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697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697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队,禁不住让人扼腕长叹世事无常。眼见得他朱楼起宾朋满座,兵强马壮横行天下,却眨眼间墙倒楼塌家破人亡,皇图霸业化作为春梦一场。

    “英国海军正在加强地中海舰队的兵力,他们将会扼守住黑海海峡。”魏尔勒站在交通艇上,指着港湾里停泊的战舰说到。

    “那边在干什么?”帝国元首指着一群靠在一起的工作船问到。

    “不知道,我的元首,可能是在疏浚航道吧。”魏尔勒耸着肩膀回答到。

    入驻亚历山大港的德国陆军部队,此刻已经把整片港区都封锁了起来,所有制高点都布置了狙击手和机枪,每条巷道路口都有荷枪实弹的德军士兵站岗。

    防波堤两段设置了机动防空阵地,新型移动雷达车上的天线不断转动,密切监视着周边一百公里范围内的空中活动。担任空中警戒的是一整个BF109战斗机中队,梅赛施密特双机编队呼啸着掠过天空,上级给这些飞行员的命令是,击落任何胆敢靠近元首座机的可疑目标,哪怕机身上面刷着铁十字机徽。

    坎宁安海军中将此时正在伦敦的海军部述职,外界认为他很有可能会接任本土舰队司令的职务,如今指挥皇家海军地中海分舰队的是,上个月刚从伦敦调来的舰队副司令官亨利。哈伍德海军少将,当年就是他所指挥的巡洋舰队,截击了德国袖珍战列舰斯佩伯爵号,并逼迫对方自沉在乌拉圭的蒙特维迪亚港。

    因为这项“辉煌”的战绩,哈伍德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并获得了爵士爵位,并且被调入皇家海军部,成为海军参谋长首席助理,一直到敦刻尔克战役之前,这位少将爵士一直都被人看好,视为皇家海军下一代领导层的种子加以培养。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战况尽然会在短短几个月里急剧恶化,随着皇家海军在敦刻尔克遭到重创,所有矛头都指向了海军部,作为参谋长的首席助理,哈伍德成了绝佳的替罪羔羊。

    哈伍德少将被调出了参谋部,随后被扔到了海军部下属的某个运输管理办公室闲置起来,如果你以为这就是结局,那你就猜错了,因为这位海军少将的霉运还没有结束。

    随后他所在的办公室参与了“延续行动”的计划制定,结果那支满载着国库财宝的运输舰队,被德国舰队伏击并歼灭在了法罗群岛。

    可能上面觉得哈伍德爵士既然已经背上一口锅了,再叠一个也没关系,于是少将再次承担了和他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责任,最终被贬到肯特郡的海军岸防指挥部,带着陆战队守沙滩去了。。。结果一个月之后,德国陆军在肯特郡登陆。

    哈伍德手下只有四个连的海军陆战队新兵,在德国陆军精锐面前,根本连朵水花都没能溅起来,菜鸟们几乎是刚交手就被消灭,德军甚至都没搞清和自己作战的是哪个单位。

    哈伍德少将带着残兵一路转进,竟然让他成功的逃回了伦敦,这次海军部倒是不需要找人来背锅了,因为随着国王投降命令,整个皇家海军上下都成了敌人的俘虏。

    可能是因为倒霉到了极点就会否极泰来吧,战争结束之后,这位少将竟然突然时来运转了。

    海军部在人事调整过程中,负责人赫然发比这位爵士资历深的将领,不是已经阵亡,就是带着一屁股的烂账,这位少将成了海军职位晋升阶梯上排位最靠前的将领。正好海军部准备找一个替代坎宁安的舰队指挥官,哈伍德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现在只等着坎宁安正式卸任,这位少将就能即时转正,并且在袖口上增加一圈金边。

    等到年轻的德国元首走下交通艇,早就等待在码头上的德军驻军司令鲁道夫。劳克斯上校,带着手下的指挥班子,一脸激动的迎上前来。

    “欢迎您来到亚历山大,我的元首!嗨!海因哈特!”随着指挥官的举起手臂,码头上刹那间手臂林立,整齐的“胜利”和“嗨!莱因哈特!”声,交替着在这座古老的海港上空回荡。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会继续努力。

暂停一天() 


第一百九十五章 问题() 
陆军摄影师端起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宝贵的纪念照片,以高大的卡特巴堡为背景,帝国元首举起右臂向官兵们回礼,阳光照耀在年轻英俊的面庞上,整个画面散发着一种犹如宗教仪式般的神圣气息。

