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

第14章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第14章

小说: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时候,目光就衡哥儿脸上。

    衡哥儿神色倒没什么变化,赵致礼说,“你没听懂吗?他说你是我……”

    他还没说完,衡哥儿已经道,“前两天,家里夫子讲了一个典故给我听。说东坡居士常与好友法印和尚谈经论道,一日,东坡问法印,‘你看我像什么?’法印答曰,‘像一尊佛。’法印问东坡他像什么,东坡答曰,‘像一堆牛粪。’”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才又说,“东坡回家向妹妹炫耀此事,却被妹妹说,‘法印心中有佛,故而眼中看到是佛,你心存蒺藜,所见便是蒺藜。’我想,也许这位哥哥心中想就是小倌类东西,所以即使这读圣贤书守心斋里,看到,也就是小倌了。”

    他声音轻柔里还带着孩童软糯,但是字字清晰铿锵,把徐轩说得满脸通红,赵致礼却哈哈大笑。

    衡哥儿依然是面色平淡无甚表情,已经拿起了墨条自己磨墨,徐轩正要发作,却听到门口声音,又有人进来了。

    几个人看过去,这次却是小皇帝杨钦显。

    他穿着上朝时穿皇帝常服,一身明黄,头戴玉冠,虽然只有十一岁,站那里,其实是有着威严。

    衡哥儿放下了手里墨条,到书桌边上跪下了,“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另外两位却没有下跪,只是简单地行了礼,“皇上!”

    小皇帝身后跟着两个小太监,他大约是听到了衡哥儿刚才话,便多看了衡哥儿两眼,人走到了上位书案后去坐下,才说,“你叫季衡是吧,平身吧,以后也不用多礼,像表哥和徐轩一样随意一些就好了。”

    衡哥儿不知道小皇帝说这话里到底有没有对赵致礼和徐轩讥讽不满,也许只是他和赵致礼徐轩真已经很熟了,又都还是孩子,随意相处没关系。

    这样想着,他依然恭恭敬敬地说,“谢皇上。”

    这才慢慢起身来。

    抬眼看小皇帝时候,小皇帝也正看他,而且还对着他露出了笑脸,小皇帝笑时候,倒是很明亮一张脸,并不见什么心机或者因这些年宫中和朝中生活不易而带来谨慎和愁怨之感。

    衡哥儿看赵致礼和徐轩已经都自己位置上坐下了,他便也回自己位置上去坐下,继续磨墨,小皇帝也让小太监为他磨墨,然后又看了夫子位置,夫子还没来。

    衡哥儿觉得小皇帝来这里也太早了些,倒像没上早朝直接过来一样。

    赵致礼注意到小皇帝目光,便说道,“一向辰时正才开始上课,宋太傅那时候才会来,今日皇上来得早了些。”

    看来赵致礼也对皇帝早到感到好奇。

    小皇帝笑着说,“是李阁老病了,说今日不上早朝。朕就直接过来了。而且今日季衡会入宫来,朕就想着来早点见他。”

    季衡听到小皇帝第一句话,心里就想,小皇帝生病时候,李阁老就没说不上早朝,现他自己病了,反而让不上早朝,真是本末倒置,朝中居然还没有御史多参他几本,可见现朝中确是李阁老天下了。

    他脑子还没从这个事里转出来,就又听小皇帝说了后面那一句,不由一愣,赶紧做出受宠若惊状,睁大了眼,连脸颊都微微泛红了,嗫嚅着,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一副嘴拙样子。

    小皇帝笑着对他招了一下手,“你到朕身边来,朕看看你。”

    季衡真不知道小皇帝想什么,只好放下手里墨条,又用手巾擦了擦手,应了一声后,很是恭敬地走到了小皇帝书案面前去,躬身垂首。

    小皇帝看他书案前,就又说,“你过来,到朕身边来。”

    “嗯?”季衡愣了一下,像是不明白,小皇帝继续朝他招手情况下,他只得走到了他椅子边上去,小皇帝并没有做什么,只是看着他脸,笑着说,“你长得可真好看。”

    季衡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深意,只好答了一句,“皇上谬赞。大丈夫以行立身立世,为百姓做事造福,相貌实乃外之物,不堪皇上赞扬。”

    他这话说得书房里几人都愣了一下,赵致礼甚至想笑,但是看季衡一副郑重其事模样,他反倒笑不出来了,只是想,这个季衡,果真是刑部季侍郎儿子,一点情趣都没有。

    听他说这个话,徐轩倒是多看他了几眼,小皇帝本来还想拉着季衡细看,此时也不好意思看了,只好说道,“爱卿说得很对,你下去吧。”

    “谢皇上。”季衡这才又回到了位置上去。

    季衡自己磨了墨,就开始不受影响地练字,另外几个人,也都开始看书复习功课,季衡默默打量了他们几眼,看他们都挺认真,想来是上课宋太傅很严格,大家都不敢怠慢,他本来想问一下到底是怎么上课,大家都上到哪里来了,但是皇帝坐上位,他也不好问,只好继续练字。

    小皇帝看了一会儿书,就走下龙座,走到了季衡面前来,看着他写字,说道,“你写是多宝塔碑?”

