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351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351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呯响之后,一枚杀伤榴弹飞出了枪口,在烟囱旁的屋脊上炸出了一团烟雾。

    过了几秒之后,一个瘫软的人体从烟囱后歪倒下来,他在屋脊上向下滑动了几米,随即就从屋檐边翻落了下来,身体重重的砸在了公寓前的台阶上,德军步枪兵不依不饶的向着那个身影连续开了好几枪,直到确认对方死透了,才停止了射击。

    求月票,请各位在看完本章之后,投下手中剩余的月票,新年第一个月的排名怎么样,我现在有些没底,希望能够得到比较好看的成绩吧。再次谢谢大家对本书的支持。

    另外,今天身体状态有些不佳,字数不是很多,大家多担待。(。)

第二百章 破城(三)() 
柯尔温等待着指挥官做出决定,是就地建立支撑点,还是继续前进。 这种时候最考验一线军官的应变能力,不过排长的作战经验丰富,柯尔温很放心。

    “排长命令我们继续前进,三班已经上来了。”副班长端着步话机在一旁报告。柯尔温点了点头,排长果然如他所料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如果在平原地带,或者开阔一点的村镇,那么这时候应该做的是,让尖兵撤回,重新集结兵力,然后发起几次试探攻击,探明敌人防御部署与火力强度。但是在目前这种狭窄的区域,连排级兵力根本施展不开,步兵班级别才是最适宜的作战单位,有时候人多了反而会变成累赘。

    “我们去消灭那个机枪火力点。”柯尔温指着一百米外的那个英军火力点做出了他的决定。

    此时麦克斯的机枪已经打掉了一整个鞍型弹鼓,枪管已经开始发烫,就在他更换新的弹鼓的时候,那挺布伦机枪竟然又开始咔咔咔的射击了起来,子弹连续打在砖砌的台阶表面,扬起了一片碎屑灰尘。

    那些英国士兵显然不准备放弃抵抗,他们也知道自己已经被德国人盯上了,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这里很可能就是自己最终的葬生之地。

    布伦机枪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武器,在法国战场的表现非常不俗。在敦刻尔克战役后,德军缴获了数以万计的布伦机枪,德军把这些武器分配给了二线部队使用,最终这些单位反馈回的消息还算不错,除了一致反映弹药补充上有些困难外,这种机枪倒也在德军中积累起了不少的人气。

    英军机枪手熟练的向德军打出了几轮三发点射,竟然在短时间内压制住了德军的活动。但是谁都明白这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依靠布伦那悲剧的三十发载弹量不可能坚持很久。

    蹲在这个机枪火力点里的是一个英国轻机枪组,一名士官带着两名机枪射手,还有两个配备有短步枪的弹药手,前者负责机枪的射击。后者负责在一旁用装弹机装填打空的弹匣。在机枪跟换子弹的时候,弹药手开始用李恩菲尔德步枪进行掩护射击。

    这时候德国机枪也装弹完毕,开始发动了猛烈的反击,如同飞蝗般的曳光弹从正面射进这个火力点。弹药手连忙缩回了脑袋蹲回了掩体后面。

    柯尔温奋力向着英国火力点的方向投掷出了一枚M39发烟手榴弹,这枚装填了红磷的发烟弹在地面上跳了两下,并沿着坡道往回滚了一段路后最终幸运的卡在了路沿,接着开始释放出刺鼻的白色烟雾,十几秒钟后这种浓厚的烟雾就遮盖住了整条街面。柯尔温和三个步枪兵戴上了早就预备好的橡胶防毒面具。在班长的带领下他们一窝蜂冲出了掩蔽点,快步横越过街道。

    此时英国士兵也发觉情况有些不妙,他们向着烟雾里胡乱开起火来。随着烟雾渐渐变淡,英国士兵惊惶的发现,德国士兵已经兵分两路,机枪组还在原来的位置上,另外几个士兵在烟雾的掩护下穿过了街面,正在沿着街对面的建筑向着自己推进。

    虽然这几个德军士兵目前的位置恰好在机枪的射击角里,但是机枪手表示自己对此无能为力,因为那挺德国机枪又开始不停的对着他们进行压制射击。现在他连头都探不出去,更别谈瞄准射击了。

    英国人错过了最后的撤离机会,他们的正面被德军机枪压制,侧面暴露在德国步兵的火力面前。他们已经无法离开这个掩体,英国兵只能飞快的探出身对着德军方向盲目的开枪射击,但随着每一次探身,他们感到自己距离死亡越来越近。

