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303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303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是阿克汉姆山了,山上有一座漂亮的别墅,它的主人把它建造的就像一座宫殿。”菲利普用力撕扯着紧紧抓着他领口的手臂,那应该是那名装弹手的,那孩子现在死死抓着他的连长不放,腐臭的湖水从菲利普少校的口鼻灌入,奇怪的是,他发觉现在脑海里却一片宁静。“拉塞尔庄园?对了,这个地方叫拉塞尔庄园。”湖水已经灌满了肺部,坦克连长奋力抽搐了几下,随后瘫软下来,停止了最后的挣扎。

    一串气泡从坦克指挥塔的舱口缓缓升起,在夜色中的湖面上激起了一片涟漪。(。)

第一百三十六章多佛尔灾难(一)() 
皇家坦克团第七营第一连的覆灭,只是21日当晚在多佛尔战区发生诸多战斗中的一个剪影。在这个血腥的夜晚,多佛尔战线上的英国一线防御部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这些原本就当做弃子用来拖延德军前进的部队,从把他们调派出去时,多佛尔指挥部里的指挥层就已经做好了他们全部会在防御战中损失掉的心理准备。实际上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弱,其中不乏像皇家坦克团这样的精锐部队,只是大部分步兵单位建制已经不齐全,军官与装备缺口严重,多佛尔却已经没有了重新整编补充他们的能力。这种部队是不可能有战斗持续力的,放在巷战中只会增添指挥部门的工作量,还不如全部都调配到外围防线上,作为一次性的防御力量,拿来消耗德军的兵力与士气。

    这些步兵部队注定是得不到援军的,他们能够依靠的只有仓促构筑的三条脆弱的防御线,这些零散设置的防御阵地强度都不高,火力强度也差强人意,总算多佛尔指挥部也不想这些外围防线过于脆弱,这样就失去了拖延与消耗德军的意义,所以在武器搭配与人员安排上还是很是拿出一些本钱的,比如拿出了精锐的步兵坦克营,这可是第一装甲师现有兵力的一半,不过这些笨重又庞大的坦克完全不适应巷战,放在多佛尔城区核心区里也是鸡肋般的存在。

    这些部队也算是不负众望,没有在遭遇到德军突袭后就一击而溃,英国士兵依靠手头上简陋的装备,对蜂拥而来的德军部队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其中有些英国部队打得很顽强,这一点连德国人都愿意出来为他们作证。有些小阵地占据了极佳的地形优势,甚至一度让进攻的德军步兵部队吃了不小的苦头。但是毕竟双方力量上的差距过于悬殊,所有的抵抗与努力很快就淹没在德军如同烈火一般猛烈的攻势之中。

    当午夜降临之际,英国陆军在丹佛尔地区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已经荡然无存,只有极少数的部队能够从与德军的交火中脱离,撤退到了后方的第二道防线。

    大部分的守御部队在交火中被德军歼灭。德军在大多数战场都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不是兵力上的就是质量上的,大批大批的英国士兵被杀死在他们的阵地上,很多人甚至都没看清楚杀害自己凶手的模样。

    夜战是一项残酷的作战模式。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它比大多数白昼作战更加野蛮血腥。因为视野受到影响,很多战斗都是爆发在极近的距离之内,此时双方的命中率以及武器的杀伤力得以成倍的提高,肉搏战爆发的可能性更是达到了白昼战斗中的两到三倍。

    英德双方官兵都拿出了各自看家的本领相互厮杀,这是你死活我的战争。不是什么过家家式的演习。德军士兵大都是参加过数十次战斗的老兵,战场经验丰富,他们熟练的使用着手中杀伤力惊人的武器,对那些仅仅是经受过完整的士兵训练,并未有过任何作战经验的英国士兵展开了无情的杀戮。

    在这场多佛尔歼灭战的外围作战中,有不少英军阵地上的战斗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一些英国士兵在战至一半之时就已经被现场的惨况逼至精神崩溃,精神失常的士兵面对所有靠近他的人物发起了无差别的攻击,造成了敌我双方很多不必要的损伤。

    在当晚的战斗中,德军步兵再次确认了步兵铲和手榴弹是两种很不错的堑壕肉搏武器。相比之下给他们配发的刺刀有些太短了,想要熟练使用这种短匕首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还要掌握一些专业的格斗技巧,但是抡斧子挥锤子谁都能干,特别是一些农家出身的士兵,这简直就是他们的天赋技能,这些步兵非常善于使用这些武器进行近距离肉搏战,把那些英国兵杀得屁滚尿流。

    英国步兵面对这些狂暴化的德国兵时毫无还手之力,简直就像黑森林里遭遇到日耳曼蛮子突袭的罗马士兵一般,手持着长长的标枪却不知道该如何招架。眼睁睁的看着蛮子抡起战斧砍掉自己的首级。