    季衡赶紧放下手里毛笔,又从椅子上下去,垂首道,“是,之前写是柳公权玄秘塔碑,后来父亲让我写多宝塔碑。”

    小皇帝笑着看他字,说,“你字写得很好,比朕好。坐下吧,不用多礼。”

    季衡又谢了恩,这才又坐回去。

    另外两个看书人,也都看了过来,小皇帝站季衡身边不离开,又说,“朕知道这字非练不能写好,你字写得好,想来你父亲季爱卿对你要求很严格,你有下过苦功夫。”

    小皇帝说话其实已经完全不带着稚气了,季衡心想他才十一岁呢,已经这么老气横秋了,嘴里应道,“父亲一向严格,我不敢松懈。”

    小皇帝笑着盯着他,季衡觉得他脸上这个笑,已经是个面具了,他还这么小,就让人完全不知道他想什么,季衡被他看得有些莫名,只好又说道,“皇上,我今日第一天上课,不知道太傅会讲些什么,生怕一会儿会让太傅失望,也辜负了皇上您厚爱,毕竟您让我来做伴读,已经让我不知如何是好,之前一直战战兢兢……”

    小皇帝似乎反倒被季衡说得不好意思了,那边徐轩也直勾勾看着季衡,只有赵致礼一手撑着脸,依然盯着书,只是翘起嘴角,显然显示出他对季衡话觉得好笑,这个笑,也不知道是讥笑,亦或是嗤笑,或者是其他。

    d*^_^*

19第三章 子谓颜渊曰() 
第三章

    皇帝坐回了自己位置上去,让徐轩给讲讲前一天课讲了些什么,徐轩似乎是很不屑给季衡讲,但是又有皇帝要求,他就不得不说,“还讲《论语》,昨天讲了述而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则。让我们今日里讨论。”

    季衡是恭恭敬敬站着听,以示对徐轩尊重,听他讲完之后,才发现这一则实是很考验人一则,他对着徐轩道了谢之后,就坐下了,将这一整则都想了一想,思索起来。

    这思索自然是想着宋太傅来时候,如果问到他,他应该如何回答,才是既稳妥,又能表现自己和季大人立场。

    书房里又陷入了安静沉默,每个人都自己看自己书。

    季衡思索了一阵后,又握起笔开始练字,练字是一个很磨练心性法子,而且他年岁还小,书房里练字,是很虚心做法,并不显得激进。

    季衡边练字,也会注意几眼另外几个人,小皇帝坐得规规矩矩,看书,不时又握着笔书边批注样子;平国公嫡孙徐轩,也是看书,不过看似乎不是《论语》,而是另外书;赵致礼则撑着脑袋,坐得有点吊儿郎当,也看书,一会儿又拿出纸来写字,因为没有人给磨墨,看到皇帝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太监,他就朝他唤了一声,“柳升儿,过来给磨墨。”

    小太监柳升儿,看着也才十一二岁样子,样子倒是清秀可爱,一双眼睛也很伶俐,他应了赵致礼之后,却又看向小皇帝,小皇帝说,“表哥叫你去磨墨,你这奴才,磨蹭什么。”

    柳升儿赶紧告罪,就要去给赵致礼磨墨,这时候,徐轩却站起了身来,瞪着赵致礼说,“赵致礼,宋太傅说,磨墨考是耐性,磨墨如磨心,正是要自己磨才行,你叫柳升儿帮忙,是什么意思。”

    赵致礼挑了眉,同样瞪回徐轩去,“宋太傅现又没,你这越俎代庖是什么意思。皇上都没说什么,你倒是意见很多。”

    徐轩一声冷笑,“我就是意见多,你待怎样。”

    季衡看赵致礼也站起了身,两人简直要打起来,他没想到这么一小方书房,居然就能这样剑拔弩张,他也不好做出一副看好戏样子,有些惴惴地站起身来,看向小皇帝,小皇帝瞥了他一眼,说道,“书房之中,你们不要吵了。”

    说着,又朝柳升儿发脾气,“赶紧去替表哥磨了墨,又替徐轩磨了,你这奴才,怎么没有一点眼色。”

    柳升喏喏地告罪,赶紧去给赵致礼磨墨。

    徐轩和赵致礼都狠狠瞪了对方,这才坐下身去。

    而且徐轩说道,“我自己磨,柳升儿,不需要你。”