    那些德军士兵丝毫不在乎英军射过来的子弹,他们端着武器与自己对射,随后快步跃进到下一个掩体。柯尔温中士一边指挥着手下与英军掩体对射,一边小心的观察着队列正前方的情况。在敌情还不明了时候他不敢贸然对那个英军机枪火力点发动步兵突击。因为依照他以往的经验,在类似的这种火力陷阱里,敌军绝不会只布设这样一个孤零零的前出火力点,敌方的指挥官必定会在街道后方另一端安排掩护的交叉火力。这些英国人目前表现的似乎比他想象中弱了一点。柯尔温坚信英军应该还有大批兵力在后方等待。

    柯尔温感觉自己已经接近到了足够的距离,他带着部下在一栋维多利亚小楼前停下了脚步。理论上烟雾手榴弹的烟雾遮蔽时间是两分钟,但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实战中很难达到这种标准,现在时间才过去了一分半,白色烟雾就已经开始消散。

    德国步兵此时已经穿过了自己设置的烟障。他们摘掉了防毒面具,因为没有时间重新收拢,就随手把那个橡胶制品卷起来挂在了腰带上。步枪手蹲在屋边花坛的围墙后面,端起步枪开始射击起机枪掩体的侧面,英国人犯了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他们没有在围栏一侧堆放足够高的沙袋。

    柯尔温回过身向后望了望,看到了正在沿着坡道稳步前进的几个步兵班,在他们身后一辆四号坦克将一侧履带碾上了人行道,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自己的方向。

    柯尔温几乎爬完了这条四百米陡坡的前段,现在所处的位置远远高出了周边的区域,他发觉这里视野非常良好,如果没有侧面房屋阻挡的话,他估摸着可以从这里直接看到他们此前横越过的铁道。

    远处时不时传来了一串串清脆的枪声,还间杂着几声沉闷的爆鸣,远处的一处社区似乎发生了大规模的交火,不知道有多少建筑被点着了,柯尔温看到了好几条漆黑笔直的烟柱。

    柯尔温可以大致分辨出其中一部分的声响,是何种武器发出的动静。“看来我们要加快速度了。”柯尔温向着自己的步枪兵说道。

    这时候,德军已经完成了他们此前计划中的一系列试探,那些前线指挥官们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对伦敦城防发起了第一次全方位的进攻。伦敦防线竟然会一触即溃,这是统帅部各位元帅们都没有想到的情况。

    斯乃德的坦克连隶属于E集群总司令部直接管辖,要不是博克头脑清醒,差点就被古德里安拿去填了泰晤士河了,博克提醒古德里安,就泰晤士那种布满了各种垃圾杂物的河床,斯乃德的四号潜水坦克下去那是死都不可能爬上来的。

    博克拦截下了这支连队,把他放到了伦敦城的南部战线上,他认为英国在这个方向的防御力量比较强大,非常需要这种主力装甲部队作为突破力量。于是,潜水坦克连和配属的步兵连就被扔到了这个地方。

    “距离差不多了,我看看我们有多少。”柯尔温蹲在花坛边,从榴弹发射手的手榴弹袋里抽出了两枚M24。其余两个步枪手也各自从腰间和靴筒里抽出了他们的手榴弹递给了下士。

    柯尔温把四枚M24手榴弹排放在面前,逐一拧开尾部的镀锌铁盖,把连着白色瓷坠的拉火绳抽出了木柄之外。这是柯尔温早就想好的计划,因为他观察到,英国人蹲守的掩体,是没有顶盖的。

    柯尔温对自己的投弹技术很有自信,这时候却也不敢保证一定会非常精准,所以他向着英军的掩体连着扔出了四颗,准备用数量的优势来弥补精确度上的缺陷。最终有两颗手榴弹掉在了路旁,另两枚则准确的掉进了这个铁栏围绕的花坛里,德军长柄手榴弹的威力拔群,四声沉闷的爆炸之后,街道上立即回荡起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凄惨叫声。

    求月票,好吧。。。。这段时间月票榜上一大堆的刷子出没,连瞎子都看得出哪些是真材实料,哪些是花钱买票,实在是滑稽的很,也让人有些小小的灰心。不过,我有一大群复活书友支持,而那些刷子却只是无根之木,最终还要看真本事说话,靠歪门邪道搞出的风光,根本不可能长久。(。)

第二百零一章 塞浦路斯的突击(一)() 
漆黑闪亮的皮靴踩着水磨石地面,靴跟上镶嵌的铁制靴掌嗒哒作响,斯特林。穆勒一脸严肃的表情,大步走在比金山空军基地司令部大楼的台阶上。这幢大楼和它周边的一系列附属建筑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原因就是塞浦路斯军团早就预定好把这里当做是伦敦战役时期军团司令部的所在地。

    德军为了实施伦敦战役计划,已经在这座城市外围集结了超过十五个师的部队,加上后勤和各种附属单位,光是陆军部队的总兵力就已经接近了二十万人。空军直接把最精锐的两个战斗机联队调到了伦敦附近,这些凶狠的兀鹫毫不费力的就把这片空域收入了囊中。

