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295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295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在德军重炮轰击后步兵师的人员物资损失很大,第五步兵师上下全都被调动起来进行了自救行动,整个晚上加上一个白天的时间,官兵们一直在忙于抢救人员、清点物资、搬运转移装备给养、清理残骸收敛尸体。

    很多人只在中午时吃了一份战斗干粮,幸亏市政府组织了市民志愿服务队为部队送来了热水和饮料,否则他们连基本的淡水补给都供应不上。

    师属的后勤单位在火车站被一锅端了,他们失去了大部分的运输车,其中还包括了整座野战医院的装备药品以及所有的野战炊事车。

    虽然最终保存下了四车皮的面粉和大米,还有一车皮的罐头食品,看上去数量似乎很多,其实只够支持两个步兵师两天的基本配给,而且还要进行严格限量,否则一天时间里,这些疲惫不堪饥肠辘辘的士兵就能把所有食物给你消耗一空。

    后勤永远是左右一场战争的关键要素,这也是德国闪电战的精髓所在,德**队最擅长突破一点后向敌后纵深迂回包抄,攻击敌军的物资储存与转运枢纽,消灭敌方的后方指挥系统,最终目的就是断绝敌人的补给,在最短时间内摧毁敌军的组织与士气。

    一名士兵每天会消耗两千大卡以上的热量,如果进入战斗状态这种消耗还会翻倍。所以让一个士兵吃饱是延续部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其次才是弹药配给与后方的火力支援。

    士兵如果处于饥饿之中。战斗力的下降速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作战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与脑力的活动,士兵只有拥有充足的能量才能发挥出他们正常的战斗能力,世界上从未有哪支部队能够在断粮之后还能获取最终胜利的。所有的战例最终都指向一个悲惨的结局。

    英军第五步兵师虽然还不至于到了弹尽粮绝的绝境,但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补给缺乏所带来的危机,在后续补给物资到达之前,他们只能依靠现有的这些食品度日,这些数量显然是不够的。军官们已经提醒士兵要做好挨饿的准备。这让原本已经低迷的士气更为萎缩,士兵们开始不由自主的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疲劳了一整天,士兵们在晚饭时终于吃到了一顿热餐,野战厨房用借来的大锅在篝火上煮了一锅杂烩饭,厨师们实在没办法搞到更好的东西,他们只能用手头上仅有的罐装猪油、蘑菇和咸牛肉与米饭一起炖煮,没想到搞出的东西却异乎寻常的美味,或许是因为饥饿的缘故,士兵们很快把整锅的杂烩饭一扫而空,饱食之后疲劳感如潮水一般袭来。很多人连制服都懒得脱,一头栽倒在帐篷里的行军床上陷入了梦乡。

    平心而论,第五步兵师确实是经过训练的正规部队,整座营地的规划完全遵照了英军作战手册上的标准,并没有偷工减料,完全中规中矩,拿出来可以当成范本来使用。工兵部队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搭建出了可以供两个步兵师驻扎的营地,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这都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步兵师各营连都自行携带着他们的野战帐篷。这算是在一连串悲剧中难得的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部队总算不用露宿在荒野里。步兵们按照条例,在帐篷周边挖掘了排水沟和防空掩体,用挖掘出的泥土装填了数千个五磅装的麻布包。再用这些土包垒砌起了环形射击工事和炮兵掩体,在顶上覆盖了帆布顶棚,还竖立起了旗杆,悬挂上了米字旗。

    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弹药被集中了起来,工兵专门用土袋垒了一圈。搞了一个弹药堆放点,成箱的子弹和迫击炮弹层层叠叠码成了一个个正方形的弹药堆。

    步兵师已经损失了七成的弹药储备,这些是各连队自行携带的备份弹药,也就是两个作战基数的弹量,真正进入作战连半天都支持不下去。特别是炮兵方面的损失,原本的师属炮兵团和营属炮兵损失很严重,特别是弹药方面,加起来连一个基数都达不到,特别是重炮弹药,几乎都在车站里化为了灰烬。

    师部的指挥官们为此忧心不已,他们三番五次的与伦敦联系,但是通讯都一直断断续续,最终总算联系上了肯特郡指挥所,指挥官们要肯特郡指挥所转达他们的报告,在报告里他们反复强调了部队目前处境的危险性,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弹药与食品补给,一旦德军在四十八小时内于福克斯通登陆,第五和第六步兵师的防线很可能在一天之内就会崩溃。

    结果,当天晚上,面对德国装甲部队的突袭,第五步兵师连半小时都没能坚持住,十五分钟内就陷入了总崩溃。

    装甲部队对于步兵的攻击堪称是碾压式的,不光是字面上的含义,从精神上也是如此。英国步兵根本就没有想过会在本土遭遇到德国装甲部队的攻击,他们设置的只是标准的野外驻兵营地,而不是作战阵地。所以士兵们只挖掘了一些防空壕和单兵掩体,外围也没有挖掘壕沟和反坦克堑,没有人提出类似的建议,因为提了也不会有人采纳,甚至还可能会被当成精神不正常。