    手榴弹在肉搏战中效果稍差,因为英**队装备再缺乏,每人一顶钢盔还是配的起的,那种丑陋的碟状头盔其实性能不错。至少扛得住德国蛮子的一锤子,有时候手榴弹打断了木柄都只能在上面留下一个凹痕,但是德国人不光会往你脑袋上招呼,他们还会用那东西横过来呼脸,这一家伙可不是常人可以扛得住的,双方交手胜负通常就在一两秒之间。结局却往往是德国蛮子高举染血的M24,脚下踩着个脸被砸平满嘴碎牙的英国兵。

    英军阵地构筑的真是很仓促,他们来不及挖掘出正规的陆战堑壕,而只能挖出普通的步兵壕,这些在以往连交通壕都算不上的沟渠又浅又窄,连基本的木板或者柳条护墙都没有,跟别提什么防炮洞和带顶掩体,从防御战角度来讲这种工事是完全不合格的,这东西只能起到对士兵的身体有限的遮蔽作用,而对于敌方的重火力轰击完全起不到任何防护作用,一发大口径步兵炮就能炸垮这样一整条的壕沟。

    不过在这场夜战中,德军很少用重炮轰击这种壕沟阵地,重炮数量有限,有更需要它们的地方,它们被拿去轰击一些环形掩体和半筑垒阵地,而这些轻步兵野战阵地只依靠各单位现有的武器就足以应付。

    因为物资与设备缺乏,加上时间也来不及,英国步兵只是简单的在阵地周围设置了一道铁丝网,更多的地方是连铁丝网都没有。因为指挥官不清楚敌军前来的方向,只有个粗浅的弧线防御概念,结果一线部队只能按照军事条令上规定的标准,在面向公路和背对村庄的一侧设置阵地,或者在一些关键道路附近的山丘上布设掩体,于是很多英国阵地直接就设置错了防御方向。

    德国方面对这些阵地的了解情况也很糟糕,他们手中的侦查地图和照片都是两天前的。一些伞兵在白天冒着风险对这块区域做了下侦查,但是也只能粗浅的标定下了这些阵地的位置,阵地中具体如何布置完全是一无所知。而且德军的伞兵部队不敢过于深入英军防线,所以也就只掌握了英军外围防线中第一道防线的阵地位置与大小。对于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德国人只在肯特郡指挥所获得了初期的布置方案,这在实际上一定会有所偏差,所以只能依靠部队在作战中自行搜索侦查。

    这在战争中是比较忌讳的问题。军队等于在摸着石头过河,非常容易陷入敌军的圈套。不过德军指挥层吃准了英国防守部队外强中干的本质,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与兵力布置什么陷阱,德军部队只需要保持进攻速度与强度,打乱对方的部署。切断各阵地之间的联系,使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摧垮敌军的一线防御,打掉英国人的士气与抵抗决心,那么后面的二线三线阵地必定会引刃而解。事实证明了博克的思路确实很有道理,当晚的作战的确是按照他的预想顺利进行的。

    在突袭开始前,德军步兵借着夜色悄悄移动到已知的英军阵地前,以步兵班为单位,向着英军阵地隐蔽前进。德军步兵到第一道铁丝网之后会稍作停留,这个距离往往也就是敌军机枪火力的最佳射程。德军每个步兵班都配发有一把断线钳,装在一个皮套里。可以挂在腰间的皮带上,这种装备一般由副班长保管,可以剪短目前已知的所有制式铁丝网。德国步兵剪开铁丝网,机枪组会先留在铁丝网边,步兵组开始继续隐蔽前进。

    此时就要看双方的运气了,如果英军的哨兵没有发现德军,德国步兵甚至可以直接摸到英军战壕里。不过一般情况下,德国突击队的班长会见好就收,在到达估计差不多的距离之后带领全班潜伏下来,等待后方部队总攻的命令。

    当突袭的命令下达。德国人会先往英军阵地头顶打上一串照明弹,然后各连的重机枪班开始进行交叉火力压制,这些带着重型枪架的MG34就是为了这项工作而存在的。德国迫击炮随后加入压制行列,如果作战顺利的话。这时候德国一线突击队就开始向着英国阵地冲锋。

    各班的机枪此时将会提供火力掩护,压制住所有胆敢冒头的敌人,步兵或许还会投掷一波手榴弹,接着一部分人跳进战壕,另一半人在战壕外向敌军阵地纵深突击,通常阵地构筑时指挥部和辎重弹药屯放点都会设置在阵地中心和靠后的位置。只要占领并摧毁这些关键节点,这片阵地哪怕还能继续抵抗,也无法坚持太久时间。

    等到步兵突入敌军阵地,机枪组就继续前进,他们会占据战壕顶端的位置,设置机枪火力点,机枪的作用是封锁战壕与交通壕的交汇点,切断各条战壕里敌军的联系,防止敌军后方的援军从交通壕进入战场。

