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动三国 >

第203章

谋动三国-第203章

小说: 谋动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明苦着脸道:“其实我也舍不得带去,可是明说是去援救张机的,要是只带些庸人岂不是太难看了?而且庸人都是山民出身,作用只怕还不如骑兵呢。”

    郭嘉笑着道:“既然你也知道这些道理,那么为什么不带上一支真正的水军呢?”

    秋明大奇道:“真正的水军?你是说五毛党?不对,莫非你偷偷地训练了一支水军?”说到这里,秋明的脸色有些变了,郭嘉现在可以说是秋明系统里第二号人物,无论用人用钱都是可以随手支取,若是他瞒着秋明弄出这些动作,只怕……。

    郭嘉也是眉眼通透的人物,一看秋明的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笑道:“别乱猜了,这支水军可不是我的,是兴霸留下来的。”

    “甘宁?”秋明喃喃念了两声,忽然眼睛一亮:“锦帆贼的铃铛兵?”

    “是啊,甘兴霸现为蜀郡丞,大小也是个官了,这些江湖兄弟不方便带在身边,就一直交由老兄弟带着留在江汉之间。前一段你在我家里见过那个,就是他的一个叫做苏飞的兄弟。甘宁临行之前,还一直叮嘱我要给他的兄弟们寻个正经的出身,这次若是能够让他们在战阵立功,说不定能够洗脱罪名,不用再东躲西藏了。”

    “东躲西藏?谁要对付他们?”

    “前几年甘宁年轻气盛,劫了江夏大豪黄祖的货船,结果被黄祖下令追杀,刺史王睿也协助画影图形通缉。锦帆贼在荆州几乎待不下去,甘宁投了蜀郡,苏飞躲到邓州,其他人也各自隐藏下来。如今若能借邓州军之名复起,我想他们会非常愿意的。”

    秋明看了看郭嘉,重重地点了点头道:“也好,我们起家的骑兵本是彭家的马匪,庸人佣兵多半是强盗团转过来的,新近掳来的嵩山盗兵也不过是些山贼而已,现在再多一部分水贼,想来也无可厚非。”

    处理完了军务,秋明终于可以回府去看看。刚刚踏进府门,从门后闪出一条身影,扑地跪倒在秋明脚前哭叫道:“我父命在旦夕,求老师开恩发兵相救,学生定当结草衔环以报。”

第四百九十一章 亮夜观天象() 
秋明定眼看时,脚下之人正是自己不久前还念起过的智圣诸葛亮,惊问道:“孔明何以如此?你父亲出什么事了?”

    诸葛亮大哭道:“亮夜观天象,发现我父亲命星将坠,生死只在这几日之间。学生在这里夙夜盼望老师早日归来,求老师即刻发兵救我父亲,若再延误,恐怕父亲性命不保。”

    秋明大为诧异,在他的记忆里,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应该是病逝而不是横死的,怎么会需要发兵去救呢?而且区星的造反似乎也比历史上提早了许多,难道真是自己的到来掀起了蝴蝶的翅膀?那么自己原本记忆中的三国,还有多少被改变了呢?

    他定了定心神,温言宽慰诸葛亮道:“孔明,天象之说终为虚妄,或许是你思父心切,看错了也是有的。”诸葛亮吃了一惊,正要说这天象之说还不是你点拨的,怎么现在又说虚妄了呢?秋明却继续道:“况且从邓州到泰山,中间要经过好几个大州,我既无虎符又无调令,如何可以私自发兵,那样还没出豫州就会被朝廷剿灭了呢。”

    诸葛亮此时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小孩,听见朝廷两个字不免也是心头一颤,可是他到底天资聪颖,马上道:“我们可以假扮黄巾或者流寇,绕开城池关卡潜伏过去,救出我父亲就走,岂不是可行?”

    秋明哑然失笑道:“此去泰山千里迢迢,于路名臣良将无数,岂能做到完全不动声色?若是被人劫住,堂堂邓州军竟然去假扮贼寇,我该如何分辩?难道说是因为一个小孩子的夜观天象?”

    诸葛亮哽咽着道:“老师,我没有看错,父亲确实身处在极大的危险之中。”

    秋明缓缓道:“我知道,去年你父亲把我送到我这里来,不就是因为处境太危险,怕照顾不了你们吗?我想那泰山太守张举再是胆大包天,也不敢公然杀害一郡之丞,你父亲只要小心避过暗算,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碍。若是我贸然参与进去,张举有了口实,只怕会更加对你父亲不利。”

    诸葛亮仔细寻思一回,觉得秋明说的也有道理,可是他父子情深,无论如何也不能坐看父亲身处危险之中。他正要再次哭求,忽然魏延风风火火地闯进大门道:“则诚,你去长沙救张机,为什么不带我的铁甲骑兵?”

    诸葛亮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雪白:“老师要发兵去长沙救人?”

