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大革命 >

第42章

明末大革命-第42章

小说: 明末大革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李宏远也回到自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父亲和李富海。

    李宏远的父亲人老成精,自己什么都不说,而是看向了李富海。

    听了自己侄儿李宏远的话后,李富海有些头大。李富海只知道自己的这位侄儿喜好舞刀弄棒,没想到现在发展成要和人上阵拼杀的地步。“宏远,你能告诉叔你为什么要加入斥候队?”

    李宏远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叔,我也是考虑了很久才想着加入斥候队的。叔,你也知道,村子里的护卫队只是摆个样子,真出了事什么都办不了,咱连自己门外的山贼都解决不了,因此我想学点真本事,好保护村子。”

    在李宏远说完话后,屋子里静了好一阵。过了好久,李富海叹了一口气道:“你说的有道理,这天下平静太久了,到了乱的时候了。”说完后给自己披了一件衣服,道:“我现在就找黄诚谈谈,怎么说你都是我李家的长子,起步不能比别人低。”

    李富海走后,李二大爷赞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说道:“二伢子,你是老李家年轻一代的老大,不论是我还是你李叔都对你抱着很大的期望,你呢,也没有让我们失望,你心里装着整个村子,装着整个李家,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很好,这次你要加入那个什么斥候队老爹支持你。不过,你要记住,你是李家的长子,李家会在后面支持你,你也要让李家脸面上有光,知道吗?”

    “知道,爹。”

    李富海来到护卫队的营地,见到了黄诚。黄诚也料到了李富海要来,因此一脸笑意:“李老板,欢迎欢迎。”

    两人坐下后,也没废话,直接说起了李宏远的事情。李富海一开始想让李宏远干个管事的工作,但直接被黄诚拒绝,“李老板,让你侄儿直接进入斥候队就已经违反了不少规定,你要知道斥候队的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次的也是打过仗的。”

    见黄诚态度坚决,李富海也不在这个问题继续纠缠了,便谈到双方的合作问题。有一点黄诚和李富海都很清楚,只要李宏远进入重庆卫的体系,那么李家就和重庆卫绑在一起了。

    由于双方有些诡异的关系,合作谈得很艰难,整整谈了一个晚上。最后两人都做出一些让步,李富海长期给重庆卫提供粮食,价钱要比市面上低两成,重庆卫的护卫队要给李明轩的商队提供保护,顺带着帮助李家村训练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不过后一个条件是在李宏远表现突出后重庆卫才会兑现。

    整整一夜的谈话让黄诚十分疲惫,回到自己的住所,伸了伸懒腰,对赶过来见他的刘明声说了自己和李富海谈妥的条件。

    刘明声细细想了想,不由说道:“先生,我觉得好像是咱吃亏了。”

    黄诚摇了摇头,说道:“这事谁都不吃亏,咱和李富海是各取所需。这世道越来越乱,他一个做生意的人光有人脉可不行,还得握着把刀子。现在咱刚刚占据重庆卫,根基不稳,正需要李富海这样的外力协助。”

    说完话后,黄诚感到越来越困了,竟直接倒在床上睡着了。刘明声摇着头苦笑了一声,过去帮黄诚盖了盖被子后离开了。

    在黄诚接了运粮的任务后,陈华清便让黄诚全权负责了,现在看来效果很不错,不仅运粮任务完成一半,还和李富海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重庆卫,天刚刚亮,陈华清就带着各街道懂算数的人去丈量土地了。土地,有熟地和生地之分。熟地,是指能种庄稼的土地,土质松软,而生地,有些是被抛荒的土地,有些是未被开垦的荒地,土质坚硬。陈华清试着用锄头刨了一下生地,刨了半尺深后便刨不动了,越到下面土越硬,再加上寒冷的天气,那土比石头都硬。

    “开荒真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看来自己想错了。”陈华清暗道,原先陈华清想在重庆卫原先的土地上再开荒一批土地,现在看来陈华清想当然了,当前最重要的事还是保证原先重庆卫的粮食产量。

    陈华清亲自丈量了一块土地,给众人做了示范。今天众人的任务是把重庆卫当前的熟地面积整理出来,在丈量的过程中,陈华清给众人教了如何使用阿拉伯数字,并把一些简单的面积运算教了一遍。

