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德意志涅槃 >

第81章

德意志涅槃-第81章

小说: 德意志涅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觉得用这个养鸡场主来执掌党卫军,是自己极为明智的一个选择。

    尽管这一位面的盖世太保失去了海德里希这个精明强干的统领,但能人辈出的党卫军中,却仍旧有人对这个组织实施了强有力的领导。半个月后,一份调查报告就被秘密放在了希特勒的桌上。报告揭示了当前劳工阵线中所存在的忧心现状:这个组织已经从纯工人的集合,蜕化成了一个臃肿庞大的官僚机构,拥有20多万全薪的在职人员,而它的每年收入有多达25%都充为了行政费用。

    看到希姆莱提供给自己的调查报告,坐在办公桌前的希特勒久久不语。他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神情,分不出是愤怒、慨叹、悲凉、还是无奈。自己执政近4年来,许多党内人员正在秘密营私肥己的消息他不是没有听闻,但让他感到惊怒交集的是,这个**的趋势和速度竟然已经达到了这等地步。光是这笔在劳工阵线中被吞没的费用,就足足是古德里安要求得到的资金的4倍还多!

    然而希特勒又能怎么办呢?自己的地位仍旧需要这些人来支撑,将他们肃清对自己的统治而言无异于是自断手脚。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希特勒本人又何尝不是体制**中的一分子?虽然他没有向任何人索收贿赂,其平日生活用度的节俭简单也是有目共睹,但他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却在1934年就设立了“感恩元首”专项基金,让那些在扩军备战中获利丰厚的大工业家向他个人做出捐献。这笔钱不仅用于向国防军高级将领发放特殊津贴,同时也用于在风景秀丽的贝希特斯加登修建专属于希特勒的私人城堡——鹰巢!

    不知过了多久,希特勒的心绪才渐渐平复下来。即便是大权独揽如他,目前也无力触碰这份体制内的黑暗,最多只能在敲打震慑中默许它的存在。不过,他却是再没有要重用莱伊的打算了。几番沉吟之后,希特勒发现只剩下了经济部次长******,能够在主观意志和客观才能上勉强符合他的指标。(未完待续。)

第134章 任命() 
“我认为对布罗姆集团有利的,对德意志也有利。反之亦然。”当希特勒问及如何才能处理好国家经济和自身家族之间的关系时,******如是回应道。

    1936年9月3日,希特勒在例行召开的纽伦堡党代会上,正式向公众提出了一个旨在全面备战的“四年计划”。这个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的领域里保证人民的生活条件,同时倾注一切力量来调整德国的经济,使之能够为耗费巨大的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后援补给。燃油、化工、钢铁、电力、和农粮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务必要在4年之后基本摆脱对原料进口的高度依赖。

    让绝大多数人都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职务既不是由经济部长兼柏林中央银行行长沙赫特出任、也不是由弗里克、法朗克、莱伊等国社党元老承担,而是给了沙赫特的副手******?布罗姆。当希特勒宣布这一任命的时候,整个军政高层都炸开了锅:人们满是惊讶的看着一名年过5旬的矮壮男子走上中央平台、同元首亲切握手,随即前者就发表了一篇要为元首和国家鞠躬尽瘁的就职演说。

    对于******此人,在场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都是陌生的。因为他的存在早已淹没在了其上司沙赫特的璀璨光芒当中,几乎从未有人注意到经济部还有这么一号人物。然而国社党内的老牌人物却是对******印象深刻。在整个大萧条期间,正是他接替突然死亡的戈林,帮助在野的国社党同国内那些“有头脸的人物”接触,并最终让后者接纳了希特勒,将其扶上了总理的宝座。如果不是******入党时间较晚,2年前的政府部长中就该有他的一个名额!

    在一片连绵的掌声中,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笑容简直比秋菊还要灿烂:他自是知道这位新晋部长正是方彦的叔叔,而对方的兄长也正是布罗姆…福斯的造船厂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名掌握着全国的贸易、生产、国民经济、和原料分配的实权部长,在资源分配当中都必定少不了海军的好处。甚至有可能让海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想到这里,雷德尔已经激动得恨不能将远在比斯开湾的方彦狂吻一顿,这名青年少校简直就是一张能让自己从贫民变成富豪的幸运彩票!

