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380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380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蒂斯啊,西蒂斯,博士,你难道没有看过报纸?”希特利小声的对佛罗里博士说道。

    “这条潜艇不是叫霹雳号吗?上艇前我看过指挥塔上的船名牌。”

    “他们一定是改换了船名,这是皇家海军一贯的做法,把打捞上来的舰艇换一个名字重新使用,好像这样这条船就会变成一条新船一样。”

    “这不是在自欺欺人?”佛罗里表示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不不,这只是一种传统的仪式,可以让新的船员不会感到晦气。”

    “等一下,你的意思是,这条潜艇以前沉没过?”佛罗里这时候才反应了过来。

    “西蒂斯号啊,那么有名的事件你都不知道?博士。据说那次事故中,这条潜艇上一次死了很多人。”希特利禁不住大声的说道。

    “确切的说,那次死了九十九个人。”米勒走进隔间,微笑着插话到。

    皇家海军西蒂斯号潜艇事故涉及到一段在战后被掩盖了很久的黑历史。不过这件事情在当年却非常出名。因为这件事故发生的实在太离奇,而且其惨烈程度足以拍成一部好莱坞式的灾难电影。

    当时这条崭新的T级潜艇刚刚下水,正在进行第一次潜水试航,所以在这条潜艇上不光只有配属的五十三名艇员,还格外搭乘了海军部的监督官、教官和一大批造船厂的技术人员。当时谁都不会想到这次普通的潜水试航竟然会演变成为英国皇家海军史上最惨烈的一次潜艇事故。

    当艇长下达下潜命令之后,潜艇却没有听从艇员的操作潜入海面,当时技术人员的判断是前部压载物重量不足,于是艇长下令放入一定量的海水增加潜艇艇艏的载重。

    这在当时的英国皇家海军潜艇部队里是一种惯用的应急处理方式,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先打开鱼雷管前盖放入海水,随后关闭前盖打开后盖,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满满一鱼雷管体积的海水进入鱼雷舱,以此增加潜艇艏部的重量,使得潜艇艏部下沉可以加快潜艇的下潜速度。一般在德国潜艇上。德国人会让不在岗位执勤的人员全都跑到艏部鱼雷舱去,其实和英军的做法道理上是一样的,不过德国人的处置方式更加灵活,可以随时调整姿态和平衡,当然对船员的训练要求也相应的有所提高。

    当时的艇长伍兹遵照以往的做法,下达了开启鱼雷管的命令。艏部鱼雷舱的指挥军官打开了鱼雷发射管的测试旋塞,发现没有水流出,说明鱼雷管里是干的,但是当他们扳动开启扳手时,鱼雷管后盖被外侧的水压猛地顶开了。冰冷的海水从鱼雷管里喷涌而出,很快就灌满了艏部鱼雷舱。潜艇顿时失去了平衡,艇艏斜着插入了海面。

    此刻后部螺旋桨依旧在全速推进,潜艇开始疯狂的向海底冲锋。沉重的水压加快了潜艇进水的速度,很快前部两个舱室相继进水,总算由于处置及时,水手们关上了住宿舱的防水门,才避免了遭遇灭顶之灾。

    但是这仅仅只是这场灾难的开始,潜艇关闭了动力随后沉入了海底。由于进水过多,依靠储备的压缩空气排空压水舱也无法使得潜艇重新上浮。而且前部鱼雷管的盖子还开启着,也无法使用水泵将进入舱室的海水排空。更加糟糕的是,原本载员五十三人的潜艇,现在竟然搭载了整整一百零三人,舱室内原本就浑浊的空气随着人们的呼吸变得更加闷热,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一些年龄偏大的技术人员已经出现了缺氧的征兆。

    艇员和技术人员们为了自救,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他们的努力非但没有见效,反而让事态变得越来越糟糕。他们排空了压载舱、淡水舱和燃油舱,想要增加潜艇的浮力,结果却忘了潜艇前部已经灌满了水,潜艇已经失去了重心,虽然浮力增加之后,潜艇确实露出了水面,但是潜艇姿态却是垂直向下的,反而增加了救援方的困难。

    潜艇那时只有一小截尾部露出了水面,那个位置没有任何对外的出口。而且潜艇艇身已经近乎垂直,前部舱里的人员根本无法转移到后部舱室里去。最后艇长在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冒险进行自救,他与三个水手一起,带上水下呼吸器,钻进了潜艇的逃生舱里,其实那就是一截双向开口的逃生管道,打开内侧一端人员钻入,等灌满水之后再打开外盖,人员可以自行游出艇外,然后关上舱盖,让下一批人员重复这项工作。

