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670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670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防线,那么他们就有五成的机会从敌军后方突围。

    这时候队伍里已经没有人相信自己有获胜的可能,维持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不是什么信仰和荣誉,而是一个贝都因武士的生存本能。

    士兵们脑子里没时间考虑其他问题,否则他们一定会猜想,阿迪勒大人究竟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才会惹上如此强大的敌人。

    直到此刻,贝都因骑兵们包括阿迪勒在内,都没有搞明白和自己战斗的这些人究竟是谁。

    PS:大家真是给力,一转眼五百张月票就凑齐了,二合一大章奉上,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继续求月票,求推荐,求点击,作者将会继续努力。

    谢谢大家。

第一百五十一章 崩溃() 
德军装甲侦察车上的武器配置,其实并不适于打眼下这种战斗。很多人或许会有误解,以为装甲车上的机枪和机关炮是为了攻击敌军步兵单位而设置的,虽然这样想也没错,但实际作战中这些武器的主要任务是攻击敌军火力点,压制对方的机枪火力。

    装甲车辆是一个稳定的射击平台,精确的观瞄系统使得车载机枪和机关炮获得了比同类更远的有效射程,可以在敌军机枪的有效射程外,对目标进行精准打击。同时装甲外壳给了射手更好的保护,让他在枪林弹雨中能够更安心的进行瞄准。

    为了获取更好的射击精度,装甲车的炮塔武器牺牲了操作上的灵活性,射向和射角的变换需要依靠操作手轮进行调整,这些特性导致这些车辆在远距离压制射击时非常可怕,但对付高速移动的集群目标时,反应相对会比较迟钝。

    231装甲车上的KwK30型二十毫米机关炮使用的是标准的十发弹匣,连续击发的话火力只能持续四秒,虽然弹头杀伤力惊人,但是在这种目标一直处于快速移动的情况下,一发20毫米高爆弹往往只能杀死一到两个不走运的骑兵。相比之下那挺同轴机枪造成的伤亡比例更高一些,毕竟使用的是一百五十发的弹链,火力持续时间更长,覆盖面积也更大。

    但问题是MG34的射速还是太快,一百五十发也就比机关炮多延续了几秒钟时间,面对向着自己疯狂冲锋的异族骑兵,射手哪里还有心思打什么点射,而是直接把扳机给扣死了。

    侦搜二排的官兵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还在第三装甲师序列里的时候,第三摩托化侦察营在法国战场打了不少硬仗,击溃了不少法军步兵连队的抵抗。

    不过这次是他们从军以来,第一次与敌军的骑兵部队交手,因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排长在指挥上犯下了一个小错误,他低估了骑兵的冲刺速度,并且为了想要歼灭对方,他把敌人放得距离太近了。

    虽然在第一波射击中,第二排差不多干掉了六分之一的敌军,但是装甲车很快就打完了弹匣,火力出现了明显的缺口,同时贝都因骑兵们向德国人展示出了他们顽强坚韧的一面,他们没有像德国人以前遭遇的那些敌人一样在火力打击下迅速溃散,而是抓住了德军短暂的十几秒钟火力间隙,继续策马冲锋,迅速拉近着敌我双方的距离。

    剑齿虎的五十毫米炮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比机枪更有用,虽然斯纳尔在炮膛里装填了高爆榴霰弹,但是却只炸死炸伤了炮弹落点附近的几名骑兵,根本没起到应有的迟滞与恐吓作用。倒是火炮旁的那挺同轴MG40机枪,在车长的灵机一动下,依靠转动炮塔打出了一个漂亮的扇面,接连掀翻了十几名贝都因骑手。但是这也是斯纳尔车组所能做到的极限了,MG40的射速比MG34还要可怕,一百五十发弹链几乎在顷刻间就被消耗一空。

    但是优势依然在德军这一边,阿拉伯人持有的只是一些轻武器,根本无法对德军装甲车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这些贝都因骑兵全都配备了英国李恩菲尔德骑兵步枪,这些短管步枪牺牲了一部分射程,其他指标和常规步枪没有什么两样,沙特王室偏好德制武器,王室嫡系部队配备的都是德国生产的毛瑟步枪,作为王室的亲密盟友,朱海纳部落则得到了两千支英国人赠送的李恩菲尔德骑枪。阿迪勒分到了五百支步枪,大部分都装备在了嫡系部队的身上。

    这些战士从未和装甲车辆交战过,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子弹并不能穿透这些车辆的装甲,所以在冲锋的路途上,他们依旧还在不断的向德军装甲车开枪。

    英国人提供给阿拉伯人的只是常规的铅芯弹头,德军装甲车外表看上去被打得火星四溅,实际上最多车体被擦坏一点油漆,挡泥板和工具箱上穿出几个弹孔而已。

    骑兵虽然一路遭到打击,但还是迅速逼近到了一百五十米,最多十几秒后他们就能冲进德军阵型。此时两百名精锐阿拉伯骑兵,只剩下了一百二十多人,其余的战士都已经倒在了冲锋途中。

