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732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732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魏尔勒,你太低估日本人的野心了,他们想要的是日本对亚洲统治权的承认。里宾特洛甫告诉我,大岛浩在这段时间里反复提出请求,要与我单独面谈,日本显然是想要重启日德同盟谈判,然后与我们划定双方的势力范围。”徐峻掸了掸雪茄的烟灰,再次翻过了一页电报。

    “快看这一段,魏尔勒,汪伪在上海的特工总部,已经不复存在。”看到这里元首不禁精神一振。

    “彻底被夷为平地?看来伯爵在上海玩的很开心。”魏尔勒笑着说到。

    PS:第二章奉上,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两百五十八章() 
七十六号就像字面上那样被夷为了平地,伯爵在电报详细描述了当时情况,并没有加以任何艺术性的夸张。

    三架AR196侦察机各可以挂载两枚五十公斤炸弹,通常情况下一枚五十公斤航空炸弹,可以摧毁一座三层公寓,或者一个足球场面积内的无防护目标。而像这样的炸弹,七十六号主楼足足挨了三枚,如今在楼宇的位置上只剩下一堆焦黑的残垣断瓦以及一个六米深的弹坑,第三枚炸弹轰塌了坚固的地下室,顺便引爆了吴四宝寄放在地下室里的十几桶汽油。当时巨大的黑色烟柱笼罩了半个天空,就连远在外滩的【欧根亲王】号上的瞭望手都能清脆的看到。

    “我相信,这件事将会在远东地区引发一场地震,我的元首”魏尔勒从徐峻手里接过施陶芬伯格的电报。

    “这正是我们所想要看到的,这是给那些头脑还不够清醒的势力,一个绝佳的警告。”徐峻把雪茄掐灭在烟灰缸里,伸手摇下了三十毫米厚的防弹车窗,车外的冷风立即顺着车窗的空隙吹进了车内,同时也带来了带着植物气息的清新空气。

    车队已经离开了柏林市区,高速公路两边是成片的松树林,此时还没到下雪的日子,从车里望去依旧一片郁郁葱葱。

    “您不考虑中国南京政府可能做出的反应么?”魏尔勒把文件夹合起,递给了座在对面的帝森豪芬。

    “我们不承认南京政权的合法性,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日本人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第三帝国并没有和南京建立任何官方的外交关系。他们就算要表示抗议,恐怕还得靠第三国转交抗议信,而且问题是,他们有这份胆量么?”提起汪伪政权,元首表现出了不屑一顾的态度。

    “我个人倒是很期待接到南京方面的抗议,但是你能够想象一头被圈养起来的猪,会懂得什么是尊严和骨气?”

    “圈养起来的猪?形容的很贴切,我的元首。”

    狗在德国人眼里一直都是勇敢和忠诚的代名词,而汪伪政权跟里面哪一条都靠不上边,骂他们为“日本人的走狗”,根本就是一种抬爱。

    汪伪此时的武装部队几乎都控制在一群日本“顾问”的手中,真正能够调用的只有伪警察和特务单位。而且在日本的严格监视之下,汪伪根本不敢发展自己的军备,于是只能到处用“和平建国”的口号来掩盖南京政权的窘境。

    车队慢慢接近了军事管制区域,窗外时常闪过刷着黑白条纹的哨卡,值班哨长带领哨兵整齐列队在哨位上,竖起武器向飞速驶过的元首车队致敬。开道的三轮摩托上刷着元首警卫旗队的标志,轿车的车头两旁插着帝国元首车旗,只要是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哨兵,没人会认错这些漂亮的徽记。

    库默斯多夫武器试验场今天戒备森严,这座位于首都附近的大型武器试验场,平时的保安级别并不是很高,只有当高层官员莅临参观时,才会像今天这样如临大敌。近两个月里,元首已经光临这里多次了,鉴于这种状态可能会还持续一段时间,所以统帅部索性再调了两个团的步兵常驻在这里,以便应付帝国元首时不时的突然袭击。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荷枪实弹的卫兵把靶场周边围成了一个铁桶,还有数量不明的宪兵巡逻队,挎着MP38冲锋枪,牵着肥壮的黑背犬,杀气腾腾的绕着树林遛圈。

    “这是定型量产的型号,这几支是从最新几个批次里随意抽选的。”陆军军械办公室的一名少校,向徐峻介绍着放在长条桌上的一排武器。

    “试用下来的反应怎么样?”徐峻拿起一支做工精良的G3步枪,手法熟练的拉栓上膛。

    “这是一支完美的武器,我的元首。”少校的态度几乎接近谄媚了,面对面前这位武器设计师,他可不敢像往常那样挑刺。

    G3突击步枪的量产型号,工艺上已经非常接近后世那支经典武器了,只是武器的材料方面略微有些落后,性能可能要差于后世版本。毕竟受到了时代技术的制约,冶金材料方面的改进涉及到的领域广泛,就算着急也没有用,必须要循序渐进才行。不过作为一款应付二战这种战斗烈度的自动武器,G3/40型具备的性能已经足以让其藐视群雄。

