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德意志涅槃 >

第227章

德意志涅槃-第227章

小说: 德意志涅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大利海军作为一支决胜地中海的传统力量,已经足够达到这个要求。

    “意大利海军果然不弱,比25年前的情况好太多了。”方彦心情愉悦地在书桌前摊开一张纸,开始将自己收集到的众多情况逐步写成正式报告。只要最高统帅部看到了自己的调查评估,对南翼这个盟友的力量就会有更准确的认识,方彦估计国内最多派遣1个航空军南下协助意大利舰队,然后就等着将地中海清场。

    不同于历史位面的蹒跚受挫,这个世界的意大利海军已经有了飞龙骑脸的压倒性优势。方彦可以预见,未来1~2年内,盟军在北非和中东的势力都将土崩瓦解,绝无任何一处有能够坚持的本钱!

    不知不觉中,下笔如风的方彦就写满了十几页纸张。忽然间,方彦手中的钢笔停了下来:有一份关于意大利船厂的生产资料还放在酒店套房里,而方彦现在正需要上面的数据来完成手中的报告。方彦看了看腕表,决定回房间去取,散漫拖沓向来就不是他的风格,更何况酒店距离这里只有不到10分钟的车程。

    通过电梯来到国王大酒店的六层,一条紫色华贵地毯直通富丽堂皇的贵宾套房,在走廊之上,方彦竟意外发现了正从自己套间对面推门走出的蔡茨勒。他没有戴军帽,露出了锃亮光滑的圆弧型秃顶,原本英气干练的容颜上此刻满是忧愁之色,完全没有了方彦印象中的那份平静与锐利。

    “蔡茨勒上校,您这是怎么啦,脸色看起来这么差?”方彦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出言询问道。蔡茨勒见到方彦出现,有些乏力地举手向他行了军礼,说道:“我做了一份关于意大利陆军的粗略报告,准备先发给凯特尔阁下看看。现在我已经一天都不想再呆在意大利,因为我的工作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了。”

    听得这番话语,方彦刚要伸去摸门环的手顿时停在了半空。他心中一凛,很快就联想到了许多事情。

    从自己南下意大利以来,所见所闻都是罗马政府在海军上投入了远比历史为多的财力和资源。而由于自己就是海军出身,因此关注点都集中在了对意海军现状的满意,以及其并未专注研发航空兵的惋惜之上,却从未去认真思考意大利人为了建这面西墙而拆了多少东墙。

    历史上,意大利陆军就以装备奇差和缺乏训练而闻名,在二战中甚至被希腊逆推,战绩简直美到不敢想象。此次蔡茨勒负责查探意陆军的虚实,难道是被他发现了什么惊天动地、足以令他为之绝望的大恐怖?当下方彦便小心地疑声相问。

    “布罗姆将军,您了解陆军方面的知识么?”蔡茨勒并未立即回答,而是先对方彦的理解能力表示了疑虑。陆海军之间毕竟隔行如隔山,蔡茨勒完全不认为眼前青年在拥有军舰设计师和海空战专家这两个头衔的情况下,还能再精通陆军的事务。方彦笑了笑,坦言道:“我的确对陆军的编制和战斗几乎完全不懂。不过我很想从您这里了解到一些知识,您能否满足我的这个愿望?”

    “这样……就如您所愿吧。”蔡茨勒沉吟片刻,还是点头答应道。除开方彦军衔比他更高这个因素之外,蔡茨勒此时也的确希望有人能让自己一倾心中的抑郁情绪。“意大利陆军实在是烂透了。”蔡茨勒在心中哀声默念道。

    “当前,意大利陆军共有73个师。其中包括49个步兵师,3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骑兵师,5个阿尔卑斯山地师,和11个其他特殊用途师。这个数量甚至赶不上他们在1915年参战时的规模。”当方彦在沙发上坐定,蔡茨勒随即开始控诉起了意大利陆军的种种坑爹情况。考虑到方彦对陆军所知甚少,蔡茨勒便没有讲得多么晦涩,而是深入浅出的将意军水平最直观的表述了出来。

    “对比一下德意志陆军,您就能大概明白意军是个什么水平。目前我军共有149个师:其中10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师,以及127个步兵师,单就师的个数就是意军的2倍以上。而如果再算上人员素质和装备上的差距,意军的整体实力极有可能只相当于我军的十分之一,甚至是十五分之一。”说到这里,蔡茨勒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轻视之色,“假如我们进攻波兰时面对的是意大利军队,那么只需要1个集团军的兵力,就能将其稳稳击败。”

    “1个集团军?”方彦有些难以置信的开口道。蔡茨勒点了点头,闭眼叹息道:“在来意大利之前,我也是不敢相信的。然而事实就是这样的令人震愕。如果说1914年德国是在与奥匈军队这个僵尸结盟,那么今天德国就是在与意大利这头家猪为伍。至少在陆地上,德国让意军牵制英法的计划可以被扔进垃圾堆了。”

