们是否可以猜想,其实航母有时候只是一个幌子,只是佯攻,或者只是担当助攻的角色,而真正的主攻方向是金融呢?而如果军舰和航母都可能只是佯攻或者助攻,那么,所谓科技战,所谓贸易战,是否也只是如此呢?而回想大约30年前,日本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迎来了停滞的30年。现在大家普遍的看法就是,日本人之所以签订广场协议,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日本人傻,而在于美国在日本有驻军,日本人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我们至少有理由担心,对方的首选方案是用金融战把我们打败在地,如果金融战不能得逞,他们的军舰和航母才会真刀真枪地跟我们干呢?

第244章 汇率() 
构思过一个关于汇率的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印大钱,诸葛亮印大钱,孙权印大钱。

    企图从曹魏的地盘,去抢劫。

    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

    想从这个地方入手,做空货币灭国的故事。

    可惜,没心思再编下去了。

    索性将素材贴出来。

    一个说,汇率问题很烧脑。比方说,一美元原来兑换8元人民币,现在兑换6元人民币。那人民币的汇率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呢?他说,他每次在面临这个问题时,都要在脑子里面转几个圈才能得出结果,而转圈的方式又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一种,就是自己默默在心里,把一美元对八元人民币换成一人民币兑0。125美元。然后再把一美元兑6元人民币换成一人民币兑0。167美元。然后再对比0。167和0。125,因为0。167大于0。125,于是得出升值的判断。但是这样一来,很费时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被这样一打岔,往往就没有再继续阅读的兴趣了,自己也觉得很烦。

    另外一个朋友就针对这个朋友的这个问题进行吐槽。他说,他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因为他最早接触汇率问题的时候,是因为想起了他小的时候买他们家楼下的油条的事。一想到买油条的事情,他就立刻豁然开朗了,没有那么多的圈子要兜。这个朋友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那个时候的油条很便宜,最早的时候是一毛五一根,但是买的多,就可以有优惠,最常见的优惠是一块钱可以买八根。他说她们家就经常这样买,次数多了,他已经不记得油条是多少钱一根,他只记得一块钱八根。后来油条涨价了,变成两毛钱一根,但是仍然有优惠,那就是一块钱六根。时间长了,他也忘记了一根油条多少钱。他只知道,后来涨价了,一块钱六根。

    这个故事倒是很有意思,相对于早先一块钱八根油条,后来一块钱六根油条的时候,油条肯定是涨价了。这是生活常识,不需要兜圈子就能明白,所以很好理解。于是他把这个现象放到汇率上来理解,就很容易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比如你到地摊上扫货,第一天你一百块钱买了八样商品。第二天你一百块钱买了六样商品。那么毫无疑问,你第二天买的商品的平均价格肯定要高于前一天。

    其实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升华一下对汇率升降的一种理解。

    首先,要知道表达汇率的习惯。表达汇率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一美元等于6元人民币。等号前面是一种货币,等号的后面是一种货币。

    第二种表述角度,就是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6。还是一样,“对“字前面是一种货币,“对“字的后面是一种货币。

    总之,一言以蔽之,前面一种货币,后面一种货币。

    那么规律出来了。

    对前面一种货币的汇率的理解,按照常规思维理解,也就是说,数字上升,意味着汇率升值。数字下降,意味着贬值。

    对后面一种货币的汇率的理解,按照反向思维的理解,也就是说数字上升,意味着贬值,数字下降,意味升值。

    比如今年以来,美元兑欧元的汇率,年初是0。81左右,现在是0。86左右。所以对美元来讲,那就按常规理解,从0。81到0。86,数字上升,意味着升值。对欧元来说,那就反向理解,数字上升,意味着贬值。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如果再加上一句话,就会使问题变得更加简单。那就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表达方法是:一美元等于多少其他货币,或者说美元对其他货币的汇率是多少。这样以来,绝大多数情况下,美元都在前面,其他货币都在后面。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对美元,你就正常理解,而对于美元以外的货币,你就反着理解。

    前面讲了一个关于汇率问题的烦恼。是说当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由8变成6的时候。美元是贬值还是升值了呢?非常好理解,那就是贬值了,因为从8到6数字下降,非常直观。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要判断出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了呢?就有点烧脑,就要绕圈子。有人可能就在想,如果改变一种表达方式,这事儿就不烧脑了,就不绕圈子了。比方说,改成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由原来的0。125变成0。167。那么人民币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呢?因为从0。125到0。167,数字上升了,所以肯定是升值了,这非常好判断,因为非常直观。

    可是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呢?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牵涉出两个关于货币的故事。

    第一个是关于货币理论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换一种标价方法是完全可以的,也是非常常见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在货币的教科书上,都有堂而皇之的名称,实际中也经常使用。一美元兑八元人民币,对于人民币来说,这种说法叫直接标价法,也叫应付标价法,它背后的意思就是,你如果要想取得一美元,你应该付出八元人民币的代价,所以叫应付标价法。这个说法的立足点是,用自己的人民币去购买美元需要付出8元人民币。而另外一种标价方法,一元人民币兑0。125美元,对于人民币来说,这叫间接标价法,也叫应收标价法。它背后的意思是,别人要想从你这拿走一元人民币,你可以收取0。125美元。

