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779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779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非日本人发动的是闪电战,但别忘了双方中间隔着的是太平洋,不是阿登森林。”韦尔贝扶着围栏回答到:“这不是我们这种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让伦敦和柏林的大人物们去头疼吧。”。

    “说的也是,我有时候确实想的太多了,从这里看过去这家酒店的位置真不错。”亨利靠在围栏边,从口袋里掏出烟盒。

    “是啊,面向港区的酒店有不少,但是像这样的。。。”韦尔贝从烟盒里抽出一支卷烟,随后指着露台外的海港说到:“这段时间就算是有钱都订不到。”。

    就在正对着酒店不远处的海面上,一艘庞大的战列舰静静的锚泊在那里,在露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舰体上漂亮的灰黑白三色折线迷彩涂装,高高的桅杆顶部一面巨大的德意志帝国海军旗正在随风飘扬。

    PS:谢谢大家的支持,作者还会继续努力。

第三百四十一章 航线() 
    整个上午,阿尔弗雷德。扎夫特海军上校的心情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在与舰队高级军官共进早餐之后,他带着副官在甲板上逛了两圈,随后就一直呆在指挥舰桥里没有挪窝。

    坐在个人专属的观察席上,扎夫特舰长望着舷窗外的旧金山市景发着呆,那张平时一直紧绷着的、时刻保持冷峻威严的面庞上,偶尔还会露出一抹让人感到不寒而栗的诡异笑容。

    舰长的这种异常表现,令得整座舰桥内的气氛也变的奇怪起来,所有人都被搞得紧张兮兮的。

    副舰长和第三值星官很快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溜了号,就连平时自诩彪悍无双的枪炮官特伦霍夫海军少校,也偷偷跑到下面的装甲指挥塔边去抽烟了,结果只剩下航海长和几个当班的倒霉蛋留在舰长的身边。

    昨天晚上德国大使馆送来一批国内邮件,其中有一个寄给扎夫特上校的私人邮包,个头足有一个行军背包那么大,看上去沉甸甸的份量十足。但是此时没有人把舰长的怪异表现,和那个特大邮包联系在一起,因为这实在不符合这位舰长一贯以来的人格设定了。

    扎夫特舰长是一名优秀的德国海军军人,这一点已经获得了全体舰员的承认,在上任以来的历次训练中,扎夫特展现出了出众的专业素养和指挥能力。他被证实是一个合格的战列舰指挥官,于此同时还拥有鲜明的个性与强大的人格魅力。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经成功的在这条崭新的、无与伦比的德国战舰上,竖立起了个人的绝对权威。

    德国海军总司令部里不少高级将领都认为,假以时日这位军官或许会和那些威名赫赫的前辈们那样,在德国海军历史上铭刻下自己的姓名。

    一名上尉拿着一份文件走进舰桥,他似乎没有察觉到周围的诡异气氛,直接了当的走向了坐在舷窗边的舰长。

    “长官。”上尉立定后向上司敬礼,随后把手里的文件递向舰长:“这是您等待的回电。”

    “终于来了。”扎夫特回了个军礼,随后一把从对方手里接过电报。

    “谢谢你,崔斯特上尉。”扎夫特摆了摆手,示意上尉可以离开了。

    “愿意效劳,长官。”上尉再次向长官敬礼,然后转过身向着舰桥后侧的舱门走去。

    这时候年轻的军官才发觉,周围这些同僚们那一脸如释重负的表情,于是带着一丝疑惑不解,上尉挠着脑袋跨过了那扇舱门。

    “莱恩博格。”扎夫特从观察席上站起身来,招呼起坐在一旁的航海官。

    “是,舰长。”莱恩博格少校大声答应到。

    “到这边来。”扎夫特走向舰桥后方的海图桌。

    俾斯麦号舰桥上设有海图室,里面安装有由机械计算机带动的航迹记录仪,会自动按照航海参数在海图上标示下舰艇的位置与航迹。不过这时候还用不到那种高级装备,扎夫特只是要查阅常规航海图而已。

    “雷德尔元帅的命令。”扎夫特摘下军帽,把文件递给了海军少校。

    “总司令部的命令?”莱恩博格接过那份文件,同样摘下军帽放在了海图桌边上。

    “嗯,命令我们执行第二号方案。”扎夫特拿起了放在桌边的红蓝铅笔。

    “完全没有问题,长官。全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在两周前就规划好了航线。”莱恩博格回答到。

    “现在计划有些改变,我们要先去这里。”扎夫特指着太平洋南部的一串岛屿。

    看清楚舰长指出的目标,航海官有些惊讶的询问道:“是新几内亚?”