    当时那位军事摄影师在码头上拍了不少照片,但是最终唯有这张照片留存了下来,成为帝国元首这次埃及之行的重要佐证,并且出现在后世各种历史书籍之中。

    徐峻的这次出行属于秘密出访,在元首府自行对外公布之前,一切关于元首的消息都属于国家机密范畴,除了有限的几个官方机构,民间的新闻媒体完全毫不知情,即便一些嗅觉灵敏的跨国新闻社感觉到了些什么,恐怕也难以探查到事实真相,因为在如今的欧洲大陆,任何企图打探德国元首行踪的行为,都是危险且鲁莽的。

    在码头上徐峻没有逗留多长时间,和几个接待的官员寒暄之后,他就坐上驻军安排的汽车离开了戒备森严的港口。英国方面也很清楚德国元首到访的性质,在半岛战争正在全面展开之际,德国元首突然访问埃及,必定会把很多国家的目光吸引到此地,这对于英德目前在中东实施的计划,显然是相当不利的。

    所以英国方面对此事也进行了严密的新闻封锁,除了负责接待和护卫的军方人员,没有几个人知道德国元首到访的消息,就连埃及那个小偷国王,此刻也都被蒙在了鼓里。老实讲英国人也捏了一把汗,他们真的担心要是德国元首和那个小偷见面之后,法鲁克一世突然手痒起来,偷了莱因哈特。冯。施泰德的钱包或者勋章,那样可能引发的后果。。。英国人都已经不敢去想了。

    “我的元首,吃完饭之后,您可以在住所里休息一下。”魏尔勒建议到。徐峻一上车就开始闭目养神,早上起得太早,在飞机上也没有睡好。

    “不,时间不多了,吃完饭我们就赶往开罗。”徐峻睁开眼睛,抬起手用力搓了搓脸颊。

    “将军,屈希勒尔将军已经从前线出发了。”帝森豪芬转回头向魏尔勒解释到。

    “我要在开罗听取他的报告,非洲军目前的进展很顺利,可以说超额完成了统帅部的计划,但是他们面临的问题也同样很多,如果不能及时找到解决办法的话,等待他们的可能是一场灾难。”徐峻揉了揉眉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屈希勒尔的电报昨天直接发到了塔兰托港,理论上这是违反军事规章的,属于极为严重的越级上报。不过屈希勒尔得到了徐峻的特许,他可以使用专用的密码本,跳过陆军司令部和最高统帅部,直接向元首做战情汇报,当然这种特权是有时限的,战争结束后就会被收回。

    从这也可以看出元首对半岛战争的重视程度,因为哪怕在英伦登陆时,前线的那批将军元帅们,都没有哪个拿到过这种特权。出于通讯安全方面的考虑,屈希勒尔的这份电报非常简短,只是说他会立即赶赴开罗,向元首当面汇报目前的战情。

    非洲军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在物资补给方面,这一点在开战前就已经被统帅部预计到了。统帅部作战处估计到非洲军将会面临后勤方面的压力,但是现在看来,当地环境对补给运输造成的影响,还是被严重低估了。

    非洲军的后勤运力已经接近极限,随着一线部队的高速推进,后勤补给线还在迅速延长,目前非洲军的后勤部队已经快追赶不上突击部队的脚步了,一切就像法国前线的战况重演了一样。

    阿拉伯半岛上的沙漠城镇相互间的距离都很远,因为成为一个人类聚居区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或者靠近水源,这也使得部队必须携带大量的补给品,才能在城镇之间进行机动。

    非洲军是经过重新整编的部队,是以元首创立的装甲掷弹兵师为编制模板而组建起来的,是目前德国国防军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军级部队之一。所以这场半岛战争,也是统帅部对这种新型编制的德军部队,实施大规模机动作战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德军此前有过数次成功的尝试,比如在英伦战役中,装甲教导营里就编入了一个实验性质的装甲掷弹兵连,虽然战绩很可观,但毕竟规模实在有限,并不能体现出与常规摩托化步兵单位有什么明显的差距。

    这次非洲军的出击,是装甲掷弹兵部队第一次以营团级的规模投入战斗,所以在战场上得到的实战数据和官兵回馈就显得尤为重要,统帅部在每个掷弹兵营都派了观察员,专门负责收集战场数据,整理各单位的作战日志与报告。

    徐峻相信随着中东半岛战争的进行,德军新编制的出现,必定会引起那些潜在敌人的注意,甚至还会试图模仿着组建类似的单位。不过对于后一点徐峻其实一点都不担心,这个兵种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样也有着明显的缺陷。

