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动三国 >

第345章

谋动三国-第345章

小说: 谋动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艺是越来越好了,这草席摸上去跟绸缎一样,肯定有很多人买吧?顾大婶,你家的烘糕又香又糯,我还想着什么时候推广到洛阳去,让京城的百姓也尝尝我们邓州的美食。”

    顾大婶冷哼一声,把手中捧着的蒸笼往地上重重一掼,就这么径自转进屋子里去了,张大哥却放下肩上的扁担,搓着手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秋明凑上去看他的箩筐里面,叫道“怎么今天只有这么点货物?是嫂子身体不好,还是货源不足?”

    张大哥嘿嘿了两声,还是搓着手不说话,顾大婶终于看不过眼了,从屋子里冲出来嚷道“问什么问,有什么好问的?还不是因为你们这些当官的不干人事,卖个草席糕点都收那么重的税,谁还敢出来做生意呢?”

    秋明有些纳闷了“我只听说刘县令提高了入城税,,城外的人都是叫苦连天,不过你们住在城里,又不需要出城收原料,应该不会受什么影响吧。”

    顾大婶啐了一口道“没什么影响?也不知道哪个杀千刀的想出来的主意,收什么入市税、店铺税、输佐税、散佐税、通行税、口钱、算缗钱,那些大商大户的吃不消,我们小本经营的更是吃不消。而且那个新的市曹看我们带多少货就收多少税,也不管一天能卖出去多少,这样的话谁愿意把货都带出来呢?”

    这时秋明身边已经围上了一大群人,听到顾大婶的话,都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现在买卖太难做了,还不如早些年种地的时候呢。”

    秋明笑道“那就不要做买卖了,大家都回去种地,岂不是好?”

    刚才还议论纷纷的人群突然沉默了,这几年托了秋市的福,大家都靠边做点小买卖,那些外地客商在市场里赚了大钱,也愿意在附近花点小钱显摆一下,所以都还过得不错,其乐融融。可是这里大部分人都是本乡本土的人,自然还记得三年前邓州是个什么样子,当真是种地种到家徒四壁,做工做到卖儿卖女,那样的日子,他们连回忆都不敢,更别说回到那样的生活了。

    秋明见四周一片死寂,笑得更开心了“其实呢,圣人早就说过,做买卖只是旁门左道,种地才是正道王道,今后我们要在刘县令的带领下改邪归正,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他的话刚说完,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秋县丞这话说得阴阳怪气,难道是对玄德公的仁政不满么?”

    。

第八百六十四章 忆苦思甜() 
郭嘉也叹了口气:“既然是下策,肯定是诸多繁复,事倍功半的了。如今刘备既然借着崔彪一案发难,我们不如将计就计,趁此机会拿下崔杰。只要能够把县丞和县尉两个职位都拿到手里,就可以架空县令,再有南阳太守张咨协助,则刘备不足虑耳。”

    秋明点了点头:“不错,如今文聘挂官逃走,南阳郡尉的职位刚好空了出来,这次我们一定要小心筹划,绝不能再落到别人手里了。不过崔杰也不是个笨蛋,他既然敢告我,肯定已经先把证人证据全部清理过一遍,刘备要我三日之类找出证据,却到何处去寻?”

    郭嘉笑道:“不用到处去找,只着落在崔杰身上便是,只须如此这般,何愁他不乖乖就范。”秋明目瞪口呆地望着他道:“怪不得你一点也不着急,原来早就打好了坏主意,此计若成,崔杰就完蛋了,刘备也保不住他。”

    郭嘉又道:“弑君这个事非同小可,对谁都不要再提了,任谁诈你都不要松口,哪怕是文姬面前都不要说出一个字来。”秋明再次悲愤地瞪着他,要不是这家伙使坏,秋明几乎都要催眠自己忘了这码子事了,结果他得了便宜还要来卖乖,真正不是个好东西。

    对于秋明愤怒的眼神,郭嘉就当作没看见一样:“你做下这等事,实际上是已经断了自己的后路,不可能再与朝廷相安无事了。不过好在汉室将乱,天下皆知,也不用太担心了。只是你若要逐鹿天下的话,必然还要招揽许多人才,若是都象陈宫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只怕还会出大的乱子。”

    秋明连连点头,要是郭嘉知道了李进的事,还不知道会怎么样痛心疾首,只是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人心本来就是最难忖度的,郭嘉难道有什么好办法吗?

