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116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116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套的情况出现。B集团军群的后勤部队沿着法国人的铁路线前进,他们把补给基地均匀的撒遍了整条战线,各个师后勤部队都可以从就近的补给基地寻求补给。前期的道路拥堵情况已经结束,法国那些优良的交通设施确实省了德国后勤部不少的力气,现在他们可以及时的把前方部队急需的物资送到战线上任何一个角落。

    德国空军的表现也非常良好,第二和第三航空队已经完全控制了所有战场上的制空权。刚开始还有一些法国战斗机勇敢的起飞抵抗,他们的英勇无畏给德国空军造成了一些麻烦。但是这个问题立即就得到了解决,法国飞机往往刚降落就被接踵而至的德国轰炸机炸成了一堆废铁,一时间法国空军的每一个机场上都燃起了这种昂贵的篝火。德国空军完全占据了法国的天空,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打搅的向任何看上去有价值的军事目标发起攻击。

    随着野战机场的不断推进,德国的死亡天使们现在可以肆无忌惮的向着地面上的法**队散布恐惧和死亡,俯冲轰炸机那尖利的啸叫和海因克尔滚雷般的轰鸣回荡在整个战场的上空。法国士兵对德国空军的还击软弱而无力,被地面部队击落的德国飞机数量比因为故障或者操纵失误损失的飞机还少。无论是轰炸机还是战斗机,德国飞行员们愉快的盘旋在法国阵地上空,用法**队的损失增添着各自的勋章。

    古德里安被安排在整个战场的西线,从这里进攻的部队都是德国陆军中的精锐。他们的任务非常关键,他们要突破法国人的防线沿着海岸线攻占那些重要的港口。如果他们占领了那些港口和交通枢纽,将是对法国最致命的打击。法国将无法获得来自他的那些海外殖民地和英国政府的增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依靠他们现在所积蓄的力量绝对无法抵御强大的德**队的攻击。

    法国人也深深的明白这一点,他们把最强悍最精锐的力量都放在了西线防线上,法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守护住沿海城市和西南各省,法国的那些最富裕的城市也都汇聚在那个区域,只要那些地区还掌握在法国手中,他们就还有反扑的机会。

    法国人毅然放弃了他们那个易攻难守的首都,他们甚至放弃了在他们眼里绝对会被占领的东线战场,他们把法国的政府内阁和那些金融,文化,工业机构撤退到了西南各沿海城市中,法国东部和南部那些还没有被占领地区也都忙着将那些重要机构向着海边撤退。

    结果古德里安就这样毫无准备的一头撞到了法国人决心誓死捍卫的最坚固的一道防线上。要不是德国空军掌握了上空的制空权,能够给予他不间断的空中支援的话,他的损失绝对不只现在这点。在他面前的法国士兵都知道他们是最后的防线,他们愿意用他们的生命来捍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在拥有这种坚定意志的士兵和法国最后的一批精锐武器面前,像古德里安这种能够死撑着保持进攻速度,并且靠着死缠滥打连着突破法国三层防御的品种已经完全可以被划进强悍目凶猛纲。如果换作发动攻击的是克鲁格之类的,可能早就向统帅部叫喊着要增援了。

    其实古德里安还没有遇到法国人最强悍的抵抗,因为另一只猛兽已经把他对面法国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大半了。塞普鲁斯军团依靠他强悍的攻击力和精妙绝伦的战术辅助下奋力的向着法国防御圈的纵深突进着,强悍的战斗力来自于对直属指挥官的狂热崇拜和他拥有的那种密集到过分的火力,而精妙绝伦的战术则来自于他的新指挥官。曼施坦茵在和徐峻见面当天就被任命为这个军团的新参谋长,按照徐峻的密令,穆勒在战斗中也要完全听从这位参谋长的指挥,曼施坦茵成了真正拉住塞普鲁斯颈圈上的皮带的人。

    新元首不但把他从柏林军事监狱那种恐怖的地方救了出来,而且还给予了自己这样的器重,曼施坦茵实在无法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为了报答,他下定了决心就算尽他所有的力量与智慧也要打好这场仗。

    结果这位军事天才一发力,塞普鲁斯的进攻方式就变了样,原本那种完全疯狗式进攻被严令禁止了。塞普鲁斯一改以往那种横冲直撞的风格,开始花样百出。严格的说他是在按照德国陆军战术系的教科书目录发动攻击,每一种正规或非正规的战术都被拿了出来,军团指挥官们变着花样的向着法国阵地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三个师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磨盘轮番上阵,把对面的敌人碾得粉碎。塞普鲁斯靠着那些让对方防不胜防的战术和强大的地空双重火力,他突破了法国人的四道防线,并且正以稳定的速度向着法国纵深第五道防线冲击。