    “是的,曾经的“德属”新几内亚。”扎夫特略带感慨的回答道。

    “你应该仔细看一下这份命令,海军部要我们重新测绘这片区域的海图,同时外交部希望我们携带一支考察队过去,调查一下这些岛屿的现状。”扎夫特屈起手指,用指关节敲着海图。

    “这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啊。”莱恩博格低头看着电文,手拿着标尺挠着下巴说到。

    “大概一到两周的时间,不会更多了,我是这样计划的,莱恩博格。”扎夫特手撑着海图桌回答到:“英国人答应会配合我们的行动,我不怎么相信英国人的话,但至少他们应该不会给我们增添麻烦。看这里。。。”扎夫特上校用铅笔在海图上画了个叉。

    “主要是俾斯麦群岛这部分,舰队将会停泊在这里。”

    “拉包尔港?”航海官皱起眉头:“我需要查一下那里的水文资料。”。

    拉包尔港曾经是德国殖民地,拉包尔镇原本就是德国人建立的,一战之后才被英国接管了过去。德国虽然保存着这片海域的海航资料,但相隔数十年时间,这些旧参数已经不再适用了。

    “我会请求英国皇家海军提供所需要的资料,如果有必要的话,还会请他们派遣一名有经验的引水员替我们领航。”扎夫特挠着鼻侧回答到。

    俾斯麦号的尺寸已经给这次航行增加了不少困难,很多港口无法停放如此庞大的战舰,因为宽度超标,她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结果只能绕着南美大陆转了一圈,着实耗费了不少燃油和时间。

    不过这也正中德国政府的下怀,德国海军有了合理的理由,在南美各国进行短暂的停留。当时不少拉美国家持有亲德立场,特别是巴西、阿根廷和智利,当地有大量的德国移民,国内又大都是独裁政体,从下至上都对法西斯充满亲近之情。

    不过德国人对这次外交巡航的态度非常低调,毕竟这里是美利坚的后院,特别在对方已经确定“美国优先”,或者应该说“美洲优先”的情况下,实在不宜过于张扬,去触动到这位巨人的神经。

    “那里是否能够提供补给?”航海官继续问道。

    “现在还不清楚,理论上那是一个良港。我想司令部会给我们安排好一切的,不过在离开旧金山时,我们要尽可能多装载一些给养。”

    “我们可以把小猪号塞满。”莱恩博格笑着说到。

    “是啊,把小猪塞满。”扎夫特也笑了起来。

    德国海军补给舰【火炬号】(FACKEL)是一条七千五百吨的混装货船,开战前曾经往返于美欧航线。德国海军买下这条高速货轮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造,本来是想要当成潜艇补给舰来用的,但还未彻底完工欧洲战争就结束了。

    结果这条货轮被当做技术试验船,装上了元首“发明”的海上补给系统,为【德里安】级高速补给舰的研发,提供了第一手的技术资料。

    这条货轮航速达到了二十六节,可以跟随常规舰队一起长途机动,因为载货量巨大同时各种设施齐全,在这次远程航行中受到了舰队成员的一致欢迎。

    因为船头左侧两个并列锚链孔的设计相当特别,看上去很像小猪的一对鼻孔,加上船名【火炬】(FACKEL)听上去和德语里的小猪(FRCKEL)很像,于是喜欢开玩笑的德国水手们就把她叫做【小猪】号了。

    扎夫特用铅笔指着海图上一个点:“离开拉包尔之后,我们绕过所罗门群岛前往布里斯班,途中要在这个岛附近再停留两天时间。”。

    “所罗门群岛?你说的那个岛叫什么名字?”莱恩博格俯下身仔细查看。

    “发音很拗口,当年发现它的西班牙人称其为瓜达尔卡纳尔。”扎夫特上校手叉着腰回答到。

    PS:谢谢诸位书友的支持,正在努力恢复状态,让我们继续旅程。

第三百四十二章 邮轮() 
    用完丰盛的早餐,韦尔贝和亨利两人先后离开了租住的酒店。英国人准备去码头区逛一下,顺便采购一些旅行用具,因为遵照计划,接下去他们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海上旅程。

    当时从美国前往日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远洋客轮,从旧金山出发直达日本的横滨港,通常需要耗费十五至二十天时间。

    随着侵华战争的规模扩大,日本对进口原材料的需求急速增加,现如今每天少说有上百条客货巨轮,劈波斩浪横跨浩瀚的太平洋,航行在这条黄金航线之上。

    这年头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最好选择头等或者二等舱房,不光是食宿方面的品质有所保证,遇到事故逃生时也能获得一定的优先权。两个间谍头目当然不会有缺钱之虞,他们对外的掩护身份就是成功商人,完全有资格享受一次舒适的旅程。

