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

第125章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第125章

小说: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状况是还不错,没有虚弱之相,只是看季衡并不知道自己有孕事实,恐怕不会注意到注意事项,且据他所知,季衡衣裳都是要用熏香,以前还闻到过他用檀香和薄荷香依兰香等,这些都是容易造成滑胎,而且现天气热,里修史,里面书册有些霉气重,恐怕也会对季衡身体造成影响。

    皇帝听闻季衡肚子里胎儿状况还不错,就稍稍放下了些心,他也知道季衡不知自己身体状况情况下不知道会做出些什么伤害胎儿事情,但是皇帝现还没想好要怎么让季衡明白他怀了身孕事实,且还能够不发怒,能够安心养胎生子。

    皇帝初时知道季衡身体是亦男亦女时候,虽然也是狂喜过头,且他内心深处是乐意将季衡当成女子,因为季衡是女子,就能够做他妻,和他一生一世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但是,这事,一向心机过人皇帝却没拿来对季衡做任何威胁,也是皇帝明白,作为一个女子,季衡必定要受很多限制,哪里有男儿身来得方便,季衡若是女子,那必定只能是他一个人女人,那才对得住季衡,所以非让季衡做母仪天下皇后,这才足以让季衡放弃男儿身就女儿身。

    但是皇帝提出了让季衡做皇后,没想到季衡并不愿意,还因此几次三番两人闹矛盾,而皇帝得到了季衡之后,才明白了,季衡心里,天底下没有什么可以让他抛弃男儿身而就女儿身。

    季衡不愿意做女人,甚至皇帝感受到了季衡那种决绝,要是是女人,还不如不活了。

    所以至今皇帝已然不敢再对他有任何逼迫。

    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季衡接受自己怀孕事实,且还要安安心心生孩子,这对皇帝来说,是个不亚于当年存活下来且夺权亲政难题。

    皇帝沉吟了片刻后,又对翁太医说,“爱卿,你是个聪明人,朕也就不和你绕圈子了。”

    翁太医可不敢稳稳当当坐着听皇帝将自己当朋友一般地聊天,于是赶紧从凳子上起身躬身恭敬道,“微臣知道当如何做,不敢有负皇上所托,微臣赴汤蹈火,万死不敢不心。”

    皇帝点点头,道,“其一是管住你嘴。”

    翁太医赶紧应是,皇帝也知道他是管得住自己嘴,但是还是这么提醒了一句,也是要翁太医将此事作为圣旨放心上,不然到时候他是不会客气。

    皇帝又沉默了片刻,才用低沉声音道,“诚如朕之前曾向你打听过,君卿身子是亦男亦女,下面既有男儿那套物事,也有女子,去年十月时,才初次来潮,但是体内虚寒,肚痛难忍,今年也有过类似状况,朕听了吕执道话,给他送了藏红花阿胶膏等物,只是不知他可曾用过,今年四月,朕和他有了肌肤之亲,朕看他身子状况并不大好,倒没想会有了身孕。”

    皇帝这话说得流畅低沉稳重,不像说私事,倒像是说边防大事一般,翁太医作为太医,又研习妇科了好几年了,自然也是以一个医者心态来听得,决计不敢让自己心里有好事之心态。

    听皇帝说完了,他就道,“季大人是出身时身体就弱,偏虚,女子发育之时又未做调养,故而才虚寒之症较重,但是这种状况下也不是不易受孕,有些人,是十分容易受孕,民间有妇人,年年生育也有。”

    翁太医滔滔不绝地又说了很长一阵,主要是分析了季衡身体状况,皇帝没有发问情况下,他就将季衡身体以后要如何调养说了个大概出来,然后又说会再去多去寻找和研读有季衡同样状况人例子,然后将季衡身体调养好,务必使季衡安全生下皇子来。

    皇帝虽然之前高兴得忘乎所以,此时镇定下来了,却也知道自己面前面临很多问题,季衡没有安安全全生下孩子来,一切都是白搭,又想到之前他几乎没想过因难产而死徐妃,他又担心季衡也遇到难产,要是没了事情,他心这下是彻底凉透了。

    高兴还是有,只是一股小火苗,完全被他冷静和审度所掩盖了。

    皇帝听翁太医讲了很久,完全忘了饿,之后柳升外提醒,他才记起来该用膳了。

    他看看时辰,又让翁太医写几个季衡近该吃药膳,而又不让季衡发现方子去让御膳房做。

    季衡因为完全不谈皇帝之事,兰台阁里其他大人自然也都不好问了。

    到下午,柳升亲自带着小太监给送了吃来,季衡中午吃得少,正有点饿,柳升送了吃来,因是皇帝赏赐,还是给整个集史阁编撰人,人手一份,季衡也就顺理接了,东西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是五色小丸子,粘稠汤里,味道很好,而且还是酸酸甜甜,其他大人都吃着觉得酸得不合口,但是皇帝赏赐,不得不吃完了,季衡吃着却觉得正好,而且吃完还不犯呕,柳升看他吃完了一盅子,还又让送了一盅子,季衡想想,还接过去又吃了,因为一盅子量很少,也并没有将他胀到。