    秋明先向魏延解释一遍,又对诸葛亮道:“去长沙是我早就答应人家了,而且那边调令向导俱全,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父亲那里,只能希望他吉人天相了。”

    诸葛亮站在秋宅的大门里面,踮起脚观察着秋明的表情,单薄的衣袍在寒风中猎猎生响,泪眼中闪动着一种莫明的神光,终于他长叹一声:“我懂了。”

    秋明马上慌了手脚,在他看来,既然诸葛亮的父亲注定是要早死,那么是病逝还是横死也没有什么区别。师者如父,若是诸葛亮没了父亲,自己控制起来就更加容易了。可是眼前这个小孩虽然年幼,却是古往今来公认的第一大智者,秋明被他这一声说得心里发毛,立刻问道:“你懂了什么?”

第四百九十二章 秋明的礼物() 
诸葛亮大声道:“老师心怀国家社稷,自不必以小我为念,不过学生自幼与父亲情笃,只想回去侍亲奉娱,为父亲排忧解难,求老师恩准。”

    秋明张大口啊了几声,他由于内心的愧疚,实在没有立场去驳回诸葛亮的请求,只能求助式地望向魏延。魏延却道:“这孩子一片孝心,说的又在理,没有理由不让他回去啊。对了,我记得吴敦似乎也是泰山附近的人,可以让他护送孔明回家,也好有个照应。”

    秋明这个气啊,魏延今天好象是专门来拆自己的台了,自己好不容易把诸葛亮诓到邓州来,现在要是放了回去,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再相见了。要是刘大耳朵在徐州的时候就提前寻访到了诸葛亮,那自己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魏延的话合情合理,秋明也再没有反对的理由,只好对诸葛亮道:“既然你一定要去,就让吴敦陪你去吧,一路务须小心。”

    诸葛亮答应一声就要转身离去,秋明又叫住他,犹豫了一会才道:“我准备了几样东西,本来要等你长大一些再交给你,现在看来,还是提前给了你吧。”

    魏延马上来了兴趣:“什么好东西?有没有我的份?”

    秋明没好气地道:“这是我们师生之间的秘密,关你什么事?对了,你不是要和张宁成婚么?既然不用去长沙,就抓紧时间把事办了吧,等我回来再补喝你们的喜酒。”

    魏延扭捏起来:“这个么,那个么,先不说那么远的事,还是先看看你为孔明准备了什么宝贝吧。”

    秋明对正在忙碌的蔡文姬耳语了几句,便带着魏延和诸葛亮进了书房。过了一会,蔡文姬捧了个锦盒过来,盒中赫然竟是一把莹白的鹅毛羽扇,玉柄红绳,点点黑纹漫布其中,越加显得飘逸出尘。

    蔡文姬笑着对诸葛亮道:“你的老师看你喜欢摇扇子,特意叫李严的器物司做了这个,本来说等幼学之年再赠给你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就叫我拿出来了。”

    秋明看诸葛亮只轻哦了一声,似乎兴致不是很高,连忙献宝一般地补充道:“不要小看了这把扇子,在扇柄我安了一个小机关,可以弹出藏在扇子中空处的小纸条,非常方便。”

    魏延不解道:“纸条而已?又不是暗器,有什么方便的?”

    秋明翻了个白眼,和你这种没有考试作弊过的人是很难解释清楚的,不说别的,光是舌战群儒的时候能够看一眼提示后继续装逼,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更何况后面还有七星台借东风和柴桑吊孝,那么长的诔文,要是不实现藏个小纸条只怕很容易背错吧。

    看见诸葛亮虽然道谢接过了扇子,可还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秋明把心一横道:“前年我征伐黄巾时,曾得过半部孙子兵法,如今也一并传了你吧。”诸葛亮猛地抬起头来,眼中精光四射,完全不象个几岁的孩子。

第四百九十三章 铁掌水上飘() 
送走魏延和诸葛亮后,秋明才有空让蔡文姬帮着宽衣卸甲。他轻轻叹着气道:“文姬,我好累,真心累。”

    蔡文姬关心地看着秋明的脸:“既然这么累,长沙就让别人去吧,你连年夜饭都没有好好吃,是该在家里多休息一阵了。”

    秋明抓起她的手把她搂进怀里:“身为上位者,是不能贪图安逸享受的。这次铁甲骑兵留在邓州,去长沙的都是外围部队,如果我不去,郭嘉是很难镇住他们的。而且魏延留守,鲍出要去洛阳,黄忠尚且昏迷不醒,能带去长沙的只有典韦和廖化,那边形势又是错综复杂,唉……”。

    蔡文姬紧紧搂着秋明,把脸深深埋在他怀里,也跟着叹道:“唉……”。

    这时貂蝉正好推门进来,长叹道:“唉……,你们也算是老夫老妻了,居然偷偷躲起来亲热,羞也不羞?”张玉兰跟在她后面,闻言咭地一声笑道:“他们亲热就亲热了,你居然醋劲大发,羞也不羞?”

