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

第788章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第788章

小说: 复活之战斗在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峻没有希特勒那种老兵情怀,他没有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只是从将军和元帅们的嘴里,以及柏林总理府收藏的档案堆中,尝试去了解这位皇帝。事实上这些档案并不完整,当年为了逃避应该承担的责任,大部分往来信件和会议记录已经被皇帝下令销毁了。

    这次新元首会想要与威廉二世会面,并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作为一个真正的独裁者,徐峻也不会允许皇帝现在就复辟,德国不可能再恢复旧帝国的那种二元统治,特别是即将面临极为残酷的东线战争之时。

    但是徐峻还是会接回这位凯撒,甚至准备把他重新捧上云端,不过在他的计划里皇帝只是作为国家的吉祥物,德意志帝国重新崛起的纪念品而存在。

    除了享有皇室应有的尊贵地位,威廉不可能再掌握任何实质上的权力,可以说连成为傀儡的机会都不会有。

    霍亨索伦王室是徐峻为未来德国所留下的一道保险,他很清楚独裁体系是一把双刃剑,就连他如今都会时常沉迷于手中无限的权力之中,徐峻不敢保证自己的后继者能够抵御住来自于权力的诱惑与腐蚀。

    他很担心自己建起的欧洲联盟体系和世界平衡格局,会因为某个后继者的愚蠢而分崩离析。所以徐峻不准备给自己的继任者留下同样的无上权柄,他设想在一个适当的时机,重新恢复德国议会的职能,同时他要把手中掌握的权力分摊出去,重新确立三权分立的宪政体系。那时候德国皇室的存在,就是徐峻用来制约议会权力的一柄利器。

    当然这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他能够打赢即将面临的战争,否则这些依旧只是空谈而已。

    在权力过渡方面徐峻很佩服弗朗哥,无论这位独裁者曾经干过什么,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爱国者。弗朗哥把权力交还给西班牙王室,不但成功保留下了独裁时期的政治成果,同时也维持住了国家与社会的稳定,避免了因为权力交割而引发的政局动荡。

    反观如果当时希特勒突然死去,没有指定其他继承人的话,独裁者的桂冠有很大的可能会落入戈林的手里,届时无论国防军、党卫队还是纳粹高层,都不会容忍这头蠢猪执掌帝国的权柄,可以预见到德国将会爆发一场极其惨烈的权力斗争。

    这一世要不是徐峻获得了国防军与党卫队的支持,同时戈林一系提前退场的话,他绝对不可能那么平稳的坐上元首宝座,同时继承希特勒留下的政治遗产,德国甚至很有可能爆发一场内战。

    上午十点整,徐峻坐上了他的奔驰770K,在警卫旗队的前呼后拥之下,离开了荷兰政府特意为他准备的庄园驻地。

    这次德国元首来到荷兰,乘坐的不是飞机,而是他的元首专列。

    原本属于希特勒的“美洲”号元首专列,终于在一月初完成了整修工程,这次旅行是这辆装甲列车离开修理厂后执行的第一个任务。这次改装工程相当庞大,足足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按照伦道夫的说法是,这上面就连一根螺栓都重新翻新了一遍。

    火车头换成了DRB03系列的1081型,这是德意志铁路公司为了高速快车而专门设计的型号,采用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外观,动力输出达到两千零九十匹马力,最高时速一百五十公里,在牵引五百吨重的车厢时,依然能够以一百二十公里的时速飞驰,这在当时欧洲的同级别车头里,也算得上是相当惊人的数据。而原本专列使用的52型车头,最高时速只有80公里,功率也只有一千五百多马力。

    整列专列连同车头包括在内,总共是十五节,动力组依然使用两节串联的车头,随后在列车首尾两端各挂载一节装甲高炮车厢,每节高炮车厢各安装有两门四联装三十七毫米高射炮,真实历史中元首专列的防空火力从未真正使用过,徐峻期待这个记录在自己这边也不要打破。

    高炮车后面是一节行李车,用来摆放元首和高级下属的随身行李,行李车后面是元首的私人车厢,设有元首和警卫的卧室、私人办公室以及专属的盥洗室。

    元首车厢后面是指挥车厢,设有一间会议室和无线电通讯室,元首可以在这节车厢里召开军事会议,并且直接向外界发布命令。指挥车厢后面是高级随员车厢,专供随行的高级官员使用,这次勃劳希契和希姆莱就住在这节车厢里。

    高级随员车厢后面就是餐车,前部餐车专供元首和高级随员使用,而普通随员则在后部的另一节餐车用餐,在这里显露出了军队里的等级区别。高等餐车后面挂的是两节普通车厢,前一节是休息娱乐室,供官员们休闲抽烟聊天所用,后面则是随员办公室,负责处理常规的公务。

