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帝王 >

第128章

极品帝王-第128章

小说: 极品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燕国这么招摇过市,大张旗鼓的招募人才,还不足以让诸侯国君王震撼。

    何况燕国这般兴师动众,求贤令却很简单,仅仅附着一首诗,一句话。

    然而,诸侯国君王看到时,却震撼了,害怕了。

    那首诗,叫做杂诗,内容却极为震撼: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若还不足以震撼,那么诗下面附着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却足以吓的各国君王背身冷汗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不是在告诉世人,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那些世家门阀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这句话,杀伤力实在太大了,门阀世家,王侯将相,或许可以不在乎那首诗,不在乎那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但是,必须重视这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实在对数千年来门阀世家制度的怀疑,是下层百姓,对上层贵族的挑衅。

第204章 天下风云出我辈() 
无怪乎,林枫一句话,惊的诸侯国君主一身冷汗。

    大周末期数百年,制度败坏,一种出现奇特的现象,无论选官,选将,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寒门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几乎是,一个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一个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行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仿佛惊天春雷,忽然传遍诸侯国,能不震撼吗,能不令各国君王,贵族汗流浃背吗?

    何况,这只是开始,自燕国快马穿过的地方,开始流传一首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让无数寒门弟子,看到出仕入相的机会,岂会不让人热血澎湃。

    数百年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格局,生生被人撬开缝隙,这个人,还是燕国帝王,天潢贵胄。

    燕国,林枫,难道疯了吗,他贵为君王,乃数百年世家,说出这种疯言疯语,不是主动挑战各国贵族门阀,给各诸侯国,埋下隐患吗?

    那些贤明君主,佩服林枫才气,也赞赏这句话。但明面上,却对林枫嗤之以鼻,绝不与他同流合污。

    不然,不是变相认可对方言语,对当前上平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不满么?那么,国内支持门阀世家,会以什么眼光看待,是不是另寻高明,也补偿不可。

    不过,各诸侯国君主是否满意,什么态度,与林枫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不晓的,也不在乎。

    燕国求贤令,在求贤才,不是求君王,诸侯国君主帮不到燕国,燕国也不需要他们治理燕国。

    当初,与司徒商量招募贤才方法时,林枫宁愿得罪诸侯国君王,也要引起天下寒门士子注意,吸引这些人来燕国。

    可能方式极端了些,但效果肯定不差,燕国科举制,已经让寒门子弟看到希望,一年多来,有不少寒门士子入燕,并为官入仕。

    现今,燕国颁布求贤令,定当让天下寒门子弟,全部来燕国,寻求出人头地,出仕入相的机会。

    十日初,燕国求贤令仿佛鸿雁南飞,挥动翅膀,把消息传遍燕国就近不少诸侯国。

    半月后,燕国求贤若渴,燕帝被刺,燕人焚烧晋阳城的消息,亦在各国寒门中间流转开来。

    百年籍籍无名的燕国,终于,在焚烧晋阳城,与前期散发出的求贤令后,重新走进大家眼际中,燕帝遇袭誓死酣战,燕人同仇敌忾,火烧晋阳城。

    一时间燕国风头无两,几乎与来年五国伐宋,当前楚国攻郑,同时成为热门话题。

    大家更在燕国发生的种种事情上,看到一个新的燕国,有勇气,有胆识,不怕事……

    一个国家与个人相似,多少有些性格和脾气,燕帝受袭,燕国所作所为,显的真实大气,敢作敢为,喜悲于色,好明争明斗,顶强护弱。想做就做,不做就不做了。

    强时是我资本,弱时我也承认。有时也做些不讲究的傻事,错事与蛮事但绝对要你知道他做了,仿佛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大男人性格,给人感觉有点“强势”。

    “燕国新政,这个末流小国,总算意识到,穷则变,变则通的道理了,就像当年郑梁两国,准备奋发图强,破而后立啊!”

    “燕国不叫变法,叫新政,不过,手段比郑梁两国,还有激烈,还凌厉,燕国小,反容易校政错误,及时推行新政。”

    “是啊,船小好调头,就是不知道,燕帝是否与郑国皇帝相提并论吗?没有世家支持,变法,新政,难啊,难于上青天!”