第385章 鸡饲料() 
宽敞明亮的酒店套房里,方彦正心情沉重地听蔡茨勒将意大利陆军惨不忍睹的现状向他娓娓道来。尽管方彦对陆军只了解皮毛,但通过蔡茨勒浅显而不失内涵的讲述,作为一个外行的方彦也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弱鸡中的鸡饲料。

    随着时间进入20世纪40年代,各国列强的陆军都大量装备了机械化载具,但由于资金和产能的限制,其中流砥柱仍是步兵力量。即便是奉行闪击战理念的德国陆军,全机械化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到目前为止总共也只有16个,而步兵师的数量却有超过120个,占到所有师级编制中的四分之三以上。因此,要想评价一个国家的陆军强弱,首先要看的就是其步兵师的战斗力。而通过蔡茨勒的接触和调查发现,意军在这一领域与德军简直有着天壤之差。

    首先在步兵师的纸面编制上,意大利人就被德国人甩开了不止一个档次。新编的意军步兵师全员约1。2万人,规模比1。7万人的标准德国步兵师小了30%。虽然意军曾计划通过增加现代化装备,来弥补部队缩编后造成的人力减少问题(新编意军步兵师只下辖2个步兵团,其他各国步兵师均是3团制),但由于相关军事工业的孱弱和资金匮乏,这份设想最终完全成了一厢情愿的空谈。

    当前,意军1个步兵师的主要压制火力仅为12门100mm榴弹炮。而德国步兵师光150mm重型榴弹炮就有12门,另外还有36门105mm榴弹炮,以及6门专供步兵团摧毁敌野战工事的150mm步兵炮。从弹药投射量上看,德军步兵师火力整整是意军的10倍,完全实现了一个数量级的差距。就算意军一个师的规模比德军要小,这份火力悬殊也依然是怎么都解释不过去!

    即便横向对比其他欧洲列强陆军,意军步兵师的火力也是毫无悬念的排名垫底。法国人给自家步兵师的炮兵标配是48门105mm火炮,英军则是36门114mm榴弹炮;苏军师更是有着12门152mm+28门122mm的豪华阵容,尽管只有极少数精锐部队才获得了足够的装备。

    数遍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或许只有日本的陆军要比意军火力更差一筹了。日军37制甲种师团的主要压制火力同样只有12门100mm榴弹炮,但由于其师团总兵力高达2。6万人,因此单位火力要比意军更低。不过日军本来就只是个在东亚屠幼的选手,完全不能成为一流陆军衡量战力的标杆。

    而在100毫米口径以下的中层火力领域,意军依然乏善可陈。他们共装备有24门75mm步兵炮、8门65mm山炮、和8门47mm反坦克炮,而德军则有20门75mm步兵炮和多达56门的50mm反坦克炮。意军的基层步兵火力倒总算是没有被德军落下,迫击炮和机枪的密度都达到了列强主流标准,但这也只能保证他们在营一级的小规模战斗中勉强维持均势而已。一旦上升到团级或师级的对抗,意军就会因炮兵劣势而落尽下风;关于这点,常凯申的德械师就是最直接的例证。

    如果只是装备差些倒也罢了,训练有素的精干人员完全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比如TG建国初期的主力野战军,就能用极其有限的武器在朝鲜山地和美帝过招。而在这一点上,意大利陆军再度让蔡茨勒跌破了眼镜。

    意军步兵师中的士官数量只有600名,还不到德国步兵师2600人的四分之一。而士官又是军队的支柱,其直接决定了班组单位的战斗力。想象一下德军步兵班长均是素质过硬的士官,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都能率领手下做出准确有效的应对;而意军的基层班长却大量充斥着未经过足够磨练的士兵,一旦战场情况有变,自己就先惊惶失措,更遑论指挥班组成员破解危局了。这种情况无疑使得原本就十分孱弱的意军再降一个档次,同等规模的小股部队打不过敌人几乎成为了常态。

    最令蔡茨勒感到无法忍受的是,即便只是这种规模有限、士官人数匮乏、且炮兵火力贫弱的欧洲三流步兵师,意大利陆军拥有的数量也竟然只用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在其49个步兵师中,仅有10个具备足够编制的人员、武器、和运输载具。另外17个可以作战,但缺乏人员和运输载具;剩下22个师更是缺编50%以上,且严重缺乏装备和运输车辆。这要是放在欧陆主战场,意军一个照面就能被德法两军的任意一方轻易摧垮,连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

    抛开悲催的常规步兵力量,被意军奉为骄傲和象征的那3个坦克师,其实力也和德军同等级部队相差极大。意军坦克绝大多数都是重量不到3。5吨的V…33和V…35,这两款战车读作坦克,写作反步兵歼击车:其不仅只装备2挺8mm机枪,而且连炮塔都没有,战斗力之低简直令人感动到哭。

    德国1号坦克虽然也只装备了2挺7。92mm机枪,但它却拥有360度全向火力,而且最关键的是可以通过车载无线电与友军协同作战,综合战斗力完爆意军同行。更别说这个位面的德国装甲兵还拥有“山猫”、“雪狼”等优秀战车了。实际上,只要看看这两款意军主力坦克能被自家卡车当货物一样运载,就能直观的感受出它们的战斗力是个什么水平——二战时有哪个坦克能被卡车扛到背上的?