    因为英军上下都认为威胁来自海上,他们的作战位置应该是在海边,而这里只是临时驻扎的营地而已,说不定以后会变成长期性的,但是那是以后的事情。官兵们自信能够御敌于海滩之上,这处营地绝对不会派上作战用场。

    当德军的先锋坦克打响第一枪之后,整个攻击正面的二十两四号坦克同时开始向着英军营地喷洒子弹,MG机枪的恐怖射速使得枪声连贯成了一片,听上去就像一台大型的轮锯或者类似的机械在咆哮,拖着长长焰尾的曳光弹如同五彩斑斓的流星雨一般泼洒到了围栏边的英军帐篷上,曳光弹撕裂帆布帐篷、穿透人体、点燃睡袋和床褥,很快就有几处火头燃烧了起来,刺鼻的烟雾开始在营地中弥漫。

    最先做出反应的英军单位是营地外围的一处值夜岗哨,这是个配置了两挺维克斯机枪的机枪掩体,本来任务是承担营地的夜间防空警戒,当然没人指望他们能用那两支破枪打下什么飞机,不过他们可以用曳光弹稍许吸引一下德国空军的注意力,同时可以发出防空警报,给营地多留出一些反应时间。

    警戒哨其实已经注意到了接近的德军部队,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履带轴承发出的刺耳摩擦声在夜间非常刺耳,但是却没人觉得那会是敌人的军队,德国人还在海峡另一边学着狗刨,出现在面前的这些装甲车辆当然是自己人。能够在最困难的时候看到援兵,哨所上的士兵都非常兴奋,值班长一名中士拿起电话准备向指挥部通报这个情况。结果下一秒那群坦克就突然开火了,哨所上的士兵目瞪口呆的看着那个倒霉的哨兵被机枪打翻在地,随后那辆外形狰狞的坦克就从那个可怜人的身上碾了过去。

    岗哨里的人们整整愣了十几秒钟后才清醒了过来,他们差点以为自己这是在做梦。直到此时他们依然不清楚那些开火的坦克究竟是什么身份,中士连忙用有线电话向上级报告他们看到的景象,结果得到的却是惊慌失措的上司劈头盖脸的痛骂。

    德军的机枪子弹已经在营地里四处横飞,基础型四号坦克用它们的短管火炮对营地进行了一次覆盖射击,75毫米高爆榴弹在营地中央掀起了一阵火雨风暴,成片的帐篷在爆炸中被撕裂绞碎,激烈的暴风将帐篷中还在睡梦中的士兵高高掀起,再狠狠的砸进了燃烧着的火堆里。

    营指挥官在电话里已经气急败坏,他先是语无伦次的发了一通牢骚,责问哨位为什么不提早发警报,他要把这个警戒哨里的所有人都送上军事法庭。随后他命令哨位马上开火还击,必须挡住敌人的进攻。

    英军中士努力的抑制住扔掉手中话筒的冲动,这道命令等于是在让自己和手下的兄弟们去送死,没看见对面黑压压一群坦克,让自己拿什么去阻止对方的行动。不过命令依然还是要执行,警报问题已经是一个麻烦,公然违背上级命令,在敌军攻击时不予以还击,那更是会要人性命的严重指控,没发警报最多涉及到渎职,后面那条那可就见仁见智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兵败如潮(续)() 
对空警戒哨的指挥军士决定先让机枪手打上几个连发试探一下,他不相信自己这两挺机枪能够获得什么战果,不过至少可以在程序上应付一下上司的责难。

    不是他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丧失了一个士兵的勇气,实在是双方对比过于悬殊,作为一个参加过一战,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士官,他更喜欢用理智思考问题。在上次战争中他看到过更加荒谬的事情,军官们丝毫不了解前线的情况,只凭借个人的想象胡乱下达命令,毫不体恤士兵的感受,只是一味的命令士兵蛮干,除了白白牺牲自己与部下的生命,对于战事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中士已经做好了决定,一旦发觉情况不对,就立即带着手下撤退,没人可以为此指责什么,因为他们已经尽力了。

    这个警戒哨位上配置的是高射机枪,机枪手把重机枪的枪架放倒,从高射状态重新恢复成平射位置,机枪手转动枪架的微调手轮,稍许调整了一下射击方位,随即就按下了枪把之间的击发板,维克斯水冷机枪开始对着德军阵型断断续续的射击起来。