    “是啊,连郑梁那般大国,也屈服与世家门阀力量,采取温和手段,燕国竟敢得罪世家,以雷霆铁血之势,强行推行新政。”

    “燕国,世家门阀,哈哈哈……燕国有门阀吗?我看,燕国新政可行,君不见,两位兵家弟子,一位法家弟子,及在诸侯国宣扬变法不成的司徒,小小燕国,却也人才济济。”

    “言之有理,燕国小,却兵强马壮,依托宋国之力,竟敢与南北两个大国开战,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

    百年沉寂,百年消弱,各诸侯国士子,俨然忘记了,在赵宋两个大国之间,还存一个叫燕的微末小国。

    这个小国,驱戎族,败晋国,伐东胡,推行新政,轻徭薄役,以前没注意的事情,似乎一宿全部冒出来了。

    那些从来没有注意燕国的士子,目光开始齐刷刷朝北望去,望向那个赵宋夹缝中的微末小国。

    诸侯国士子,寒门议论纷纷,燕国求贤令,宛若旋风,带着和煦,与虎啸寒风扭动在一起,由北向南,不断扩散。

    各诸侯国人,思绪转向北方,晓得燕国有位皇上开始奋发图强,带领燕国子民赶走了强大戎族,南征北战,生生在郑晋两国手里夺下大片土地,更是百年来,深入草原,击败草原霸主的国家。

    现今又要在燕国推行新政,一时间,燕帝威名迅速传开,大家纷纷猜想这位年轻的君王,究竟要做什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数日来,燕国求贤令及新政传开,许多人开始把郑梁当作模版,拿燕国与其比较,拿林枫与李钊,梁国柳冉比较。

    很快,因为观念,地位不同,参与争论的人,分为两拨人,世家门阀弟子认为,林枫有才华,少年得意,却未必有李钊,柳冉的雄才伟略,燕国司徒,季师之流,是否有苏秦大才,燕国君臣,推行新政期间,是否有郑国君臣同心同德的决心和勇气?

    寒门士子,则认为,林枫敢为人先,冒天之大不为,攻郑伐晋,驱戎族,战东胡,在军事上表现出非凡韬略和胆识。

    修建骡马市,推行重商政策,轻徭薄役,均表现出贤明君主风范,再看深化新政中,废除奴隶制,划分田地,林林总总,都有大国之志。

    瞬息间,燕国求贤令,推行新政话题,竟盖过了楚国攻郑,五国伐宋,不管是否认可燕国,有关燕国,有关燕帝的事情,传遍各诸侯国,传遍大江南北。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风云人物,列国士子,总与各国时政紧密联系。

    不管开始什么态度,支持,或观望,但在听说燕国招募人才,打造黄金台,委以重任。

    在这个寒冬,天下寒门士子的心,却像六七月的烈日,炽热,激动,久久不能平静。

    不少临近燕国的士子,不畏严寒,不顾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千里迢迢,带着憧憬和希望,开始前往燕国,踏上寻梦之路。

    或许,燕国不是理想归宿,或许燕国还不能给大家施展抱负的舞台,但单凭燕国礼贤下士,不问出身的做法,便赢得不少人尊重,值的大家劳心劳力,千里之行。

    这几日,燕京,已有十多名,宋国,北赵寒门子弟,冒着风雪严寒,长途跋涉,来到燕国。

    燕国准备士子府,以最好的礼仪,接待这些人,那些侍者口中,常常说一句话,人才,没有什么比人才更重要了。

    来到燕国,自然要领略体会燕国变化,这些来自他国的士子,竟发现这个微末小国,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身上洋溢着自信,包容,开放的心态。

    这个国家,法治之严,前所未见,皇室之包容,却也不曾有过,在严酷法治下,虽说法不容情,却让这个国家,有良好秩序,吸引着无数列国商人来此谋生。

    难怪韩雪笺会高兴,求贤令一出,各国士子蜂拥进燕,此举会彻底解决燕国人才不足的困境。

    也为燕国大刀阔斧改革,保证了充足人才,不会出现人手不足现象。

    好不容否极泰来,解决数日困境,韩雪笺心思也轻松下来,林枫不在,年关皇室还有许多事情要操办,有多事情要定夺。

    林枫受伤,皇室不该自乱阵脚,当前,冯石虎与名叫楚夫晏的人,回到燕国,楚夫晏代替司徒,推行新政,司徒出使宋国。

    韩雪笺在了解林枫意图,了解司徒出使宋国责任重大,惊的花容失色,林枫,自己男人,这个家伙,养伤期间还不安分,还准备图谋别的国家。

    只是,若异地换地的提议通过,燕国势力撤出邙山,全部转移向晋西之地,那么,燕国未来不会平静。

    面对晋国之战,会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韩雪笺不似林枫等人,深入讨论过这个话题,对燕国图谋晋国,准备步步蝉食,鲸吞晋国,心中依然没底,对林枫胆大妄为的计划担忧,只是想到晋国人,差点害死林枫,心中有担心,便也释然了。