    不得不说,有些人天资聪颖,一学就会并能灵活运用,有些人脑筋古板,一直在纠结那歪歪扭扭的数字怎么就能表示一二三四了。

    不过陈华清是千户,对于陈华清教的东西,没人敢说什么。学会的人直接去运用了,没学会的人还是用着以前的那套。

    重庆卫的土地看起来不少,但量下来后陈华清发现这土地还真不多,刚够住户们分。

    用了一天的时间,陈华清得到了重庆卫土地的大概情况,也对接下来的分地有了具体的对策。

    回到自己的临时住所,李家婶子拿了一大箱子东西说道:“大人,各街的人口数统计完了。”

    陈华清随便翻了两本,基本和李家婶子做的模样一样,点了点头后说道:“李家婶子,你把各个街道的整理在一起,再把各家人口数一样的整理出来放在一起。我要建个档案室,你来负责吧。”

    “大人,这档案?”李家婶子有些疑惑。

    “档案怎么了?”猛然间,陈华清拍了拍脑袋,暗道:“自己真是糊涂了,这‘档案’一词在近代才在中国流传开来,现在怎么就说了出来。”

    “哦,这档案就是文书的意思。”

    “谢大人信任。”李家婶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六十五章 运地和分粮(四)() 
李家婶子接了整理各街道代表交上来的户口簿后,便连夜忙了起来。整理档案的工作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分地。

    陈华清把工作交给李家婶子后便起身回自己的住所。在回自己住所的路上,陈华清从宣传队那儿得知今天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还有七天就过年了。

    “看来,分完地也就到了二十六七日。”分地从二十四日开始,陈华清估计分地得持续两三天。

    回到住所,陈华清并没有直接去休息,而是开始考虑护卫队扩招以后的事。算上从石砫带过来的人和后来在来重庆卫的沿途招的小批人以及改过营,再算上攻打重庆卫的损失,护卫队还有二百余人。等分完地后,护卫队的人数一定会暴增,到时候就必须得有一整套章程了。

    在陈华清的心里,他想把扩招后的护卫队训练成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因此第一步就得模仿近代军队的组织结构来建立重建后的护卫队。近代军队比封建军队强大,除了强大的火力和充足的后勤,更重要的是近代军队内部各司其职,分工明显,相互之间可以较好的协作,减少掣肘。

    举个例子,封建军队的主将既是军事将领,也是财务负责人,还是后勤长官。军队士兵的饷银是通过主将发放的,基层将官的提拔也是通过主将提拔的,这在中央朝廷强盛的时候有利于主将的指挥,但一旦朝廷控制力变弱后,这些军队很容易私人化,也就是成为军阀。

    简单的来说,就是军队的将领只有指挥权而没有人事权和财权。

    现在是天启元年,马上就到天启二年了。很快,朝廷党争加剧,后金多次入关进京劫掠,山东闻香教作乱,山陕两省大旱,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乱世的到来。除了这些,还有极北之地俄罗斯人的武装移民,东南海荷兰势力的渗透。天启年间的明朝已是世界的一部分,东南沿海的商人们既享受着海外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也承受着早期西方殖民者的暴力。

    陈华清很清楚接下来的历史走向,因此他将护卫队看得很重,到那种时候,只有手中的刀才能保全自己。

    一夜的时间过得很快,一声鸡叫过后,天亮了,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了。当陈华清来到广场上时,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

    分地的事已经在重庆卫传开了,对于分地,重庆卫的人可比陈华清上心多了,这毕竟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

    陈华清把各街的代表聚集起来,把分地要注意的一些事交待了一下,并把整理出来的各街户口簿交给各街代表后,便让他们回去主持分地。

    天气虽然寒冷,但根本无法阻挡人们对于分地的热情,几乎家家户户都出动了,只要有熟地的地方都站满了人。

    “一、二、三,使劲!”几个大男人一起用力,把黄发财家的土地界碑给推倒。界碑倒后,这条街的代表站出来,拿着自己街的户口簿开始点人头数。

    分地的多少是根据各家各户的人口数来分的,家里人多的分的地多,人少的分的地少。每点到一户家主的名字,该街代表就根据这家的人口数分出一定的土地,然后再由护卫队这边派过去的人负责测量。

    整体来说,分地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在一些小的方面,还是出了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些人觉得自己分的地离家太远,希望能重分一块,有的是分地过程中由于一尺两尺的多少和邻地的吵了起来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被护卫队的宣传队反映给陈华清。陈华清听了这些后,不由地苦笑了几声。果然,在涉及到利益的分配时,绝大部分人都是斤斤计较的,这里面有些问题纯粹是有些人想多占一点地引起的。

