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232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232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会明白的,道根,因为你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太少了。我敢肯定,这两个将军不但不会因此对德国怀有仇恨,而且还会因此事对德国怀有深深的愧疚。他们不会责怪德国,只会责怪他们自己。”

    “这怎么。。。。不会吧。”道根目瞪口呆的望着徐峻,一脸的疑惑。

    “不相信吗?那就打个赌吧,就赌你那把镀银的卢格,据说你每天要擦三遍,也不怕把镀层磨掉。”

    “我的元首,您是怎么知道的?一定是伦道夫。。。。”

    徐峻笑着举起茶杯,站在一旁的帝森豪芬满面笑容地替他倒上了一杯清茶。

    =======================================================================

    “无妄之灾啊,真是无妄之灾,大岛君,白鸟君,我等实在是无面目再回日本了。”寺内寿一两眼含泪紧握着大岛浩的手哀声叹到。

    “寺内阁下,您与山下阁下都受苦了。陛下已经获知事情始末,圣上对你们两位的遭遇异常关心,并发布敕令,命外务省必须妥善的安排两位阁下尽快返回国内,并责令军部在东京安排了最好的外科医生为两位阁下进行治疗。”大岛浩拍着寺内的手轻声的安慰到。

    “我等何德何能,竟受陛下如此圣恩。我等此行,非但未完成陛下托付的任务,还被卷入刺杀阴谋,造成日独关系重大挫折,实在是罪不可赦,实在是应该切腹谢罪的。”寺内寿一哭丧着脸说到。

    “独国方面已经查明,此事与两位阁下无关,陛下也获知此事详情,不会责怪你们的。而且你们还因此被独方打伤,我正准备就此事向独方提出交涉呢。”大岛浩微笑着安慰到。

    “哎呀,大岛君,万万不可啊,此事确实是我们日本人犯下的错误,我与山下君被卷入此事实属无妄之灾,谁都怪不了。要怪只能怪参谋本部那群愚蠢的官僚竟然派出那种不安定份子担任如此重要的职务,惹出这样巨大的外交事件。我们现在只能期望独国尽快淡忘此事,哪里还有什么向他们提出交涉的立场。与我们的伤痛相比,皇国大业更为重要啊。山下君,你觉得如何。”寺内寿一拉着大岛浩的手望向躺在边上一床的山下奉文。

    山下奉文现在被包得像个邮包,性格坚韧的他吃得苦头最多,被德国人打得全身几乎没有一块好肉。

    听到寺内寿一的询问,山下奉文挣扎着回答道:“寺内阁下说的对,我等军人,应当以皇国利益为第一,些许伤痛不算什么,如果能换来独日关系恢复,帝国顺利南进,天皇陛下八荒一宇的宏愿得偿,我等甘愿一死报国。更何况独国查明真相后立即对我等进行了精心的治疗,可见独国人还是心存与帝国继续亲善的意图,千万不能在这种时候因小失大,保持日独亲善关系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我等现在无法参与其中,这一切还是拜托大岛君了。”

    “当然,这就是我来巴黎的任务,天皇陛下也专门为此下了谕旨,我必定全力以赴将此事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只是有些委屈两位阁下了。”

    “没有什么,说到底还是我们日本军人惹出的祸患啊。对了,大岛君,现在独国方面对此事的反应怎么样,他们有没有提出什么要求。”寺内寿一皱着眉头问道。

    “目前我担心的也就是这个,独国元首到现在都没有提出任何赔偿要求。不过从表面上来看,他对发生这种事情是相当愤怒的,很有可能会向我们提出一些很苛刻的要求。当然,我也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帝国内阁给予我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平息这位元首的不满,恢复独日良好的邦交关系,如果可能的话尽力推动独日联盟的签订。我已经和独国外交部副部长里宾特洛甫进行了几次密谈,希望他能够从中进行斡旋,他也答应在此事上帮忙,希望能够有用。”

    “希望如此了。。。。大岛君,你来巴黎之前,国内对此事的反应如何。”山下奉文歪着头问道。

    “除了内阁与外交部人员,外界根本不知道此事。军部也严令封锁消息,任何胆敢向外界透露此事的人都将收到严厉的惩处,所以阁下可以放心,国内还是一片安定祥和。独国这一边也一样,他们也严格地封锁了消息泄露,似乎独国人也觉得把此事控制在小范围内解决比较妥当。”

    “那样就好。”寺内寿一点着头说道:“否则一旦让英米等国知道此事,那就真的不可收拾了。”