第205章 鬼谷希文() 
寒门子弟,目光转向燕国时,却有人独辟蹊径,目光转向北赵。

    只因,与燕国大张旗鼓招募人才不同,北赵,邯郸,赵柯也在小范围内举行求贤。

    鉴于北赵没有变法经验,不久前,又经历不少流血事件,赵柯行为很小心谨慎,此刻,发布求贤令,即使拟补世家门阀离去,北赵官员不足现象,也希望招募到有真才实学,助其变法,强盛北赵的人才。

    不过,北赵再小事情,在天下学子中,也是大事,燕国再大的事情,在天下学子中,也是小事情。

    毕竟,两国地位决定了,十年内,若没有意外发生,两个地位依然不会改变,北赵即便不可称霸,也是北方重要诸侯国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因此,赵柯的求贤令发出,各家各派弟子闻讯纷纷前往。

    与前往燕国,有真才实学的寒门不同,前往北赵的弟子,多为各家各派集成大成者,均有治国安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才华,可谓人才济济。

    北赵国都邯郸小路上,冬雪覆盖,白雪皑皑,抬眼望去,天极之间白茫茫一片。

    山间小路上,一人一骑,缓缓行进。

    顾希文乃鬼谷弟子,出山后,没有随波逐流前往燕国,相反,骑着一匹瘦马,冒着寒风冬雪,悠闲的前往北赵,准备一展抱负。

    不过,来北赵前,他详细阅览过燕国新政策略,条理清楚,可行性极高,俨然超出当世各国政策。

    顾希文很是佩服,曾经断言,若不出意外,十年之后,燕国必然东山再起,恢复燕国昔日在北方荣耀,甚至称王争霸,不在话下。

    接近着,顾希文又补充一句话,这个大争时代,有他在,燕国翻不了天,妄图重塑昔日辉煌,除非他死。

    可见,他多么狂妄自大,持才傲物。

    来到北赵邯郸,他不曾走进北赵繁华街市,相反,转而继续朝着山林间走去。

    邯郸附近,有处山峰,叫崖山,不高,也不雄伟,却驰名远扬,此处,便是顾希文目的地。

    顾希文去崖山,并非领略崖山冬日风景,相反,他去找人,找那个让崖山驰名远扬的人。

    冬末,北赵天气异常寒冷,山川早被积蓄覆盖,远处看着山川白茫茫一片,山下有一茅屋,被积雪覆盖,门前却扫的干干净净,一位青衫中年人,坐在石桌前,石桌上摆放着古琴,中年人,不顾严寒,独自弹唱,琴音激昂,仿佛要驱赶身边严寒似地。

    顾希文身形纤美,步履轻盈,风度翩翩,一身粗布棉袄,却掩盖不住身上儒雅气息。

    骑着瘦马,轻轻走入林间,马蹄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听到山林中悠扬琴声,微微摇头,沉醉其中。

    那琴声,时而激荡,时而悠扬,时而紧促,时而舒缓,空谷炫音,美妙至极。

    忽然,那青衣中年,双手抚琴,手掌盖在琴弦上,问道:“不知何方友人,竟不远千里,冒着严寒风雪,不畏艰难险阻,在深冬前来探望我柳灼崖?”声音在茅屋前传出,雄浑充沛,慷锵有力。

    顾希文脸颊抹出淡淡笑容,下马落地,踩在积雪上,把缰绳拴在门口马桩上,拱手开口道:“柳兄,鬼谷顾希文,前来拜访,柳兄好兴致啊,久居深山,两耳不闻窗外事!”

    柳灼崖听到来人声音,笑呵呵道:“鬼谷弟子,顾希文?哈哈,顾贤弟,你终于出山了,可是准备陪我,隐居崖山,对弈抚琴啊!”

    顾希文度步,来茅屋前,径直坐在柳灼崖面前,道:“柳兄,好兴致,不过,我此番前来,可不是陪你对弈抚琴,相反,想邀请你出山,随我前往北赵,共同辅助赵柯,成就帝王霸业!”

    顾希文来自鬼谷,眼前的柳灼崖却来自兵家,擅长排兵布阵,同时,精通各家所长,被誉为诸侯国第一人。

    像后世传言那般,得凤雏卧龙者,得天下,同样诸侯列国中,也有传言,得灼崖者得天下。

    同时,兵家不像鬼谷,每代只出一名弟子,兵家贤才众多,像宋国简烨,燕国文季师,简玉彦,楚国韩湘子等等,这些人与柳灼崖昔日同为一门,朝夕相处。且各有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