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762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762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在他的总督任期内,印度爆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结果勋爵被迫与甘地签订了著名的“甘地…欧文公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也随之终止。

    事实上签约后第二个月这位总督就任期结束回国了,下一位印度总督阁下没准备继续履行公约,于是那份公约很快就变成了废纸,甘地先生再次被捕入狱,继续啃他的咖喱饭去了。

    回到英国后爱德华。伍德当过一届牛津大学的校长,还干过一阵子的国务卿,等到他父亲老哈利法克斯子爵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子爵爵位以及英国上议院席位,成为了一名荣耀的上议院议员。

    他依旧是一名顽固的保守党,坚信英国没有做好参加一场战争的准备,同时却又反对任何重整军备武装的提议。

    随后他成为了张伯伦内阁的外交部长,并且全力支持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似乎在印度的那段经历,对他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丘吉尔上台后哈利法克斯子爵依然担任了几个月的外交大臣,那段时间他和丘胖子相处的并不好,他一直在为张伯伦的政策开拓,搞到双方都觉得对方挺面目可憎的。正巧四零十二月英国驻美国大使突然死亡,给了丘吉尔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一脚把这位子爵踢出了英伦三岛,发配到美国担任大使去了。

    如今因为某位上帝使徒乱扇翅膀的关系,哈利法克斯子爵依然还在外交部长的岗位上。

    这位子爵这时真不知道该感到高兴呢还是遗憾,他之前的预言全都变成了现实,德军如同风暴般席卷了大半个欧洲,丘吉尔领导的大英帝国在战争中惨败,结果丘胖子被关进了伦敦塔,张伯伦又回到了首相的岗位上。

    不过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保守党仍旧掌握着内阁权柄,之前跳的很欢实的自由党和工党,如今受到了英国和德国双方面的打压,至少几年内决计是翻不了身的了。

    历史上他在美国担任大使时与华盛顿建立起的交情,使得他洗掉了绥靖主义的标记,不够从目前的历史进展来看,这个德国合作者的身份恐怕他一辈子都别想撇清了。

    不过历经沧桑的爱德华。伍德先生,已经不去在意别人会怎么看,他只知道英国现在必须获得德国方面的信任,因为只有与德国进行合作,英国才有能力继续维持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重新恢复因为战争而损伤的元气。

    说白了一句话,英国如果不想被淘汰成三流国家,就只能死死抱住眼前这条大腿。

    这次可不是他一个人前来观礼,外交大臣带着一个庞大的代表团,随行的人员中间甚至还有两名王室成员,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是个人身份,并不属于国家公务,所以暂时需要低调处理,避免英国朝野之间产生多度的解读。

    至于意大利王国这边,巴多格里奥元帅身体倍棒吃嘛嘛香,根本找不到任何不到场的理由,实际上他还挺高兴能带队到德国转一圈的,顺便在国际舞台上刷一下他的存在感。反正意大利国内只要保证橄榄油和小麦的储备充足,局势就会稳定的一塌糊涂。

    ps:第二章送上,感觉血压有些高,有些坚持不住,休息去了。

    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第三百十四章 阅兵(四)() 
    欧洲诸国都派来了观礼团,不是国王就是政治领袖,徐峻也没准备厚此薄彼,只是早晨他刚与英法意三国代表签订几分军事协定,索性结束之后一起同行。

    除了哈利法克斯子爵比较空闲之外,其他两个都有要事在身,阅兵典礼结束后就立即要踏上归程。赖伐尔要急着赶回去参加法国内阁的新年晚宴,巴多格里奥元帅则要返回罗马在国会做新年讲演。

    其他参加典礼的外国元首与来宾大都入驻在柏林高级酒店或者各自的大使馆里,德国首都现在恐怕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了,柏林警察局耗费几周时间,全面扫荡了整座城市。

    那些平日里隐藏极深的城狐社鼠们全都被挖掘了出来,柏林警察这次下手极为残暴,出动了专为镇暴设置的特别机动队,大批这类危害社会安定的罪犯被就地打爆,活下来的全都送进了城外的达豪苦窑。

    元首发现自己似乎犯了一个错误,他根本不该削减德国本土集中营的数量,反而应该再增建一批大型营地才是。东线爆发后必定会获得大批俄国战俘,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历史上那种混乱情况必定会重演。

    不过现在就算想建造些什么,那也得等到春暖花开之后了,北欧已经进入了冰天雪地的极冬季节,放在室外的钢筋都能给冻催了,远在挪威的寒带武器实验基地甚至记录到了一次零下三十五度的恐怖酷寒。