    d*^_^*

171第三卷() 
第三十九章

    皇帝现心思;一半南方海患上;一半季衡身上,其他事情;他都不愿意花费太多心思去思索。

    又过几天;徐太妃带着徐贵人前去季贤妃处;言语之中多有挑衅,而且甚至要将大皇子抱到自己那里去养几天,意思是她是好佛,让大皇子过去受受佛气,说不得身子骨就会好些了。

    皇帝已经有六七天没有到过端阳宫;季贤妃有了点不知所措,心想是自己将皇帝逼急了吗;惹了皇帝厌恶;所以皇帝不过来了。

    当然,皇帝没来她这端阳宫,宫里其他女人那里,他也没有去。

    这件事让季贤妃稍稍好受了点。

    一番思索,又一次徐太妃要接走大皇子时,季贤妃没有强行将大皇子抢下来,而是任由徐太妃将大皇子抱走了。

    其实要留下大皇子,季贤妃有很多法子,直接自然是去请皇帝来,但是季贤妃这些法子都没有使。

    大皇子病弱身体自然不是受一受佛气就能够好,所以徐太妃抱过去养之后,大皇子身体就不好了,而且大约是因为哭闹着要季贤妃而中了暑热,这时候季贤妃才到勤政殿去亲自求见皇帝,皇帝这几天都不敢去找季衡,因为还没有想出让他乖乖生孩子法子,所以因此事他苦恼不已,无心见季贤妃,但季贤妃也不是那么容易打发,她站七月太阳里不走,即使有侍女为她撑着伞,但这也不是常人能够承受下来,好她有先见之明,脸上甚至没有任何妆容,才没有弄出因汗水过多而妆容花掉以至于惨不忍睹惨剧。

    因季贤妃不走,皇帝只好见了她,让她到西阁等。

    季贤妃往西阁走时候,正好遇到了徐家大将军,徐轩父亲徐镇。

    徐镇又要南下广州,这是来和皇帝说事,他还不知道徐太妃那个急性子将大皇子抱到她那里去养事情,所以季贤妃对着他做了礼貌问候后,他也按照礼节回了礼,又说,“不知大皇子殿下近可好。”

    季贤妃脸上显出了些愁苦,说,“有劳大将军惦记,只是近本宫也不知大皇子殿下状况,太妃娘娘将他接走了,本宫没法看到他,不知他状况。”

    徐镇这种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老将此时也显出了一丝惊愕神色,季贤妃也没听他之后话,就走了。

    徐镇离开皇宫时就皱了眉,心想现可不是和季家对上时候,徐太妃太后薨逝后因资格老,就越发不知收敛,大皇子因早产身体不好是众所周知,徐太妃将他抱走,要是出了事,其实是得不偿失。

    徐家现手握重兵,且控制着广州一带水兵和航路,靠广州这个商埠,就敛财无数,皇帝手中有一支民间暗中力量,且又有那么多眼线,徐家自然知道皇帝定然对徐家广州之事是了然于心,但皇帝对此什么也没说,是完全放任了徐家,自然是看徐家当年对皇帝亲政有功份上。只是,现皇帝又提拔了赵致礼去福建再组建一支水军,就可见皇帝并不愿意看到徐家独揽南方之事,也是忌惮徐家意思了。

    这君臣之间,永远不可能有绝对信任,徐家经过这些年发展,自然也对此是有所了解。

    季家和徐家现朝中几乎是齐头并进,徐家对上季家可没有什么好处捞,所以,近徐家其实有意因大皇子之事和季府拉好关系,毕竟贤妃是大皇子养母,而徐家贵妃是大皇子生母,而季府装傻没有回复,现徐太妃做出这种事,恐怕季府就不会和徐家亲近了。

    皇帝借着用午膳时间见了季贤妃,季贤妃一边用膳,一边又代替了布菜太监职责,亲自为皇帝布菜,十分贤德样子,皇帝叹道,“瑛娘,你就不必忙了,吃自己吧。”

    说得柔和而亲近,倒是看不出皇帝晾了季贤妃多日了。

    季贤妃跟着皇帝这么几年了,也知道皇帝嘴里话温柔,不代表他心里真就把自己当回事。

    她于是柔柔地谢了恩,开始吃自己,吃完了,又亲自为皇帝奉茶。

    榻上坐下后,皇帝才问,“瑛娘可是有什么事?”