    不远处开外,以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为首的陆军将领们也同样面露满意之色。目前布罗姆家族已经向陆军拓展了相当多的业务。其中尤以机械化部队的建设最为突出:如果由这个家族的成员担任四年经济计划的总负责人,那么陆军的关键性兵种扩充也同样能得到足够的投入。在古德里安的鼓吹下,当前机械化军团已经成为了全体德国陆军高层青睐的宠儿;他们都迫切的盼望这支新部队能够发展壮大,而******的当政显然会大幅推进这支部队的形成战斗力。

    然而除了军方之外,其他政府和企业中的人就没有丝毫的热忱了。

    经济部长沙赫特神色冰冷。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才能远逊于自己的副手,竟然爬到了更胜自己一筹的高位。更令他恼怒的是,对方为了得到权力,竟完全抛弃了身为经济学博士的专业立场底线,变成了毫无骨头可言的应声虫软蛋。他难道会不知道,这种经济政策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让德国与国际贸易脱钩,成为扩张战争的策源地,否则就将迎来德国经济的末日崩溃?可他不仅不对希特勒的这一疯狂举动加以规劝,反而竭力迎合以谋求权力,这让沙赫特从内心深处感到不齿和厌恶!

    沙赫特目光转动。只见弗里克、莱伊等目前身居要职的国社党徒,其看向******的脸上同样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嫉恨之色。见此情形,沙赫特不禁心中冷笑,越来越浓重的鄙夷神色从他的眼中流露而出。这些国社党元老都是不懂得任何经济知识的不学无术之徒,可笑他们居然也想追逐这个四年计划总负责人的位置,这简直就像非洲食人族头目想担任帝国大厦总工程师一样荒谬!幸亏希特勒在这次人员任命上还残存了半分理智,没有将这份至关重要的实权交到这些白痴的手中,否则等不到四年任期结束,希特勒就会为自己和德国敲响死亡的丧钟!

    以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等人为代表的寡头集团面色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异样的心思。不过在此之前已经和他们打过太多交道的沙赫特,却是对这帮人的算盘心如明镜。大工业家们虽然同样对布罗姆家族的飞黄腾达妒忌交加,但他们更想先观望一段时间,看看这名新的不是部长、权力却高于当前所有内阁部长的经济领袖。会不会给他们带来足够多的订单好处。

    如果******只顾让布罗姆家族大快朵颐、囊括一切的话,他们自是会向弗里克等人靠拢联合反对他的施政;而如果******能够做到利益均沾,那么吃进足够多财富的寡头们显然也会乐于保持这份现状。

    作为曾经在美国华尔街混迹了近10年的人物,******自是明白自己当前所处的风口浪尖的位置。不过他却丝毫没有感到心怯退缩,反而是因为手中掌握的这份空前权力而激动至极,跃跃欲试。尽管他自认为没有沙赫特那份在国际贸易上纵横捭阖的逆天本事。但要********发展生产却也完全不在话下。

    至于说今后的掠夺扩张,又有谁承诺了德国的边境就满足于当前现状的呢?即便是最软弱无能的共和国,都没有人提出德国的东部边界应该和西方边界一样就此确定下来。更何况希特勒已经向他承诺,1934年1月签署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应时之作,当时机来临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都是德国要征服扩张的目标!

    两天之后,******就搬进了总理府中的新办公室,正式以四年经济计划总负责人的身份开始了工作。不管心中是欢喜还是妒忌,以往那些围转在沙赫特身边的企业家们,此时都一窝蜂的朝着******的面前涌去,以争取能够让他们的产业发展壮大的必需利益。而早有准备的******,则使出了他昔日在华尔街和那些大金融家谈笑风生的本事;一时间德国企业家使出的种种手段都被他从容化解,而这也让外界对他这名新上任的负责人再也生不出丝毫的轻视。

    在******的居中统筹下,德国经济很快就以一种新的姿态飞速运作起来了。海量的投资如同流水一般被泼洒出去,而换来的则是大量生产工厂的建立、以及战备物资的订购。法本化工、联合钢铁、通用电力这三家德国最大的卡塔尔巨头,无疑在这种只立足于发展国内生产的政策中得到了极大的利益,而他们对******的态度,也随之从怀疑眼红变成了认可和接受。

    对于沙赫特来说,******的上位所带来的大权旁落和路线变革,都使得曾经为国社党当政、为希特勒扩军备战而呕心沥血的他,感到既失望又痛苦。他已经可以预见,自己昔日在国际贸易上创造的巨大成就,会因为德国全面备战的狞相毕露而急剧葬送。然而令沙赫特感到万分惊愕的是,他的华尔街老朋友们虽然对德国经济走上战时轨道表达了深切的忧虑,但他们和德国的生意却仍旧做得热火朝天,浑然没有半点准备结束的趋势!

    经过一番深入的思考,本身就是经济学大家的沙赫特,也明白了其中那令人感慨的关窍。在金钱这个领域,人们永远没有完全决定眼前事务的能力,路径依赖的力量往往比想象当中还要大得多。华尔街与德国资本融合的特性,不是自己那帮老朋友不懂养虎遗患、尾大不掉,但是形势如此,加深这种合作关系远比破坏它更为划算。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道出了残酷的真理:“在长期,大家都死了。”所谓千年田易八百主,立竿见影的利益是人人都难以抗拒的。而在华尔街这个世界的金融枢纽,活着更是其永恒的主题,今天能挣到的钱就绝对不能留到明天!