    德国现在并不缺铜,所以也不用研发什么钢壳子弹了,新型弹药的生产获得了相当靠前的优先权。毛瑟公司的7。9毫米弹药已经可以确定,将被新口径弹药所取代,不过军火商们一点都不为此担心,他们看到了新口径弹药广阔的市场前景。

    德国为整个西方世界确立了武器标准,得到的回报也将是无比丰厚的,届时所有在这个体系内的西方国家,都将遵循德国标准。任何特立独行者都将会被孤立,接踵而至的将是全领域的压制与打击。

    戴高乐已经溺死在英吉利海峡里,不会再出现一个民族主义领军的自由法兰西。贝当政府已经尝到了与德国合作的甜头,张伯伦那边的情况也一样,而英国的精英们发觉当搅屎棍的风险太大,于是和历史上的前辈一样选择了老实跪下,自从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后,欧洲大陆从未像今天这样,团结在同一个身影之下。

    英国和法国都接受了新弹药的标准,他们也参与了G3步枪的试验,在这种可以说跨时代的武器面前,再如何骄傲的武器专家,也找不出一条反对引进的理由。

    这支德国步枪将会成为欧洲诸国相互和解,并团结为一体的象征,张伯伦在内阁会议上如是说到。

    同时英国皇家军械公司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新口径弹药的生产许可证,可以相信英国以后生产的步兵武器,都将采用这种新型弹药,这将极大的减轻未来东线战场上,欧洲联军之间的后勤压力。

    “舒克少校,我对陆军军械处在这段时间的工作感到很满意。”徐峻与那位少校亲切的握手,发觉对方此时激动的(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紧张)全身都在簌簌发抖。

    “我的元首,都已经准备好了”布劳希奇端着元帅杖,走到徐峻身后小声提醒到。

    “继续努力。”徐峻拍了拍少校的手臂以示鼓励,随后在一群下属的簇拥下,向着停在场边的车队走去。

    PS:谢谢大家的支持,明天照例暂停一天,后天双更。

第两百五十九章() 
第二帝国建立之后,德国军事系统的战略战术研究,一直都是围绕着欧洲地区展开的,直至纳粹上台之后,都没有对苏联以及红军进行过系统和专业化的研究。

    德国的情报收集工作完全是不合格的,虽然战后有不少人为卡纳里斯以及他的军事情报局辩解,但都无法掩饰他在东线情报收集上的失败。统帅部和元首大本营本应该得到更有效的情报支援,而事实上直到东线开战,纳粹高层依旧对红色巨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莫斯科的一切似乎都隐藏在一片纱幕之后若隐若现。

    现在因为元首的缘故,这种情况得到了一些改观,德军统帅部对苏军具有的作战能力有了深刻的了解,面对俄国人几乎无穷的战争潜力,再也没有人会叫嚣主动进攻了。

    当然这些骨髓里都掺着枪油的老兵们,绝不会选择消极防守,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战术研究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与此同时元首所制定的欧洲防卫战略,也在各大联盟国的密切配合下慢慢成形。统帅部已经很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头怎样恐怖的怪兽,以及对方可能具有的战争潜力。这场战争一旦爆发,双方将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这场战争不单单牵涉到意识形态的争端,更是近千年来俄罗斯与欧洲之间恩怨的一次总清算。

    苏联红军已经依照他们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切实有效的体制改革,当然里面会带有一些权力博弈的色彩,但是莫斯科确实是突破了一系列困难,建起了一支用现代化装备武装起来的,足以威胁到欧洲安全的强大军团。

    目前德军擅长的闪电战,以及最拿手的连排营级防御体系,是否能够应付对手惯常的那种团级规模的波状冲击,在统帅部参谋部那里还是一个未知数。

    苏军的大兵团大纵深作战思想此时还不成熟,但是鬼知道这些战斗民族具有何等的战争天赋,或许打上两周之后,他们就能找到缺失的那几块拼图。苏军的恐怖在于,他们根本不用在乎部队的损失,他们拥有规模空前的预备队,除非在战争爆发后,德军能够迅速歼灭红军的主力基干部队,但以目前德军具有的实力,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苏军非常擅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只需要把前任指挥官枪毙,后来者就会得到足够的教训。这可不是什么笑话,红军执行着一套有效的军官快速养成体系,而战火是个人军事能力最佳的考场,当然也可能存在有才能的军官苗子不幸夭折的危险,但是有一句话怎么说呢,运气也是评判军官实力的一项重要条件,谁都喜欢手下有一个幸运值爆表的指挥官,而不是某个身经百战的倒霉蛋。