    今天柏林的天气晴朗少云,室外阳光照射下甚至还有些许暖意,那群气象学家总算没有掉链子,其实预测错了也没多大关系,最多就是扫兴了一些,元首也不会把他们挂上肉钩子。

    来宾在九点半左右开始陆续进场,除了欧洲各国领导和政府代表之外,剩下的全都是从德国各省各市各大区赶来的军警高层与纳粹官员,黄褐色行政官员制服与灰绿色军服交杂在一处,各种颜色的勋带、略表、饰绪以及礼服饰品,把观礼台妆点的一片花团锦簇。

    这些地方行政官员是徐峻统治这个帝国的基础,其中至少八成是所谓的政治暴发户,也就是在大清洗之后才获取职位的,于是有江湖传言这些人个个都是简在帝心的人物,他们即是莱因哈特。冯。施泰德的铁杆党羽,私下身份不是主教就是教士。

    徐峻的“使徒”组织已经进入了扩张期,但是依然秉承着宁缺毋滥的标准,这半年来只有五个人升入了核心阶层,而且全都被徐峻赋予了重任。

    此时室外气温大约是摄氏十度左右,已经是哈气成雾的温度,观礼台上的贵宾们都穿起了厚实华丽的冬装,看台下里也点起了暖炉,现在头顶大太阳晒着,户外清新的空气吸着,倒也让人感觉十分的舒服。

    况且在这种展现外交魅力拉拢关系的聚会上,就算温度再冷,绅士们依然会像呆在家里的小客厅里一样,保持着优雅的贵族风度。

    西南方向突然爆发起了如同浪潮般的欢呼声,巴黎广场上的众人都知道,这场盛大典礼的主人就快要到来了。

    元首车队相当精简,总理府距离勃兰登堡门也就一个街区的距离,就算慢慢步行也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徐峻在军校毕业晚宴那次就这样尝试过,幸亏当时夜色已浓,又是地处行政区,街道上没有几个路过的行人。

    这一直都是个讲究颜值的世界,长得帅总是受欢迎一些,徐峻恐怕是全世界最年轻也是最英俊的国家元首了,就连那堆老牌的欧洲王室在这方面都抢不走他的风头。

    让德国人稍稍感到有些遗憾的是,这位元首平时不怎么喜欢在国内抛头露面,不像前任元首那样喜欢到各地视察和集会讲演。其实这只是因为徐峻刚习惯自己的元首身份,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乱蹿,现如今基本大势已定,相信德国人很快就会领教到这位究竟有怎样的蚂蚁腿。

    在摩托兵的引导下,挂着元首车旗的奔驰770k,飞快驶进了勃兰登堡门,广场上顿时爆发起一片欢呼声,感觉差一点就能掀翻装饰华丽的看台顶棚。

    “全体注意!”广场四角安装的喇叭里,响起了司仪威严的喝令声。

    几乎在瞬间欢呼声就停了下来,广场上顿时变的一片鸦雀无声。

    早就在路边等待的帝森豪芬,快步跑到后门一侧,为元首拉开了防弹车门。

    差不多等待了一秒钟后,徐峻扶着车门走下座车,他先扯了扯制服下摆,随即仰起头来环顾了一下四周。

    “大德意志帝国元首阁下!胜利!”司仪照常惯例起头欢呼。

    “万岁!”

    “胜利!”“万岁!”

    “胜利!”“万岁!”全场德国人挺胸起立,向元首三呼胜利。

    “嗨!莱因哈特!”众人随后齐声致意到,纳粹党员举起右臂,军人则致以军礼,向帝国元首宣示效忠之心。

    徐峻举起右臂,先对着观礼台上的部下和贵宾,随后转过身来向着四周围观的德国市民回礼。现场立即爆发起了一阵比之前更加疯狂的欢呼声,因为广场是被建筑环绕着的,产生的共鸣让声浪变的愈发洪亮,徐峻发觉有那么一瞬间,耳朵里只听到一片蜂鸣声。

    “是不是该研究一下声波武器呢。”元首脑子里寻思着,外表却不动声色的放下手臂,转过身大步踏上了主席台前的红色地毯。

    照规矩他先是与各国贵宾各种致意、握手、拥抱、贴脸、亲颊、拍背、抚肩,恭维、夸赞、客套、寒暄一番,这是无法省略的外交礼仪,不能有丝毫懈怠,犯下的任何错失都可能变成丑闻和污点,而且通常情况下很难抹消洗白。

    比如那位有偷窃癖的埃及国王,开罗王宫里或许是一派王者气象,但在国际上却常被当做小丑来评价。

    德国元首的礼仪堪称完美,和出身小乡绅家庭的希特勒不同,施泰德可是历尽数百年的老牌普鲁士贵族,据说血脉甚至可以上溯至拜占庭帝国末期。更别提徐峻融合了生化人杰克的所有记忆,那个生化人本身配备的ai就是礼仪社交类的,记忆库里储存着人类历史上所有存在过的礼仪模式,再经过施泰德家族十几年的贵族教养,在这种场合表现的当然会无懈可击。

