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睦宋 >

第134章

睦宋-第134章

小说: 睦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诸位最好也约束一下家中的子弟,平日不要在仗势欺人,做一些为非作歹的事情,否则对诸位来说,一定是极大的损失,因为关于泉州科考会有一个硬性的规定,那就是曾经犯过事,在衙门有记录的,都将直接剥夺科考资格,那就只能到京城去参加科考了。”

    “这···侯爷,这不大好吧!”

    “蔡老先生,您在担心什么?好像之前蔡家子弟在衙门有犯事记录的应该没有吧?”

    “这···这······”

    “蔡老先生,还有诸位都是家大业大,家中难免都会出现一两个纨绔子弟,这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家中子弟做出犯法之事,毕竟是有辱诸位的家风,还是要多加约束一下才是。”沈少奕轻咳两声,继续说道:“另外,乡学和县学之事,只是本候一人来办恐怕就有些不妥了,本候可不想被人在背后骂本候在收买人心。看各位也都是书香门第,想必也都会支持本候办学吧?”

    “当然了,办学是肯定要花一些银子的,诸位都是泉州的乡贤,自然也是时候表示一下对父老乡亲的支持了。明日开始,衙门会贴出告示,向泉州的父老乡亲进行募捐,善款自然是用来办学了。”

    “当然了,本候会在泉州大学门口立三块石碑,也来一个金榜题名,用以登录善举之乡贤名录,让这些乡贤可以流芳百世,千百年后,泉州的百姓依然会记得这些乡贤的名字,感怀乡贤们的功德。若是捐银一千贯以上者,名录铜榜;捐银一万贯以上者,名录银榜;捐银五万贯以上者,名录金榜。至于这三块碑刻字所需,镀名所需的金银铜箔,自然是由本候一力承担了。”

    那十个被推举进来的都快哭了,没想到这一回前来,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反而要往外掏银子了,可以说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了。这位清源候爷都这样说了,一边还坐着林仁肇将军,留绍錤、留绍鎡两位大人,自己总不能说不捐吧?

    再说了,若是别人都捐了,而自己却没有捐,这个事情一旦传出去,被人笑话事小,得罪了泉州的父老乡亲可就事大了。百姓们要是在这三块碑面前指指点点的,说某某老爷怎么没有捐款,榜上看不见谁谁谁的名字,那往后出门都不敢抬头了!

    这一场劝说,倒是没有费了沈少奕的多少唇舌,尤其是当他说了要办乡学和县学的时候,这些人就已经知道不可逆转了,毕竟这种事情是好事,历来都是各地倡导的事情,他们哪里敢公开反对呢?

    可是还要往外掏银子,这就足以让众人感到郁闷了,想要上榜,那可是最少要一千贯啊!可是谁不想上金榜呢?光是那金榜题名四个字,说出去就是无上的荣光啊!这可是恩泽子孙后代的大事啊!

    只是,五万贯可不是谁都能掏得出来的,那就只能各自回去想办法了,反正这铜榜,要点面子的是无论如何不能上的,那倒不如不上。至于金榜,实在不行就别想了,混个银榜也就是了。

    看着垂头丧气而去的一群人,林仁肇不由得笑出了声来,“小子,本来是要来看你怎么被批斗的,没想到你是捞银子来了啊!”

    “林叔叔说哪里话,什么捞钱不捞钱的?也太难听了。奕儿这是给他们一个流芳百世的机会,等回到家里,他们暗地里还不知道要怎么感谢奕儿呢!”

    林仁肇大笑不已,一旁留绍錤兄弟二人也跟着大笑,总觉得这些日子以来,就是今天最为的开心了。

    “好了,也该回去吃饭了,公主殿下想必都等急了!”

    天都已经黑透了,早就过了饭点了,沈少奕便跟留绍錤简单说了一下,请他劳苦一下,晚上拟好了告示,明日一早便张贴出去。这点小事自然是难不倒留绍錤了,当即答应了下来,便将沈少奕和林仁肇从侧门送了出去,这个时候走正门,光听那喧闹的人声,还有刚刚那欢呼声,就知道还有许多人没有离去。

    蔡从汝带着人垂头丧气的走出了节度使司衙门,人群顿时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来,即使这里面的读书人少,但也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看不出来一定是清源候爷大获全胜呢?至于与蔡从汝一起来的那二三十人,拉着他们,想要问个清楚,几人当然不好就在这里说,这下更将他们给惹急了,硬是拉拉扯扯的挤开了人群,私下找地方去说清楚了。

    沈少奕当然不会想到,仅仅半个月之后,因为他这突发奇想,足足坑了这些所谓的乡贤将近两百万贯,其中还不包括他自己代表沈、周、韩、林四家出的四十万贯,已经林家拿出来的十五万贯。

    这已经是大宋半年的赋税了,让沈少奕也不禁感叹,原来泉州竟然有这么多的土财主。

第308章 禁军南下() 
接下来的这半个多月,沈少奕便一直都在军营里操练着,每日和将士们一起摸爬滚打,整个人都是黑了许多。他许久未曾有这般强度的锻炼了,刚开始几天也是累得一回家就想躺在床上睡觉,好在随着日子的推移,总算是好了许多了。

    “放肆!混蛋!老子要撕了他!”

