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睦宋 >

第158章

睦宋-第158章

小说: 睦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少奕一愣,听着潘美的话,似乎也有些道理。虽然韩熙载和林仁肇都是自己的师父,但实际上,他们确实是与沈家牢牢的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师父而已?

    显然这个解释是不成立的,就像周家的老叔公一样,把整个周家都赌在了自己的身上了,韩家和林家,也是如此。而自己呢?给这几大家子人带来的是什么?是如今的逃亡海外,居无定所。一想到老叔公那么大的年纪了,还要在海上漂泊,沈少奕就感觉到心有些疼了。

    “潘某知道侯爷的性格一向是与世无争,可是侯爷想过背后的那几个家族吗?他们依附于你,却落得如此的下场,侯爷自问对得起他们吗?”

    沈少奕依然默然无语,潘美说的没错,就像他此次北上辽国,也只是想要将萧燕燕一家救出来而已。

    “侯爷在这里听着潘某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难道心里就一点波澜都没有?”潘美叹息一声,“潘某还想着有一天,皇子和公主能够重回汴梁,主持大局呢!”

    这倒有些出乎沈少奕的意料了,潘美这句话,无异于就是想要造反了。

    “好好的一个大宋,半年多的时间,成了这个样子,潘某也不得不为自己和潘家想一想了。所以,若是有朝一日,侯爷需要潘某,只要托人带个口信,潘某一定不辞万里。”

    “太子军已经失败了,潘将军认为沈某还有什么可能起兵呢?”

    “有!当然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先帝得民心,你清源候爷也得民心,公主殿下得民心,当然还有皇子殿下了!”

    “潘将军说得也太轻巧了!”

    “这不是轻巧不轻巧的事,而是天下将乱,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就像是先帝一样,平定天下。说实话,潘某戎马多年,也是有些厌倦了这些打打杀杀了,若是天下太平,谁愿意做那马革裹尸的事情呢?”

    潘美说得就像是一个已经迟暮的老人一样,目光有些凄迷的看着南方的方向,沈少奕知道,他看的是汴梁城的方向,“先帝一向待臣子仁厚,每每想起先帝在时,哪个老臣子不心怀感激啊?若是侯爷愿意登高一呼,想必这些老兄弟们都不会袖手旁观的。”

    “所以,一切请侯爷三思!是前往辽国,还是说前往京城,力挽狂澜,全在侯爷的一念之间。”

    潘美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毫不犹豫的走了,他也是历经乱世之人,难得碰到赵匡胤这么一个好皇帝,原本以为可以太太平平的过日子了,却没想到那样的日子不过数年,一切已如昨日繁花。

    虽然赵匡胤夺了许多老兄弟的兵权,但不可谓不厚待这些老兄弟,就连前朝的孤儿寡母,赵匡胤都没有任何的为难,反而让人好生的照顾着。而就是赵光义对待病重的郑王这件事,让潘美感觉到了心寒。他不知道赵光义会不会也这样对自己,对所有先帝的老臣子们。

    人一旦心寒了,就难免会有许多不一样的想法,就比如造反。可是,潘美知道自己还没有这个能力,充其量自己不过是一颗能征善战的棋子罢了。想要拨乱反正,还要靠赵家的人,靠赵瑾和赵德芳,靠身后那个清源候爷。

    所以,他大胆的说出了自己心里面的想法,他相信这也是许多老兄弟们的想法。而至于沈少奕的想法,那才是关键,如果沈少奕决定了,赵瑾一定会全力的支持他的。他不能左右沈少奕的想法,但他希望,有一天沈少奕不再只是心心念念着儿女私情。

    沈少奕呆呆的站着,感觉有一些混乱,他当然也想要看一看那个在赵光义背后的老道士到底是谁了?只是,在他的心里头,家人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还有燕燕,有绪儿需要去救,难道就不能等到救出了家人之后,再去查那老道士的事情吗?

第364章 是朕错了() 
天下从来都不是自己的责任!沈少奕不喜欢背上这么重的担子,可是,他还是犹豫了。

    有一个人也在犹豫着,他是赵光义,符昭愿只给他送来了十五万贯,这对他来说,真的就是杯水车薪了。而如今到的只是奏折,银子还要晚上几日,他不得不痛骂了一顿兵部的那些人,那些只知道天天找他要银子的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来做一个皇帝,也要为银子这种事情伤神。他脑中万古一帝的美梦,还挥之不去,他也不想就此放弃。所以,以战养战就是目前最为可行的办法了,他就算是再傻,也不会想要逼反大宋的百姓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谁说的呢?