    貂蝉羞怒着要撕张玉兰的嘴,追跑了几步又忽然捧着肚子叫疼,于是书房里的几个人大为紧张,把她扶起坐下,捶腿揉肩的忙了半个晚上。

    第二天,秋明打着哈欠站在校场的高台上,低头望着台下与自己大眼瞪小眼的十几条大汉,其中领头的一个,正是曾在街上冲撞过自己的苏飞。这些大汉都是头插雉鸡翎,腰挂铜铃铛,从衣着打扮上看江湖气十足,可是高矮胖瘦不一,身材气度五花八门,这样的人,真的是曾经威震江汉的锦帆贼吗?

    苏飞解释道:“这些兄弟都是响当当的好汉,只是这几年隐姓埋名各谋营生,有些荒废了武艺,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他拉过一个二百多斤的胖子道:“我这六弟号称铁掌水上飘,单凭一根竹篙就可以横渡长江的,不想做了几年屠户,居然壮成这样。”

    看见秋明脸上明显的不信,苏飞道:“小六,露一手让县丞看看,你看到旗杆顶上那只乌鸦没有?去把它生擒下来,也显显我们兄弟的手段。”

    小六欲言又止道:“我……”。

    “别担心,当年你那一招天罗地网,几十只麻雀没一个能从你指掌间逃走的,何况这里只有一只乌鸦?放心去吧,我看好你哦。”

    提起当年勇,小六的胖脸上明显泛起了油彩,他朝双手各吐了一口唾沫,大步走到旗杆跟前,抬头望向杆顶上的乌鸦。乌鸦突如其来地感到一股寒意,四面张望却没发现什么威胁,于是也低头望向旗杆下的人类,发出挑衅式的啊啊声。

    此时校场里空荡荡的,骑兵没有出征任务,于是延续了过年时的假期,不用来这里训练。庸人的佣兵都是义勇军性质,只在城外等候就好,更加不用来校场。秋明之所以来这里,一是在等苏代前来会合,二是为了表示对甘宁铃铛兵的重视,谁知道看见的只是这么几条抠脚大汉。

    既然校场里没什么人,秋明也就任由他们胡闹了,何况他心底里也着实想看看这场人与乌鸦的激烈交锋,所以没有出言制止,只是和其他人一样抱起双臂看热闹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 古之恶来() 
小六望了一会,忽然张开双臂腾空而起,如同一只飞翔的肥鸡,居然跳得甚高。乌鸦也吓了一跳,不知道眼前的是什么生物,说是人吧,他却又会飞,说是鸟吧,这么壮硕的身体,难道他的翅膀不会痛吗?好鸦不和人斗,还是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

    在小六还没有出手捕捉之前,乌鸦就已经振翅而起。小六大急,生怕丢了兄弟们的脸,连忙左脚轻点右脚背,于空中再拔高数寸,探手向乌鸦捉去。可是他好几年没用过这招,又已臃肿了许多,一下子掌握不好平衡,竟然身子一晃往旁边栽去。还好他总算是个身手灵活的胖子,情急之下兜手揽住了近在咫尺的旗杆。这旗杆虽然是精铁铸成,可也在二百多斤的重量下发出痛苦的呻吟,好象被累累果实压得直不起腰来的树枝。

    在场的人都大惊失色,军旗乃是军中之魂,与一军主将享有同样的地位,故而斩将夺旗都是相等的功劳。眼下看见旗杆好象被伐倒的大树一样迅速地坠落下去,所有人都发出紧张的呼声,就连苏飞都大叫起来:“小六,快放手。”

    小六身在局中,还有些摸不清头脑,而旗杆却开始现出明显的折痕,似乎下一秒就要断成两截。正在大家的心开始收紧时,典韦忽然大吼一声冲了出去,把即将触到地面的杆头又撑了起来。这支旗杆本身就有好几百斤重,再挂了个二百多斤的大胖子,典韦却双手托定面不改色,全然不当回事一般。

    等到其他人反应过来,纷纷上去把小六解下,苏飞才惊异地赞叹道:“此将如此神勇,颇有古之恶来之风了。”

    秋明正要谦虚几句,典韦却一脸凝重地走了过来:“事情麻烦了,军旗有所折损。”

    秋明和郭嘉都吓了一跳,连忙赶到旗杆边检查,发现精铁的旗杆已经出现了多处裂痕,似乎只要大风一吹就会从中折断。这时苏代已赶到了邓州校场,听说此事后也是咋舌不已,对秋明抱拳道:“军旗断折乃大不祥之事,当将肇事者斩首祭旗以顺天意。”

    秋明还没说话,苏飞已经大喊起来:“祭旗?谁敢杀我兄弟?”随着他的喊声,那十几名大汉马上把惹祸的小六围了起来,剑拔弩张地和秋明等人对峙起来。

    秋明根本就没有带兵来校场,此刻倒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不过由于甘宁的缘故,他也不可能对这些铃铛兵作出什么处罚,反而还要温言抚慰他们。苏代争论了几次,见秋明执意不从,也就只有自己闷闷不乐了。

    拿着苏代给的调令去见县令和攀,和攀本是成了精的老油条,立刻在调令上签印画押,还满脸堆笑地祝秋明马到成功破敌制胜,让苏代好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