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367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367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伦的双眼,在气势上完全不落下风。

    “或许你说的是对的,我承认你非常与众不同,将军。在我的印象里见过的德国将领,大都是满脑子狂热思想的战争机器。但是我依然不能答应你的请求,因为我发誓效忠大英帝国国王陛下,遵守大英帝国宪法,我现在还担任着帝国枢密大臣,除非受到了国王陛下的直接命令,否则我是不会与你们进行任何合作的。你们或许应该去问问内阁里的其他人,我相信阁下一定能够找到比我更合适的人选。”听完魏尔勒的陈述,张伯伦的态度明显有些软化。

    “我想你可能产生了什么误会,张伯伦阁下。这都怪我,没有在一开始就向你交代清楚。你并不用担心违背你的誓言以及违反大英帝国宪法。我在来这里之前,刚觐见过乔治六世国王陛下,提出由你来组建临时内阁,这是双方商讨下来结果,我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都认为只有你才有资格和能力完成这项工作。”魏尔勒嘴角露出了微笑,绕了一大圈子,张伯伦总算被赶进了死角。

    “你说的是真的?这是国王陛下的意见?”张伯伦愣了一下,他略显激动的询问道。

    “我为什么要撒这种容易被戳破的谎言,你很快就会被乔治六世陛下召见,我想你可以亲自向国王提出这个疑问。”魏尔勒回答道。

    “你们的元首真的想要和英国进行谈判,而不是灭亡与吞并这个帝国。”张伯伦显然有些意动,他开始把自己放到了谈判一方的位置上。

    “我说过,这只是希特勒的个人狂想,而新任的元首阁下丝毫没有这种想法。”

    “但是目前看来,德国完全可以彻底占领这个国家,英国本土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你们这样做。德国元首为什么会放弃这个诱人的想法,这一点让我十分的疑惑。要知道,这是个无比富饶的帝国,数百年从未战败过,德国元首将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征服者。

    他大可以像对待比利时或者荷兰一样,建立起一套新的行政系统,利用军队和当地招募的合作者一同统治这个国家,如果他足够残暴和强硬,如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样,英国人会很快学会顺从这些统治者。”张伯伦卸掉了心理负担之后,他的思路似乎变的敏锐起来,在魏尔勒面前如同一个政客一样侃侃而谈。

    “张伯伦阁下,你自己会相信你前面所说的么?”魏尔勒皱起了眉头,这明显是张伯伦的一种试探,对方并没有彻底相信自己,不过对此他也可以理解。

    “战争已经持续了这么长的时间,无数的德国士兵倒在了英国人的枪炮之下,士兵的心中早就充满了对英国的厌恶与仇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认为有什么理由阻止他们不试着去摧毁这个国家,并且让这片土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有什么理由让他们放弃为战友与同胞复仇所带来的快感,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他们从敌人的哭泣与祈求中获得愉悦与快乐,让他们从敌人的家园里夺取胜利的成果。

    你说的很正确,德国确实有实力也有能力彻底的摧毁并且吞并这个帝国。而唯一能够阻止德国这样做的,只有德国的元首,所有士兵的领袖。如果没有他的严令,我之前所描述的景象将会在英国每一个城市、小镇、乡村里发生,我们有足够正当的理由,我们是征服者,我们可以对被征服的国家予取予求。”魏尔勒抬起手阻止了张伯伦的回答。

    “你应该庆幸德国拥有一个睿智而又仁慈的领袖,所以不要再试探我们的态度,因为我会把这视为对元首阁下的侮辱。请不要浪费元首阁下的善意,把这当成示弱的表现。张伯伦阁下,我一直很尊重你的品格,对你之前的遭遇也感到遗憾。我认为我们之间应该放下相互之间的戒备,双方本着坦诚的态度交换各自的意见。

    我曾经对乔治六世陛下说过,两国之间的仇恨积累的太深,元首也不能无限度的压制国内民众的意见,所以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商讨出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解决方案。在此之前,我想知道你确切的答复。”魏尔勒手扶着桌沿看着前任首相。

    “好吧,我就再相信你们德国人一次,魏尔勒将军,如果国王陛下下达正式任命,我同意出任大英帝国首相,并组建临时内阁。”张伯伦说完之后向着魏尔勒伸出了手。

    月底最后一天,请大家把手里剩余的月票投给本书,再不投的话就要作废了哦。谢谢大家对本书的支持。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投出手里的推荐票,谢谢。(。)