    听得蔡茨勒的这番控诉,方彦总算有些明白历史上的意大利陆军为什么会在北非被英国人接连血虐了。就这种装备和基层部队素质,能打赢英国从敦刻尔克撤下来的那批远征军精锐才是活见鬼。不过方彦仍然想不明白,意大利陆军既然有如此多的短板缺陷,其高层为什么不着手去补救?

    或许士官人数和坦克性能的问题,无法再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可装备生产这方面却是可以立竿见影。从1939年9月到现在已过去了整整7个月,按理说只要墨索里尼不想让意大利成为大号的瑞士,就肯定会督促军工部门加紧生产的。怎么现在陆军装备还是这副鬼样?

    在方彦的询问中,蔡茨勒似是被勾起了不愉快的回忆,恨声道:“请不要再向我提及意大利的军火生产了。我看了他们今年一季度的陆军装备生产统计,其完成比例之低简直令人不敢置信。意军的火炮生产只完成了原计划的6%,子弹25%,炮弹10%,步枪35%,机枪10%;他们一个月甚至造不出100门正规火炮,而现在一线部队的需求缺口都至少还有2千门。最可气的是,工厂好不容易生产出的少量枪炮弹药,却还要优先满足对芬兰的援助!”

    方彦闻言一呆,许多尘封在脑中的信息开始迅速浮现了出来。4个多月前,自己曾的确通过小齐亚诺这条关系线向他怂恿支援芬兰抵抗苏联,而后者和墨索里尼也没有辜负方彦的期望,果断发现了这件名利双收的事情并将它做了下去。时至今日,意大利每天都有满载军火的运输机以客机的名义借道德国领空飞赴瑞典,而至于它们最终的目的地,方彦和德国统帅层显然是心如明镜。

    虽然方彦在这起事件中只是一个推波助澜的第三人,对意方在具体过程中究竟给了多少军火完全不清楚,但通过当前苏芬两国仍在激烈交战的情况来看,意大利的援助的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已是3月30日,而历史上的芬兰在3月12日就已经打到弹尽粮绝,被迫向苏联乞和。方彦愈发觉得,自己主导的这步棋绝对是利大于弊:与其让这些轻武器进入尚未参战的意大利的军营,倒不如送到精良有素的芬兰士兵手中,让他们去抵挡红色帝国的西扩。

    “上校先生,您也不要过于气恼了。用空运的方式,能支援出去多少物资?意军的食雀鹰型运输机最多也就带1。5吨物资,和正常的海运完全没法比。”方彦出言安慰着被意大利人惹急眼了的蔡茨勒,心中却是喜悦难言。

    现在,苏联每在芬兰这个泥潭里多陷一天,德国就能在与东方各国的相处中占据一天的明显主动权。德国不仅能让罗马尼亚、匈牙利这两个与自己颇具渊源,且本身实力也可圈可点的小弟归附,还能使苏联让步妥协,每月都把大量原材料廉价输往德国腹心。别的不提,现在德国陆军接收的各种载具、火炮、弹药,就有将近2成是用苏联提供的原料制造。而德国海军同样也是受益者,来自东方的海量战略金属矿石,让雷德尔拥有了进行战时大建的充足物质底气。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意大利陆军实力薄弱,对德意志也并非是坏事。您不妨想一想,如果意军强大到能与法军比肩,那么未来在巴尔干和北非地区,还会有德意志说话的地方么?我们在南欧需要的是一个忠心的随从,而绝不是能与我们平起平坐的大国。有明显缺陷的意大利无疑更容易被德意志所收服。”方彦露出一丝深邃的笑意,嘿然说道。

第386章 抗击() 
寒风呼卷,吹来浓烈呛鼻的硝烟气息,荒莽原始的雪地上弹坑密布,残尸攒集,俨然一副人间地狱般的场景。偶有几声凄切悲惨的哀嚎从尸体堆中响起,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痛悔。远方的松林在炮火中燃烧起来了,与晚霞一道照亮了大片战场:灰烬飞舞间,仿佛在用最后的绚烂为那些濒死的士兵送行。

    芬兰少校奥尔玛虚弱地背倚在战壕中,粗重的呼吸声像是拉破了的风箱一般,他厚实的冬衣腹部已经被血液染成了黑红色,看上去格外触目惊心。奥尔玛看了看周围,十几名战后余生的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