    此刻这个舱盖处于水下六米的地方,艇长和他的三个部下成功的浮上了水面,但是他们等待了半天,却再也没有其他人跟在他们的后面。事后才发现因为后续逃生者在惊慌中操作失误,逃生舱门的外盖打开的太晚,操纵失误的艇员活活淹死在了那个管道里,而且半开的外盖还断绝了艇内人员继续使用逃生舱的可能。

    剩下的事情就涉及到皇家海军的黑历史了,这时救援船只已经靠上了潜艇的船尾,并且还给她拴上了牵引缆绳,皇家海军的处置方案是把她拖到浅水区改平艇身,随后再打开舱盖进入潜艇救人。

    此时有人提出潜艇里的氧气已经不够,里面的人员可能坚持不了那么久。一般像这种情况,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处置方案,那就是在艇身上切开一个口子,向内部输入氧气和必要的补给。

    于是问题出现了,海军高层拒绝采用这种方案,他们依旧坚持用原有的方式,把潜艇完整的拖回港口处理。因为在当时的海军高层眼里,相对于一条宝贵的潜艇,这些人员的损失是可以承受的。

    如果潜艇的耐压壳体被切开,那么势必造成这条潜艇结构上的损伤,就算是日后修复,也会严重影响到潜艇使用的安全。为了一些水兵和军官而冒着一条崭新的潜艇报废的危险,在当时的海军部高层来看,这种问题的选择非常简单,根本不用多考虑,当然要先保障皇家海军装备的安全。

    于是这条潜艇上的人员就这样被放弃了,皇家海军的救援又连续出现几次失误,最终把这条潜艇拖进海港的时候,已经距离事故发生过去了整整五十个小时了。等到打开潜艇舱盖,此刻潜艇内所有的人员都已经全部牺牲,死因是溺水和二氧化碳中毒。

    全艇一百零三人,只有四个人逃生,九十九条生命成为了献给海洋女神的祭品,西蒂斯,就是这位女神的姓名。

    事后皇家海军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出在那个鱼雷管测试旋塞上,由于工期催的紧,最后的油漆工作完成的非常仓促,事后也没有经过专人检查,没人发现测试旋塞的通孔里面已经灌满了油漆,以至于当鱼雷舱的军官打开检测孔的时候,连一滴海水都没有从里面流出来,此刻艇员们不知道的是,其实鱼雷管的外盖还是打开的,于是当开启手柄拉下之时,灾难也随之降临。

    “你知道吗?希特利先生,这一次潜艇上的人员加起来,也正好是九十九人呢。”米勒一脸神秘的表情吓唬着年轻的化学家。

    “真的吗?”希特利脸色变得刷白,并且睁大了双眼。

    “开玩笑的,我们这回加起来只有七十三人,补给已经很紧张了,我们要横渡大西洋,如果不遇到阻碍的话,哪怕全速航行至少也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毕竟这是条远洋潜艇不是豪华客轮。”米勒巧妙的转移了话题。

    “你说的阻碍,指的是。。。。”

    就在此时,艇内一阵刺耳的警报声响起。

    “下潜,紧急下潜,所有人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其他人呆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动!”水手长从走廊里一边大喊着一边向着动力舱跑去。

    “彼得先生!发生了什么事?”米勒探出头去大声的喊住了水手长。

    “紧急下潜,刚才上空出现了一架德国侦察机,我们已经被发现了,艇长命令立即下潜。米勒先生。”水手长对着米勒点了点头,最后继续喊叫着向着动力舱跑去。

    求月票,本书的排名落后了,需要大家的支持,希望大家在看完这章之后,投下一张月票。现在这是推动我天天耗费时间码字的主要动力了,点击什么的已经不再有多少指望了。

    另外,如果有推荐票的话,也请费心投几章,谢谢大家的支持。

    谢谢。(。)

第二百四十三章 T级潜艇N25(下)() 
此时N25已经离开了最危险的一片水域,进入了布里斯托湾开阔的喇叭口处,这片区域的平均水深在二十至三十米之间,已经可以支持像T级这种大型远洋潜艇下潜。

    之前在布里斯托尔港进入海湾的那段浅水区,一度深度只有六至七米左右,如果那时候遇到空中的威胁,这条潜艇根本没有任何躲避的空间。

    而现在,当指挥塔上的伯纳德上尉发现远处的空中出现一个黑点,他立即下达命令潜艇紧急下潜。在空中的视野比海面上看的更远,船只的轮廓在平静的海面上更是特别显眼,一般情况下当水面舰艇目视到空中目标时,其实自己早就已经被对方发现了。

    “下潜,下潜!关闭水密门,全体各就各位。全都动起来,该死的混蛋。”伯纳德手抱着竖梯滑入指挥舱,他大声下达着一个个指令,这段时间对于潜艇异常宝贵,越早潜入海底,成功逃跑的系数就越大。