    办公车厢后面是淋浴车厢,可以二十四小时提供洗澡用的热水,淋浴车厢后面则是另一节餐车,再后面就是两节卧铺车厢,随车的普通随员以及警卫旗队的士兵就住在这两节车厢里,最后是两节用来放置随员行李与随行车辆的闷罐货车,一节与车首同型号的装甲高炮车厢挂在车尾。

    历史上东线战争爆发之后,这辆专列改名为“勃兰登堡”号,徐峻觉得“美洲”号这个名字听上去还不错,所以暂时还没有重新命名的打算。

    乘坐火车的好处有很多,除了比飞机更安全舒适之外,还可以带上更多的随员和装备。这次徐峻除了自己的元首府班底,还带上了统帅部和陆军参谋部的一批军官。

    至于希姆莱,这家伙是最后一刻硬贴上来的,徐峻看在他一直表现得忠心耿耿的份上,当即同意了他的随行请求。

    除了元首警卫旗队和一个排的装甲掷弹兵之外,参与保卫工作的还有希姆莱的私人卫队以及保安总局的便衣特工,当然后面这些人可没资格挤上元首专列,他们乘坐的是另一列火车,隶属于统帅部的“非洲”号。

    PS:谢谢大家的支持,这段时间事情多的要死,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正在努力恢复状态中。

第三百五十八章 保镖们() 
柏林阅兵之后,徐峻身边的警卫团队再次扩大了,准确的说应该是恢复了应有的规模。希特勒在位时,除了元首警卫旗队之外,还同时拥有两个精锐的团队,负责他参加公共活动或者外出旅行时的安全警卫工作。

    一个是帝国安全小组(RSD),隶属于帝国保安总局,指挥官是党卫队少将约翰。拉滕胡伯尔。

    RSD最初脱胎于巴伐利亚的一支警察小组,成员大部分是经验丰富的刑事探员,他们的职责是当希特勒在巴伐利亚境内活动时,全天候保卫这位元首的个人安全。这个小组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希特勒的肯定,于是当他将RSD的职权范围覆盖至德国全境,保卫范围也扩大到整个纳粹的领导层。

    一九三七年之后,RSD成员全都加入了党卫队,执行任务时穿着普通党卫队制服,区别是袖口上缝着由SD这两个字母构成的菱形徽章。

    另外这些人还同时拥有国防军的身份,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特例,统帅部授予了他们宪兵的同等职权,使他们可以入军事单位,同时有权调查、问询、逮捕任何一名国防军现役军人。

    通常当希特勒出行时,RSD会提前检查行进路线以及沿路所有的建筑与机关,他们有权调动当地的盖世太保,调查市面上有关刺杀元首的传言,找出潜在的危险分子,加以逮捕甚至就地处决。

    RSD除了护卫元首,同时也负责其他纳粹高层的保安,只要是有纳粹高层出没的大型活动,现场必定少不了RSD成员的黑色身影。

    另一个元首的警卫单位名叫“元首护卫指挥部”,简称FBK。这个团队资历很老,创建于一九二零年,最初是一个党卫队八人小队,负责在阿道夫。希特勒外出时,担任领袖的贴身警卫。

    那时候这支小队的名称是“领袖的SS护送队”,等到希特勒上台之后才改名为“元首护卫指挥部”,到了一九四零年时,这支部队的总人数已经增长到了三十七人。

    FBK是希特勒最信任的贴身保镖,他允许这些人在自己身边时,随身可以携带手枪。

    要知道希特勒生性多疑,同时极为注重等级观念,平日里即便是戈林和希姆莱,在觐见之前也必须解除武装。

    FBK的职责范围原本很广泛,对于这样一个小单位来说,工作量似乎沉重了一些。所以当RSD出现之后,就把大部分外勤工作接手了过去,使得FBK可以专心负责元首的贴身警卫工作。

    起初这个单位只从老党卫队员里挑选人员,大部分都是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但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老家伙们就开始力不从心了。于是这个单位开始吸收年轻的新血,到了四零年时,成员基本都是从党卫队第一装甲师里挑选了。

    前面说过FBK负责贴身护卫元首的安全,这个任务通常由一个三十三人组成的小组来承担,这些人再被分成三个十一人制小队轮换值班。而没有被选入近卫小组的FBK成员,则被授予了其他的“重要”的任务,他们成为了元首身边的司机、侍应、仆人和传令兵,最后挑剩下的那些,就送往元首在德国境内各处住宅,担任空房子的安全警卫。

    在那场让希特勒送命的阴谋里,RSD的表现非常令人怀疑,希姆莱宣称这个单位已经被海德里希所渗透,约翰。拉滕胡伯尔已经被那个阴谋家所架空。这显然是想要减轻拉滕胡伯尔少将所承担的责任,听说那位倒霉的前巴伐利亚警察和希姆莱的私交很不错。