    等到机枪组进入战壕,接下来就是血腥的近战时间。德国士兵除了刺刀与步兵锹,其实还带着各自的防身武器。遵照元首的命令,参加登陆集群的德国士兵被允许私人采购并持有手枪。这条命令陆军原本准备在十月份再开始实施,不过由于元首的提议,登陆集群获得了优先权,也算是作为一项试点,看看实战中效果如何。不过命令中还特别注明了,禁止士兵购买与佩戴军官制式武器,因为这关系到军队阶级体系,涉及到指挥官的尊严和权威,绝对不容许任何人破坏。

    德国士兵的军饷不算太高,但是架不住平时油水多,打完法国战役后,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堆战斗奖金和作战补贴。万恶的德**火商们犹如闻到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他们到处分发传单,提供了一堆优惠措施,假日甩卖,年度抢购什么的,不但可以分期付款,甚至还可以邮购。

    结果登陆部队中的大多数普通步兵都买了一支插在腰里或者肋间防身,这几乎成了一种流行,甚至还造成了士兵相互间的攀比风潮,一些性能优良造型美观新颖的品牌武器在军中受到了追捧。这些都是有战斗经验的士兵,他们知道什么才叫实用,镶金嵌玉镂空掐丝之类的玩意儿普遍不受大头兵们的欢迎。

    在当晚的肉搏战中,很多德国士兵使用了他们心爱的配枪,这让许多倒在枪口下的英国士兵死不瞑目,德国竟然给士兵都配手枪,这完全就是耍赖,实在太不公平。不过在战绩辉煌之际,也产生了另一种问题,在那晚混乱的阵地夜袭中,发生了几十起被自己人手枪误伤误杀的案例,这些不该发生的悲剧获得了德军登陆集团指挥层的注意,他们为此专门写了一份报告,要求统帅部为此制定新的近距离作战条例。

    当然在战争中,发生误伤是很常见的事情,根本无法杜绝,只能强化作战条令,尽量加以避免。这一方面的问题,德国人一直都特别注重,他们甚至为了避免类似问题而改变他们的作战战术。比如德军的巷战战术就与其他几国不同,进入巷战后的德军绝对不搞穿插迂回,就是为了避免发生乌龙事件,自己的迂回部队与突击部队发生交火造成误伤。

    德军甚至情愿在坦克上铺一面纳粹旗帜,明知道会暴露自己的行踪也要避免遭到自己空军的空袭。相比之下美国人就差了很多,无论在北非还欧洲战场,美国大兵们常常被那些亢奋过头又眼神很差的空中牛仔炸的哭爹叫娘。(。)

第一百三十七章 多佛尔灾难(二)() 
在突袭开始之后,德军的攻势几乎没有停滞过。每攻陷一块阵地,突击部队根本不做停留,只是稍许休整一下,补充好弹药并留下伤员,就立即投入下一场攻坚战。剩余的扫尾工作交给了后续的勤务与预备部队,这些被放在二线的部队不是因为战斗力不济,主要是手气太差,被司令部留在了后线。

    登陆集群的勤务部队的配备在德军里可以算得上豪奢,为了能够跟上那堆机械化和装甲部队的脚步,所有的后勤运输队全都放弃了骡马车辆,除了换装一批军用卡车,比如欧宝和奔驰,同时还装备了一大批的履带式运输车辆。以往德军中并没有这种类型的运输车辆,有那份功夫德国人全都去造大坦克了,所以这种车型全都是来自于缴获的装备。最普遍的装备是缴获自法军和英军的履带运输车辆,比如卡登罗伊德和维克斯通用运输车,还有法国的洛林与雷诺履带运输车,在法国战役中德军缴获了上千辆这些个头不大的小履带车。

    按照原本的历史,这些东西大都会被分配到各步兵师或者炮兵部队,被当做牵引车和运输车使用。德军步兵和炮兵们其实挺喜欢这些小巧玲珑但是功能全面的小装甲车,但是由于燃料补充困难加上保养修理问题,德军中的这些英法车辆随着后备零件的断绝而慢慢消耗殆尽。

    而现在,考虑到登陆部队的实际需求,对应英国本土的交通与道路情况,统帅部认为在登陆部队中配备这些履带化运输车辆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那些英国履带运输车,它们原本就是为了在英国本土机动而设计的,无论是车体大小与重量,完全适应英国本土的桥梁街道以及野外地形,有这些车辆支持,德军的进攻效率将会成倍的提高,对道路的依赖程度也会大幅度的降低。

    英国本土防御战略中最为关注的是对道路与桥梁的封锁。一旦英军破坏了公路和铁路,那么野外越野行军就是无法避免的选择。德军的运输卡车普遍缺乏越野能力,半履带运输车辆原本数量就不足,难以承担沉重的辎重运输任务。在相应的新型装备研发出来之前,这些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