第二百二十五章 投降(终)() 
张伯伦同意出面组建内阁,德国与英国的谈判基础在此时基本已经建立了起来。剩下的就是双方在一个得到认可大框架指导下相互扯皮,当然也不是漫无边际,毕竟战争胜负已定,而德国对于涉及到德国国家利益层面的问题上是绝对不会退让一分的。

    英国方面暂时还在召集议员确定新内阁成员的人选,德国人一开始以为那些唯利是图的政客们一定会退避三舍,因为这个临时内阁的任务就是和德国政府展开谈判签订投降协定的,等到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按照常规必定会辞职解散,而后还会因为签订了那些不体面的条约而被国民诅咒个五六十年。

    张伯伦可以无所顾忌,因为他已经时日无多,这位前帝国首相现在一心一意想要在临死之前完成这项在他认为是上帝赋予他的使命,当年是由他代表大英帝国政府向德国宣战,所以也只有他最有资格,也最有责任来结束这场血腥惨烈的欧洲大战。

    让德国人感到吃惊的是,那些英国政客们根本没有嫌弃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竟然还对临时内阁的职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直到一切都尘埃落定,英国政府日后重新组阁的时候,德国人才发现这些在谈判中与德国建立起了良好关系的议员成了内阁中最热门的人选,这让德国人不禁感叹,论起玩弄政治手段方面,英国人确实是经验丰富名不虚传。

    就在魏尔勒拜访张伯伦当天的下午,伦敦的英国广播电台用她下属所有的波段向英国全境发布了一条通知,请求所有收听到这条广播的英国公民在下午六点整的时候守候在收音机和有线广播前,乔治六世陛下要向所有英国公民发表重要的演讲。

    实际上这时候,英国的民众基本已经猜的出国王演讲的内容,老实讲对于这个他们早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这时英国本土的普通民众,除了一些脑子一时间转不过弯的,大都放弃了继续战斗下去的想法。

    这场战争从开始就没有给英国人民带来一丁点好处,相反随着英**队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人们在战争中收获得唯有数之不尽的痛苦,敌人是如此的强大,让人完全看不到有丝毫打赢这场战争的希望。德国对南部沿海城镇的毁灭性空袭更加剧了人们对此的恐惧,随着数以百万计的南部沿海难民的北撤。更是将无敌德军的流言传播到了英国北部的每一处市镇村庄。

    以至于当大众获知多佛尔失守,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惨败,德国陆军的铁蹄已经踏上本土的消息之后,英国国内的失败主义思想与厌战情绪开始在民众中飞速高涨,要求停止这场愚蠢残酷的战争与德国展开谈判的呼声一时间喧嚣尘上。虽然各地的英国政府机构动用国家机器努力进行了弹压。结果只是迫使人们把活动转移到了地下,等到伦敦被占领的消息传来时,连军警都开始倒向民众一边,覆烬重燃之后反而烧的更旺了。

    当从广播里听到通知时,很多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因此感到预想中的激动,相反不少人的心情反而变得平静下来,虽然他们心中带有一些苦涩与不甘,但是现在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不管怎样,总算是可以放下那副一直压在心头的重担。

    德国人的战火不会再烧到英国的北方。这是苏格兰人一直最为关心的事项。当确切的消息传来,不少苏格兰城市的居民们竟然发起了自发的庆祝活动,民众是如此的兴高采烈,好像战败的不是他们一方。

    这个下午,整个英国本土都沸腾了,人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在村镇街巷奔走相告,士绅们在咖啡馆里呼朋唤友,一边品尝着下午茶一边交换着从各自渠道获得的消息,各种乱七八糟或真或假的小道新闻在人群中传扬,此刻就连一些从未去过伦敦的人也能绘声绘色的和人谈论起德国士兵是如何占领了伦敦塔。

    总体来说。目前英国的主流舆论对德国是有利的,这让肩负着重要职责的魏尔勒着实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不会因此放松对英国媒体的管制,他必须要保证在签订协议前,市面上的舆论不会出现太大波动和变化。

    为此他召集起了舰队街上所有的媒体老板和各大报刊的主编。他与那些战战兢兢的无冕之王们达成了一笔交易,只要他们能够推动民众缓和对德军的负面印象与反抗情绪,德国政府将会在德国控制区内给予他们一定的方便与特权,并且不再追究他们之前那些冒犯了德国政府、军队以及伟大的元首阁下的言论,要知道这些尖刻恶毒的文字足以把他们送进集中营。