    “确实如此,好啦,时间不早了。两位将军阁下请好好休息,我会尽快安排专机送你们回国,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办吧。另外有件事情想要拜托两位,陆军观察团其他的官佐也将与你们一起回国,我发现其中有不少人对独国人心怀怨念,希望两位阁下能够好好劝导一下他们,否则回国之后一旦有人心怀不满将此事泄露出去。。。。”

    “放心,这就交给我们吧,大岛君,我们会让那些家伙知道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帝**人的。”

    =============================================================

    就在大岛浩与两只木乃伊依依惜别之际,元首办公室的小会议室里正在进行着关于一场庞大战役的激烈讨论。

    “登陆点选择哪里都没有关系,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海军身上,如果他们无法完全控制住海峡,那么任何的登陆企图都是让我们的士兵去送死。”凯特尔用手指用力地戳着摊在桌面上的军用地图。

    “我和凯特尔将军持有一样的观点,统帅部应该再进行一次海陆军联合推演。虽然海军在近期的实力得到了加强,但英国皇家海军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实力,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将会对登陆行动造成毁灭性打击。这是一条海峡,不是一条小水沟。另外,天气情况也很令人担心,如果在冬季到来之前无法登陆英伦本岛,那么我们只能把计划延后到明年夏季,到那个时候,英国人也缓过气来了,我怕更难完成这项计划。”曼施泰茵用手拧着眉头说道。

    “我理解两位阁下的担心,大本营现在想知道的是,国防军究竟准备得怎么样了,器材与物资的储备以及人员的训练状况是否达到了战役的要求。”魏尔勒在一旁轻轻地敲着桌面问道。

    “这方面曼施泰茵将军最有发言权,他刚从海峡防线视察回来。”凯特尔望向曼施泰茵。

    “一切都按照元首的指示进行,情况很令人满意。我们已经储备了进行一次集团军级战役的弹药与装备,士兵也都进行了全面的渡海作战训练。可以这样说,他们现在随时都能投入战斗,士兵们的求战yu望极端的旺盛。只是,现在渡海船舶的数量还未达到要求,正在加班加点的赶工。”曼施泰茵说完拿起了一份文件递给了魏尔勒。

    “元首阁下设计的简易登陆艇通过了实弹射击检验,性能能够达到作战要求,而且制造方便,正好弥补了我们登陆船舶的缺口,实在令下官非常的钦佩。”

    德国为了登陆英国,几乎把莱茵河上的内河趸船与法国沿海近岸货船搜刮一空,就算这样,数量还是远远不够。

    登陆是一项很注重运力的行动,除了第一波冲击海滩的船只,还必须准备后续的三到四波部队的跟进,登陆舰船的数量不但决定了登陆强度的强弱,同样也保证了登陆部队战斗力的延续。一旦发生后续无力的问题,那登陆部队将会面对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是绝对不能忽略的关键问题。

    欧洲的内河趸船并不适合担任登陆舰艇,这是由它的船型所决定的。欧洲内河趸船的长宽比实在太离谱了,与我们目前见到的中国内河趸船相比,宽度相同但长度却足足长了一倍。这种转向困难的浅底船在笔直的运河中行驶那是毫无问题,但是一旦放到海面上,就根本是个迟钝的靶子。

    要想拉这种船来使用,那就必须得进行全面的改造,而对上千条内河趸船进行结构性改造可不是几个月内就能完成的工作。徐峻也曾经对此头疼不已,他虽然可以画出英美制式登陆舰艇的图纸,但是远水救不了近渴,现造是无论如何来不及了。他又不是魔法师,可变不出那许多铁船出来。

    就在对着那堆欧洲趸船照片愁眉不展之际,突然灵光一现。为什么非要造钢制登陆艇,换一种材料不行吗?徐峻想起了从小就在黄埔江边看惯了的水泥趸船。水泥造船在欧洲并不是新发明,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钢铁价格一度极端昂贵,于是有人就想起用钢筋混凝土制造趸船,不过当时还属于新事物,所以非常少见。

    不过,徐峻清楚的是,混凝土船除了重量大了一点之外,与钢制船舶在性能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作为一种代用应急产品是绝对够用了。徐峻立即召见海军船舶设计人员,聚在一起花了两天时间搞出了大中两种规格的水泥登陆舰。

    整体设计基本按照钢制登陆舰形制,材料全部选用制造碉堡用的高标号快干水泥,而且不使用早期水泥船的钢筋混凝土设计,而是使用更先进的钢网设计,使得船体结构强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重量却减轻了不少。

    小型登陆艇一型满载排水量30吨,可以装载三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装一台戴姆勒40马力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达到了十一节,中型登陆艇排水量120吨,装一台戴姆勒7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航速也达到了十节,可以装载两辆二号坦克或者一辆四号坦克,也可搭载七十名士兵以及两门野战炮。