    赵光义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各地雪花一样送上来的奏折,全他娘的是跟老子哭穷的,然道偌大的大宋,竟然还支撑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吗?只是,即使他是大宋的皇帝,他也不得不屈服,就像是符昭愿一样的屈服。

    他决定不再征收刚刚定出来几个月的各种税赋了,因为不止是各地送来的压力,还有堂上这些臣子们给他的压力。这些臣子也有家人,也有亲朋好友,他们也有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压得只要一上朝就鸦雀无声,没有人愿意说话,没有人愿意为他赵光义分忧。

    他们就好像是一群只会说皇上英明的木偶一样,不管自己说什么,都是一片赞颂之声,可是一旦有什么问题抛出去,却又个个变成哑巴。

    这是在反抗朕吗?

    赵光义真的想要杀人,可是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杀人,那样真的会搞得人人自危,再也不会有人站在自己这边了。

    他终于下了旨意,收回了自己说过的话!说完就退朝了,他拂袖而去,一点也不想听身后传来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他觉得自己需要发泄一下了,否则这满腔的怒火,会让他抓狂的。

    云雨之后,他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这样的法子,似乎是百试不爽的,以致于怀里的人儿问了他一句什么,他都没有听清,“窅娘,你方才说什么?”

    “妾是在问皇上,为何最近总是闷闷不乐的?”

    “难得你还关心着朕!”赵光义抱着窅娘,在窅娘的额头上亲了一口,“都是些朝堂上的事,说给你听了,也是徒增烦恼罢了!倒不如不说!”

    “最近妾看了许多的书,说不定皇上说了,妾还能帮皇上分分忧呢!”

    “是吗?”

    “皇上是小看了妾吗?”

    “你是朕的小心肝,朕怎么会小看你呢?”

    “那皇上不如挑一件小一些的事情,说与妾听听,看一看妾到底能不能为皇上分忧!”

    “也好!”赵光义当然不会相信窅娘会真的替自己分忧了,只是,既然窅娘一直坚持,那就当这是一种闺房乐趣了,“那朕就说一件事,昨日有报,郑王因病过世了,你说朕应该怎么反应?”

    “郑王过世了吗?”窅娘显得有些惊讶,她倒是知道郑王病重,没想到竟然过世了。

    “是的!”

    “那皇上应该停朝三日,亲自前往郑王府祭奠一番!”

    “哦?”赵光义倒是没有想到,窅娘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禁也有些好奇了,“只是三日恐怕不够朕来回的。”

    “皇上,那就多几日又能如何?郑王乃是前朝帝皇,先帝一向对郑王极为的优渥,这何尝不是先帝拉拢人心的一种做法,皇上学学又如何?”

    赵光义都有些诧异了,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只会跳跳舞,唱唱歌的窅娘吗?

    “你继续说?”

    “皇上不要责怪妾多嘴,前些日子,妾见一个婢女无一丝笑容,偶然多嘴问起,听说是她家里人因为交不上税,被官府给拿了,所以忧心!妾见她可怜,便没有经过皇上的同意,让小公公去处理了此事。”

    “小事而已,窅娘不必向朕说明!”

    这真的只是小事而已,赵光义当然不会责怪窅娘了。

    “皇上,当时妾就在想,这件事情是否与皇上有关呢?”

    赵光义愣住,哪里想到窅娘会问这样的问题,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他加了税赋之后惹出来的事情,可不止是窅娘知道的那一条,“朕今日已经免除了那些税赋了,所有相关人等,但有涉及的,一应不得追究。”

    “多谢皇上!”

    “你谢朕什么?”

    “妾也是出身贫苦之人,自然知道皇上此举会给百姓带来什么了!皇上,其实这就是妾要与皇上说的,皇上初登大宝,当然是安抚民心为重了。而祭奠郑王一事,安抚的就是那些前朝老臣的心。”

    是啊!前朝老臣的心,这满朝文武,还真有一多半是前朝的老臣,赵光义不禁有些失神,难道最近这些臣子们不愿意说话,真的是与朕对郑王的态度有关吗?他决定试一试,就像窅娘说的,既然三天不够,那就给足七天,足够车马来回了。

    “窅娘,你可真是朕的知心人儿啊!只不过,若是朕去了房州,却是要数日不能见到窅娘了!”

    “皇上自去,妾在这里想着皇上就心满意足了!”

    “嗯!你这些话都是书上学来的?”

    “是!也有一些是妾自己揣摩的。”

    “朕忙碌,也没办法时时陪在你的身边,还真不知道朕的心肝儿,读的都是什么书?”