    “真神至大!”“噢咯咯咯咯。。。。”骑兵们高声赞美着神明,并发出各种奇怪的战吼声,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丝获胜的希望,那些奇怪的车辆已经全都停止了射击,或许是车内人员受伤了,也有可能是用完了携带的弹药。

    “向前冲!”阿迪勒大声向命令着部下。

    政务官在冲锋中奇迹般的幸存了下来,要知道他当时可是冲在队伍的第一排,与他一起并肩冲锋的骑手此时全都已经倒下,其中包括了骑兵队长法鲁格,这位武艺超凡的贝都因武士运气显然不是太好,第一波枪响起来时,他和他的马就在冲锋的队伍里消失了。

    阿迪勒自己都不明白他是怎么从那场可怕的弹药中冲出来的,不过他坚信一定是真神的安排,他显然是受到真神宠爱的。既然有真神护佑,他就绝对不会失败,政务官再次鼓起勇气,他相信只要冲到这些装甲车边上,就一定能找出办法把这些怪物解决掉。

    但是就在下一秒,政务官赫然发觉,原来这一切都只是真神跟他开的一个玩笑,他并没有受到什么护佑,而更像是遭到了恶毒的诅咒。

    在公路右侧的七十名骑兵,遭到了来自于侧翼的凶猛打击,沿着海岸迂回前进的装搜三排,顺利的穿插到了骑兵队与海岸之间,排长随机应变的把部队从冲锋队形转化成了一列纵队,几乎就在与骑兵们平行的位置上,车载机枪手们就像打靶一样轻松的把贝都因战士一个个掀翻在地。

    但是这还不是结束,仅仅是一场大屠杀的开始,就在右翼骑兵陷入混乱的时候,阿迪勒所在的左翼突然遭到了来自于地面部队的攻击。

    就在公路左侧(阿拉伯人视角)距离路面七十米的地方,有一条不起眼的低矮土梁,可能是自然风化产生的,又一个大自然的奇妙作品。此时就在土梁上,突然冒出来一排带着钢盔的人头,紧接着就像火山爆发一样,铺天盖地的向骑兵们泼来一场弹雨。

    阿迪勒粗略一看,对面至少装备了十挺机枪,这是个相当可怕的数量,足以碾碎部落里最勇敢的贝都因战士的勇气,让他们失去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心。

    “啊!”阿迪勒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嚎叫,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下场。

    心有不甘的政务官把左轮手枪插回腰间,一手持着弯刀,另一只手用力拽住了缰绳,白色阿拉伯马奋力停住了身形,这匹沙漠精灵长嘶着直立起来,高高抬起了两条前肢,向着空气蹬踏着马蹄。

    就在骑兵们还在为自己主人的奇怪举动疑惑不解时,一幕让他们难以相信的景象发生了,只见他们最敬仰的酋长,高贵的延布城政务官,伟大的埃米尔,竟然在下一刻自顾自的扭转马头,开始向着公路左侧的旷野逃跑。

    贝都因精锐骑兵的士气,就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

    PS:抱歉,今天遇到些事情,更新晚了一点,请求大家原谅。

    继续求月票,求点击,明天准备双更,敬请大家期待。

    谢谢大家,作者还在继续努力。

第一百五十二章 结束() 
阿拉伯战士只效忠于生养自己的部落,这条准则历尽千年都没有改变,即便历史上阿拉伯半岛出现过数名雄主,却依然无法扭转这种传统。历史上的哈里发们不惜耗费巨资都要建立起一支完全效忠自己的私军,作为维持自己统治的武力保证。曾经威名显赫的马穆鲁克,最初就是因为这种目的而建立的,在哈里发的眼里,这些奴隶比部落里的战士更为忠诚。

    阿迪勒的卫队成员全都是本部落的战士,他本人只是支付了一些武器和军饷,所以当战士们发现效忠的对象抛弃自己落荒而逃,可以想象这些人当时心里会是怎样的一种纠葛情绪。

    德国机枪还在呜呜作响,子弹如同成群的飞蝗掠过旷野,掀翻一匹匹雄骏的阿拉伯战马,带走了一名又一名贝都因武士的生命。

    失去了指挥与士气的阿拉伯骑兵们,此时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有十几个反应比较快的士兵,立即跟随他们的政务官,扭转马头向着东面的山脉逃跑,就在距离公路一两百米的地方有一小片岩石丘地,如果跑到那里就能躲避攻击。

    而那些反应相对比较迟钝的战士,等他们发觉情况不对时,却已经因为冲的太靠前,根本无法掉头撤退了,于是一些人发出绝望地怒吼,继续向前冲锋,而一部分士气彻底崩溃的战士选择跳下马,跪地举手向敌军祈求饶恕。