    唯一欠缺的就是航程太短,抗沉性也不怎么样,不过徐峻的标准也不高,只要能够在海峡最宽处开个来回就够了,反正也只是应急产品,并不准备让它进入德军装备序列。

    而且为了增强防护性,这两款船舶的关键部位还可以铆接钢制装甲板,不过徐峻觉得这只能起一些心理安慰作用,因为高标号水泥的坚硬程度本身就足以抵御机枪与弹片的伤害,而如果被大口径火炮正面射中,那无论是水泥还是钢制的登陆舰下场都一样。

    这两款水泥登陆舰制造技术非常简便,只要搭好架构浇铸水泥就行了,而且使用了速干水泥,半天时间就能凝固,加上浇铸模板可以反复使用,加工速度与标准化程度远远超过钢制船舶。当时水泥船无法普及的唯一障碍就是制造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昂贵的人力,而徐峻现在最不缺的恰恰就是人力。德军一线工兵部队现在几乎都成了造船工人,在几万名德国水泥匠的努力下,德国的登陆艇集群正在以每天七十艘的规模迅速增长着。

第五十三章 纸扎的防线(三)() 
不列颠人脑洞大,日耳曼人思路广,纵观二战武器发展历史,你会发现两者其实都挺欢乐多的,全都非常非常喜欢乱攀科技树,虽然有时候会歪打正着搞出些成果,但是更多的时候则是搞出一堆奇葩,英国佬脑洞大开研究死光,德国佬脑袋进水研究飞碟,三百吨的坦克、十万吨的航母,科技树完全不知道给点歪到哪里去了。

    BF110就是一件日耳曼人脑洞开大后诞生的作品,从一开始就点歪了科技树的产物。战略战斗机。。。。航空驱逐舰。。。。真亏得德国航空科技局还能为其编出了个轰炸驱逐机的专用名词出来。不过无论是从其诞生所依据的战略理论还是战术定位乃至划定其用途和制定性能指标,整个计划从开始研发到诞生,全程高能,整个研发过程满屏都是各个航空公司设计师的吐槽: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不可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空战是直接、暴力、粗糙和血腥的,两大交战集团都是在无数敌我飞行员摔得扁扁的尸体上摸索出了一堆实用性的空战战术和理论。随后在战后的短暂繁荣时期出现了一堆“军事理论家”和“战争技术科学家”,那个年代各种脑洞大爆发,一堆如同建立在高清晰3D脑补和科幻作品设定集基础上的空战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个个都号称有着“坚实”的“科学数据”为基础,随随便便就能引领整个空中力量发展的潮流。

    蹲在暗处磨爪子的德国人当然不愿意甘居人后,暗自发展的技术装备,训练人员、储备科技,同时也从未间断过战术和战略层面上的研究,他们拼命的吸收着那些“先进理念”,糟糕的是,鉴定这些理念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的人,名叫戈林。

    德国人刻板的一根筋性格导致了,如果第一个节点点歪了。这群死心眼依然会顺着歪路奋勇前进,如果撞上南墙,他们会想尽办法在南墙上钻一个洞出来,如果全身钻不过去。那就切掉身体,不管是用爬的还是滚的,只要保证最终能够触到到终点就算完成了任务。

    所以历史上德国人哪怕把科技树点歪成了什么样,他基本上总能最终拿出一个至少看上去像是那么回事的成品来给你看。比如那个连名字都充满了逗逼气息的鼠式坦克,这群家伙在末日之前竟然还能搞出辆能开动的样车出来。。。。却不看看按照这东西的参数。等这东西开到诺曼底海滩的时候,怕是越南战争都已经打完了。

    纳粹德国的官僚们从不考虑过程,只要能够达到他们心里满意的结果,他们可以完全不计较其中会浪费多少人力和物力,走了多少弯路,耗费了多少时间,哪怕第二天这个结果就被束之高阁。

    说起来,德国人搞出BF110的目的放到现在也不算什么奇葩,德国人想要的其实就是一架F18。一架双发的、速度快、航程远、火力凶猛、能够空战、能够轰炸、能够护航、能够巡逻、能够侦查,能爬能转、可攻可受的万能战斗机。放在现代的科技基础上这不算太突兀。而在二战那个年代,这实在是有些超前过了头了。

    德国空军把招标数据发给各航空制造公司的时候,梅塞施密特和福克沃尔夫各位巨头实际上很想很想把招标书扔到戈林的脸上,什么叫轰炸驱逐机啊!这家伙要的哪里是重型战斗机,根本就是一架能够和单发战斗机空战缠斗的轻型高速轰炸机,这家伙的脑子里都是水吗,那他喵就去折腾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