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睦宋 >

第103章

睦宋-第103章

小说: 睦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又有些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所有的消息中,都没有唐文清刻意结交晋王的消息,甚至是李煜,在休了窅娘之后,也再也没有和晋王有过任何私下里的联系,能够见上一面,也就是类似于元旦朝贺这样的公开场合了。

    那是不是自己想多了呢?沈少奕来不及多想了,因为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韩兄,什么事情?”

    “从高丽传回来的消息。果然不出沈兄所料,高丽王因为担心大辽的报复,并不肯接纳完颜跋海,不过却也没有为难完颜跋海。完颜跋海如今就在辽国和高丽两国交界的长白山中,自己找了一块地方,安顿了下来。”

    “另外,完颜跋海一听到完颜无左投降了沈兄,还成了完颜部的族长,勃然大怒,已经启程准备偷偷回完颜部了。沈兄,要不要动手除掉他?”

    “算了,他如今已经是丧家之犬了,起不了什么风浪。”

    “那有没有什么要吩咐完颜无左的?”

    “完颜无左是个聪明人,如今完颜部需要的休养生息,就算完颜跋海有三寸不烂之舌,对完颜无左来说,也已经不起作用了。兴许完颜无左会看着旧情的份上,不会为难完颜跋海,但也不会答应他什么的。如果不出意外,很快我们就会收到完颜无左的报告了!”

第236章 杀人灭口() 
“绪儿睡了?”

    “是啊!奕哥哥,看你闷闷不乐的样子,是不是想瑾姐姐她们了?”

    萧燕燕拉着沈少奕坐下,将沈少奕的头抱在自己的胸前,每当这个时候,沈少奕就像是一个孩子一样,需要安慰,“要不,你回家一趟吧!”

    “家?这里好像也是我的家,不能一家人的团团圆圆的,哪里都是家,只不过,不是真正的家。有时候我在想,到底我沈少奕上辈子是做错了什么,这辈子总是要忍受亲人不在身边的痛苦。”

    “可是,我又会想,到底我沈少奕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好事,才会让我遇见这么好的你们,有了小周周,有了安宁,有了绪儿,有了安平,有你们在我身边,所有的痛苦都不值一提了。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沈少奕这辈子到底是为谁活着的,是为了自己吗?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既为了自己,也为了每一个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平平安安的,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团团圆圆的,更希望自己的家人也可以平平安安,可以团团圆圆。有得必然有失,我们一家虽然现在不能团团圆圆,但最少也能够平平安安的。如此乱世,家人能够平平安安的,对我沈少奕来说,也应该满足了。”

    萧燕燕并没有说什么,只是紧紧的抱着沈少奕,抱着这个如同孩子一般脆弱的男人。她如今不再是原来的萧燕燕了,她明白沈少奕这种思念家人的痛苦,知道沈少奕的不容易,她也想过要放弃这一切,只是这就像沈少奕说的,牵扯到的人实在太多了,她也狠不下心真的不顾一切的离开这里。

    毕竟,这里有她的家人,父母、姐妹,家族的所有亲人,一个冲动的决定,就可能给千万人带来劫难,因为她不是普通人,是大辽的太后,是大辽如今实际上的掌控者。她已经开始发现,越是在这个位置上坐下去,她越是知道自己难以离开这个位置。

    不是为了权力,单单是大辽如今逐渐显露出来的升平盛世的端倪,就让她难以舍弃了,她不想大辽再一次的大乱,让百姓再一次陷入战乱之中,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更何况,如今的西域已经基本打通,无数大辽的商贾蠢蠢欲动,已经开始在准备货物,重走盛唐的丝绸之路。

    这会让大辽自此蒸蒸日上,百姓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一旦她离开了,这样充满希望的愿景,也许就将化为尘土。她好不容易认为可以将大辽这样一个好战的国家,向着愿意与四邻和平相处,专注于国内经济民生发展的路去走,她不想放弃,最少在这样关键的时候,她不能放弃。

    这或许就是一种责任,就像是沈少奕对她们母子的责任一样,虽然痛苦,但却又不得不让这种痛苦激励着自己前行。

    ······

    “皇上,皇上!”

    “则平,你慌慌张张的做什么?”赵匡胤从来没有见过赵普这般着急的样子,不由得皱眉,“都几十岁的人了,也不怕人笑话。”

    “皇上!”

    赵普停住了,看了赵匡胤一眼,赵匡胤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一定是有什么别人不能听到的急事,他才会这般的着急,“你们都退下吧!”

    “是,皇上!”

    “则平,坐,静一下心,喝杯茶再慢慢说。”

    “是,皇上!”

    赵普总算平静了一些,他知道,赵匡胤不喜欢人在他面前如此着急忙慌的,走到一边坐下,端起赵匡胤为他倒的茶,喝了一口,还有些滚烫。

    “皇上,唐文清死了!”