    柳升儿很是不好做人,赶紧赔笑,而徐轩倒是真自己磨起来,用墨条砚台里慢慢地画着圈,深得“磨墨如病夫,慢磨轻研”精髓。

    衡哥儿写了半个时辰字,又磨了一阵墨,宋太傅总算是来了。

    宋太傅,宋伯斋,读书人里是非常出名人物,算是北方文人里精神领袖了。

    他进来,几个学生都赶紧起身行礼,衡哥儿因是第一次来这里,算是拜师,所以行礼十分郑重,行了三跪九叩之礼。

    赵致礼和徐轩则只是行了跪礼,小皇帝因是帝王之尊,只是站着行了拱手礼。

    宋太傅脸上并无表情,一脸严肃,目光行三跪九叩大礼季衡身上多停留了一阵,然后才说,“你就是季衡,起来吧。”

    季衡这才起了身。

    他还不足九岁,身量不高,粉粉白白一张小脸,眼睛却又黑又深,抬起头来看向宋太傅时候,宋太傅都心里有一丝惊讶,心想难怪小皇帝见了他一面就说要这个孩子来做伴读,确是长得好看,特别是那一双眼睛,不是凡人所有。

    宋太傅打量季衡时候,季衡也有看他。

    说起来,宋太傅还算是季衡偶像,皆因季衡开始看书起,就看这位太傅宋伯斋书,心中自然是向往仰慕。

    他知道宋太傅年岁并不大,但是这样看着,才知道,确是年轻,面白,深深一双眼睛,留着几缕胡须,看着也就四十来岁样子,不是七老八十老人。

    宋太傅让大家都坐好之后,然后自己也坐到了位置上去,柳升儿行过礼之后已经毫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去。

    宋太傅说,“昨日留下课业,你们都准备好了吧。”

    大家都应了一声,表示准备好了。

    包括皇帝内,那三人都将写好几页字放书案边让宋太傅去看,宋太傅也起了身,先去看了皇帝字,点了点头,绕过季衡,又去看赵致礼字时,对坐得规规矩矩季衡说,“季衡,你去替我磨墨。”

    季衡心想宋太傅果真是很看重磨墨这个功夫,便起身应了,走到西面书案边去,挽了挽袖子,将砚台里用来养砚水倒进了旁边笔洗里,才又用砚滴倒了水进砚台,开始磨墨,砚台是一方古琴形端砚,典雅古拙,不是凡品。

    季衡不是没有见过好砚台,不过作为爱砚到从小就自己磨墨人,每一方好砚,他都愿意仔细打量。

    宋太傅看了赵致礼写字,眉头轻皱了一下,显然是不太满意,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又走到徐轩跟前去了,检查了他课业。

    都检查完了之后,他才说道,“赵致礼,徐轩,你们明日来,多写五十个字。还有,赵致礼,你墨,还是自己磨。磨墨就是磨心,你墨磨不好,心哪里静得下来。”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判断赵致礼墨不是他自己磨。

    其实季衡心里,他认为赵致礼比徐轩还要加有耐性得多,没想到宋太傅却觉得赵致礼是不如徐轩,宋太傅说让赵致礼和徐轩都要多写字,加上徐轩,恐怕只是觉得教训赵致礼一人,容易导致两人不平衡。

    季衡没有多想,看宋太傅又坐回位置上来,就赶紧专注地磨墨,完全是他平常磨墨时候多,这时候才没有手酸,动作也没有迟滞。

    宋太傅看了他磨墨动作几眼,想必是满意,眼里神色有一丝温和,然后说道,“昨日说了让大家去看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则,想来你们也都看过了,那么,从徐轩开始,你来讲讲你理解吧。”

    季衡没想到宋太傅把课上成了讨论会,不过这样确是能够激起大家兴致,至少比他府里夫子只是将课本教给他读了然后讲讲含义这些有意思得多。

    徐轩从位置上站起身,对着宋太傅行了一礼,才说道,“太傅,弟子理解是这样。”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圣人对弟子颜渊说,‘用我我就去做,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孔圣人对颜渊一向是给予很高赞扬,他这是很看好颜渊进退有度,安分随时,洒脱达观处事之法,而且说只有他和颜渊能够做到这一点。他这样说,旁边子路就不服气了,子路很有将才,也很自傲,就问,‘老师,要是您统帅三军,您会和谁一起共事呢。’他是想提醒孔圣人,他也很有用,至少孔圣人要统领三军,是会选择他而不选择颜渊吧,但是孔圣人却没有如他意,回答,‘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后悔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必须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人,我才会和他一起共事。’”

    徐轩将这一则做了解释,他说得生动动听,像是讲故事,听得季衡也侧目多看了他两眼,赵致礼宋太傅时候,再没有做出吊儿郎当姿势,而是坐得很规矩,凝神思索,小皇帝也看着徐轩,徐轩继续道,“太傅,弟子读这一则,着重思考了后面部分。‘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