    这种马克沁机枪的仿制品性能早就已经落伍,但是英军高层依然不愿意放弃这种武器,因为其中涉及到了一堆利益纠葛,没人愿意卷入这种藏着一堆权钱黑幕的麻烦之中。为了场面上好看点,这种笨重的机枪一直在不断做着改进,每次都是稍微加个零部件就拿到个新的型号编号,在纸面上就变成了最新款式的先进武器,依靠这种花招死死赖在英国三军的装备表上不肯离开。

    话说回来,这种武器在一次大战中倒是表现出色,造就了显赫的名声,英语里的俚语“整九码”,其背景就是这种机枪,因为它有着一根九码长的帆布弹带,“整九码”的意思就是弹药全满准备完毕。随后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了“全力以赴”、“万事俱备”等含义。不过一战已经过去了二十年,战争模式早就开始了改变,闪电战、运动战、游击战、空降突击各种新战法层出不绝,步兵武器开始向着通用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维克斯水冷机枪这种笨重的武器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它和它所服役的帝国一样,正在被时代所淘汰。

    两挺机枪磕磕巴巴的进行着短点射,机枪手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朝哪个目标开枪。视野里到处都是喷着火舌的装甲车辆,机枪手很清楚。这根本就不是自己手里武器可以对付的目标。他已经寻找了很久,却没有发现一个步行的目标,看到的全都是装甲车辆,哦。。。。全都是他的机枪打不穿的装甲车辆。机枪手心惊胆战的按动着击发扳,祈求上帝保佑不会将敌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不过现实总是事与愿违,这两挺机枪原本的任务是防空作战,弹带里插着的都是曳光弹,英军机枪特有的青色曳光弹在战场上非常显眼,马上就吸引住了两辆德国坦克的注意。排在品字突击阵型右翼的是一个三号坦克连,最外围的一辆三号坦克被机枪子弹打得直冒火星。车长觉得这叮叮当当的声音很是烦人,于是缓缓的转动炮塔,对着那个聒噪的英军机枪掩体打出了一发50毫米炮弹。

    到了这个时候,隐蔽已经失去了意义,英德双方都开始往天上玩命的打着照明弹和各种颜色的信号弹,将这片原野和营地照的亮如白昼。三号坦克几乎没有做什么特意的瞄准,装甲教导营的技术完全经得住实战的考验。这次射击非常精准,50毫米高爆榴弹如同穿透一张牛皮纸一般打穿了那个用土包垒砌而成的掩体,弹头在掩体后的人群里爆炸了。一阵刺眼的火光闪过之后,掩体里血肉飞溅一片狼藉。防空警戒哨就此陷入沉寂。

    此时装甲教导营的重坦克连已经连续打出了三轮齐射,由于担心烟雾遮蔽战场视线影响作战,营长博尔德下令突击连停止使用榴弹,他命令一线坦克尽量使用机枪射击。为后续部队杀开一条通道。

    同时他命令三号坦克连准备展开队形,特别注意保护掷弹兵连的两翼,因为装甲掷弹兵在突入地方营地后会立即投入近距离作战,离开装甲运兵车,这群步兵将是非常脆弱的目标。博尔德中校同时关照掷弹兵尽可能的多抓一些俘虏,为了后续计划的顺利进行。他还需要更多英军方面的情报。

    此时他也发现对面的英军已经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视野里到处都是赤手空拳的英国士兵,他们在爆炸、烈火和硝烟中失去了方向,如同没头苍蝇一样在营地中乱蹿,随即成排成排的被德军车载机枪打翻在地,现场的景象犹如一场大屠杀。

    四号坦克连直接碾垮了营地外的铁丝网围栏,势不可挡的冲入了英军的营地。这些普通的带刺铁丝网根本无法阻拦德军坦克的行进,博尔德中校一直很担心会遇到蛇腹铁丝网,在敦刻尔克郊外他们曾经遇到过这种讨厌的障碍物,那时候他营里有几个过于自信的坦克手在这东西上受到了惨痛的教训。三号坦克的履带和主动轮之间缠满了这种弹性十足的钢丝刺网,结果愣是卡死了履带,驾驶员换挡不及,导致发动机熄火,埋伏在周围的英国步兵拿着燃烧瓶蜂拥而上,要不是兄弟车组火力掩护及时,当时就差点要了这几个莽撞小子的小命。

    不过登上英国土地之后他至今都没有见到类似的装备,倒是有些缠在三角木围栏上绕成环装的铁丝路障,但是试验下来却发现这和在法国遇到的完全不是一种东西,这里的铁丝网对于步兵来说或许是个麻烦,但是对于坦克来说稍显脆弱了一些,基本上一扯就断,根本无法缠住坦克履带。

    听情报处的人说似乎是因为这种铁丝网对材质的要求很高,确切来讲应该称为钢丝网了,加工后还要经过特别的热处理,才能保持足够的弹性和韧性,由于英国现在原材料紧缺,他们已经无力再生产这种廉价有效的反坦克障碍物。

    冲入营地的德国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