    重复一下,应付标价法的基本逻辑是,如果你想取得美元,你应该付出多少人民币。应收标价法的基本逻辑是,如果别人想从你这取得人民币,你可以收到多少美元。

    说到这里,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关于货币的故事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那就是我们实际上主要的采取的是应付标价法,所以才有上一章节里面提到的烦恼。为什么我们主要要采取应付标价法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经常要拿人民币去换取美元。为什么我们要经常拿人民币去换取美元,而拿着美元的人很少需要用美元来换我们的人民币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元是世界货币,全世界的人都需要经常去获得美元。那为什么美元是世界货币,而人民币不是世界货币呢?道理也很简单,因为世界上跨国买东西,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只认美元,不认别的货币。你拥有再多的人民币、卢布、欧元、日元,在国际市场上都很难买到东西。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买到东西,你必须要有美元。这样一来,美元就成了抢手货,国际上都习惯于想着我付出多少自己的货币能够获得美元,所以国际上都普遍采用应付标价法。不仅人民币是这样,欧元、日元、卢布等世界上所有的货币都是这个样子。

    美元这种居于世界货币的中心位置的一种状态,为它在世界贸易当中取得了极其有利的地位,并且谋取了很多额外的利益,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所谓美元霸权。

    美国人对所谓的美元霸权非常看重。大家普遍认为,当年美国人之所以打伊拉克,是因为萨达姆不想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美国人之所以要打利比亚,也是因为卡扎菲不想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而希腊等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大约也是因为,欧洲人萌发了用欧元而不是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的冲动。

    目前我们的人民币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际化,就是为了追求以后跨国买东西可以用人民币支付,这样就不会受美元的制约。人民币黄金期货的上市,人民币原油期货的上市,人民币铁矿石期货的上市,以及跟世界几十个国家进行货币互换,还有最近刚刚宣布的非洲十四个国家考虑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消息,都是为了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样不受美元制约,也就可以逐步地逃离被美元掠夺的被动局面。然而这种做法,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军事、经济手段和政治运筹手段,要具备相应的军事能力、经济能力和政治能力,以免重蹈当年伊拉克、利比亚和欧盟的覆辙。

第245章 钱庄() 
2008年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幅度是0。5个百分点。

    降准这个词,是我们的老熟人。它隔三差五总要在我们面前表现一番。每次它出现,都会成为大家追捧的热点。这次也不例外。

    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每次看到降准这个词。第一反应不是它经济学上的意义,而是他文字学上的有趣。因为它是一个高度浓缩的词。

    汉语的浓缩也是一种极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比如2016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我们中国人就把后面几个字给省了,简称里约奥运会。又比如前几年有一个比较有名的电影叫做《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来他的名字就变成了——《致青春》。

    而降准这个词,也是运用了同样的手法。降准的全称应该叫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说,所谓“降准”,一是“降”,二是“准”。“降”是降低的意思。“准”呢?“准”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意思,把六个字缩成一个字。

    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呢?由于存款准备金率这个词有点儿长。我们需要把它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我们先说词尾的那个“率”字。

    这个字在经济学上使用的频率非常高。比如我们前面说过多次的利率、汇率。所谓率,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原则,那就是一定是用一个数字除以另一个数字。比如说利率,就是用利息除以本金。比如我有一百块钱的本金,获得了五块钱的利息,那么就用五除以一百,结果就是5%,这就是利率。所谓汇率,就是在货币兑换的过程中用一种货币除以另一种货币。比如我用一百块钱人民币换了15美元,用100除以15,就等于6。5。也就是一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6。5。

    那么,这里的存款准备金率,也一定是用一个数字除以另一个数字。至于是用哪一个数字除以哪一个数字,我们慢慢说来。

    “率“字儿说清楚了,那么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呢?

    要理解存款准备金,可能要稍稍烧一下下脑子,不过不会太多。因为理解存款准备金就必须要了解一些金融内幕。可以说,当我们把存款准备金这个词搞明白的时候,我们也就搞明白了很多金融内幕,所以说它非常值得好好搞一搞。

    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搞一搞这件事。

    要搞清楚这件事,就必须从银行说起。

    银行是干什么的呢?它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两件事,一是存钱,二是贷款。在我们眼中,银行是非常非常有钱的。因为那么多的企业,那么大的资金量,有很多都是从银行借出来的。在我们脑子里面,大概没有谁比银行更有钱了,银行基本上是有钱的代名词。

    那么,银行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或者说,开银行的人哪儿来那么多的钱呢?

    我想说,开银行的人有钱不假,但是,他贷款给别人的钱当中绝大部分却不是他的。他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答案还是一个字:借。

    是的,你没有听错,还是第十六章反复说过的那个字:借。

    可以这么说,现代的金融现象、金融活动、金融危机,等等。它的根源都来源于这一个“借”字。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现在的经济生活当中没有了这个“借”字,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的金融活动,全部是基于自己实实在在拥有的金钱,那么我们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活动、金融危机,全部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所以这个“借”字很重要。

    银行是在向谁借钱呢?银行背后的金主是谁呢?

    大家不要以为它是一个非常高深莫测的人物。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因为他就是你,他就是我,他就是我们身边的亲戚朋友,我们所有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见过的和没见过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是我们这些人把钱借给了银行。我们借给银行的方式就是——我们把钱存进银行。当我们把钱存进银行的时候,从经济和金融学上讲,那就是银行向我们借了钱,因为是银行欠我们的钱。

    为什么说是银行欠了我们的钱呢?因为我们存到银行的钱,有朝一日银行必须还给我们,所以说是银行欠我们的钱。啥意思?就是说,我们是债主。我们是黄世仁。而银行呢?银行是欠钱的杨白劳。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得意。呵呵,不知不觉,原来我们一直是这么牛,是那么那么有钱的银行的背后金主!不仅如此,还有更让你得意、让你更加看扁银行的事儿。那就是,银行的所有资金里面有多少钱是借的?有多少钱是他自己的呢?

    答案是:大约不到10%的钱是他自己的,而超过90%的钱,是他借的。比如中国的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大多数都在90%以上。所谓资产负债率,就是说在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