    “告诉各街代表和住户们,凡事适可而止,分好地后赶紧整整自己的地契,到我这儿来盖章,别整那些有的没的。”

    “是。”宣传队的几人点点头。

    陈华清这边在如火如荼的分地,黄诚那边却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从成都到重庆卫,由于奢军的肆虐和溃退明军的搜刮,这一路上流民四起,大大小小的团伙到处活动,严重妨碍了黄诚的行程。一路走来,黄诚已经消灭了好几个山贼团伙和一伙马贼,虽大大锻炼了护卫队的新兵,但也耽搁了不少时间。

    到了后来,刘明声主动请缨,带着斥候队也四处活动,只要发现有对运粮队伍心怀不轨的盗贼,直接消灭。

    原本只有两天的路程,就这样走走停停,整整走了四天才到了重庆卫。

    黄诚回到重庆卫的时间是十二月二十七日,刚好是分完地的日子。地刚刚分完,石当就开始准备招兵。果真如那位代表所说,招兵场面很火爆,现在石当发愁的是报的人数远远要比招的人数多。

    当然,这里面也有新成立的宣传队的功劳。说起这个宣传队,是陈华清刚刚组建的,一开始只有三人,都是些读过书的人。在宣传队开始工作前,陈华清和宣传队的三个人开了个小会。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成立宣传队?宣传队的工作是什么?”陈华清问被选中的三人。

    这三人全都摇头,说实话,他们三个连宣传是什么意思都不太明白。更何况在这个年代,当官的说什么就是什么,制定政策之前哪有什么“政策宣传”之类的,“官字两张口”也是从这儿来的。

    陈华清站起身来,声音很嘹亮:“什么叫宣传?宣传,就是让人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办事,这么办事有什么意义,对人们有什么好处。简单点来说,宣传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比如这次分地,在分地之前得想让重庆卫的百姓们都知道这事,才能获取他们的支持。”

    三人考虑了一阵,其中一人问道:“那大人,这宣传具体该怎么做?”

    陈华清笑了笑,继续说道:“你们出去做宣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对象,想一想自己写的文章、谈话、演说是给什么人看的、是给什么人听的。”

    “咱就举个例子吧,你要给咱重庆卫的住户们宣传护卫队,鼓励人们加入护卫队,你要怎么做?住户们大都不识字,你跟他们讲道理、说法理,没人会听,咱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知道加入护卫队后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把护卫队的扩招和重庆卫的重建联系在一起。”

    “是。”宣传队的三人固然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基本明白了该怎么向住户们宣传护卫队。

    在分地的这段时间里,宣传队在重庆卫四处活动,宣传主题很简单,就是告诉分到地的住户们,有些人不愿意他们分到地,至于这些人是谁,重庆卫的住户们都心知肚明,要想保住自己自己分到的地,只有自己站出来去保护,而现在加入护卫队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陈华清的分地和宣传队的鼓动以及护卫队的扩招,彻底把整个重庆卫纳入新的体系中。

    黄诚回来后,陈华清亲自出去迎接,看到排成一条长龙的运粮车,陈华清很高兴,说道:“应诚,你辛苦了。”

    “谢大人关心。”黄诚笑了笑后,便把自己在李家村的事说了一遍。

    “这么说,李家村的人同意李宏远加入护卫队?”

    “是的。”

    陈华清摸了摸下巴,略有些自恋道:“这李富海很看好我啊。”

    黄诚在旁边不说话。

    “对了,应诚,我让你看一个东西,你一定会喜欢的。”

    黄诚有些糊涂,不过还是跟着陈华清来到一间房子。

    “看,这是新整理出来的档案室,里面有整个重庆卫的人口数和各家各户的土地数。”

    黄诚走进档案室,在其中一个柜子上翻了翻,脸色变得凝重,合上册子后,语气很严肃地对陈华清说道:“大人,这些东西太重要了,绝不可让外人知道。”

    陈华清笑道:“我在外面已经布置了人,闲杂人等是无法靠近这里的。还有一件事,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就是那个李家婶子,就是她负责整理这些东西的。”

    “就是那个唯一的街道女代表?”黄诚问道。

    “是,她办事能力很强。”

    “可她”黄诚有些欲言又止。

    “应诚,你应该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现在这李家婶子有能力,就应该用她,而不能应为她是个女人就看不起她。”

    陈华清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李家婶子在黄诚手下做事,协助黄诚处理事情。

    “好吧。”黄诚答应的不情不愿。

    陈华清暗自摇了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