    目前德国空军司令部正在聚集手中的轰炸机联队,他们的斯图卡联队正从法国南部高速往回调动。正在组建的陆军航空兵部队的两个核心联队也被调到了加莱,准备在实战中检验元首的战术思想是否成功。

    这么一大堆部队全都集中在这片七十公里方圆的区域内,寻找到合适的指挥部驻扎地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一个标准步兵师光司令部人员就有一百五十多人的建制,加上师部直属的部队和一堆附属机关,例如警卫、防空、军需、军械、维修、卫生、通讯,兽医、工兵、宪兵、邮局,这些单位大的营级小的连级,浩浩荡荡加起来差不多能够占据半个小镇。

    作为一个高级别军事指挥单位的驻扎地点,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选择的地点不但要交通方便有水有电,还要有足够的空旷区域停放车辆和囤积物资,并且必须视野开阔利于防空作战。

    伦敦郊外是一大片丘陵地带,居民点密集道路繁杂,虽然城镇基础建设搞得不错,但那是便于人群居住,并不符合军事上的需要。原本的英国兵营成为了最佳选择,但是兵营毕竟只有那么几处。与德国部队庞大的数量相比实在是僧多粥少。不过塞浦路斯完全不用为这些问题操心,凯特尔早就为这支元首的嫡系安排好了一切。

    塞浦路斯作为元首直属军团可不光是名称上好听,她和海德拉兵团一样,已经成为了元首的权力象征。这支原本就建制庞大的军级单位,现如今更是实力惊人。法国战役后期,这支军团在曼施泰因的指挥下连续突破法军几道坚固防线,先后俘获歼灭法军超过了二十万人,指挥官穆勒将军更是作为德国陆军的代表参加了巴黎入城的阅兵游行。

    军团指挥官穆勒少将因为香榭丽舍大街的那次戏剧性迫降而在德国国内名声大振。如同当年的隆美尔一样,一时间成为了德国陆军里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说起来隆美尔曾经还是穆勒的顶头上司,不过这位少将的起点比隆美尔可要低的多了,可以说他的成功全都是依靠那位元首阁下在背后全力扶持才会得以完成。

    穆勒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能感受到肩膀上那金灿灿的肩章给他带来的压力,特别是统帅部参谋们充满嫉妒的炽热眼神。如果不能付出百分百的努力,拿出让世人与同僚们肯定的成绩来的话,他这一辈子都可能抹不掉元首“宠臣”的烙印痕迹。

    不过穆勒也有他的优势,他只有三十多岁,还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证明他个人的能力。他一步越过了校级军官的阶层。在三个月内就走完了普通军官二十年才能走完的路程,这当然会引来嫉妒和非议,不过他有信心,一定会夺取相应的功绩,让所有人都闭口。

    目前来看,穆勒的表现确实让徐峻感到满意,他的品格也让他在同僚面前得到了不少加分,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自鸣得意盛气凌人的暴发户气息,所见的只有勇敢、坚定、正义、仁慈等等高贵品质,用魏尔勒的话来讲。就像一个中世纪日耳曼骑士,颇具古风。

    但是,他的问题和汉斯差不多,军事水平成为了最大的短板。毕竟他起步时只是个营长,还未学习过高级指挥官基础课程。魏尔勒在穆勒出战英伦前对他有过一次交底,等到这次战役结束后,元首将会把他调到统帅部作战处任职。

    魏尔勒让穆勒不要因此有所顾虑,因为这次调任恰恰代表了元首对他非常器重,在统帅部服务这是高级军官博取资历的最简便方式。有过在统帅部作战处任职的经历,对他在未来更上一步将有非常大的帮助。

    同时魏尔勒也告诉穆勒,在作战处任职期间,会安排他去柏林军事学院学习深造,必须要完成高级指挥官课程,这样他才有可能接触到集团军级的指挥权柄。

    穆勒在大楼三层的走廊上阔步前行,身后紧跟着他的参谋副官和两名卫兵,军团司令部刚入驻这幢大楼,走廊里到处是搬着文件和办公用品的司令部军官和士兵。一路上穆勒不断的向部下回以军礼,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已经获得了所有官兵的承认与尊重。

    “他就在这里面吗?”穆勒走到走廊顶端的一扇房门前停下了脚步,他转过头询问自己的副官。

    “是的,长官。”年轻的中尉点头肯定。

    “打开门。”穆勒对着门口持枪致意的卫兵说道。

    “是,将军。”卫兵用力挺了挺胸,随后放下步枪,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门上的铁锁。

    “你们在外面守着,海因切,你跟着我。”穆勒回转头对着卫兵说道,接着他上前一步推开了那扇漆着棕褐色油漆的房门。

    看上去这原本是一间办公室,装修上很朴素,显然级别不会太高。英国皇家空军的风格是讲究低调的奢侈,因为资金充沛,这些天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