    它对后勤补给的依赖性太强了,一旦被切断了物资供应,比如油料和维修零部件,这些部队的战斗力会随着车辆的损失而迅速下滑。失去半履带运兵车之后,掷弹兵们只能依靠人力来运送补给与弹药,单兵携带的弹药数量有限,结果持续作战能力反而连常规的轻步兵部队都比不上。这是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事情,这些软肋徐峻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在制定战役方案时,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尽其所能的摧毁敌军指挥与后勤补给单位,同时保护好己方补给线的安全。现在还要加上尽可能的掌握住战场的制空权,因为在制空权被己方完全掌握的区域,装甲掷弹兵能够发挥出其最大的威力,配合着作为矛头的强大装甲部队,德军机械化步兵的突击浪潮,将是所有敌军防守单位的噩梦。

    非洲军团在战斗中拿出了相当优异的成绩,但同时徐峻所担心的问题也相继出现了,因为阿拉伯半岛的特殊地理环境,加上道路基础建设的落后,导致德军后勤车辆的损耗比当初预想的还要严重。

    无处不在的细微沙尘堵住了空气滤清器,甚至混入了滑油管线,磨损了发动机汽缸壁。因为尘土的侵袭,车载电路开始出现各种莫名其妙的问题,制式军用轮胎常常被锋利的砾石割伤割坏,才短短几天时间,就几乎消耗光了非洲军后勤储备的备用轮胎。

    而且此刻非洲军消耗的每一颗子弹,都需要从突尼斯甚至意大利和法国的物资基地调出,再通过货船运送到埃及或者外约旦的港口,随后通过公路和铁路网络,输送到沙特边境的德军后勤堆栈,经过核算与分配之后,再由非洲军的后勤运输部门发放到每一个需要补给的士兵手上。

    听上去整个流程似乎很简单,实际在补给过程中需要耗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的苦力、船员、码头工人、各级后勤管理人员以及运输兵,在这条跨越数千公里的漫长补给线上辛勤工作着,非洲军团的进展能够如此顺利,绝不能遗漏掉这些人的功绩。

    德军再次看到了欧洲军队装备统一的必要性,英国、法国、意大利都在中东地区建立了军事基地,但是德军除了食物与日用品之外,无法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因为口径制式方面的差异,德军只能对着囤积如山的英、法、意大利弹药干瞪着眼喘粗气。

    非洲军团倒是临时补充了一批法国1906型六十五毫米山炮,用来增强营连级部队的火力,这种总重量才四百公斤的小炮,最大射程竟然高达六千五百米,历史上德军也装备了缴获的这种火炮,还给了它一个GebK 221(F)的装备编号。这种山炮每分钟射速可以达到十八发,用来轰击那些快速移动的游牧骑兵时相当的给力,不过也因为炮弹消耗速度很快,因此也额外增加了后勤的补给压力。

    “这次战争暴露出了我们在远程补给方面的缺陷,事实上非洲军团后勤系统的表现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期待。”元首坐在一张雕刻精美的阿拉伯高背椅上,把非洲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扔在了面前的桌上。

    “统帅部可以在事后再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而现在急需要解决问题是,想办法尽快补充前线的运力,否则非洲军真的可能会被拖垮在沙漠里。”帝国元首偏过脸,望向火车车窗外阡陌纵横的农田,考虑着该从哪里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我的元首,英国特使费伊爵士正等候在外面,他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接见。”车门打开,帝森豪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进来。

    “费伊爵士?我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徐峻看向魏尔勒。

    “我的元首,这位爵士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也是英国政府内部,我们的众多合作者之一。”

    “他是我们的人?”

    “也可以这样说,我的元首。”魏尔勒挠了挠鼻梁。

    “那请他进来吧,艾瑞克。”徐峻点着头吩咐到。

    “遵命,我的元首。”副官恭敬的点头致意,转身走出了车厢。

    PS:谢谢大家的体谅,今天的更新奉上。

    可惜今天有事,无法双更了,欠下的章节我会争取尽快补上。

第一百九十六章 接见() 
虽然被获准登上了为德国元首安排的专列,但费伊爵士的心绪依旧有些忐忑不安,大英帝国上议院议员和皇家爵士的头衔虽然尊贵,但并不意味着德国元首会对他高看上一眼。

    坐在车厢里的可是欧洲的无冕之王,完成了连拿破仑皇帝都没有做到的伟业,他所领导的欧洲新体系一旦建成,整个世界格局都将因此而改变。

    面对欧洲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强大联盟,或许恢复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不再是一个空泛的癔想。欧罗巴联盟,一个宏伟的构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作为这个联盟的一份子,英国在其中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选择权并不在伦敦的手中。费伊爵士很清楚这一点,因为一切的一切,都取决于车厢里那个男人的态度。

    “爵士,元首同意见您,请随我来。”一名德国陆军少校走到费伊爵士面前,费伊已经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