    “哦!死了?怎么死的?”赵匡胤总算是知道了赵普为何如此的着急了,他刚刚收到沈少奕的消息,说这个唐文清可能有问题,昨日才让赵普去追查唐文清,没想到只过了一天,唐文清竟然死了。

    “砒霜!一早唐文清的家人到开封府报案,说唐文清照例到他家门口的一个包子铺去吃早餐,吃完之后刚刚走进家门就倒下了。包子铺的老板也被拿到开封府了,已经确认了包子无毒,在包子铺吃过早餐的几十个人,也没有人中毒。”

    “不过,从包子铺老板还没有清洗的水盆里,查到了有砒霜,那个包子铺的老板交代了,早上曾经有一个乞丐差一点撞翻了唐文清的粥碗,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乞丐在那一瞬间给唐文清的碗里下的毒。”

    “事后,开封府抓了上百个乞丐让那个老板认,却始终没有找到那个乞丐。微臣想,这个乞丐应该是装的,目的就是为了杀人灭口,这个唐文清果然是有问题。”

    “杀人灭口?为什么要杀人灭口呢?朕昨日刚刚让你去查,就算是唐文清察觉了,他也不可能自杀吧?则平,这件事情除了派出去的人外,可有别人知道?”

    “回皇上!派出去的三个人,都是皇上旧宅的老人,没有什么问题。”

    “那这就奇怪了,唐文清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杀了呢?”

    “这一点微臣也百思不得其解。皇上,微臣想过了,既然唐文清已经死了,这条线索也算是断了,不如查一查违命侯,毕竟唐文清一直以来都只接触过违命侯。另外,唐文清之死,既然是杀人灭口,那就证明了在为辽国做事的人,不止是一个唐文清,不如让在辽国的人继续查一下,看是否还有别的人潜伏在汴梁。”

    “如今看来,也只能这样了。查违命侯的事情,你让人去做吧!至于辽国那边的事情,朕会让人继续查的。还有,你去一下开封府,亲自审问一下唐文清一案的相关人等,务必不要放过任何的一丝线索。”

    赵匡胤给自己再倒上一杯茶,顾不得烫嘴,一口喝下,夏日的闷热,让这一杯茶后,浑身马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整个人也顿时觉得清爽了许多。他总觉得,这件事情太过的古怪了,唐文清死得太过的莫名其妙了。

第237章 黄河水患() 
“顺宜,水患如今处置得如何了?”

    每隔三日的午后,赵匡胤都特许沈义伦进宫禀报黄河水患的处置情况,为此连平日的午间小憩都暂停了。沈义伦一直劳碌奔波,赵匡胤又特许他不用上朝,将精力完全放在赈灾治水上面去,毕竟这关系到黄河两岸的千百万百姓。

    “回皇上,我户部银两已经全部拨付,征用民夫五万余人,地方将士四万余人,已全力堵漏疏洪。如今濮阳、朝城两县的堤坝已然堵上,水患暂解!只是,这雨已经下了经月,阳武县之溃堤一时难以合拢,预计再有四五日,或可截住大水。另,据汴水沿岸诸州县来报,汴水水势高涨,大有决堤之势,已经加派了人手巡查堤防,并强制迁移低洼处百姓四万余人。”

    “这贼老天到底怎么了?难不成是在责怪朕做错了什么事?贼老天,你若是想要降罪,就朝着我赵二来吧!”

    赵匡胤仰天长叹,可是急坏了一边的沈义伦了,他本是赵匡胤未登基之前的幕僚,与赵匡胤相知莫逆,自然知道这位皇上真的是一位体恤百姓的好皇帝,见赵二如此的烦恼,只好开口安慰道:“皇上慎言,莫要得罪于上苍!黄河之水,几乎年年为患,每逢雨季,更是多有决堤,这与皇上有何干系啊!”

    “你啊,就是这点不好,太过于谨小慎微了,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说的。顺宜啊,你这般做人,也太累了。”赵匡胤摇着头调侃沈义伦一番,也好让自己不再那么烦闷,“你再从户部调拨银钱两百万,趁着这次黄河水患,彻底的整治一下黄河,河堤该加高加固的,不要疼惜银子,河道该清淤的,也尽快处置,可莫要等到了冬日里,天寒地冻的,苦了百姓。”

    “是,皇上!”如今大宋一片清平盛世的景象,又有诸如陪都泉州等东南诸地源源不断的财税送来,国库丰盈,沈义伦自然知道赵匡胤不会舍不得银子了,只是,让他管理好户部他还能勉强为之,去治水的话,他自知难以胜任,只好继续开口说道:“皇上,微臣有一建议!”