    但是力量相对比他弱的古德里安军团就只能被甩在了后面,结果古德里安成了全线德军部队中推进速度最慢的一个人,难怪这位装甲兵总监会郁闷到现在。

    “将军,第三装甲团的报告发过来了。”赫尔曼撩开了门帘急急忙忙的走进了帐篷,他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古德里安抬起了头,当他看到自己副官脸上那不自然的神情时,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看来他又要审阅一批阵亡名单了。

克虏伯() 
德**火大王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一个身材颀长的男子,身着细条纹套装,头带毡制礼帽, 在3名持枪的美国兵押送下,登上一辆

    美军吉普。吉普车轰轰启动,朝杜塞尔多夫方向开去。这个男子就是德国著名军火帝国的继承人阿尔

    弗雷德·;克虏伯,他刚刚被捕,当晚在杜市受审收监。至此,克虏伯家族的传奇性故事变成了纳粹噩

    梦的可悲插曲。

    1906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出生在其家族的摇篮埃森市。克虏伯帝国的奠基人也叫阿尔弗雷德

    ·;克虏伯(1812—1886),他生产的大炮曾使俾斯麦在19世纪中叶先后战胜了奥地利和法国,阿尔弗

    雷德的母亲伯莎就是他的孙女。伯莎的婚事是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安排的,他要外交官古斯塔夫迎娶伯

    莎,并且在姓氏上加了“克虏伯”,以便经营这个显赫家族的事业,防止它落入政敌之手。

    克虏伯家族一直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柱石,受到国家最高当局的垂青。恪守时间、遵从纪律、执

    行命令是这个家族的传统。以用餐时间为例,早餐是7时15分,7时16分到的人就会发现餐厅关了门,

    别人已开始用餐。另外,即使在大冬天,古斯塔夫·;克虏伯也不肯拨旺壁炉,有意把办公室搞得寒气

    袭人,以免变得无精打采……阿尔弗雷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自小他就受到父母的格外栽培

    ,有权跟父母一块用餐。

    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是他经历的第一次人生痛苦∶德皇告别埃森,协约国来拆工厂,父亲被宣布

    为战犯(未遭监禁),魏玛共和国成立,工人起义并占领埃森,法国人占领鲁尔区……童年时代这些

    精神上的侮辱成了他日后死心塌地效忠于希特勒的原因。

    战后,克虏伯家族仍然一心发展家业。他们设立新公司,建立新工厂,买进新煤矿。产品主要销

    往苏联。不久,在德国参谋部的要求下,克虏伯家族秘密参加了德国的重新武装,1926年制造出第一

    批装甲车,两年后恢复生产大炮。

    这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已经成年,作为长子,他拥有家族继承人的一切权利。在胡格尔别墅

    中,他独自住着一层,身边有5个仆人。他在大学攻读物理和化学,并且在德累斯顿银行见习过。

    1930年,他加入德国纳粹党,第二年成为党卫军成员。他把希特勒看作洗雪1918年耻辱、复兴德

    国的主要人物。1936年10月1日,29岁的克虏伯被正式任命为负责重整军备的副经理。 1939年他接替

    父亲执掌克虏伯帝国的大权,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的时代开始了。

    随后5年中,他尽心尽力地扮演着第三帝**械师的角色。 战争爆发之初,他在胡格尔别墅附近

    又建了一栋小楼,周围布有铁丝网,有武装哨兵把守。 每天上午9时整,他乘车到达这里,工作到深

    夜。办公室挂着希特勒的肖像,下面写着“同元首在一起,直到胜利!”他独自一人在里面工作,晚

    上一边喝威士忌,一边抽骆驼牌香烟。陪伴他的只有仆人,没有朋友。如果不在这里工作,他就周游

    德国侵占的法国、乌克兰、波兰、荷兰、南斯拉夫等地。他赞成没收被占领国家的工矿企业,因此又

    控制了许多矿山、高炉。到1943年,克虏伯帝国直接或间接雇佣的人员已达20万,为德**队制造大

    炮、装甲车、坦克、潜艇和各种轻武器。

    战争开始后,克虏伯工厂的德国工人上了前线,代替他们的是来自欧洲各国的战俘,其中苏军战

    俘就达1.5万。从1943年起,克虏伯又开始大量使用遭流放的犹太人,在集中营附近建造工厂,战争

    结束时,“克虏伯奴隶”多达10万人。这些人的处境悲惨,在埃森,他们是在钢鞭的抽打下去上班的

    ,即使有盟军飞机来轰炸,他们也不能离开工厂……在后来的纽伦堡审讯中,克虏伯对此供认不讳,

    他还大言不惭地对审问他的人说∶“在克虏伯家族的巨大遗产中,这间囚室是属于我的那一份儿。”