    赵光义直接将那檄文给撕碎了,扬起漫天的纸屑来,底下已是跪倒了一片了,却都是身子发抖,没人敢于出声,毕竟谁都未曾见过这般愤怒的赵光义,这个时候万一不小心惹到了他,平白的来一个人头落地也不一定。

    “怎么?都哑巴了?”赵光义环视着大殿中跪倒的这些臣子,却是看见一个抬头的都没有,“卢多逊,这里属你官最大,你说!”

    你说?这是要让自己说什么啊?卢多逊额头都是见汗了,实在是不该接这相位,自己那位大舅子一个装病不朝,赵光义硬是让他顶上了这个位置。原本这若是在太平盛世那也罢了,他毕竟是以不到四旬的年纪坐上的这个位置,比起那个病而不死的大舅子还要年轻,自然还能风光风光。

    只是如今北有辽国,南有太子军,这实在就有些为难他卢多逊了,相比起老奸巨猾的赵普来说,他显然还缺少一些历练了,这等军国大事,实在是有些难为于他了。只是他身为宰相,此刻皇帝问起,却又不得不开口了。

    “臣请皇上御驾亲征,以正视听!”

    “哼!”赵光义一声冷哼,吓得文武大臣更是噤若寒蝉,“御驾亲征?你说的倒是轻巧,不知道北方有辽军大兵压境吗?你让朕御驾亲征,是要亲征的哪里?”

    “这···这······”卢多逊可真是难受极了,这了半天,都不敢抬头去看赵光义,但总算是说了出来了,“坊间传闻,这辽军是因为辽太后为了沈少奕才发兵的,如今已然将近两月过去,并无进攻的迹象,想必此事为真。而沈少奕也说了,这是大宋皇家的事情,他自然也不敢让辽太后真的入侵我大宋,否则的话,那岂不是他沈少奕打了自己的嘴巴了,将无法取信大宋百姓。所以,臣以为辽军只是做做样子罢了,斗胆请皇上御驾亲征泉州,只要杀了沈少奕,那辽兵畏惧皇上天威,自然不战而退。”

    “糊涂!你要让京城兵力空虚吗?等朕出了汴梁,这京城是你来守着吗?”赵光义真的是头大了,曹彬带着十万北上驻守边疆,此刻京城里却是只有十五万的禁军,如果御驾亲征的话,最少也要带十万禁军,再从各地厢军中抽调个二十万才像话。

    只是这样一来,留守京城的不过五万禁军,他初登大宝,如何会不担心自己这前脚刚一走,后脚这皇位就成了别人的呢?所以,他一定不会御驾亲征的,宁可就在这京城等着沈少奕,他也不愿意随意离开。

    他看了一眼颤抖着不敢再说话的卢多逊,不禁也是悲从中来,如今四处风言风语,赵匡胤的那些老兄弟他又不信任,现在还在途中,尚未返回京城的潘美,因为潘惟固的原因,他自然也是不敢轻信。

    当然了,真正能够说话的还有赵普,只是赵普这个硬骨头,如今装病在家,肯定是不会再次出山的。而且就算他为赵光义出谋划策,赵光义也没有这个胆量去相信他,毕竟赵普可是赵匡胤的第一近臣,能真心帮着他赵光义吗?

    赵光义有时候真的想要杀了赵普,可赵普偏偏又是个不怕死的人,此刻妄杀赵普这样的开国功臣,也实在不是时候,恐怕那一刀下去,这满朝文武便会有一大半与他赵光义离心离德了。

    “老臣有话要说!”

    赵光义正自烦恼着,心中暗骂卢多逊中看不中用,却是在这一刻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顿时大喜,抬头一看,却是自己的老丈人,如今已经七十几岁高龄的符彦卿。符彦卿本已告老还乡,这次却是因为赵匡胤驾崩和赵光义登基回到了京城,毕竟他还是赵光义的老丈人,女婿成了皇帝,女儿是皇后,他说什么也要来的。

    “国丈有何高见?请说!”

    “老臣以为,皇上不可擅离京城,御驾亲征一事,万万不可!至于征讨叛军之事,老臣倒是有一记!”

    “哦!国丈快快请讲!”符彦卿可是百战老将,当年也堪称是足智多谋,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赵光义自然心中一喜,想要听一听他的建议了。

    “老臣以为,叛军最多也就能派出十万兵将罢了,而我大宋除了禁军之外,尚有百万厢军,以十对一,就是耗也能将叛军耗死。皇上不如派一大将,拨付五万禁军,再统帅百万厢军,直扑泉州,定能旗开得胜。”

    “好计!好计!”赵光义欣然鼓掌喝彩,“那国丈以为,朕应该让哪位将军代朕出征呢?”