    日本邮轮公司下属的Kamakura maru【镰仓丸】号邮轮就停在旧金山码头上,头等舱最低票价是三百二十美金,高级套房的客人还奉送香槟和美味点心。

    这条排水一万七千五百吨的邮轮原本叫做【秩父丸】,是日本邮轮定制的三艘同级邮轮里的第二艘,另外两条是。

    因为这艘船的动力系统选择了丹麦生产的船用柴油主机,所以川崎造船厂改动了原本的设计,以至于当这条邮轮建成时,足比她的姊妹们重了五百多吨,外形上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她只有一个独立的大型烟囱,其他两条依然是原本的双烟囱布局。

    作为三十年代后日本吨位最大的远洋邮轮,这条船的内部装潢也是最豪华的,不但大胆采用了英法两种风格的设计,而且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上,都达到了当时世界顶级的水平,日本媒体自豪的称其为“太平洋上的女王”,视其为大和民族的骄傲。

    不过当时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从设计建造之初,这条高速客货混装船就被日本帝国海军看中了,并且成为了“战力倍增策略”的一部分。当年日本海军为了避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真可谓是绞尽了本就不太多的脑汁,结果搞出了一个“联合舰队战力倍增策略”,说白了就是一旦与美国爆发战争,就将日本拥有的大型民船紧急改装成军用舰艇的计划。

    要知道军舰和民船的差异可不仅仅在于是否搭载武器上,实质上不管从结构设计还是生产制造工艺,亦或者原材料的选用上,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军舰的设计围绕着海上作战能力,而民船考虑的则是获得经济效益,从设计出发点上两者就南辕北辙,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

    不过帝国海军“天才”参谋们的脑洞只要打开了,想要把它关上可就难了,这群海军章鱼一旦钻进牛角尖,就算启动整个联合舰队都拖不出来。

    如何才能更方便且更有效的把一艘和军用八竿子都打不着的民用船舶改造成军舰,这些人想出的办法就是在民船设计时,就将未来可能的军用改装考虑进去。比如在船体结构和舱室布局方面,尽可能采用接近军用船舶的设计方案,这样可以避免改造时对结构的大幅度改动,减少将来海军施工时需要耗费的材料与工时。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日本海军推动政府内阁,颁布了一条“优秀船舶建造补助措施”,国家对于高性能民用船舶的建造、维护与运营进行财政补贴,以此鼓励船运公司和造船商建造吨位超过六千吨,航速高于十九节的高性能船舶。而相应的,这些船舶在设计时就要加入军事用途的元素,能够满足海军在三个月内改造成军用船舶的目标。

    这笔钱并不那么好拿,和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还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条件,比如不允许外国人在船上工作,尽可能使用本国原材料,船员招募海军退役人员之类的,全都是以战争为目的未雨绸缪的准备。

    在这条【秩父丸】的建造上,日本政府向日本邮轮公司注入了一半的建造资金,而且日本海军舰政本部直接参与了客货轮的设计工作。

    上面就连这条船的改造方向都已经预定好了,海军方面计划一旦战争需要,她和她的两位姊妹,将被迅速改造成一款特设航空母舰。

    海军为这条邮轮设计了巨大的货物装卸舱口,其实就是给飞机升降机预留的位置,届时只需要拆除上层建筑,铺设好飞行甲板,这条“太平洋上的女王”立马就能改头换面,成为日本帝国海军航空战队的新成员。

    有趣的是历史上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海军却像是忘了有这回事一样,这三条邮轮被征用之后,就一直作为运输舰活跃在东南亚航线上。

    一九四二年初,作为海军运输舰的)被日本政府赋予了一项特别使命,成为一艘“人质交换船”。

    她的黑色船体被刷上了巨大的白色十字标志,化身为一条医疗舰。随即在高雄装载上九百名在上海、新加坡等地被日本扣留的英国外交人员、留学生以及普通侨民,前往当时还是葡萄牙殖民地的莫桑比克马普托港。

    向葡萄牙人移交扣押人员之后,她重新载上同等数量的被英军扣押的日本、泰国和德国外交人员与侨民,还有部分日本海军阵亡士兵的遗骸、以及一大批供给盟军战俘的补给物资,最终顺利返回横滨港,完成了日本与西方之间难得的一次人道主义交流。

    历史上随着中途岛海战的惨败,日本海军总算想起这三条船了,但是海军船厂万吨级别的船台有限,现役舰艇维修都得排队,而且当时正在忙着改装三艘的改造计划就只能排在她们的后面。

    【大鹰】级采用的本体是排水一万八千吨的新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