    无冕之王们都是识时务的角色,没有几个人有骨气和冰冷的刺刀硬拼。各报的主编们感觉压力变的很大。因为德国人很露骨的威胁说,哪一家的文章出了问题,首先被逮捕的就是他们。

    英国的战时新闻管制办公室被德军情报部门全面接管,为了工作方便,德国人沿用了所有原本的雇员,这些人对于英国本土的舆论管制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前内阁新闻大臣库珀先生出面表示他愿意亲自监督这项工作,保证不会给未来的两国协议签订增添麻烦。

    总的来说,工作都进行的非常顺利,魏尔勒花了一个白天的功夫,把原本的一团乱麻基本整理了出来,除了留下明显对德国有用的一部分,剩下的那些势力团体的问题全都扔给了张伯伦处理,相信他有的是办法和上这一摊子稀泥,魏尔勒可没有那份闲心听他们在那里扯皮。

    对于英国的处置,这一点在统帅部里一度引起过不小的争执。布劳希奇与其代表的一批老国防军将领们,他们大都亲身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少人的亲朋好友在那次战争中丧生,他们全都是战后十万陆军的成员,目睹过德国遭到的洗劫与破坏,经历过战后魏玛时期的萧条与凄惨,他们对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协约国各国,特别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英国充满了厌恶与仇恨。

    所以对于英国的处置,老家伙们大都主张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当年英国是怎样羞辱与打压德国的,现在德国就应该十倍百倍的加以返还。这些老兵们不但要求彻底解除英国的武装,还要掠夺这个国家的财富,摧毁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从根基上杜绝一切能让英国东山再起的机会,最终目标是将她变成一个三流甚至四流国家,令其再也没有能力在欧洲事务上指手画脚搞风搞雨。

    而另一派则是以约德尔为首的所谓稳健派,他们的意见是以德军现有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以上的那些目标,其中的操作难度并不比目前的任何一场战役要小。他特别指出了英国还拥有大量的海外领土和附属国家。除非德军继续攻占下这些区域,否则就谈不上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他提醒统帅部的同僚,英国还有大量的海外驻军,皇家海军还保留有几支实力不弱的殖民地舰队,一旦把英国人逼急了,等待德国的就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付出的代价将是德国目前无法承受的。

    他认为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德国最好的选择就是见好就收,或许可以用强硬的态度从英国人手中夺取一大批利益,但是要控制在英国人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一次性解决看上去挺诱人。但是这头猎物对于现在的德国来说过于庞大,囫囵吞下只会伤到自己的肠胃。他相信德国以后必定会日益强大,到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慢慢蚕食并削弱英国的力量,总有一天可以完成布劳希奇等人的期望。

    最终徐峻出面制止了两派的争论,他明确的表示,在这个问题上他倾向于稳健派的看法。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会在对英问题上会手软,必须要让英国承担起战败者的责任,该施加的惩罚绝不会因此减轻几分。

    既然元首拍了板,德国政府内部的基本论调就此确定,事后徐峻很是夸奖了提出意见的约德尔一番。他可不会告诉别人。约德尔其实只是他的应声虫,他需要有人站出来转移统帅部将领们的视线,减轻他们对英国处理方案的疑惑与不满,到时候将军们只会认为是约德尔从中作梗阻拦了对英国的报复行动。而不会把矛头指向真正的幕后推手英俊潇洒的元首大人。

    八月二十九日下午六时整,在德军彻底占领伦敦二十个小时之后,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英国广播电台向全体国民宣读了一份诏书。他以上帝赋予他的神圣王权以及英国宪法赋予他的权力,向所有大英帝国子民宣布,他作为大英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承认英国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战败。

    同时他宣布战时内阁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他以英国国王的名义宣布现任议会即刻解散,择日重新进行选举,同时他任命张伯伦为首相组建临时内阁,与德国政府展开和谈。

    并且他还以大英帝国三军总司令的名义,命令大英帝国所属一切武装力量立即停止所有的军事行动,结束与德国之间的战争状态。在德国实际控制范围内的英国武装部队和武装平民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并且向就近的德军交出武器,或者在驻地自行解除武装。

    乔治六世在演说的结尾向那些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臣民表示了哀悼,并且对无数在这场战争中做出无私奉献的帝国公民们表示了感谢。从这一刻起,这场持续了快一年的欧洲战争终于到了终结的时刻,世界将会迎来和平的曙光。

    不过,事实真的会如此简单么?

    月初第一天求月票,请各位把月初获得的那张保底月票投给本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