    “说!”

    “治水之事,微臣实在是门外汉,恐怕难以担此大任,皇上不如下旨征民间治水能人,以解黄河水患!”

    “这倒也是!有些为难你了!”赵匡胤知道沈义伦所言属实,也是有些责怪自己将这件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千百年来,黄河水患都难以断绝,又岂是自己几句话就能够解决的?

    “继恩,你进来一下!”

    “哎!”站在门口的王继恩,听见了赵匡胤的呼唤,慌忙答应着快步走了进来,“皇上何事吩咐奴才!”

    “继恩,你一会帮朕研墨,朕有三道旨意要下。这第一道,就是征集天下治水能人,共治黄河水患;第二道,由户部拨钱粮,在汴梁城外的各处高地,建义舍千间,每间需容纳三百人以上,让受灾百姓,能够有一个安身之所,平日粥米管够。再令各地有钱出钱,有粮出粮,送赈灾粮草进京,让泉州商船从占城等地,运送稻米,直达长江沿岸,换官从运河运送北上,沿途大小官员,全力协助;至于这第三道,就直接在这里下了吧!”

    “是,皇上!”

    王继恩小跑着到了桌边,开始动起手来,赵匡胤却是对着沈义伦说道:“沈侍郎听封!”

    沈义伦稍稍一顿,但马上跪伏在地,他可不知道赵匡胤到底又要让他做什么事。

    “即日加封户部侍郎沈义伦为黄河治水转运使钦差大臣,赐朕御用佩剑,领黄河治水大事,统筹各方。诏令各部、各地大小官员,沈转运使所到之处,如朕亲临,一应大小事宜,不得怠慢,违者斩立决!”

    赵匡胤总算是送走了沈义伦了,他知道沈义伦虽然能力有所不足,但是做事谨小慎微,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又秉性公正,这样的人,做实际的事情可能不够,但让他做一个监管,他还是合适的,最少有了自己的圣旨,他敢于杀人。

    最近,他实在是烦透了,五月初,唐文清被杀,至今都没有查出个子丑寅卯来,到了五月中旬,黄河沿岸又普降大雨,一个月来,几乎没有放晴的日子,黄河沿岸多处堤坝被洪水冲毁,这可是建国以来大宋最大的一次水患了。

    他自认不算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上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只是,他又知道,如果自己的手上不沾血,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流离失所,死于非命了。好不容易将战乱平息了,也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他自认,自唐末以来,没人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黎民百姓。

    眼下,除了远去西北的潘美和杨业之外,大宋一片升平,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盛世之景已显,却偏偏有这贼老天来与自己作对,让百姓受此苦难。他真的想如果可以,自己能够力撼这贼老天,让这贼老天也能够听自己的,该下雨就下雨,不该下雨的时候,那就好好的呆着。

    只是,他也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力所难及的,眼下只能最大限度的减轻黄河水患带来的损失,让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

    他亲自将圣旨盖了大印,给了王继恩,看着王继恩和沈义伦快步走了出去,自己则是站了起来,向着窗户边走去。透过窗户,外面雾茫茫的一片水汽,都看不清庭院里的那颗白梅树了。

    赵匡胤伸出手去,从离着数尺的廊外屋檐落下的水流,顺着南风,竟是溅湿了廊下的地板,飘飘洒洒的到了窗前,落在他的手上,湿漉漉的。他叹息一声,直接便将湿漉漉的手在自己的身上擦干,转身向着茶几走去。

    在这样的日子里,喝一杯热茶,出一身汗,去去身上的湿气,才能让自己更加的精神一些,还有好多想不明白的事情,需要自己去头疼呢!

第238章 有人来访() 
“殿下,殿下!”

    “卢大人,你急匆匆的做什么?”

    赵光义刚刚从柳条胡同的宅子出来,卢多逊竟然已经在门外等着他了,透过投射的灯光,可以见到在雨伞下的卢多逊,下半身都已经被雨水溅湿了。他不喜欢自己的人总是这般着急忙慌的,就像他总是责怪自己年少时不如皇兄赵匡胤沉稳一样,如今的他,自信比起自己的皇兄来,还要沉稳。

    “戚刚已经死了!”

    赵光义明显看得到松了一口气,这个戚刚就是下毒杀死唐文清的那个人,只是杀了唐文清之后,并没有回来候命,而是逃之夭夭了,这让他很是不爽,也很是担心一旦戚刚落到皇兄的手上,那可就麻烦了。

    哼!这个狗屁唐文清,大言不惭,白白送给自己一大笔的银子,竟然只是为了让本王杀沈少奕那小子。哼!本王想要杀他,又何必你多说。

    他早就查清楚了,这个唐文清表面只是个文弱书生,其实却和辽国有着一定的关系,只是不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