    季贤妃不觉得皇帝不知道徐太妃将大皇子抱走事情,但是皇帝却当不知道,她就不明白他心思了,心想皇帝真不怕徐太妃将大皇子养死了吗。

    季贤妃说道,“大皇子殿下近一直病着,是臣妾之罪,太妃娘娘看不过去,就将大皇子抱过去养去了,臣妾不敢从太妃娘娘那里将大皇子要回来,所以只得来请示皇上。”

    皇帝叹了一声,道,“太妃也真是胡闹,你用没用心,朕能不比她清楚。你回去吧,朕让张和生去将大皇子抱回给你。”

    季贤妃于是谢了恩,又说,“大皇子近身子弱,又总是盼着皇上您……”

    皇帝点点头,“朕今日去看看他。”

    季贤妃这才满意了,要告退时候,皇帝突然又说道,“朕知道你养育大皇子辛苦,你是他养母,他以后也只会认你。对着太妃,为大皇子好时候,你也当用心。”

    季贤妃这下赶紧应了,知道自己那点心思皇帝是看眼里,不由心里凛了一凛。

    季贤妃出去了,皇帝目光幽深地看着她背影,直到她出了门被门帘子挡住了身影他才收回目光,而同时心里也有了计较。

    皇帝心里有了计较,就用手托着脑袋靠榻上假寐,柳升进来低声劝他道,“皇上,您要是累了,就去床上午睡一阵吧。”

    皇帝闭着眼睛没有睁开,道,“朕不睡。去让张和生来。”

    以前张和生是柳升手下小内监,现却是和他对等大太监了,两人也是暗地里有了些纠葛,不过柳升到底是皇帝身边受器重信任总管太监,他自己也是清楚,所以越发以皇帝为重,不和一般人见识,出去让人传了张和生来。

    张和生进了西阁,看皇帝闭着眼睛,就轻声细语地请了个安,要是皇帝睡着了,自然是吵不醒他,要是皇帝没睡,也该知道他来了。

    皇帝果真睁开了眼,看了他一眼,然后就吩咐他去徐太妃那里将大皇子抱回给季贤妃,但是一定要强调是季贤妃让皇帝这般去做。然后又让他叫个人去叫翁太医到他这里来。

    张和生既然能够得皇帝重用,虽然他没有柳升那么急智,却也有些聪明头脑,重要也是十分忠心,不过他猜不出皇帝这到底是有什么深意,却知道皇帝是要徐太妃和季贤妃之间矛盾加大,他不得不想,难道皇帝不喜欢季贤妃了?但他又觉得不至于。

    张和生领命而去,而又叫了小内监去叫了翁太医到勤政殿来。

    翁太医现几乎每日都要来见皇帝,俨然是受皇帝信赖太医了,而且皇帝又给他升了职给了赏,一时之间太医院炙手可热了。

    不过翁太医不是个趾高气扬人,反而比以前沉默和专研起来了。

    皇帝这次是勤政殿专做休息里间里见了翁太医,然后对他说了些话。

    翁太医听了之后只觉得心中惊涛骇浪,不过即使惊涛骇浪,他也只得忍了,但脸上表现出惊讶却并不能及时收回去,皇帝也没有理他那么多,只是说,“就如此办吧。”

    翁太医作为医者,又皇宫这个残酷地方做大夫,是见惯生死,但他此时也有些不忍,只因那毕竟是龙种。

    虽如此,翁太医还是应了。

    皇帝于是对他摆摆手,让他离开了。

    当天,即使徐太妃对季贤妃破口大骂了好几句,大皇子还是被抱回了端阳宫给季贤妃养。

    因大皇子身体徐太妃那里被养得差了,又添了热症,于是一时之间,太医院有三位太医一直守大皇子身边给看病照顾。

    季贤妃对徐太妃愤恨不已,表面上却只是深深忧虑起大皇子状况来。

    皇帝至今只有这么一个皇子,而且这个皇子还搭上了一个妃子命和一个皇后位,这个皇子即使现还没有封太子,但也是矜贵无比。大家都如此认为。

    又过了几日,大皇子热症一直没有好,甚至口舌生疮,连皇帝都过去陪了好多次,但大皇子症状还是不见好,皇帝发了大怒,骂太医们没用,只是简单热症都没降下去。

    而季贤妃也受了牵连,季贤妃郁结于心情况下就说本来大皇子身体就不好,徐太妃却要将他抱过去养,是被徐太妃抱去了,大皇子身体才差,而且添了热症。

    季贤妃这话直指徐太妃,徐太妃也不能坐以待毙了,但是又没有什么好法子对付,因为大皇子确是被抱到她那里去后才添热症。

    徐太妃正是无法时候,有个季贤妃身边小宫女造访了徐太妃如此如此说了一席话。

    当日晚上,徐太妃突然来见了皇帝,一见到就噗通一声跪下了,口中喊道,“请皇上可怜可怜大皇子,为大皇子做主。”

    皇帝震惊道,“太妃请起,这是做什么。”

    徐太妃却不肯起来,还哭哭啼啼地说了很大一席话,“季家瑛娘婢子所生,心狠手辣,为了将大皇子生病不愈之事强加于哀家,这几日,每日晚上趁着无人就喂他喝干桂圆茶,大皇子本就是虚热之症,现喝这干桂圆茶又是大燥大热之物,虚热之症当然不会好。皇上,您这是错信了她,枉她用着这一贤字,却谋害皇室子孙,其罪当诛。”

    皇帝十分震惊,继而大怒。

    于是亲自带人前往端阳宫,当晚端阳宫里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