    话题扯远了,回到库默斯多夫武器试验场。统帅部被情报里苏联红军的炮兵实力深深震惊住了,和狂暴的苏联大炮兵相比,德军目前支援火力只能说中规中矩。德国国内的军工企业的产能已经趋于饱和,但是留给德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本国的工业潜力被完全挖掘出来之前,德国只能从国外寻求支援。

    大口径火炮一直都是检验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试金石,目前能够独立开发和制造大口径火炮的国家,在欧洲也就只是那几个老牌列强。意大利和法国拥有优秀的火炮制造技术,他们也各自开发出了性能卓越的火炮族群。鉴于法国和意大利陆军目前都没有采购大口径火炮的计划,于是德国就勉为其难的帮着他们利用产能了,总不能让机器和熔炉闲着不是,工人也需要拿到工资去养活家人,金马克可是全欧洲都通用的。

    这次徐峻前来视察的,就是两门法国生产的155毫米加农炮。这两门炮使用的还是法国陆军传家宝GPF155的身管,虽然是1917年的设计,但是依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种火炮使用了德方设计的新型炮架,法国生产厂还特意改进了炮尾的结构,采用了德军惯用的水平炮闩。如果使用德国制造的155毫米常规榴弹,在最大装药的情况下打出了两万一千米的成绩,综合性能上已经非常接近美军的M1“长管汤姆”了。

    法国方面保证每个月能够提供给德军一百门这种火炮,以及所有维修零配件,如果徐峻的判断没有出意外的话,那么当东线战争爆发时,德军将会得到一千至一千两百门这种师级重型火炮,足以集结起一支压倒性的重炮集群了。

    这种大口径火炮被定型为K40加农炮,法军那里则将其命名为canon de 155mm GPF 1940,在装备德军的同时也开始装备法军的炮兵部队。

    这两门火炮的威力一点都不让徐峻感到担心,法国人玩炮兵一直都有自己的心得,虽然有时候会点歪几棵科技树,但是没人会去怀疑法国火炮的性能,这一点恐怕统帅部里大半的高层军官都会表示赞同,即便是那位前元首,也曾经蹲在西线泥泞的战壕里,在法国重炮的轰击下簌簌发抖。

    让徐峻感兴趣的是,他设计的火炮辅助动力系统,首次在牵引式火炮上得以利用。K40的炮架前部可以挂装一台五十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和两个驱动轮,这台辅助动力可以牵引这门十二吨重的火炮,以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进行移动。别小看这比步行还慢的速度,历史上东线战场上损失的大口径火炮,很多都是因为当需要紧急撤离时,炮兵无法在短时间内把十几吨的火炮挂上牵引车,无奈之下就地遗弃的,而这些火炮当时如果有哪怕一点点自主机动能力,这些损失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机动力当然不可能用于长途行军,但是短时间移动炮位时非常管用,特别在双方进行零星炮战时,一门神出鬼没的大口径火炮,必定能够给敌军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徐峻很期待这门火炮在东线战场的表现。

    德军装备的火炮种类杂、型号多,性能却都乏善可陈的样子,二战中德军的炮兵一直都不出彩,相反种类繁多的弹药给后勤带来了沉重的压力,甚至可以说拖了整个国防军的后腿。徐峻此时却无法对这种情况进行过多的改变,那么多装备还在继续服役,不可能一次就把它们全都淘汰。徐峻现在只能尽可能把那些旧型号火炮调往东部防线,然后在战争中自然消耗掉。

    “这种加农炮完全达到了我们需要的技术要求。”布劳希奇对站在身边的莫德尔一本正经的评述到。这位陆军元帅这几天日子过得很清闲,先是在几个社交场合刷了一波存在,同时还主持一些仪式庆典,剩下时间就是享受一个德国陆军元帅该有的福利待遇。

    “这就是陆军现在最需要的,克虏伯一开始还有些不满,但是当我问他是否能够每个月交给我同等数量的火炮时,他马上就乖乖的闭上了嘴。”徐峻正在和凯特尔聊着天,为了展现当时的场景,他还故意缩起了双肩。

    元首讲的“笑话”立即就引起了周围一片笑声,但要说笑容最真挚的,那还要属党卫队全国总领袖希姆莱了。这位内政部长这段日子很是滋润,原本瘦削的脸颊都变得有些丰满起来,徐峻觉得照着这种趋势下去,这位总领袖很可能会长出双下巴。这倒是一个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