    或许对方没有发现自己,伯纳德从来不会这样去想,不要寄希望于敌人的失误,永远做好最坏的打算,他相信就是因为自己坚持这个信条才使他在战争中成功躲过了多次危险一直存活到现在。

    “压载水舱注水完毕,艏平衡舵展开完毕。”航海长盯着仪表盘,看着上面的指示灯一盏盏点亮。

    “双车全速,俯角五度。”

    “明白,长官,双车全速。”

    “十七英尺。。。。二十英尺。。。。二十五英尺。。。。二十八英尺,长官。”马修中尉报告到。

    “继续下潜,下潜至四十五英尺。”伯纳德正了正自己的军帽,走到了海图桌旁。

    “这里的平均水深有八十至九十英尺,但是有一些五十英尺的海底沙丘,海图上虽然有标识,但是不知道会不会有遗漏,这片区域里的海底情况复杂。还从未有过哪条皇家海军的潜艇在这里冒险潜航。”

    “三十英尺。。。。长官。”

    “继续下潜,去通知一下米勒先生,让他安抚好那些乘客,我不希望在我的潜艇下潜的时候内部出现恐慌。”伯纳德上尉手扶着海图桌的两角。皱着眉头在地图上计算起航线。

    就在英国潜艇急急忙忙下潜之际,在她的头顶上方一千米的空中,一架巨大的双发水上轰炸机开始绕着海面上那团泛着泡沫的涟漪缓缓盘旋,同时机组成员正在兴奋地向上级报告着自己的发现。

    “兀鹫56呼叫狐狸窝,兀鹫56呼叫狐狸窝。我们已经发现了一号目标,我们已经发现了一号目标,我们现在的位置在F51,B4,重复一遍,位置在F51;B4。”

    无线电通讯员拿着话筒大声的呼叫着,他们现在使用的是英国皇家空军的通讯波段,德国空军已经接管了皇家空军所属的所有无线电台,从而使得德国空军的通讯范围覆盖了整个英国本土和一大片周边领海。

    “这是狐狸窝,祝贺你。兀鹫56,继续跟踪目标,不要让它离开你的视线,很快会有其他部队赶来支援。”无线电里有些噪音,不过能够分辨出具体的命令。

    “目标已经下潜,狐狸窝,目标已经下潜。”通讯员老老实实的报告到。

    “那么就守在那片区域,想办法把她再次找出来。”

    “兀鹫56明白,如果再次发现目标,是否可以发起攻击?”机长发出了讯问。

    “是的。你们可以使用任何手段消灭敌人。”对方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兀鹫56明白。”机长威尔曼上士嘴角露出了一丝狰狞的笑容,服役这么长时间,终于让他等到了参与实战的机会。原本他还以为战争已经结束,这辈子再也没有这种可能了呢。扳动操纵盘,巨大的HE115水上轰炸机开始进行第三圈盘旋。

    威尔曼手中驾驶的这架HE115在三天之前还不属于德国空军,这架水上飞机原本是挪威海军航空兵的财产。在开战前,德国各飞机制造企业满世界推销自己的产品,以此积累资金进行新机型的研发与生产。海因克尔公司当然也不会例外。他们研发出了HE115这种高性能的水上轰炸机,立即就开始向所有的欧洲国家展开了推销。

    不过水上飞机的用途有限,不少国家都有各自国内的成熟产品,所以最终唯一对其感兴趣的,只有挪威的海军航空兵部门,挪威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需要一种航程远载弹量大的水上飞机来承担武装巡逻,同时挪威有数不清的平静峡湾适合大型水上飞机降落。

    威尔曼手中的这架就是德国卖给挪威的六架HE115N之一,挪威海军航空兵给其的飞行编号是F。56,在挪威战役结束之后,这架飞机由挪威飞行员驾驶逃亡至了英国,此后就一直停放在南安普顿港的一个隐蔽泊位上,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只有那些挪威飞行员还会时常对其进行日常养护,英国航空委员有时候会派遣一两个官员上飞机进行一些调研,这架飞机只在到达英国之后进行了几次试验飞行,随后英国人就再也没有允许她重返天空。

    原本的历史上,英国皇家海军会在四一年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但是在这个时空中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德国海军在占领南安普顿之后,很快就惊讶地发现了这架德国产的水上飞机,当时和她在一起的还有另外三架同型产品,查看编号之后其中有一架还是当年德国空军在纳尔维克被俘的两架HE115之一,时隔一年之后终于再一次回到了德国人的手中。

    威尔曼就是从海岸轰炸机联队中抽调出来回收这架轰炸机的飞行员,他和他的机组两天前刚到达南安普顿,当接到搜索命令时,他正在南安普顿的泊位上做着起飞的准备,今天的科目原本是挂弹长途飞行训练,这架飞机当时已经装满燃油,还挂载了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