    郭嘉摇头道:“我也没什么办法,不过常言道,有恒产者有恒心,我们如今也不缺钱,不如为那些得力可用的人置办田产房屋,再把他们的妻儿老小全部接过来,这样他们就算生了什么异心,也要考虑家人的安全。唉,我一直在劝说陈宫把老母妻子接来邓州,他却总是拖延,没想到居然会出这样的事。”

    秋明想起水浒里面,吴用想要赚人上山,先是要裹胁了其家小,好象徐宁关胜呼延灼都是这么被逼上梁山的,看来这招对付古人还是很有效果的。他拍手道:“不错,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搞一些股权激励、年金之类的内容,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

    秋明口里经常会吐出一些不知所谓的词句,郭嘉对此早就习以为常了,他正在摇头苦笑,秋明却意犹未尽地继续道:“刘备在邓州广施所谓的仁德,扰得民心生乱,也让城中士绅对我不满。不如我们在城中搞个忆苦思甜,让百姓们回忆一下三年前我没到邓州来的时候,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让外来的流民也讨论一下他们家乡和邓州相比究竟是怎么样。”

    从郭嘉家里出来,秋明的心情舒畅了不少,连天空也似乎分外晴朗了。他忽然想起,这次从洛阳撤得匆忙,没有给家中的几位夫人带回什么礼物,今天天气这么好,何不到秋市去逛逛,选些合心的小玩意。恩,昨天晚上小道姑的表现真不错,小别胜新婚,当真是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呐。

    秋明哼着小曲,一步三晃地在前面走着,周泰蒋钦在后紧紧跟随,象极了欺男霸女的不良恶少。他装作没看出人们都在刻意躲避,反而到处故意找人搭话:“张大哥,又出摊了啊,啧啧,嫂子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这草席摸上去跟绸缎一样,肯定有很多人买吧?顾大婶,你家的烘糕又香又糯,我还想着什么时候推广到洛阳去,让京城的百姓也尝尝我们邓州的美食。”

    顾大婶冷哼一声,把手中捧着的蒸笼往地上重重一掼,就这么径自转进屋子里去了,张大哥却放下肩上的扁担,搓着手似乎不知该怎么回答。秋明凑上去看他的箩筐里面,叫道:“怎么今天只有这么点货物?是嫂子身体不好,还是货源不足?”

    张大哥嘿嘿了两声,还是搓着手不说话,顾大婶终于看不过眼了,从屋子里冲出来嚷道:“问什么问,有什么好问的?还不是因为你们这些当官的不干人事,卖个草席糕点都收那么重的税,谁还敢出来做生意呢?”

    秋明有些纳闷了:“我只听说刘县令提高了入城税,,城外的人都是叫苦连天,不过你们住在城里,又不需要出城收原料,应该不会受什么影响吧。”

    顾大婶啐了一口道:“没什么影响?也不知道哪个杀千刀的想出来的主意,收什么入市税、店铺税、输佐税、散佐税、通行税、口钱、算缗钱,那些大商大户的吃不消,我们小本经营的更是吃不消。而且那个新的市曹看我们带多少货就收多少税,也不管一天能卖出去多少,这样的话谁愿意把货都带出来呢?”。。

    这时秋明身边已经围上了一大群人,听到顾大婶的话,都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现在买卖太难做了,还不如早些年种地的时候呢。”

    秋明笑道:“那就不要做买卖了,大家都回去种地,岂不是好?”

    刚才还议论纷纷的人群突然沉默了,这几年托了秋市的福,大家都靠边做点小买卖,那些外地客商在市场里赚了大钱,也愿意在附近花点小钱显摆一下,所以都还过得不错,其乐融融。可是这里大部分人都是本乡本土的人,自然还记得三年前邓州是个什么样子,当真是种地种到家徒四壁,做工做到卖儿卖女,那样的日子,他们连回忆都不敢,更别说回到那样的生活了。

    秋明见四周一片死寂,笑得更开心了:“其实呢,圣人早就说过,做买卖只是旁门左道,种地才是正道王道,今后我们要在刘县令的带领下改邪归正,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他的话刚说完,不远处传来一个声音:“秋县丞这话说得阴阳怪气,难道是对玄德公的仁政不满么?”

第八百六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 
说话的是一个长须短袍的男子,神情间自带几分倨傲。秋明虽然没见过此人,可是从其身边跟着的陈震来看,定是刘备新任命的市曹简雍简宪和了。

    陈震见到秋明不免有些尴尬,下意识地就要给秋明行礼,简雍拉住他道“天下之大,逃不过一个理字,无理则无礼。方才县丞语带讥讽,究竟是对玄德公不满,还是对圣人之训不服呢?”