    和各国贵宾相敬了一番之后,元首走到了主席位置上,开始与早就等候在此的各位元帅将军们展开亲切的交谈。

    时间渐渐接近上午十点,随着军乐队里一声高亢的小号声响起,帝国元首缓步登上高高的检阅台,标志着这场新年和平大阅兵正式开始。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明天作者要外出办事,一直要忙到很晚,看来是没有时间码字了,特此请假一天。

    后天继续更新,星期天要去亲戚家聚会,只能再请假一天,作者非常抱歉。

第三百十五章 阅兵(五)() 
    徐峻缓步拾级而上,台子是新搭的,采用的是柏林附近树林里采伐的松木,用大拇指粗的钢制螺栓相互固定,厚厚的松木板刨得光光的,外面简单的刷了一层清漆,空气中弥散着一股松脂和油漆味。

    台阶上的地毯宽约两米,簇新的红色羊毛毡,边缘还烫着金色矢车菊花边。元首的头微微低着,仪态优雅非凡,脚下步伐稳健,犹如一名神缓缓登上的圣坛。

    走到台上徐峻才发觉,这玩意儿真的挺像一个祭坛的,那种很维京、很条顿、很日耳曼的,底下堆上一圈柴火,直接送祭品升天的祭坛。

    以后绝不能让希姆莱插手这种仪式设计方面的工作,元首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元首今天穿着灰绿色的陆军元帅礼服,外面披着红色翻领的大衣,衣襟敞开着,露出了腰间悬着的礼仪佩剑。他佩戴了所有荣获的勋章,右肩挂了金色饰绪,马裤边的腥红色饰条鲜艳耀眼,黑亮的小羊皮马靴,靴跟上装了镀银的马刺,只是作为装饰作用,没有锋利的尖刺。

    徐峻在话筒前站定,把元帅权杖交在右手,随后对着侯在一旁的布劳希奇点了点头。

    “全体肃静!”喇叭里响起司仪庄严的声音。

    “你找的这个人不错,至少嗓子还行。”魏尔勒小声对身边的希姆莱说到。

    “谢谢。”希姆莱用手指抚了抚褐色冲锋队衬衫的领口,没有掩饰脸上得意的笑容。

    他选的人当然不会错,那可是几百个党卫队典礼司仪里面筛选出来的。

    原本计划里选定的司仪,曾经主持过徐峻返回柏林时的欢迎典礼,可就在一个月前,保安总局在偶然中发现,这个人竟然和海德里希事件有所牵连,于是可怜的家伙被带进了保安总局,随即就再也没能走出那座大门。

    海德里希事件是希姆莱心里永远的痛,现在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块逆鳞,绝不容其他人触碰。任何探究内幕八卦的企图都是极其危险的,除非提出问题的人是帝国元首。

    一直在等候命令的军乐队精神一振,指挥高高举起手里的指挥仗,随着铃杖落下,雄壮的《德意志之歌》,开始在广场上空回响起来。

    现场的民众摘下头上的围巾与礼帽,或高举右臂或手抚胸口,齐声高唱起这首承载着帝国历史与荣耀的歌曲。歌声迅速沿着街道向四周蔓延,当唱到第三段时,从博物馆岛到夏洛腾堡宫,几乎半座柏林城都回荡起这雄浑庄严的歌声。

    这歌声发自人们的肺腑,所以愈加的震撼人心,不少德国市民眼眶中饱含着泪花,这是对过去苦难日子的感伤,同时他们脸上也带着骄傲的笑容,这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望。

    不少人在欧洲战争中失去了家人与友朋,令人欣慰的是元首带领国防军夺取了最终的胜利,使得这些人的牺牲没有失去意义,如今祖国重新站立在欧洲之巅,那些英魂也得以含笑九泉。

    在场的国防军官兵们也在高声歌唱,特别是曾经在法国前线陪伴在元首身边的军官们,此刻心里更是感慨万分。他们没有忘记在敦刻尔克战役的前夜,这位年轻的元首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将军,他就像现在这样带领着塞浦路斯军团司令部官兵们,高唱着这首荣耀的歌曲。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不断的创造着战场奇迹,带领着国防军从一个辉煌胜利,迈向另一个辉煌胜利。

    原本四分钟的德国国歌,结果因为被柏林市民们反复唱诵,结果在主会场外足足响彻了六分多钟才渐渐结束。

    巴黎广场上的气氛变的非常热烈,就连来宾们都受到了感染,不过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民族凝聚力带来的震撼。除了英法意大利等大国的代表还能谈笑如常,而低地国家和巴尔干渣渣们的代表就很有些不堪了,有几个脸色都变得有些发白,显然是被德国人的狂热吓到了。

    国歌结束之后,照惯例轮到元首致辞了,徐峻拿着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