    至于和德国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英国,其态度也同样和美国华尔街有着惊人的相似。眼见国际贸易仍旧大有可做的沙赫特,便没有立即辞去经济部长的职位,而是继续留在了当前的位置上做他的工作。此时,他对在外交上取得了一连串惊人胜利的希特勒还是抱有很深的崇敬,即便是对方在最终的经济目标上和自己南辕北辙。直到两年半以后,沙赫特才真正看清了希特勒的本质。

    当年10月,意大利外交大臣小齐亚诺应邀访问德国。原本就有深刻合作的布罗姆和齐亚诺两个家族,更是被******趁机扩展到了国家层面,双方签署了大笔关于原油和机械的订单。德意两国的联合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未完待续。)

第135章 团聚() 
白日高悬,寒风吹舞,面临北海的威廉军港内,几艘战舰正在长鸣的汽笛声中缓缓被牵引进了自己的泊位。通过灰色船舷上喷涂着的大号字母,人们可以清晰辨认出它们的舰名:希佩尔、施佩、科布伦茨、卡尔斯鲁厄、以及4艘猛禽级驱逐舰。它们正是自1936年7月末出发,前往比斯开湾执行封锁西班牙共和军海岸线任务的那支特混舰队。经过连续四个月的巡弋和训练,它们在另一支友军舰队的轮替下得以回国休整;对于舰队中的4000多名官兵来说,能够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圣诞,便已经是身为军人的他们所能得到的最佳馈赠。

    方彦背着一个包裹,跟随人流走下了希佩尔号轻型航母的舷梯;当双脚踏上地面的那一刻,他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几分轻松惬意的笑容。这4个月的出海,对于他的身心来说都是一次充分的考验和磨砺,毕竟当前的他完全可以轻松过上极尽享乐的轻软生活,而军队中所要求的纪律和技能,都与他的家世背景有着格格不入的云泥之别。不过,凭借着内心的意志和执念,已经走到这一步的方彦没有丝毫的畏怯退缩:在整个远洋战斗训练期间,他都用堪称完美的表现,向上司和同僚证明了自己完全无愧于肩上的银辫军衔。

    由于经过四个月的远洋高强度使用,这些军舰全部都要进入干船坞以清理船底、同时进行动力辅机的维护;因此无舰可上的方彦便得到了相当长的一段假期,足够他和妻子西尔维娅再造出另一个孩子。在以同样别有深意的眼神中和好友奥托微笑辞别后,方彦随即在军港外乘上了前来迎候自己的家族小车。不到三个小时的风驰电掣,那幢再熟悉不过的别墅型房屋就已经是近在眼前了。

    “亲爱的!”走进温暖房间的方彦还没来得及脱去身上的大衣,一股蔷薇幽兰般的香风便带着一具修长玲珑的躯体,像炮弹般的猛然扑撞入他的怀中。若非方彦脚下扎实,几乎立即便要被西尔维娅给扑倒在地板上。感受到妻子的眷恋和柔情,软玉在怀的方彦忍不住给了爱人一个绵长的深吻,直到他轻咬那条柔软滑嫩的丁香作为暗语,西尔维娅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丈夫的臂弯。

    咫尺开外。华发渐生的鲁道夫满怀欣慰地看着这番情景。自己幼子的家庭温情和睦,这对于他本人和整个家族来说都是值得开心的事情。看到方彦的目光转望而来,鲁道夫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道:“我知道你这次出海一定遇到了很多令人疲累的事,这些天内你就在家中好好休息吧。几天后就之是圣诞节。我先送一个人给你当礼物,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言讫,鲁道夫轻轻击了三下掌。

    片刻之后,主客厅的一扇偏门被推开,一名和方彦身材相仿的男子从中走出。那份属于成熟男人的稳重像极了方彦记忆中的年轻鲁道夫。方彦怔了一怔,随即大笑着迎上前去,二人在拥抱中不断拍打着对方的后背,良久方才分离了开来。

    “哥哥,你是什么时候回国的?”方彦脸上仍旧流露着惊喜的笑意,出言询问道。弗雷亚嘿然道:“就在******叔叔成为四年计划总负责人不久的9月末,我就完成了在列宁格勒的所有善后事务,带着最后一批员工乘船返回汉堡了。你肯定想不到,在这艘船上跟随我们一同来汉堡的,还有500多名曾经是被我们雇佣的苏联技术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