    秋明哈哈一笑“我与刘玄德同讨黄巾,一同出生入死,可谓是过命的交情,怎么会对他不满呢?难道玄德会对我不满吗?至于说圣人之训,秋明才疏学浅,不记得是哪位圣人说过这类话了,还请简市曹告知。”

    简雍似笑非笑地看着秋明“圣人之说,好象是你方才自己讲的,怎么倒问起我来了?”秋明总不能说自己刚才说的是反话,只是为了激起其他人的反抗情绪,他哪知道什么圣什么人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不能信口胡诌,所以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了。

    看见秋明哑口无言,简雍摇头晃脑地道“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无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是对我说的吗?不是对我说的吧?认错人了!

    秋明虽然也曾被蔡文姬强逼着读了不少古籍,却哪里听过这么一段,更加不懂得他说的什么意思,再看看周围其他人,一个个也象吞了半个鸭蛋,脸上的表情都写着“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正在有些尴尬的时候,有人高声叫道“论贵粟疏?你可知晁错是怎么死的?”

    秋明听这声音有些耳熟,转头一看,看见程昱挤眉弄眼地朝自己做鬼脸,身边的田丰拧眉立目地逼问简雍“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并驾齐驱,难分谁先谁后,你既身为市曹,为何定要重农轻商?莫非也要学那晁错被腰斩于市?”

    对于晁错,秋明还是有一些印象的,据说是个被冤杀的忠臣,这个论贵粟疏不知是个什么玩意,既然被简雍引用,可见不是个好东西。不过既然有了周书这个噱头,秋明也就不象方才那样进退失据了,更何况来了两个智力九十多的帮手,对上最多有八十的简雍,还不是手到擒来吗?商不出三宝绝,是个什么意思呢?难道是说的三宝太监郑和?这也太扯了吧。

    对于田丰的横插一刀,简雍似乎没有多少心理准备,而且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可比晁错的论贵粟疏有名多了,引用的周书更是上古圣贤所著,怎么也比晁错的话更有说服力,这让简雍多少有些慌张了。

    陈震看见简雍慌张,也跟着慌张起来。他本是秋明的人,被刘备花言巧语加重重许诺拐了过去,要是刘备失了势,他在邓州多半也要待不下去了。一时心急下,陈震忍不住出声道“民以食为天……。”

    简雍得了提醒,马上会意过来,高声道“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耕为源,耕以民为本,若是不事农耕,不劝桑麻,只怕百姓们的吃饭也会成问题啊。”

    秋明道“这可奇了,我在乡间行走时,见到满村满谷的义仓都是满满登登的,怎么邓州还会有人吃不上饭吗?”人群中有人应道“前几年倒是经常吃不上饭的,这两年托县丞的福,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就是不种地也有闲钱买粮食了,除了一些实在扶不上墙的懒汉,没有听说过谁会饿肚子的。”

    简雍冷笑“我知道邓州的粮食都是从扬州和交州买回来的,不过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若是这两州遭遇天灾,粮食颗粒无收,到时百姓又要以何物来充饥呢?”

    秋明笑道“如今四海升平,道路畅通,此处受了灾,我们再到别处去买就是了,只要手里有钱,还怕买不到东西吗?东海之外有个倭国,田地肥沃,粮食盈谷盈堆,最多我们跑远点,到哪里去买就是了。”

    倭国使节建御雷曾经在邓州住过好几个月,出手阔绰无比,这里的人多有知道他的。简雍见人群纷纷点头附和,又冷笑道“四海升平道路畅通?等过几年天下大乱了,只怕你连门都出不去,到时候徒有金山银海,却坐困愁城……。”

    “住口”,程昱暴喝道“当今诸正盈朝,新君将立,如何不是四海升平?你身为朝廷官吏,却妖言惑众说什么天下大乱,难道就不怕治你个谤议之罪吗?”

    简雍一时语塞,过了一会才冷哼道“我只是好意提醒,你们不领情就算了,日后若是有什么变故,可别怪我没讲过。”说完,他带着陈震挤出人群去了。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自从刘备来到邓州,几乎是把秋明原来的那一套全盘否定,眼看着生意也要没得做了,每个人都是忧心忡忡,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如今眼看秋县丞似乎还占了上风,那么说不定大家还可以留在城里做点小买卖,不用回去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点辛苦活儿。

    秋明一面微笑着向众人挥手,一面暗中对程昱田丰道“简雍方才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若是真的天下大乱,我们没有了买粮的途径,只怕很难养活邓州这么多人。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