    他于1948年被判处12年监禁,罪名是“反人道、掠夺被占领地区和阴谋反对和平”,他的工厂则交由

    英军接管。

    冷战开始后,美国和英国想重新武装德国,“使之成为新的利剑”,克虏伯因此又成为这种新的

    “现实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1月31日,克虏伯跟60位囚犯一块被释放。他在监狱中待了不足4年。

    他一回到埃森就重整家业。1952年10月,他跟占领当局签订协议,解决了克虏伯公司的命运问题

    。他的所有重工业、矿山和钢铁生产企业都转让给一个公司,由它负责出售;克虏伯则保留在造船、

    卡车制造和机车制造部门的股权;作为对其出让产权的补偿,克虏伯获得补偿金2.5亿法郎。

    不出10年,克虏伯帝国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员已多达11万,年营业额达到15亿美元,

    跻身欧洲十大企业之列,经营范围包括造船、成套设备、桥梁建筑、化工、纺织、塑料、水处理、炼

    油和核反应堆。

    克虏伯帝国的复兴终究只是昙花一现。战后欧洲涌现出一大批受美国经济思想影响的新型企业家

    ,过去的一套落伍了,克虏伯帝国末日的钟声已经敲响。

    到60年代中期,克虏伯集团共欠下263家银行共计10亿美元的债务,它陷入了无力偿债的境地。

    1967年,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几年之后,克虏伯集团垮台了。不过,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没有亲眼看到这个结局,他于1967年7月30日在埃森去世。

第六章 碰撞(一)() 
斯乃徳中尉终于写完了他的作战日志,他把铅笔插进了作战服胸口的口袋。

    中尉抬手抖了抖那本陆军统一配发的记录本,用力吹掉了上面的橡皮屑,最后翻看了一下确认没有错误后塞进了挂在他腰后的文件包里。

    斯乃德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先长长的伸了个懒腰,随后揉着酸痛的臂膀跳下了他的坐车。他的组员们正在做着这辆坦克的基本保养工作。

    驾驶员拉威克正蹲在坦克前装甲板上拿着一把板子奋力的拧紧变速箱检测口上的螺拴,他刚才在机电员的帮助下为变速箱加足了滑油,并更换了一个齿轮。坦克三挡上一个齿轮由于磨损过度的原因,致使坦克在行进中发生了几次无法切进档位的故障。

    这种问题如果不小心处理很容易会造成发动机熄火。而且遇到运气不好在下坡路上发生了那种故障的话,沉重的车体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前进,在那时车体将强行拉动熄火的发动机。结果就是那位倒霉的驾驶员要做好失去他的发动机的准备,因为那时那台精密的机械就算没有当场爆缸也必定要进修理厂大修了。

    不过幸好四号坦克的离合器反应非常敏捷,再加上拉威克的高超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好几次这种危险都被他快速的处理掉了。斯乃徳早就向上级报告了这个问题,不过由于部队这段时间一直在不停的作战,所以他也一直找不到足够的时间来修理。

    话说回来,就算是给他时间他也没有办法解决那个问题,因为他需要的零件都在机动修理连的运输车上,而那辆车在两天前的一次战斗中被一发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大口径炮弹撕成了碎片,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没有人因为这件事情而受伤,但是装甲连大部分的替换零件却和那辆不走运的运输车一起化为了一堆废铁。修理连当时奋力抢救出了一批发动机部件,但是变速箱齿轮却一个都没能剩下来。

    不过总算还好,今天后勤部及时的把零件给送了上来。而且因为他们刚刚结束了一次艰苦的战斗,所以斯乃德和他的部下们终于获得了半天的宝贵时间来完成他们这些早就该完成的工作。

    不光是这个车组,整个装甲连所有的坦克车组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因为连里每一个人心里都明白,他们后面的战斗将会更加艰苦,现在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会在以后的战斗中造成一场灾难。德国坦克手们小心翼翼的护理着自己的座架,毕竟没有人愿意因为自己的坦克在战斗中出故障这种愚蠢的原因而丢掉性命。

    这种包裹着厚重装甲的精密杀人机器不光能给敌人带来死亡,它也是这些德国士兵在战场上生存下去的保障。

    斯乃德拍了拍装弹手的肩膀,那是个年轻的新兵,才只有二十岁。这个男孩拥有一头漂亮的褐发,蓝色的眼睛和略带一点稚气的英俊面孔。总的来说这个孩子可以算的上是一个美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