    德军阵地前一片混乱,因为没有统一的指挥,几个单位其实在各自为战,在接到确切的停火命令前,没有人会停下手中的武器。

    继续向德军冲锋的贝都因骑兵很快就损失殆尽,他们至死都没有冲破德军阵地前十五米的警戒距离。当延布城战役结束后,德军对战场上阵亡的骑兵尸体进行仔细清理时,才发觉不少贝都因骑兵的马鞍囊袋里,装着德国制造的M1918手榴弹,想到如果当时让这些骑兵冲进德军阵线,不少人都被可能的后果吓出一身的冷汗。

    这些手榴弹是德国一战时期的产品,显然是缴获自当年的奥斯曼军队,德国曾经向奥斯曼支援了大批轻武器和军火,结果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这些物资全都便宜了那些阿拉伯部落。

    阿迪勒之所以逃跑,主要是因为他发现自己远远低估了敌军的实力,对方不光只有那些装甲汽车,更有后续的步兵部队。而这些人发挥出的火力,远远超出他所见过的任何一支军队。

    政务官已经认定这不是他所能对抗的敌人,虽然不知道这些军队究竟是何方神圣,但很明显不是冲他个人而来的,这些军队应该正准备去攻打延布城,而自己只是个冒冒失失撞上铁板的可怜虫。

    阿迪勒自问除了那支意大利探险队,并没有得罪过什么西方人,他曾经见到过英国军队,这些人显然也不是意大利人,如果他猜测的没错的话,自己面对的是一场针对沙特阿拉伯的入侵,要是沙特王室在战争中被击败,这片国土就又将换一个主人。

    阿迪勒一路策马狂奔,终于冲到了那几座石丘之后,这些是汉志山脉向海边的延续,大半截石丘被掩埋在黄色沙土里,只在顶端一小片区域受到海风的吹拂,露出了黝黑的岩石肌里。

    冲到最大的那座石丘脚下,阿迪勒翻身滚下马鞍,随后连滚带爬的向着石丘的顶部攀爬,他记得那里有个天然的岩洞,足以容纳十几个人,他准备呆在那里躲避敌军。阿迪勒相信这些入侵者的目标是延布城,应该不会在战场上滞留太多时间,他只需安静的蹲在洞里,等待那些入侵者自动离开。至于以后该怎么办,阿迪勒没有时间去考虑,部落武装在此地损失大半,延布港的失陷已成定局,当他选择抛弃卫队独自逃命时,他已经注定不可能再继续当酋长了,因为他抛弃了自己的同胞,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就在阿迪勒向山上攀爬时,侧面的一座石丘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凌乱的枪声。政务官惊慌的抬头望去,却发现五名披着卫队罩袍的贝都因战士,正趴在一座石丘的顶上,与几百米外的敌军展开对射。

    “这群蠢货,真要被他们给害死了。”阿迪勒气急败坏的掉转头,开始往山下爬去,这地方已经暴露,这几个家伙一定会将敌军引来,连乖乖的逃命都不会么,自己怎么没发现手下竟然有这种笨蛋。

    “阿里!麦基德!努尔丁!阿萨尔!阿卜杜勒!”政务官气喘吁吁的呼喊着部下的名字,一边奋力爬上那座小山。

    “队长,是阿迪勒大人。”一名骑兵转过头看到了他们的指挥官。

    “别管这个卑鄙的懦夫,继续开枪,我一定要为我弟弟麦哈麦提报仇。”领头的十人队长阿里大声说到。

    阿里的脑子从小就一直都很管用,从骑兵队发起冲锋起,他就盯住了政务官的一举一动,倒也不是他对阿迪勒有所警惕,实在是这年头紧跟着长官才能立功。

    所以当阿迪勒逃跑时,阿里也是最先反应过来的几个人之一,当时他也没有多想什么,只是招呼起他的弟弟麦哈麦提,冲着阿迪勒的背影追了下去。

    现在阿里的胸中只剩下悔恨,就是他做出的这个决定,害死了和自己相依为命的亲弟弟。如果是阿迪勒单枪匹马逃跑,不会引起德军多大的注意,但如果接连十几名骑兵一起往东方逃跑,德军当然不会把他们轻易的放过去。这些骑兵遭到了伦道夫党卫队的一轮齐射,结果最终到达丘陵地带时,十几名骑兵包括阿里在内只逃出来五个人。

    麦哈麦提的坐骑被机枪射倒,还未等他从马鞍下挣扎出来,一发子弹打穿了他的脑袋。阿里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弟弟,在面前脑浆迸裂,死的惨不堪言。

    这位贝都因战士完全放弃了逃跑的念头,他的脑子里此刻只剩下了复仇,阿里带着他十人队里的两名战士,到达石丘后立即就向敌军展开还击,虽然不知道得到了什么战果,但很显然他们成功的引起了德军的注意。

    此时战场上的枪声已经逐渐停止,贝都因精锐骑兵队已经被基本全歼,当即战死者超过一百五十人,另外还有二十三人投降或被俘。

    最终战场上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