    不过徐峻当时压根就没想过要放过拉滕胡伯尔,于是这位党卫队少将在希特勒死后的第四天,在柏林军事监狱的后院被实施枪决。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RSD成员参与了那场阴谋,但同样也没有证据洗清他们的嫌疑。希特勒在法国的行进路线以及警卫旗队的调动是最高机密,而当时有权获知这些情报的人员名单里,并不包括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而且事发时拉滕胡伯尔并没有和以往那样跟随在元首身边,而是呆在柏林郊外的豪华别墅里,据他自称是痔疮犯了,希特勒同意他回到柏林养病,但是他却拿不出元首的批文和医生的证明。

    不管这位少将是不是犯了痔疮,拉滕胡伯尔的屁股绝对不会干净,至于他为什么跟和海德里希勾结到一起,随着当事人全都死亡,这或许已经成为了一个永远都无法破解的谜题。

    徐峻没有多大兴趣去探究这个真相,反正背后无非围绕着欲望、野心、权力和永恒的利益问题。

    希特勒死亡时,身边只有少量的RSD成员,除了当场被击毙的,存活下来的也都被就地处决。在接下去的大清洗里,RSD首当其冲,成为了希特勒的殉葬品之一。

    事发后第二个月,这个曾经掌握巨大权力的组织就不复存在了,留在慕尼黑总部的成员全都被逮捕,关押在施塔姆海姆监狱里,把他们曾经使用在“危险分子”身上的手段尝了一个遍,最终能撑着走上人民法庭的,全都堪称是铁骨铮铮的好汉,随后法官满怀钦佩的把他们送上了绞刑台。

    跟随在希特勒身边的一支FBK十一人小队,如同他们誓言里所讲的那样,为元首战斗到了最后一息。虽然他们经受过严格的作战训练,但是在对手压倒性的自动火力之下,仅凭他们手上的PK手枪,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指挥官布鲁诺中校用战死洗脱了他与FBK身上的嫌疑,但是却无法让这个单位摆脱随后的政治大清洗。

    这些人全都是希特勒的死忠,徐峻根本不准备,而且也没有那份精力和时间,对这支部队进行仔细甄别。

    不过看在希姆莱求情的份上,原有的FBK只是被解散,人员全都被退回了他们原本所在的单位,另外在最近的这几年时间里,他们时刻都会处在在盖世太保的监视之中,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发现里面哪个人表现出对新元首不满。

    徐峻上台后的保安工作,基本是由身边的副官处负责的。人员来自于党卫队和陆军警卫营,不少人在敦刻尔克战役时就跟着他了,对于这些士兵徐峻是相当信任的。

    不过当他回到德国之后,随身的警卫任务就由新组建的元首警卫旗队接手了,虽然成员一个个忠不可言,但是和当年的RSD相比,他们缺乏嗅出危险的经验。

    另外徐峻的贴身警卫力量也显得有些薄弱,他身边的事务繁多,光靠道根和伦道夫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于是希姆莱热心的提出了重建RSD和FBK的建议,徐峻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同意了希姆莱的意见,下令由保安总局和奥丁之眼负责牵头,共同担负起重建这两个单位的工作。

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与王(上)() 
莱尔文。凯尔用手指扣住领带结,左右扭了扭有些僵硬的脖子,回过头看了眼身后那座四米多高的砖砌庄园门堡。昨晚这里下了整夜的雨,直到上午九点之后才云开日出,现在室外气温只有五度左右,口鼻间呵出的气息立即就凝成了一团白雾。

    凯尔依靠在一九三四年款的雪铁龙“先锋”轿车的车门上,伸手从皮制风衣的内袋里,掏出了一个银光闪闪的小扁盒子,镀镍的盒盖上有一个手工篆刻的德国警察徽章。

    抬头往四周张望了一下,凯尔摘下右手上的皮手套,搁在了一旁的引擎罩上,随后打开了盒盖,里面装满了淡褐色的烟丝,如果天气不是那么冷的话,空气中一定会弥漫起烟草的芳香。

    这是一个小巧的手工卷烟器,在柏林的警察群体里非常流行,不管是萧条年代还是战争时期,警察们总能搞到市面上稀有的管控商品,比如用漂亮的铝罐装着的巴西烟丝。

    捻起一撮烟丝填入盖子背后的卷烟布帘里,用拇指按实了,随后从盒子另一侧抽出一张卷烟纸。凯尔用舌头舔了舔纸张边缘,把它反过来贴在了布帘上面,用手指把纸张两边对其,接着用力关上了盒盖,随即一支自动卷制好的香烟就从盒盖下方的开口弹了出来。

    凯尔拿起香烟,先放在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