    “老臣若是年少个十年,必然冲锋在前!”

    符彦卿却是知道赵光义心里的一些顾忌,大宋不是没有良将,而是他赵光义敢用不敢用的问题,毕竟这些大多是赵匡胤的旧臣,而且陈桥兵变并不久远,他赵宋江山就是这样夺来的。

    “只是,老臣如今只恨提不动刀了。特举荐云州观察使,西山巡检郭进为帅,塑方节度使杨业为先锋,南下泉州平叛!”

    “哦!”郭进确实是个良将,只是赵光义知道,让郭进去和大名鼎鼎的林仁肇对战,恐怕他还真不是林仁肇的对手。而杨业,投宋时间不长,与赵匡胤相处时日不多,一杆金枪所向披靡,端的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对上林仁肇,应该不至于落了下风。

    “那就依国丈所奏,即可传旨让郭进与杨业进京。封郭进为禁军都指挥使,招讨大将军,领禁军五万,各地厢军悉听调遣,全力讨贼。封杨业为禁军副都指挥使,领招讨大军前锋,拨禁军一万,厢军十万。另请卢大人准备大军一应所需,不得有误!”

第309章 堂堂首辅() 
赵光义不可谓不下血本了,两个这么重要的职位就这样送了出去,他眼下当然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了,只求能将太子军压住了,最好能够将沈少奕和赵瑾、赵德芳一起除掉,到时候只需要抵御北方的辽国,有长城险关,自然就无须烦恼了。

    退朝之后,赵光义身后跟着卢多逊和王继恩,向着御书房走去。他如今能够选择相信的人并不多,而身后这两人偏偏就是,因为二人实在是知道赵光义太多的秘密了,赵光义知道,他们只能忠心耿耿的在自己的身旁护着,一旦自己出事,这两个人恐怕也逃脱不了陪葬的命运。

    外面飘着雪花,赵光义紧了紧身上的白虎皮披风,这鬼天气,总是这么的冷。最近他感觉到自己似乎比以前怕死了,好像就是自从登基之后的事情,就连做事情也开始畏首畏尾,没有往日的那份果决了。

    他甚至有了一丝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往日可以为了这个皇位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是性命都不顾,一旦真的坐在了这个皇位上,又要事事小心,时时担心着有一天自己也会被人从皇位赶下来。

    这样的事情他见过太多太多了,有这样的担心也是正常的,毕竟自古被赶下台的皇帝,又有几个有好下场呢?强如李渊,还不是只能空有一个太上皇的名头,只能待在深宫里郁郁寡欢的等死。

    再如他的好二哥,还不是莫名其妙的被自己给毒死了,还连原因都查不出来。不管是大唐高祖,还是大宋太祖,都成了他们至亲之人的垫脚石。那么,自己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李世民呢?

    开疆拓土,丰功伟业,李世民成就了大唐盛世,那我赵光义,为何就不能开辟一个强盛的大宋呢?只要除掉了这些眼中钉,也许再过五年,或者十年,河套牧场的良马将源源不断的装备大宋禁军,到时候,契丹人马上的优势就将荡然无存了,何足惧哉?

    赵光义的步伐忍不住大了起来,也自信了许多,他踏入御书房,却是突然停住了,好在卢多逊和王继恩都还离他有段距离,并没有撞上去。

    “对了,继恩,朕上次让你找一个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人,你可找到了吗?”

    “回皇上,已经找到了,奴才始终还是觉得呼延赞不错,铁骑军由他来统领,必能大杀四方。”

    “这倒也是,呼延将军作战勇猛,铁骑军正需要这样的良将。你马上去传朕的圣旨,封呼延赞为禁军铁骑军指挥使,领禁军两万,你带着他到禁军中去挑选精良。另外,把从河套牧场送来的战马,全都交给他去操练。”

    “是,皇上!”

    拟好了圣旨,王继恩快步而去,赵光义坐着,看着一旁稍稍低头弯腰的卢多逊,不禁越看越是不爽。只是不爽归不爽,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他去做的,“卢大人,对于火炮,还有那正在研制的火枪你有何看法?”

    “据消息里描述,火炮声响巨大,凡十余里外,依旧是震耳欲聋;又射程远超弓箭,达百数十丈;威力更是惊人,击中地面,留深坑数尺,伤及数丈方圆,确实是古来第一神器,血肉之躯难以抵挡。至于火枪,据说已经失败数次了,想必一时沈少奕也无法制作出来,应该不足为惧!”

    “不足为惧?”虽然卢多逊看不见,但赵光义还是轻蔑的看了他一眼,“一年前,送回的消息说沈少奕让人在研制火炮,你也与朕说不足为惧;半年前,第一门火炮制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