    “不过是四书五经,百家杂谈罢了!”

    “哦!那最近看的一本是什么书?”

    “论语!”

    “论语?那读的是哪一篇啊?”

    “子路!妾背一句给皇上听好不好?”

    “好啊!朕洗耳恭听!”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窅娘背完了这一句,却见赵光义犹如傻了一般,怔怔的看着自己,她不禁有些娇羞,用手指轻轻的碰了一下赵光义的胸口,“皇上,皇上!敢莫是妾背错了?”

    “不!你没有错!是朕错了!”

    “皇上怎么会错呢?”

    窅娘一脸的疑问,赵光义却是哈哈大笑了起来,“朕说是朕错了,那就是朕错了!窅娘啊,朕该怎么好好的赏你呢?”

    “赏妾?为什么啊?只要皇上好好的,妾不要什么赏赐!”

    “那这样的赏赐如何?”

    赵光义已经伸出了禄山之爪,触碰到一片的滑腻,顿时帐中嘤咛声起,羞怯了账外的红烛。

第365章 李煜草包() 
欲速则不达!

    窅娘的话,有如醍醐灌顶一般,震醒了赵光义,他终于知道为何会造成如今的局面了,那就是一个字:急!

    自己心急着想要坐上皇位,选了最不好的时候,那就是黄河水患,正需要朝廷大笔银子支出的时候。而在这之后,自己又心急着要除掉一切威胁自己皇位的人,逼反了沈少奕,逼出了太子军。

    再接着,就是心急于打败太子军,除掉心腹大患,大肆的铸造火炮,甚至熔钱铸炮,这才导致了国库无存银。而自己又心急于除掉沈少奕这个眼中钉,下旨让符昭愿以除掉沈少奕为主,白白的在两浙路的大山里耽误了十几日的工夫,让赵瑾卷着全部身家跑了。

    最后的心急,就是心急于想做这万古一帝了,心急于要对辽国动武,心急于国库无银,心急于增加赋税来补充国库和大军出征所需了。

    这些事情本都是可以缓一缓的,可是就是没人向自己提出来,为什么自己要像被鬼迷了心窍一样,如此的着急呢?

    他开始反思了,反思自己这半年多来所做的一切,却是有许多不当的地方。自己原本以为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什么事情都能像那死去的二哥一样,从容不迫,却原来,自己还差着二哥太远了。

    他一个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只是害苦了窅娘那柔弱的身子骨了。好在,赵光义还要上朝,他决定三更就进宫,好好的理一下思路,好好的想一下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了,还有好好的想一想,如何应付那个越来越自大的老不要脸的道士。

    他很久没有带着笑容上朝了,看得底下的臣子们各个一愣一愣的,他突然很满足臣子们这样的反应,那证明这些臣子还是在乎他的。

    停朝七日,亲自前往郑王府吊唁郑王,这是第一道旨意,惊住了满朝的文武大臣,竟是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令已经进入辽国的曹彬班师回朝,留少量禁军坚守长城,余下禁军全部撤回汴梁,这是第二道圣旨。

    大赦天下,凡各种税赋,降一成征收,这是第三道圣旨。

    连续的三道圣旨,简直如晴天霹雳,震惊了所有人。只是大部分人心中想的却是,这还是那个大宋皇帝赵光义吗?

    当然了,赵光义也还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该如何去面对那个老道士,想要说服老道士,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先生,廷宜来了!”

    “哦!是吗?”

    对于老道的反应,早就在赵光义的意料之中了,“先生,廷宜是来请罪的!”

    “那你说说,你都有什么罪啊?”

    “廷宜不该先斩后奏!”

    “难得你还知道先斩后奏这个词!”

    “廷宜自有廷宜的道理,先生容禀!”

    “说来听听!”

    “廷宜知道先生都是为了廷宜好,只是如今国库空虚,实在是入不敷出,廷宜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嗯!”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大宋百姓如今确实很苦,税赋根本难以为继。廷宜想过了,还是先让百姓休养生息,等到安定之后,再图大事!”

    “你就不怕太子军再次反复,打回中原?”

    “这一点当然担心了!不过,廷宜已经有了万全之策。”

    “说来听听!”

    “廷宜打算暗中派人出海寻访太子军的去处,只要找到了,大可以派出大军,永除后患!”

    “你倒是想得轻巧,无尽大海,如何去寻找?”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数千艘海船,还有十几万人,不管是走到了哪里,肯定都会有迹可循的。”

    “唉!”老道叹了一口气,他也知道,既然赵光义都已经下了旨意了,这是无论如何都挽回不了的了,“此事就这样吧!只是,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